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國畫院|蓋茂森人物畫

2020-12-27 水墨畫家陳莊

蓋茂森的傳統藝術修養的廣博性,有力地提升了其創作水準。對於一位成功的傳承者來說,繼承傳統並不是對個別技法程式的簡單模仿,而是要找出與當代人文相契合的藝術理念和表現規律,在「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過程中,予以創造性的發揚。

蓋茂森作品的人文底蘊是傳統的真善美合一,而詮釋的卻是現代人的審美意識;其作品的藝術語言是傳統筆墨技法的延伸,而展示的卻是新時代的視覺圖式。

在中國寫意人物畫創新的廣闊道路上,蓋茂森以自己的方式做出了貢獻,如一陣清風掠過歷代人物畫大家的廳堂,但不留斧鑿痕跡;似一股現代暖風撲面,卻又帶來些許遠古的清涼。入傳統而又出傳統,入造化而又出造化,以古為新,化「客」為「我」。這就是蓋茂森寫意人物畫的藝術價值所在。

——馬鴻增

從中國寫意人物畫的藝術層面審視,作品中所顯示出的那種「水墨淋漓障猶溼」的快感,那種清美、開闊的境域,那種噴薄而出被附麗上文人畫的意趣,無不給人以如飲甘泉的審美享受。

當然,支撐著上訴表達效能的是,畫家把握形象的力度和紮實功夫,以及對用墨、施水、鋪排、奏線的熟練技巧和經驗。蓋茂森的臨場揮毫,總是能將沒骨的、線勒的種種技藝,不著痕跡地交匯在一起,而造就出新的藝術生命肌體,並因此獨標一格,享譽藝苑。

——丁濤

靜觀蓋老師的水墨之作,寥寥數筆,爭春的、鬥妍的美不勝收。或清新神韻、或豔雅芬芳,一花一葉溝染出梅蘭竹菊的氣節雅韻,充分表現出生命茂盛的律動,彰顯自然和諧的生機。

——陳設美

蓋茂森的藝術技巧是從創作實踐中磨鍊得來的,他根據自己的創作意圖的需要,自由自在地揮毫,並努力去探索與之相適應的表現技巧。

他面向生活,滿懷激情,勤奮實踐,有人勸他盯準某一畫題反覆畫下去會有較好的市場反饋。對此他說:「如果一個藝術家把眼光只盯在市場而放棄人物畫的探索與追求,那是對中國人物畫進程不負責任的短期行為,一個真正的藝術家而應薪火相傳,歷久彌新,給一個時代留下不能輕易磨滅的藝術痕跡!讓後人去評說!」

這正是他的追求。蓋茂森的藝術技巧是從創作實踐中磨鍊得來的,他根據自己的創作意圖的需要,自由自在地揮毫,並努力去探索與之相適應的表現技巧。

——靜愚

作品欣賞

蓋茂森(1941.8.2 - ) 字木林,堂號醉心齋,江蘇張家港人。擅長中國人物畫。1965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中國畫專業。1969年入江蘇省美術創作組。1976年後任江蘇國畫院藝術委員會主任、一級美術師。近年專攻水墨。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省美術家協會理事,江蘇省國畫院藝術委員會主任。

