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具匠心、細膩自然:評何家英人物畫

2020-12-18 松風閣書法日講

中國畫歷史源遠流長,從魏晉南北朝時代起,中國工筆人物畫就有所發展,如梁元帝蕭繹的《職貢圖》,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列女仁智圖》《洛神賦圖》都是當時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顧愷之這三件作品的問世,為當時古代的工筆人物畫增加了一抹絢麗的色彩,成為後人爭相模仿的範本。

此時的工筆人物畫主要以線為主,在線描的基礎上略施色彩,人物儀表形態自然生動,注重骨法用筆,以形寫神,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在何家英的作品中,隱隱約約體現著魏晉時期的繪畫特點,雖然他刻畫的每一個人物形象都是現代人物,但看起來都古味充足。

中國繪畫源遠流長,其中中國工筆人物畫從古代發展到今天已經有了很長的歷史,經過一代一代人的努力,中國的工筆人物畫一直在成長著,發展著,創新著,何家英作為當代重要的工筆人物畫家,為中國工筆人物畫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站在古人的肩膀上認真研習古代繪畫,他將古代的繪畫技法和現代人物形象相結合,繼承和發展了中國的工筆人物畫。

以何家英的作品《魂系馬嵬坡》為例,這幅畫講的是唐明皇和楊貴妃在馬嵬坡的故事,這幅畫氣勢龐大,人物眾多,畫中的主人公楊貴妃更是楚楚可憐,哀婉悽涼。何家英把唐朝女子臉型圓潤飽滿、氣質雍容高貴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

畫面左側的唐明皇身穿黃袍,背對著觀眾,扶鼎而泣,在眾多紅衣武士浩大的氣勢襯託下,唐明皇顯得軟弱而無奈,此幅作品氣勢龐大,色彩對比強烈,對人物的形態氣質和心理活動的刻畫極為細緻。

這幅畫中的用線、用色和構圖都繼承了晉唐以來的畫風,人物刻畫更為細膩,在這浩大的場面當中,每個人物的面部表情都不一樣,體現了作者深厚的繪畫功底,也凸顯出了何家英對中國古代人物畫的用心研磨和勤學苦練,才能使他的作品達到如此的境地。

何家英喜歡秋天,他常常感受到「秋天的憂傷與悲涼」。何家英的出山之作是《秋冥》。這幅畫講述了一個安靜的女孩,在人物塑造和神態上非常出色。在畫面中,女孩坐在金色的草地上,胳膊放在她的膝蓋上,她的頭靠在她的胳膊上面。

女孩的頭髮是黑色和有光澤的,在角落裡有一個髮夾和一些蓬鬆的絨毛。這個女孩的膚色白皙,臉色溫柔,顯示出女孩純潔的美麗。她上身穿著一件大毛衣很樸素,下身穿著有流動感的白色連衣裙和一雙深色鞋。女孩的衣服充分表達了女孩的年齡,身份和情感。

何家英用他細膩的手法和超群的技藝來描述女孩如痴的夢……何家英在表達毛衣的質感方面可是煞費苦心。他用刷子在琺瑯上編織了白色油漆。這種毛衣的壓花以生動的方式表達,開闢了一種新的繪畫方式。畫面的配色也值得研究。

天空是一種微妙的紫色藍色,與金色的秋葉形成明顯的呼應,在秋天營造出清新和悽涼的心情。精緻的形狀和精緻的情感表達恰好在藍色圓頂和秋天的顏色下。這是一部難得的傑作。

何家英注重繼承傳統與開拓創新,不僅崇尚以顧愷之、張萱、周昉為代表的中國晉唐人物畫風,而且崇尚以提香、拉斐爾、德拉克洛瓦等為代表的西方古典畫派所體現的人文主義精神。他認為傳統與創新「哪一個都不能丟,丟了一個也就丟了另一個,真有傳統者總想為創新開路,真求創新者不會拿傳統祭刀」,他力求在東西方不同的傳統中探求彼此的契合點,認為「西畫的觀察、審視、理解和提煉,與晉唐傳統並無二致,可對應、契合」。

