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臺文化故事|70後畫家沈鈺沅:傳承「京派工筆花鳥」,先教用火龍果...

2020-12-14 青瞳視角

「你只有懂得生活,才能懂得『京派工筆花鳥』的美。」沈鈺沅說,「可惜,現在懂它的人越來越少了。」

沈鈺沅,1976年生於北京,畫家,「京派工筆花鳥」的傳人。他是高宗水先生的入室弟子,他的師爺是「京派工筆花鳥」的代表人物俞致貞先生。俞先生的師父,一位是張大千,另一位則是工筆花鳥大師于非闇。

沈鈺沅

儘管「京派工筆花鳥」畫細膩之中見陽剛,規矩之中有創新,且盡出名家,可是在沈鈺沅看來,今天的「京派工筆花鳥」有些湮沒了,至少在美術界知音難覓。「一方面老先生們不願意宣傳,本著不辦畫展,不出畫冊,不參加拍賣的原則。也不願意弟子們過大肆炒作,他們奉行低調,覺得靠的是本事,不是屑於爭逐名利」沈鈺沅先生說,「另一方面,這也與傳統中國人的審美在今天不為更多人所延承和理解有關。」

沈鈺沅先生起初希望能夠通過一些網絡平臺來普及國畫藝術和傳統的審美認知,很快就遇到了「挫折」。他喜歡在介紹知識的過程中評畫,例如指出一些作品中違背生活常識的細節之處,但有的時候網絡平臺上的版主會悄悄懇求他別再評了,因為被點評的原作者就在這個版裡悄悄地看著。並且多是現今畫壇所謂名家。

「格物致知。」沈鈺沅說「京派工筆」上承北宋的院體畫,注重寫生,講究從生活中感受到美,所謂近物理、達物情,違背生活常識是不被允許的。因此他會把一年中大量的時間用於逛北京的公園,觀察園內的植物花卉,最後選擇其中兩枝造型最美的花進行寫生。

「一年四季花不同,每種花有每種花的特點。」沈鈺沅先生反對對著相片作畫,「寫生不是看什麼畫什麼,而是要通過不同角度的觀察,選擇最好的一個狀態,畫出它的每一個細節。」

在沈鈺沅看來,寫生的過程也是讓人了解「京派工筆」的過程。寫生過程中,沈鈺沅總會遇到有人旁觀或詢問,這個時候也是他介紹「京派工筆花鳥」藝術的過程。

其實,在2019年,寫生和創作以外,沈鈺沅大量時間花在了課堂上。他穿梭於一些社團裡,教授花鳥畫,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一些畫室裡,他會教授傳統繪畫的顏料製作。

「『京派工筆花鳥』對顏料要求很高,應該是天然的原料,而且很多時候是就地取材。」沈鈺沅會教學生用火龍果、甜菜根去製作「純綠色有機顏料」,這些源於蔬果市場的原料一旦被製成顏料用於作畫後,顏色經久不褪。

「我希望讓人們知道的是中國傳統的審美是根源於生活的。只要紮根於生活的妙處,這樣的藝術必然是美的、有生機的、正氣的、陽光的,它不是歪曲的、病態的、虛浮的。」沈鈺沅先生說,「這就是京派工筆花鳥的價值所在。」

「後臺」是北京青年報、北京頭條APP精心打造的一款文化類視頻直播欄目。該欄目以弘揚優秀文化、推廣經典文藝作品為宗旨,揭秘文藝作品的創作過程,分享藝術家和明星們藝術心得為主要內容,自去年上線以後,受到了廣大文藝愛好者的關注和好評。

很多的熱心觀眾在看過「後臺」後,通過北京青年報、北京頭條APP以及北京青年報文化版組公號「文化客」向我們介紹了一些默默無聞卻又做出眾多貢獻的文藝工作者或者文藝傳播者,希望能夠通過影像或者文字講述他們普通卻不平凡的文藝故事。

為此,我們開闢「後臺」文化故事。希望通過觀眾和讀者的熱線線索,來介紹那些為這個國家的文藝事業默默奉獻的人們,來講述那些在弘揚優秀文化過程中令人感動的故事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王巖

