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的水泥操場。
黃雯和學生們在一起。
12月20日,重慶又迎來了冬日暖陽。
在離重慶500多公裡遠的四川大涼山,陽光一樣燦爛。
這一天,重慶晨報·上遊新聞收到了一封來自大涼山深處的來信。
寫信的人名叫黃雯,一個漂亮的重慶女孩。
黃雯在信中講述了自己在大涼山支教的經歷,也說出了一個「新年願望」:想給孩子們一個「夢想的籃球場」。
一個夢想
辭去工作到大山深處支教圓夢
「12月,山裡已經很冷了,雪下了好幾場,剛在教室給孩子們生完炭火,寫下這封信……」
這是一封電子郵件,信裡還附有十多張大山深處的照片。
「我是一名普通的支教志願者老師,這是我來到大涼山的第4個月,經歷了山裡秋冬兩季,跟孩子們從陌生到熟悉。」
黃雯在信中寫道,這次支教從今年年初開始準備,到後續辭去城市裡的工作,經歷了許多掙扎和選擇。
到大山裡去支教,是黃雯讀大學時就已經有的一個夢想。
「當時,家人都不太支持,我自己也感覺沒準備好。」黃雯說。
大學畢業後,黃雯先到外地工作了一段時間,後來又回到重慶。在工作的那幾年,黃雯一直沒有放棄過支教夢想。她說,這些工作經歷都是在為實現夢想做準備。
今年年初,黃雯在網上看到大涼山需要支教老師的信息。
「是實現夢想的時候了!」黃雯說,自己從來沒有去過大涼山。雖然那裡的一切都是未知,但卻是她心之所向。
經過層層選拔和專業培訓後,今年8月,黃雯終於出發了。順著崎嶇的山路一路向上,黃雯離夢想也越來越近……
一個問題
「籃球場不都是水泥地嗎?」
黃雯任教的學校地處四川省涼山州美姑縣。上個月,美姑縣才剛退出貧困縣序列。
「學校的辦學條件比我想像中的還要差,但是這裡的學生都很愛學習。」黃雯在信裡說,自己任教的學校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爾馬千愛慕小學」。「爾馬千」在彝語裡是「石頭」的意思,也生動地形容了那裡的環境。
學校建在海拔2200多米的半山坡上,於2015年6月建成。全校有5個班級,共215名學生。學校的面積很小,只有9間校舍,校園設施也不完善。
學校的8名老師都是支教老師,黃雯負責五年級的語文和教學課,以及四五年級的音樂課。老師們吃住都在學校,雖然條件艱苦,但黃雯樂在其中,每一天都過得很有意義。
「孩子們上下學都需翻山越嶺才能到校,看似很近的村落,卻因彎彎曲曲的山路需要走很久。但這不影響他們喜歡學校、喜歡上學。」黃雯在信中說,孩子們熱愛學習,這是她最開心的事。
在信中,黃雯講述了學校的開學第一課,主題是「關於夢想」。
讓黃雯記憶最深刻的是一個小男孩,他說他想要當一名籃球運動員,他知道姚明,知道科比、詹姆斯,但他覺得自己太矮了,甚至不知道比賽規則,只會把球扔進籃筐裡。
「他說的時候自己也笑了,露出兩顆小虎牙,然後全班都笑了。」
因為學校很多孩子喜歡籃球,黃雯特意找了一些籃球紀錄片、籃球比賽的視頻,用自己的筆記本電腦放給孩子們看。「大家都擠在電腦前,目不轉睛。」黃雯說,大山裡信息比較閉塞,孩子們對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和渴望。
有一次,孩子們正在看籃球比賽視頻。突然有一個孩子提問:「黃老師,籃球場不都是水泥地嗎?」緊接著,不少孩子也開始追問這個問題。
一個願望
修繕操場給孩子們一個「答案」
讓黃雯無法作答的原因,是因為學校的「籃球場」和視頻裡的不一樣。
事實上,學校並沒有籃球場,只有一個面積很小的水泥操場,「200多個學生在操場上做課間操,不少學生手腳都施展不開,經常會相互碰到。」黃雯說,操場面積雖然小,但卻是孩子們的樂園。
「他們喜歡在操場上玩皮筋、打籃球、跳舞、摔跤……」黃雯在信裡說,操場的一端立著一個籃筐,這就是孩子們的「籃球場」。
信裡寫道:每周三正課結束後,是學校的籃球興趣班時間。這堂課總是被孩子們期待著,幾乎每個年級都有不少同學參與。
雖然孩子們在操場上玩得很開心,但黃雯卻很擔心。「水泥地面有很多地方凹凸不平,孩子們不注意就會摔倒。」黃雯說,每次看到孩子們在操場上摔倒受傷,都很心疼。
也是因為這個操場,黃雯很怕下雨天。「山裡雨水多,操場時常積水。」黃雯說,雖然孩子們每次打球都要先掃掉泥巴和汙水,但是作用不大,「孩子們在坑窪的操場上打球,弄得身上、腿上、手掌上全是泥水。」
信裡寫道:我跟他們說「別打了,等天晴再打」。他們說「黃老師,沒關係的,有球玩就行」。
上個月,大涼州龍門鄉5所學校組織籃球聯賽,孩子們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也在別的學校第一次看到了真正的塑膠籃球場。
「要是我們也有一個這樣的操場就好了。」黃雯心裡反覆想著這句話。她知道,雖然孩子們沒說,但是他們卻很想要一個真正的塑膠籃球場。
黃雯又想起了孩子們的那個問題:「籃球場不都是水泥地嗎?」
於是,黃雯寫下了這封信。她希望通過重慶晨報·上遊新聞向社會愛心人士求助,一起為學校修繕操場,給孩子們一個「答案」。
「希望能在下學期開學時,給孩子們一個『驚喜的禮物』。」黃雯說,這是自己的「新年願望」,她希望明年新學期開學時,能站在新操場上大聲回答孩子們:「看,籃球場是這樣的!」
這也是這裡孩子們的「願望」。
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 劉波
【來源:重慶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