在造型理念方面,何家英主張「衡中西以相融」,融寫實精神和東方詩意精神為一體,完成現代工筆人物畫形態的構建。在創作方面,他提倡「創作的靈感源於生活與藝術的碰撞」。在審美方面,他認為「工筆人物畫不僅要大方,而且要大氣,要味厚、力厚,渾然有勢」。

他筆下的對象富有畫家的思想、情感、格調,以感性的形式喚起人們的生命精神,具有人學的深度,這是對人的表現在語言結構意義上的超越。在教學方面,何家英主張在時代、藝術與生活中挖掘主題,注重形象與形式的研究,追求藝術感受與藝術形式、語言的完美結合。

他在教學中堅持以中國古典藝術的人文精神為價值核心,堅持美學思想與藝術精神在教學中的核心作用,倡導學術儲備與藝術積累的深層次和高品質,反對繪畫的概念化與空泛化。何家英為我國培養出許多優秀的中青年畫家,如劉泉義、張見、趙慄暉、徐展、陳治、孫震生、張美中等,他們已成為當代工筆畫壇的中堅力量。

在當代工筆人物畫領域,何家英以獨特的視角和熟練的技法將工筆人物畫引領到一個新的高度,他的畫獨具匠心、細膩自然、色彩溫和,使得其畫面呈現出了一種輕鬆的視覺美感。何家英的畫將中西繪畫融合在一起,在吸收當代人物畫的構圖、造型和色彩這幾個方面的基礎上,開創了當代工筆人物畫的新氣象,他的這種繪畫技法和創作思想對於後人的工筆人物畫創作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值得後人借鑑,更值得人們去學習,這也必將對筆者現在及今後的繪畫創作產生很大的影響。