編輯/喬穎

相關焦點

  • 推廣傳統文化 京城自有隱士
    很多的熱心觀眾在看過「後臺」後,通過北京青年報、北京頭條APP以及北京青年報文化版組公號「文化客」向我們介紹了一些默默無聞卻又做出眾多貢獻的文藝工作者或者文藝傳播者,希望能夠通過影像或者文字講述他們普通卻不平凡的文藝故事。為此,我們開闢「後臺」文化故事。
  • 「津門網」畫家於承恩工筆花鳥作品欣賞
    【藝術簡歷】於承恩,河南鄲城人,生於書香世家,幼承父教,酷愛書畫,主攻花鳥兼作山水,其作品題材廣泛,對樹、荷系列尤為精妙,切個性鮮明,既注重傳統的繼承,又著力於新意的創造,多次入展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全國性美展。
  • 一組超美的工筆花鳥,清麗秀逸!
    線條是中國畫造型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藝術處理中表達作者感情思想最直接的語言,特別是對於工筆畫來說,用線造型、「勾線填彩」是工筆畫的主要表現手法,用線勾勒出的事物框架也是工筆花鳥畫的骨架。通過線條的粗細精密、濃淡乾濕變化可以表現出物象、空間、意境等方面的裝飾美的特點,並使線條富有很強的韻律感和節奏感。
  • 淺談齊白石《花鳥工蟲冊》的工筆與寫意
    齊白石 可惜無聲·花鳥工蟲冊齊白石的十三開冊頁《可惜無聲.花鳥工蟲冊》創作於1942年,為白石的早年之作,工筆草蟲、寫意花鳥,惟妙惟肖。精工細筆不失淳樸之態,而大寫意淋漓筆墨,更添勃勃生氣。然而單看每一幅,又是獨立的,各自有著各自的故事,彼此對話,如交響樂的各個聲部,彼此應和,演奏著生命的跌宕與妙趣。如其中一冊頁內,黑色蜻蜓與淡紫色蝴蝶翩然於紅花,色彩搭配極富美感,花之繁密,密中有疏,自然垂落的嬌豔欲滴,花草佔了畫幅主體的大片位置,翩然而來的蜻蜓與蝴蝶,一瘦一胖,一淡一濃,一工筆精煉,一寫意而生動,動靜之間,令人神往。
  • 開封女畫家王建民:傳承發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女書的踐行者
    作為世界上發現的唯一一種婦女之間流行、傳承的神秘文字,江永發現"女書"的消息向全世界公布後,引起轟動。海內外專家學者紛紛深入江永考察、學習、發掘。「女書」是人類歷史上一個獨特而神奇的文化現象,也是一個植根甚古、牽涉面頗廣、信息含量十分豐富的文化現象。女書文字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龍城畫派名人錄之縱傑工筆花鳥新系賞析
    工筆花鳥畫家縱傑即是近些年來在此方面成績斐然的中青年畫家,他以「筆工而意寫」,顯現出文人畫的雅逸,追求主觀精神的表達和體現,並以此為基點,將工筆畫意境美的傳達推向深處。縱傑:1974年生於國畫之鄉—蕭縣,畢業於安徽理工大學,2017年畢業於北京畫院莫曉松高研班。
  • 2019級美術學專業中國畫方向《工筆花鳥》結課展
    段生卿《醉桃花》創作高雨綺剛開始感覺工筆花鳥特別難,感覺太精細了,結果上手後感覺很有意思,並且喜歡上了畫工筆花鳥,不但讓我可以修身養性還讓我在其中體會到了中國古典畫的奇妙對工筆花鳥的學習,不僅僅是對畫畫的技法的提升,也是對心性的一種磨鍊,使得我在畫畫中更加沉穩,在作畫的過程中更加的理性。在創作中,我用敦煌壁畫元素與工筆結合,工筆的細膩與敦煌元素的古樸,結合成為一副全新的作品,也感謝老師的悉心教導。以後的日子裡,工筆花鳥與敦煌教給我的東西也必定在我的美術路上使我受益良多。
  • 「牡丹仙子」——當代工筆牡丹畫家李若花
    自幼研習中國傳統工筆畫,師從當代工筆畫牡丹王——姚桂元先生。專攻工筆牡丹畫,尤擅工筆葡萄,荷花魚等題材。將牡丹的雍容華貴,高貴典雅表現的淋漓盡致,形成了雅俗共賞的獨特風格。現為:中國農民書畫研究會會員。中國深圳崇德藝術書畫院副院長。
  • 登峰文化【微展交流】--心象即景 陳小穎工筆畫展
    年畢業於華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獲學士學位2009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獲碩士學位得瓜圖 60×44cm 泥銀主要參展:2004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五周年廣東省美術作品展 廣州藝術博物院/廣州/中國2007 方楚雄工作室研究生作品展 嶺南畫派紀念館/廣州/中國2008 紀念中國改革開放
  • 草蟲​蝴蝶、螞蚱、蚱蜢、螳螂的工筆及寫意畫法、附 大畫家蕭朗的「雕蟲小技」!
    白石老人畫草蟲在畫法上有工筆、寫意之分,世人皆愛老人筆下刻畫精微的工筆草蟲,其實在寥寥數筆間洋溢著充沛生命力的寫意草蟲比工筆草蟲還難。這幅寫意作品《螞蚱》,先用幾筆淡墨畫出長條形的草葉,再用赭石色和淡墨調出赭墨色表現螞蚱褐色的身體,螞蚱頭、胸、腹比例勻稱、結構準確,翅膀緊貼身體,四條前腿靈活,兩條後腿勁健有力,腿上的小刺刻畫得一絲不苟。
  • 宮廷藏最多女工筆畫家,比郎世寧
