文|好孕姐
如今的年輕父母,受過現代教育,對生兒子和生女兒都看開了很多。很多人都覺得「男女都一樣」,小時候一樣養,長大了一樣受教育、一樣在社會上立足,至於以後也一樣要給父母養老。
話雖這麼說,不過生兒子和生女兒,父母晚年生活狀態還是天差地別的,老人的感受騙不了人。
晚年生活方式上不一樣
我堂叔,生了兩個女兒,個個都培養得很優秀,周圍人都羨慕他兩個女兒頂得上別人兩個兒子。一開始,堂叔也挺得意的,但自從兩個女兒嫁人之後,堂叔便開始唉聲嘆氣了。他說:「兩個女兒,一個遠嫁,一個天天忙得自己家都顧不了,沒一個能守在我們身邊的。看人家生兒子的,好賴還跟父母住在一起,我們老兩口天天孤零零的,有女兒跟沒女兒一個樣!」
堂叔的話,悲觀了些,但也是說了自己的真實感受。女兒嫁人後,終究是要離開娘家的,能守在父母身邊的少之又少。這樣,生了女兒的父母,女兒嫁人後,他們晚年生活方式上就顯得孤單一點,家裡冷冷清清的。而生了兒子的父母,晚年多半還能跟兒子同住,有兒子守在身邊,家裡熱熱鬧鬧,老人在家做做飯、收拾下家務、帶帶孫子,晚年也算有了天倫之樂。
兒女孝心上不一樣
另外,從兒子和女兒的孝心來看,生兒子和生女兒也是天差地別。生兒子的父母,就算兒子孝順,也一般就是把父母接來同住。表達孝心上,就顯得沒那麼細膩了。有些,甚至還會「啃老」,讓父母感受不到一點孝心。而女兒,因為心思細膩,大多在表達孝心上比較明顯,比如:給父母買衣服、帶父母吃飯、陪父母逛街、旅遊,經常打電話虛寒問暖等等。這一點,跟兒子的表現還真是天差地別。
其實,這主要是因為男女性別不同,心思有粗線條與細膩之分,然後情感表達的方式也不同。就算,兒子和女兒都有孝心,但是表達出來的方式不同,給老人的感受也不同。所以,才有那麼多人說:女兒貼心;兒子長臉。
晚年養老上不一樣
都說「養兒防老」,現在雖然很多人不這麼想了,但實際上老人養老大多還是靠的兒子。因為,在傳統思想裡,父母跟著兒子生活,由兒子養老就是理所當然的事。而靠女兒養老,雖然從情理上說得通,但很多老人會覺得晚年住女兒家始終不妥,有種寄人籬下的感受。
不過,晚年父母生病了、身體不行了,在伺候方面,卻大多是女兒比兒子更靠得住了。因為男人是一家之主,要擔起養家餬口的重擔,自然要以工作為重。若父母生病了,他們不是請保姆和護工照顧,就是麻煩妻子或家裡的其他姐妹照顧。而女兒,心細更會照顧人,病床前也多是女兒伺候。
所以,生兒子和生女兒,晚年生活狀態確實差距很大。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