相關焦點

  • 他的人物畫虛實結合,徐悲鴻稱他是仇十洲後第一人!
    要說近代人物畫大家,誰能夠首屈一指,肯定要提到任伯年。任伯年的人物畫既秉承傳統,又有所創新,融合了西洋畫法的同時又加入民間人物畫的風格,形成了一種嶄新的人物畫風格,徐悲鴻評價任伯年是繼仇十洲後家第一人,三百年來一大家。
  • 人物畫「十八描」
    明代畫家梳理傳統人物畫線描技法,歸納總結為「十八描」:鐵線描、高古遊絲描、曹衣出水描、行雲流水描、琴弦描、蚯蚓描、釘頭鼠尾描、柳葉描、戰筆水紋描、折蘆描、螞蟥描、橛頭釘描、棗核描、橄欖描、枯柴描、減筆描、竹葉描、混描。
  • 漫談人物畫
    南宋 法常《布袋和尚頂相畫》(傳)漢明帝時佛教傳入中國,人物畫又開始多了一個品種——宗教人物畫,以後也有人稱之為道釋畫,含道教人物和其他教派人物畫。人物畫在漢朝主要有三大內容,一是帝子、忠誠、賢人畫像,二是人物風俗、三是道釋人物。漢朝的人物畫從技術上講,筆法都比較粗,畫面也不精緻,但是從歷史貢獻的角度來看,漢朝人物畫的品種和內容,基本上奠定了後世中國人物畫的總體框架。魏晉南北朝之後,人物畫開始發生變遷,有了骨法和沒骨法。骨法,通俗的講它的核心就是線條,追求和祟尚筆墨的骨氣。
  • 江蘇省國畫院|蓋茂森人物畫
    在中國寫意人物畫創新的廣闊道路上,蓋茂森以自己的方式做出了貢獻,如一陣清風掠過歷代人物畫大家的廳堂,但不留斧鑿痕跡;似一股現代暖風撲面,卻又帶來些許遠古的清涼。入傳統而又出傳統,入造化而又出造化,以古為新,化「客」為「我」。這就是蓋茂森寫意人物畫的藝術價值所在。
  • 玄關畫什麼圖案寓意好,人物畫鎮宅納福寓意美
    柳子峻四尺豎幅佛像人物畫《觀自在菩薩寶像》柳子峻佛像人物畫《觀自在菩薩寶像》這幅柳子峻新作品《觀自在菩薩寶像》:「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 晉職成|人物畫世界的桃花源——畫家張龍
    在當今多變的生活中,人們的觀念不斷更新,價值觀念的多元化,深深地影響著人物畫的變革。現代觀念的美學追求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記錄藝術形象由構思轉化成因式的過程,讓觀者把握藝術家的思維軌跡;其二:通過媒介、情感和圖式改變觀者欣賞習慣,藝術審美悄然改變。這在當代人物畫作品中也有著很好地體現。
  • 五年一次,只展十天:這場人物畫精品展不容錯過!
    2015年,四川省中國畫人物畫專委會(以下簡稱專委會)正式成立,並於當年5月在省詩書畫院舉辦了首場大展。一晃五年過去,2020年6月9日,專委會的第二場大展「川上行:2020年四川中國畫人物畫專委會邀請展」在文軒美術館又拉開大幕。
  • 藝術評論 | 劉左鈞:理想與觀念在人物畫中的外延
    劉左鈞:理想與觀念在人物畫中的外延評論:饒佳(廣州藝博會媒介總監、青年策展人、知名媒體記者)中國畫在近代發展史中,人物畫的發展進程明晰可辨。東晉顧愷之提出的「以形寫神」、「遷想妙得」、「人心之達」的藝術見解,成為人物畫的經典言論,至今影響不衰。
  • 中國的絲綢服飾:絲綢與中國人物畫
    顧閎中 韓熙載夜宴圖(局部)中國古代服飾面料多是絲綢,絲綢的特性極大地影響了中國美術特別是人物畫的風格和技法。中國古代人物畫與中國傳統的絲綢服裝有著緊密而悠久的聯繫。中國畫講究神韻,講究主觀感覺的表現,在技法上又講究線條的運用,所以,在中國人物畫中,通過線條去描繪衣紋,通過獨特的衣紋表現人物的氣質神韻,就成為中國人物畫的特點。中國人物畫的衣紋十分獨特,這種獨特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中國絲綢服裝獨特的靜態懸垂感,二是中國絲綢服裝獨特的動態飄逸感。
  • 在豐富的社會審美取向中,五代十國人物畫是怎樣向寫實風格轉變的
    勸誡、教育、頌德、娛樂世俗功能皆含在內,在題材類型上,五代十國的人物畫又可大致分為宗教繪畫、肖像題材與其他新興題材。一、以佛、道二教為例,宗教題材人物畫著重刻畫人物細節、塑造仙神個性化的世俗形象在多元繁榮的五代十國人物畫題材中,宗教題材可以稱得上是佔據主要地位的畫種。
  • 素以為絢——當代水墨工筆人物畫的色彩呈現
    當代工筆人物畫在水墨視覺呈現上獨樹一幟,風格各異,別有韻味。代表畫家有盧輔聖、杭春暉、崔進、鄭慶餘、徐華翎、阿海等。水墨工筆人物畫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當代工筆人物畫呼喚水墨精神的融入,當代水墨工筆人物畫具有無限發展的可能性。
