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可留在「北京主場」
這是北京主場的第1332篇原創內容
全文字數:2488字
今日,有媒體人爆料,國安已經預備了三個中性名字準備在股權交易無法推進的情況下上報給足協,這三個名字是:北京、北京城和北京國泰民安。
這三個名字,其實早在意料之中。北京主場「ID:bjzhuchang」在前幾天的推文中也提到了這三個名字,並且介紹了他們的優缺點。(傳送:假如,是說假如,國安改什麼名字好?)
但是,在當時推文下方的投票中,這三個名字的投票數卻不是最高的,最高的是:北京御林軍。這個名字的得票數高達35%——超過了三分之一。
而在投票中還有第五個選項「北京+其他」,這個選項也有7%。換句話說,有超過40%的球迷對北京、北京城和北京國泰民安三個新名字「不感冒」。
曾經在網上被球迷提名較多的「國泰民安」,得票只有25%,雖然是國安俱樂部備選三個名字裡最高的,但比「御林軍」要低了足足10個百分點。
由此可見,「國泰民安」更多的是球迷在網絡上的調侃,或者是一種對中國足協和上海上港更名的一種憤恨,而並非球迷所願。
然而,國安俱樂部卻把這種「憤恨」和「調侃」當真了。
我們拋去萬惡的中國足協不談,拋去雞賊的上海上港不表,就說說國安的預備的這三個名字,字裡行間透著兩個字:糊弄!
但仔細想想,這次足協更名,哪個中超球隊不糊弄呢?看看那些XX隊、XX人、XX城。此前,知名足球評論員顏強就說:國安不安,俱樂部名稱不屬於無助的球迷。
在這次中超球隊更名的過程中,只有河南建業在網上公開進行了新名的徵集活動,這個徵集還是在河南建業已經起好的幾個候選名字中進行票選,作為華夏族誕生之地,河南建業提出的幾個中性名毫無歷史文化底蘊,遠不如北京主場「ID:bjzhuchang」提名的「河南遊龍」(該名後來被《大河報》支持使用)。而最終的結果是,唯一一個向球迷證明的俱樂部,卻不顧球迷的票選和感情,直接連球隊駐地都不要了,改成了洛陽龍門。接著又引發了後來的軒然大波。
中超球隊的名字不會屬於球迷,很多異地球迷當時曾經嘲笑河南球迷說,你們連球隊的正版球衣都不去買,憑什麼讓球隊聽你的?可是,如今中超正版衍生品銷量最高的北京國安,又如何呢?除了將「國泰民安」這個球迷調侃的名字當真報上之外,有沒有進行過新名字的徵集呢?
沒有。
當然,國安俱樂部肯定又是一大堆苦衷。比如說,俱樂部一直忙於股權轉讓,現在再進行隊名徵集,恐怕來不及了。
沒錯,這似乎是實情。但更是實情的是,難道國安俱樂部從來就只能幹一件事情嗎?在忙於股權轉讓的同時,進行名稱徵集,作為股權轉讓失敗的備選就不行嗎?
顯然,俱樂部會說:沒想到股權轉讓失敗。
沒錯,這又是一個讓人無法去指摘的藉口。尤其是,股權轉讓的失敗,又並非俱樂部所願,問題又出現在了中信和中赫的商業談判上。
可是北京的球迷想過沒有,國安俱樂部這已經是第幾次,將自認為手拿把攥的事情搞黃了?
比如,印象裡,李明總拿著合同去歐洲籤外援,然後兩手空空回來就不止一次了。如果說這個是對國安有點苛刻地指責的話,那麼,當初施密特下課的理由,不正是「歡樂二打十一」戰術用到死,沒有備手而導致的嗎?國安2019年爭冠失敗,不也正是因為施密特一套戰術一套人馬使用的嗎?
中國有一位聖人叫孔丘,曾經說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是說,自己不願承受的事情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既然國安俱樂部的領導們自己都習慣不去做「備手」,那麼為何要對施密特這樣一個德國人如此苛刻?
中國還有一位偉人叫毛澤東,毛主席在《解放戰爭第二年的戰略方針》裡說過: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這是毛主席作戰指導思想之一。而國安俱樂部是怎麼做的呢?任何備手都沒有,難道想要「背水一戰」嗎?
問題是,「背水一戰」需要的不僅僅是勇氣,否則,馬謖怎麼就失了街亭了?
不止一次地把自認為手拿把攥的事情搞黃,這就說明俱樂部的一些領導,過分地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低估了對手。而在屢次出現這種結果的情況下,還不給自己留後手,那麼結果自然是令人唏噓的。
其實,如果國安俱樂部真的要實行徵名也並非不可能。畢竟網際網路和大數據的發展,已經不再是過去寄平信的那個時代了。類似的投票軟體、統計軟體已經非常健全,若真想徵名的話,最短三天,最長一周,完全可以完成工作。
可見,俱樂部並沒有想把球隊的名字交由球迷來認定。正如顏強所說,俱樂部的名字,不屬於球迷。
在今天有關國安三個備選名字的消息爆出後,北京主場的五個微信群裡,球迷七嘴八舌的議論開了鍋。除了那些咒罵足協和主席陳戌源的名字確實是調侃之外,球迷們也想到了很多名字,其中不乏強於現有名字,或者至少不屬於現有名字的:北京御林軍、北京御林狂飆、北京羽林、北京崇宣、北京古都、北京四九城、北京天安門、北京民安、北京永樂、北京永勝、北京永定、北京紫禁、北京乾坤、北京京師⋯⋯雖然這些名字有的也並不算好,但最起碼能夠體現出北京從東周燕京到遼金元明清都城六朝古都的古韻。
在和球迷討論的過程中,北京主場「ID:bjzhuchang」也曾經提出一個名字:北京御。這個名字從發音來說,簡短而有力。「御」在現代漢語中有四個主要意思:驅趕、駕駛;古代上級對下級的管理;古代與皇帝有關的;抵擋、抵抗。這一個字,就能夠將北京作為古都的帝王之氣和抗爭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
當然,我們也相信,球迷中能人不少,提出更好的名字的也一定有。只是很可惜,這些只能停留在我們相互之間的網上議論,俱樂部並沒有心思去想了解球迷的想法和才學。因為,俱樂部的名字,不屬於球迷。
從俱樂部的角度來說,肯定覺得,中赫去與中信進行股權轉移,保住「國安」二字,已經仁至義盡了,即便不成功,也不會落下什麼埋怨。
可是,球迷的訴求其實很簡單:第一,保住國安;第二,如果不能,請起一個好名字。
或許,球迷的想法過分了⋯⋯也或許,各方早就摸準了球迷的脈:難道名字不好聽,你就不看了嗎?
所以,國安保名更名的一出大戲,已經快演完了,這齣戲跌宕起伏,充滿了悲歡離合,各路導演,差不多得了,該謝幕就謝幕吧。再演,春晚就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