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入自媒體寫文章之前,我一直在糾結該選擇什麼板塊。
教育是我所感興趣並且擅長的方向,而且在現實中帶學生的過程中效果也非常好。但是學習本身又是比較枯燥的,孩子們在看學習類文章的時候究竟有多少耐心呢?更何況自媒體的讀者成年人居多,純粹知識性的文章就算寫的好又有多少人願意看呢?
但是妻子的話點醒了我,如果你的知識文章家長都能看懂,是不是會收藏起來讓孩子來看呢。我恍然大悟。於是,我想以此為契機,讓自己寫的文章既有知識的乾貨,又能讓自媒體的主要閱讀者——家長們也能看懂。所以我嘗試著寫了下面的這篇知識乾貨的文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希望能獲得認同!
我首先要說明下「一元一次方程」的重要性。它是進入中學階段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板塊。
「一元一次方程」是後續「二元一次方程組」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礎,而「一元二次方程」是整個初中代數最重要的一個內容。想要學好「一元二次方程」,首先必須先學好「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不是在小學基礎上簡單的知識升級,而是整個思維方式的轉變。切入點和思維邏輯都有別於小學的數學。舉個簡單的例子,古代有一個非常著名的題目——雞兔同籠:一個籠子裡有很多雞和兔,如果把它們的頭加起來一共是35個,如果把他們的腿加起來一共有94條腿,那麼請問雞和兔各有多少個?
這道題目如果用小學的方式去解,是個非常難的題目。在古代數學家眼裡這都是難題。但我們用「一元一次方程」去解,這就是入門題。非常簡單。2x+4(35-x)=94解得雞是23隻,兔是12隻。(這個題目我在後面有詳細的解題步驟,現在大家忽略而過)
所以進入中學,數學思維需要一個根本性地改變。
以上我們了解了「一元一次方程」的重要性以後,就正式開始學習「一元一次方程」。
一.首先,我們來學習一下「一元一次方程」的定義。也就是它到底是什麼?
為了讓大家更清楚地理解定義,我這裡用大家很熟悉手機的例子來比喻。
我們首先給手機下個定義:手機是由CPU,內存,攝像頭,屏幕等部件組成的,可以用來通話,視頻,遊戲,支付等功能的電子產品,這裡的定義包括了三個部分:
1. 首先手機是一個電子產品
2. 其次他是由CPU,內存,攝像頭,屏幕等部件組成的。
3. 第三他的功能可以用來通話,視頻,遊戲,支付等。
同樣的方式我們再來看看一元一次方程的定義:「一元一次方程」是包含了一個未知數,並且這個未知數的最高次數為1,且等號兩邊都為整式的等式。可以用來解決收益問題,行程問題,工程問題,數字問題等問題的等式。它也包括了三個部分。
1. 首先「一元一次方程」是一個等式。
2. 它包含一個未知數(x)並且這個未知數的最高次數是1,一個等號(=),並且等號兩邊都為整式(分母沒有x的,比如1/x這就不是整式)。第二部分相當於手機的硬體,也就是顯示出來,我們能看的到的。式子裡面有x,而且x的次數為1次。
3. 它的作用可以用來解決收益問題,行程問題,工程問題,數字問題等。
那麼這樣解釋聽起來是不是很清楚了呢!
二.其次,我們來學習下「一元一次方程」解題的三個步驟:
1. 讀題。把題目中的文字轉化成數字或者式子的條件。還是以上面的「雞兔同籠」的例子來說。(題目中有的數字就直接寫入條件,沒有具體數字的設成x)
我們都知道雞是1個頭,2條腿,兔是1個頭,4條腿,題目中沒有告訴我們雞和兔的具體頭的數量和腿的數量 。那麼題目中的文字可以轉化成的條件就是:假設雞是x只,那麼雞頭就有x個,雞腿就是2x。兔頭35-x(兔頭和雞頭的總和是35,那麼兔頭就是總數-雞頭),兔腿是4(35-x),這樣就把題目中的文字轉化成了數字或者式子的條件。
2. 列式。就是找出各個條件之間的關係。
這裡有兩個關係,一個是雞頭+兔頭=35,另一個是雞腿+兔腿=94,這樣就可以列出兩個式子:x+(35-x)=35 ,2x+4(35-x)=94。顯然,第一個式子化簡以後x消失了,沒有x的方程不是「一元一次方程」。不符合題意,第二個方程才是正解。
3. 計算。2x+4(35-x)=94是一個非常簡單的一元一次方程,這裡的計算只包含了去括號,移項,合併同類項,去x的係數四步。
具體為第一步:把4(35-x)這一項的括號去掉。得到2x+140-4x=94(去括號)
第二步:把含有x的項和常數項分別移到一起。得到2x-4x=94-140(移項)
第三步:把同類項合併。得到-2x=-46(合併同類項)
第四步:兩邊同除以-2。得到x=23(去x前的係數-20)
到這裡,我們整個解題過程就講完了。當然,這是一個簡單題,大多數同學都會,如果我們的題目再複雜一點,又會怎麼樣呢?接下去的文章,我就以收益題,行程題,工程題,數字題等各種具體例子來詳細解說。
同樣的方法,同樣的步驟,我們都可以解決,請大家關注後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