    陳書(1660-1736年),清代女畫家。字南樓,號上元弟子、南樓老人。秀水(今浙江嘉興)人。太學生陳堯勳長女。乾隆元年(1736年)恭遇覃恩封太淑人。歷史上作品入藏宮廷最多的女畫家。陳書的創作題材廣泛,人物畫為嚴謹精細的工筆重彩畫,山水和花鳥畫為講求筆情墨韻的文人寫意畫。
  • 霍春陽親傳弟子花鳥畫家劉現祿
    業於河北大學工藝美術學院 後拜霍春陽為師,為國畫大師孫其峰再傳弟子,號墨趣齋主人,中國國畫院霍春陽工作室畫家,中國盛世蘭亭書畫院院士。 劉現祿作為天津楊柳青畫派花鳥畫家,對孫其峰、霍春陽二位大師繪畫理論的習和實踐,深刻領悟及悉心體味自然之美,潛心追求虛靜空靈的藝術境界,非常有代表性,是霍春陽老師眾多弟子中寫意花鳥的佼佼者
  • 富貴牡丹國畫 畫家張洪山的工筆牡丹代表作賞析
    以牡丹入畫,是一款充滿吉祥好運和美貌的花鳥國畫。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這並非虛言。白居易在《牡丹芳》中贊道:「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劉禹錫也在《賞牡丹》中贊到「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這足以表明當時世人對牡丹之愛已達到了一種如痴如狂的程度。
  • 著名花鳥畫家王惠民走進天津高新區航天城社區開展國畫創作公益輔導
    著名花鳥畫家王惠民走進天津高新區航天城社區開展國畫創作公益輔導。活動邀請天津市著名花鳥畫家王惠民為社區星月畫室的書畫愛好者進行專業傳統國畫創作公益輔導,並現場示範國畫牡丹創作技法。    王惠民,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繪畫系,專職花鳥畫家,從事花鳥畫創作及教育四十餘載,其作品傳統功力深厚,強調寫實和意境,多年來堅持深入生活寫實採風,形成了中西兼蓄,清新厚重,富於自然情趣,有時代感又不失傳統法度,以大景山野花鳥畫為表現手段的個人藝術風格,受到了業內外人士的高度讚賞和評價。
  • 花鳥畫家顏伯龍:貴族不喜,布衣無悲,終成一代名家
    藍鷹書畫專注於文化領域,書畫傳播推廣領先品牌。花鳥畫家顏伯龍:貴族不喜,布衣無悲,終成一代名家圖/顏伯龍 文/文涓如題。民國時期有一位花鳥畫家,叫顏伯龍,名氣非常大。1898年在北京出生,滿族,正黃旗。京津畫派,工山水、人物、翎毛、走獸。
  • 劉闊博士花鳥畫京滬雙城展在京隆重開幕
    也正是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治學理想背景下,劉闊深入到對花鳥畫這一具有深厚傳統的畫科在今人筆下「如何傳承」的探索之中,可謂孜孜以求,鍥而不捨。此次展覽展示了畫家劉闊優秀佳作30餘幅,在其作品中,既可看到受王夢白、王雪濤等畫家的影響,又可感受到他對於陳白陽、徐清藤、八大山人等明清中國畫大家的轉益多師,劉闊有序地展開了對傳統花鳥畫的探索之路。
  • 「新一代牡丹王」——工筆畫家大昭居士
    六歲就跟隨父親姚桂元( 工筆牡丹王 )學習工筆牡丹畫 。1996年,考入西安美術學院 ,跟隨西安美術學院山水畫家楊建兮教授研習中國山水畫 ,深得導師楊建兮先生的真傳實教 ,被收為入室弟子 。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大展,並被收藏。1999年,代表作《 國色天香》入選慶祝建國五十周年山東省美術作品展 。
  • 新工筆創新,驚豔畫壇
    古木逢春 199cmX98cm 2003年這在一般畫家的作品中是看不到的。因為在這些顏色的使用上他們還沒有嘗試過,他們的作品總是顯得傳統,很呆板。首先是在想像力上還不具備馮霖章的膽識。米勒說過:"任何藝術都是一種語言,而語言是應該用來表達思想的。"畫家雷東說:"一個畫家一方面是畫家,一方面是思想家。馮霖章的畫裡也包含這他的理想和志向。
  • 素以為絢——當代水墨工筆人物畫的色彩呈現
    ,加上當代多元文化發展的格局,個人審美訴求不一,拓展了水墨工筆人物畫的發展空間。五代時期出現工筆形態的「皇家富貴」與水墨形態的「徐熙野逸」兩種風格。最初在北宋時期出現花鳥水墨形態。南宋時期水墨形態與工筆形態合二為一,出現水墨工筆形態,水墨工筆重墨輕色,屬於「皇家富貴,徐熙野逸」中的野逸一路風格,進而水墨工筆花鳥畫出現,如:趙孟堅的《墨蘭圖卷》、《水仙圖卷》、《歲寒三友圖卷》,還有佚名《百花圖》卷。
  • 2020最具收藏潛力畫家:盧承豪
    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衢州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省美協會員,吳冠中藝術館特聘畫家,中國畫創作研究中心創作員,杭州畫院特聘畫師,任伯年藝術研究會研究員,江南畫虎研究院執行院長。先後就讀於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花鳥專業,結業於清華美院王申勇、鄭雅風工筆花鳥走獸專項研修班;2016年結業於首屆中國畫創作研究中心國展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