相關焦點

  • 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99周年江蘇省國畫院舉辦中國畫作品展
    江蘇省國畫院是繼北京畫院、上海畫院之後,全國最早成立的三大畫院之一。這裡曾活躍著「新金陵畫派」的核心力量:傅抱石、錢松喦、亞明、宋文治、魏紫熙、餘彤甫、丁士青、張晉、張文俊……「新金陵畫派」的優良傳統與藝術精神,始終是維護畫院良好學術氛圍的法寶。
  • 2019全國當代現實題材水墨人物畫名家學術邀請展開幕
    5月18日,由中國美術家協會藝術委員會、中國文聯美術中心活動管理處技術指導,北京畫院、江蘇省國畫院學術支持,蘇州高新區管委會、蘇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主辦的首屆「太湖之春」2019全國當代現實題材水墨人物畫名家學術邀請展,在蘇州高新區國畫院隆重啟幕。
  • 新吳門畫派走進四川 蘇州國畫院畫家作品展亮相
    蘇報訊(蘇報融媒記者 姜鋒)昨天,由蘇州國畫院和四川省詩書畫院聯合主辦的新吳門畫派·走進四川——蘇州國畫院中國畫作品展在四川中國書畫美術館開幕。此次展覽為蘇州國畫院1年來的創作成果匯報展,匯集了蘇州國畫院10位在職畫家,展出作品100餘幅。此次展出的作品全面呈現了蘇州國畫院整體創作實力。
  • 「江南漁父」陳忠南人物畫欣賞
    1966年畢業於江南大學造型美術系,曾任揚州國畫院院長,揚州市文聯主席、揚州市美術家協會主席,現為揚州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江蘇省美協常務理事,江蘇省中國畫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美協江蘇創作中心副主任,日中藝術聯合會海外名譽主席,美國休斯頓畫會名譽會長,揚州大學特聘教授。
  • 「津門網」北京燕山國畫院專業畫家、副院長,周明賦作品欣賞
    【藝術簡歷】周明賦(原名周明富),1972年出生於江蘇省南通如皋。 先後就學於南通師範學校、南通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中國美術學院山水專業 研修於中國國家畫院。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一級美術師,北京燕山國畫院專業畫家、副院長,江蘇省民革中山書畫院理事,保利集團下屬藝萬億藝術銀行籤約畫家,北京宋莊萬恆藝術館籤約畫家。
  • 漫談人物畫
    南宋 法常《布袋和尚頂相畫》(傳)漢明帝時佛教傳入中國,人物畫又開始多了一個品種——宗教人物畫,以後也有人稱之為道釋畫,含道教人物和其他教派人物畫。人物畫在漢朝主要有三大內容,一是帝子、忠誠、賢人畫像,二是人物風俗、三是道釋人物。漢朝的人物畫從技術上講,筆法都比較粗,畫面也不精緻,但是從歷史貢獻的角度來看,漢朝人物畫的品種和內容,基本上奠定了後世中國人物畫的總體框架。魏晉南北朝之後,人物畫開始發生變遷,有了骨法和沒骨法。骨法,通俗的講它的核心就是線條,追求和祟尚筆墨的骨氣。
  • 家屬捐贈朱葵先生畫作62幅,歷任江蘇省美術館館長到場致謝
    「春風又綠——朱葵藝術回顧展暨作品捐贈儀式」在江蘇省美術館新館開展。朱葵 南京中山陵(捐贈作品) 45×59cm 版畫 1981年江蘇省文旅廳二級巡視員、藝術處處長官天濤,江蘇省美協名譽主席、原江蘇省國畫院長、原江蘇省美術館館長宋玉麟,原江蘇省文化廳巡視員
  • 江蘇省書法院書家系列一一盧立彬 篇
    2005年選調江蘇省國畫院,現任江蘇省書法院副院長、副書記、中華草書研究院院長、東慈書畫院副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等職。1984年書法作品入選全國第二屆書法篆刻展,1984年書法入選上海「文匯報」舉辦的全國書法比賽獲二等獎,1986年書法作品入選全國第二屆中青展,第八屆全國書法展。1988年在全軍首屆書法比賽中,草書獲得全票一等獎。
  • 江蘇省美術館典藏精品賞析
    為進一步推進江蘇省美術館典藏作品活化,深入挖掘和傳播藏品的文化藝術價值,用名家名作來梳理和呈現江蘇地域文脈的風採,由江蘇省美術館與「學習強國」江蘇學習平臺、中國江蘇網
  • 江蘇省體育局開展豐富多彩青年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江蘇省優秀運動隊衝刺東京奧運會、備戰第十四屆全運會的節奏,青年運動員們面臨著史無前例的「超長期」全封閉訓練考驗。江蘇省體育局通過團組織開展各項活動,提高運動員的心理素質,促進年輕運動員快速成長。
  • 2020高雅藝術進校園|新吳門畫派·蘇州國畫院中國畫作品展
    蘇州國畫院耕耘高雅藝術進校園展已走入第六個秋天,成長為蘇州國畫院影響力深遠的名牌展。無論在蘇州還是在江蘇都已經具有品牌效應,隨著近年蘇州國畫院在全國的知名度的提升,產生了展覽品牌號召力!基於這些思考,蘇州國畫院集中創作力量,以新時代吳門繪畫的多樣性與現代性,進入校園,走入人心。校園生活時期是單純年代,是基本價值觀、審美觀極速建立的時節。繪畫作為藝術的重要表現方式,無論在題材內容還是在審美性格上都具有潤物細無聲的教育真諦。因為人生看似無用的事情,才會在關鍵時候具有關鍵作用,藝術即如此。
  • 徐惠泉人物畫:隨意而不越法度,明麗而愈顯沉厚
    ——周京新有人評徐惠泉的人物畫「延續數百年江南特有的文人習氣,卻不陳腐、不蒼老、不衰頹,不像當下許多畫家一樣,故作傳統狀。」因為他知道唯「心」之不同而使世界異化,自身人品學識、心性志趣的修煉才是畫面氣韻生成的有效途徑;若只膚淺地停留在傳統的樣式,則會使繪畫失去生長的力度,更會使主體情志無途生發而窒息了藝術的創造力。
  • 獨具匠心、細膩自然:評何家英人物畫
    中國畫歷史源遠流長,從魏晉南北朝時代起,中國工筆人物畫就有所發展,如梁元帝蕭繹的《職貢圖》,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列女仁智圖》《洛神賦圖》都是當時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顧愷之這三件作品的問世,為當時古代的工筆人物畫增加了一抹絢麗的色彩,成為後人爭相模仿的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