  • 設藝名家 | 羅興華,中國大場面工筆人物畫先行者
    早在他就讀廣西藝術學院本科三年級時,就創作了工筆人物畫《侗鄉三月三》,當年獲得廣西畫展一等獎,引起轟動,在省內外產生了一定影響,在大場面人物畫創作上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1988年《侗鄉三月三》榮獲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首屆振興廣西文化藝術創作最高獎——銅鼓獎,並被北京民族文化宮收藏。
  • 涵融群體生命的喜怒哀樂 淺談苗再新的人物畫
    中國畫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開始趨於成熟,其中人物畫從秉持「神形兼備」的創作標準開始,到現當代人物畫在中西方技法交融碰撞中突破,中國人物畫的繼承和發展,離不開一代又一代的藝術人篳路藍縷,孜孜以求,當代人物畫家苗再新就是其中之一。
  • 方人定:技巧的練習,以人物畫為重要
    這個問題,假如在外國的畫壇上,是絕不成問題的,因為外國的繪畫,十之八九是人物畫,反之,中國畫則十之八九不是人物畫,所以頗值得討論一下。我說中國畫十之八九不是人物畫,並不是概括古今而言。其實中國畫在唐宋以前及當時,本以人物為主體,故偉大的藝術品,多在此時產生。
  • 南陽市美術家協會人物畫藝委會成立大會圓滿召開
    南陽市美協徐永斌主席表示:人物畫藝委會換屆工作圓滿結束!希望新當選的新一屆人物畫藝委會主任、副主任及秘書長要把這次會議做為新的開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帶領廣大美術工作者肩負起"舉旗幟、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新使命。開啟南陽人物畫藝術事業新篇章!
  • 中美協會員朱晶‖詩意夢幻新具象藝術人物畫
    中國畫的工筆寫意人物畫是國畫中其難度最大,除具備藝術天賦外,還要有超高的辛勤刻苦投入和造型能力,以及時間的培養和錘鍊。當今,中國的工筆寫意人物畫經過了幾代人的學理上的探索和創作上的積累,以成為具有悠久人文傳統又待加於更成熟的中國畫。朱晶,在當代工筆寫意人物畫的藝術範疇中,是有著別具異象的藝術天賦。
  • 2019國家藝術基金中國畫寫意人物畫人才培養項目
    附錄1:《中國人物畫的初心》高世名中國畫的「人山花」三科裡,人物畫最早成熟,也是最早成就其高峰的畫科。唐朝以後山水、花鳥大興,人物畫卻逐漸退潮。人物畫的復興,是在二十世紀。隨著中國進入現代社會,尤其是隨著新中國的建立,人物畫重新走到了中國畫舞臺的中心。1961年4月,潘天壽先生在全國文科教材會議上說:「原來中國的人物畫,到了唐代以後,漸見衰退,我們必須加以振興。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代,為反映轟轟烈烈、蓬蓬勃勃的現實生活,更好地為人民服務,人物畫還必須加以高度的發展,這是毫無疑義的……。」
  • 劉文西大寫意人物畫的藝術風格與審美意趣
    他的繪畫創作,堅持中國人物畫「以形寫神」的寫實傳統,並融入了西方嚴謹的造型方法,堅持傳統,注重創新,善於從現實生活中發掘不平凡的藝術美,從而樹立起自己獨有藝術風格與審美意趣,為中國現代人物畫的發展開闢了方向。
  • 通過對比中西方人物畫,給你答案
    從美術史的發展角度來思考,再對比中西方人物畫藝術或許更好理解這個問題。中國人物畫的發展華夏藝術文化具有深遠的歷史,在不斷發展中,中國古代人物畫的產生要早於其他中國畫種類, 是我國古代藝術中的燦爛之筆,記錄了文化發展的重要痕跡。
  • 王子武的人物畫為什麼好?好在哪裡?
    王子武是公認的人物畫大家,同時,他的山水和花鳥畫也獨樹一幟。在西安美術學院讀書期間,他原本是羅銘門下山水科的學生,兼修人物、花鳥,有意無意間,山水、花鳥成為他有益於人物畫「出奇」的營養。本冊所選山水多作於1980年代,軒轅巨木、黃陵古柏,古澀蒼勁之線與人物畫描法如出一轍。他畫峨眉的雲霧,墨氣氤氳仿佛人物衣飾背景的渲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