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解放戰爭時期,鄰邦朝鮮對我國的援助。今天,我們聊聊1950年戰爭爆發之前,中國對朝鮮的援助。請注意,中國援助朝鮮的部隊,主要是用於加強朝鮮自身的國防力量。由於這些部隊久經戰陣,戰鬥力很強。移交給朝鮮以後,損失成為了朝鮮武裝力量的主力拳頭部隊。那麼,到底有多少兵力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聊聊朝鮮的歷史。在古代歷史上,李氏朝鮮王朝曾經是中原王朝的核心藩屬國之一,其他兩個是安南和琉球。例如服飾、文章等諸多方面,與中原王朝非常接近,在眾多的韓劇中,經常看到明朝服飾的影子。當時,《資治通鑑》等中國經典書籍,屬於李氏朝鮮貴族子弟們的必讀刊物。在19世紀末期,經歷了明治維新之後,東亞的日本迅速崛起,並且開始了迅速擴張。在甲午戰爭中,日本把清朝打得一敗塗地,迫使清朝籤署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隨後,朝鮮半島被日本所吞併,日本在朝鮮半島設立了總督府。
這一情況一直持續到了1945年,請注意,雖然朝鮮半島被日本所佔領,但朝鮮人並沒有屈服。相當一部分朝鮮人,在中國境內組織各種抗日力量(例如赫赫有名的金一),對日本軍政高官進行刺殺等等(刺殺伊藤博文、刺殺白川義則)。在日本戰敗投降的時候,蘇聯軍隊已經挺進了朝鮮半島北部,美國軍隊則遠在衝繩列島附近。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和蘇聯進行了一系列的談判,雙方以北緯38度線為界限,劃定了雙方的勢力範圍,這就是朝鮮和韓國的前身。請注意,駐紮在朝鮮境內的蘇聯軍隊,直到1948年才撤走。1949年,美國開始從韓國境內撤軍。
兩大國的軍隊撤離以後,朝鮮和韓國都想統一對方。但有一個問題很明顯,由於曾經是日本的殖民地,無論是韓國還是朝鮮,雙方都沒有一支可靠的武裝力量。截止1949年,朝鮮已經組建了八九萬軍隊,但這些軍隊基本上都是剛剛放下鋤頭的新兵,沒有接受了實戰的考驗。在解放戰爭時期,出於共同的信仰,朝鮮給予了東北野戰軍很大的幫助。時間進入1949年以後,解放軍先後取得了三大戰役和渡江戰役的勝利,中國的解放事業大局已定。在這樣的情況下,朝鮮請求中國給予自己幫助。
在二戰之前,日本通過一系列的手段,先後佔領了朝鮮半島和我國東北地區。由於都在日本的控制之下,大量的朝鮮人進入我國東北地區生活。日本戰敗投降以後,林彪、羅榮桓率領10餘萬部隊開赴東北地區。東北野戰軍越打越壯,截止遼瀋戰役開始之前,已經達到了102萬人。因此,出現了東野百萬大軍南下的說法。在東北野戰軍的部隊中,包括了相當一部分朝鮮籍官兵。1949年夏天,朝鮮請求我國把朝鮮籍官兵移交自己,增強朝鮮的國防力量。當時,東北野戰軍的主力已經南下,正在湖北、湖南等地與桂系作戰。
面對朝鮮同志的請求,我國決定先將兩個朝鮮師,移交過去。當時,兩個師分別駐紮在瀋陽和長春。因此,又被成為瀋陽師和長春師。1949年7月20日,164師和166師攜帶所有裝備,齊編滿員,移交給了朝鮮。164師由李德山任師長兼政委,全師兵力10821人。166師由方虎山任師長兼政委,全師兵力10320人。兩個師移交之後,164師部署到了新義州,166師部署到了羅南地區。還有一個156師跟著東野主力一路向南,參加了一系列戰役,最後,參與了海南島戰役。1950年3月,156師被移交給了朝鮮方面。在移交的3個朝鮮師中,156師的兵力最多,達到了16000多人。
除了3個齊編滿員的朝鮮師之外,我國還把吉東警備旅的2個營,總計1200餘人,移交給了朝鮮。這兩個營,以朝鮮籍戰士居多。稍後,又在延邊和周邊地區,徵集了4400餘人青壯年,移交給了朝鮮方面。通過統計,我國總計向朝鮮移交了44000餘人的兵力。其中,3個朝鮮師接近3.8萬人。這3個師久經陣戰,作戰經驗豐富。移交給朝鮮以後,迅速成為了朝鮮部隊中的拳頭主力。請注意,我國向朝鮮移交部隊的初衷,是為了加強朝鮮的武裝力量建設,而不是捲入地區衝突。
朝鮮的重工業基礎薄弱,很多武器都無法自己生產。在這樣的情況下,朝鮮還向蘇聯老大哥尋求援助。朝鮮境內各種資源非常豐富,1950年,朝鮮以9噸金礦石、40噸銀礦石、1500噸其他礦石為交換,從蘇聯獲得了1300多萬盧布的武器裝備。其中,不僅僅包括了輕武器,也包括了部分T34坦克和海軍輕型艦艇。得到了中國的3個朝鮮師以後,朝鮮的總兵力達到了13萬多人。再加上蘇聯提供的各種武器,朝鮮在各方面都擁有一定的優勢。1950年6月,戰爭爆發以後,朝鮮一路勢如破竹。
即便是美國第8集團軍參戰,仍然沒有能夠挽回敗局。美國軍隊一敗再敗。最後,被擠壓在釜山狹小的地區內,眼看就是上演「敦刻爾克的翻版。」麥克阿瑟上演了仁川登陸之後,戰爭局勢才開始迅速逆轉,並且逐步惡化。隨著戰局的變化,美國軍隊開始大舉北上,並且對「勿謂言之不預也」的警告,置若罔聞。1950年10月,戰火已經燃燒到了鴨綠江邊。與此同時,我國的第15兵團,已經組成了東北邊防軍,下轄了第38軍、第39軍、第40軍、第42軍等部隊,兵力達到了25萬多人。關於50年代初期的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