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高清《瑞鶴圖》實拍,畫中隱藏著北宋滅亡怎樣的秘密?

2020-12-23 什麼值得買

本文經藝度授權,原標題《史上最高清《瑞鶴圖》實拍,畫中隱藏著北宋滅亡怎樣的秘密?》作者:藝度君,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前言:

趙佶:沒有祥瑞就自己造。

靖康元年閏十一月二十五日(1127年1月9日),開封城上陰雲密布,風雪交加。面對城外金軍此起彼伏的叫戰之聲,已然退位的宋徽宗是絕望的。被大宋視為救命稻草的郭京的「神兵」並未如期而至,反而是完顏宗望、完顏宗翰等率領的金軍衝破了北宋京師開封府(今河南省開封市)。結果上至徽、欽二宗;中至幾乎全部宋太宗一系的趙宋皇族、后妃、官吏;下至逾十萬首都平民,被悉數擄走,造極於趙宋之世的燦爛物質文化被劫掠一空。

當年存放於北宋皇城的滷簿鍾,就是靖康之變時由金人自汴京(今河南開封)掠運至燕京宛平縣仰山寺的,如今它在遼寧省博物館古代遼寧展廳之一隅,靜靜訴說著當年這段慘痛的歷史。

滷薄鍾鑄造於宋徽宗宣和時期,其紋飾主要表現帝王出行的儀物制度。鑄於銅鐘第四層裝飾帶的,有一座城門,凹字形平面,城樓居中,下開五門,門樓兩側以廊廡與朵樓、兩闕相連。這就是汴京皇宮的正門宣德樓。

靖康之變前15年,就在這宣德樓,發生了令眾人嘖嘖稱奇的祥瑞景象。那是在政和二年(1112年)正月,頭天元宵之夜,首都各界群眾剛剛進行了難得的夜間狂歡活動,到次日(正月十六)清晨,皇城宣德門城樓上空,晨霧瀰漫,祥雲繚繞。

突然有一群白羽紅頂的丹頂鶴,不知從和何處飛來,在宣德門上空盤旋飛舞。

有兩隻仙鶴甚至落在殿脊的鴟吻上,一隻亭亭玉立,一隻搖翅和鳴,久久不去,長鳴經時而後向西北方飛去。

作為季節性遷徙的候鳥,丹頂鶴到了冬季會遷往南方,現在正值正月,成群結隊的丹頂鶴可不多見。

「當今聖上真乃神人天降,才有這瑞鶴加持。今後的太平日子有盼頭了。」——目睹奇景的各界群眾紛紛議論。京師的輿論很快就傳到宋徽宗趙佶那裡去了,他嘴角浮現一絲得意的微笑,並親自動手,將那一天的景象,以半寫生的方式,細細地寫畫出來。

這便是此次在遼寧省博物館「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中亮相的北宋徽宗《瑞鶴圖卷》

畫好後,宋徽宗意猶未盡,再提筆,以他獨步天下的瘦金體書法,記述此畫創作經過。在畫和題跋之後,他還瀟灑地籤了個名,就是他著名的「天下一人」花押!這幅書畫合一的傑作,被認為是中國歷代帝王傳世書畫中的絕頂精品。

宋徽宗對鶴無疑是偏愛的,他不止一次將鶴入畫,文獻中記載的就有《筠莊縱鶴圖》,「閒暇之格,清迥之姿,寓於縑素之上,各極其妙」 。傳世所見的還有堪稱神品的《六鶴圖》,這件作品中,宋徽宗極其精準地把握了丹頂鶴的六種姿態神情,足見他平時觀察之細緻。可惜此畫早年就流入日本,不知所蹤,如今只有通過一套民國的珂羅版照片來想見原作當年的風神。

另外,臺北故宮也有一件據傳是徽宗所制的《獨鶴圖》,雖然是偽作,不過應該也是受趙佶鶴畫影響的衍生物。

跟上面那些零散的鶴畫比起來,《瑞鶴圖》的來歷更加清晰,徐邦達先生在《古書畫偽訛考辯》中認為出自趙佶本人授意編繪的《宣和睿覽冊》。據南宋鄧椿《畫繼》記載,作為宋徽宗的私人定製畫冊,《宣和睿覽冊》裡畫的內容都是當時的祥瑞奇珍,所謂「諸福之物,可致之祥」。

除了此次展出的《瑞鶴圖》,另還有傳世至今的《五色鸚鵡圖》和《祥龍石圖》,無論是尺寸還是題跋的格式都大同小異,似乎有著一定的制式,它們很可能都來自當年的《宣和睿覽圖冊》。

《瑞鶴圖》,51 cm × 138.2 cm

《祥龍石圖》,53.9 cm × 127.8 cm

《五色鸚鵡圖》,53.3 cm × 125.1 cm

這三幅畫與當時流行的祥瑞觀念息息相關,尤其是《瑞鶴圖》,最為特別,它背後隱藏了一直以來為大眾所忽略的宋徽宗道教治國的理念。

其實在徽宗以前的北宋歷史上,也曾有飛鶴出現的瑞相。如:

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天書至鄭州,有鶴一隻西來,兩隻南來,盤旋久之不見。是日午時,車駕至行宮,復有鶴三隻飛於行宮之上。」

同年,天貺觀道士孫守一上報:「冊使詣本殿燒香畢,有皀鶴兩隻至殿盤旋飛翥甚久。」

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武夷君廟有仙鶴迎詔。」

這些記載裡的鶴的數量都很寒磣,一隻兩隻三隻,甚至沒有記錄數量(大概也不多,不然應該會強調)。

而到了宋徽宗時期,情況發生了很大改變,不僅瑞鶴出現的頻率大增,連數量也碾壓前代,還有「數千」的記錄。

政和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延福宮宴輔臣,至午時有群鶴二十四隻自西來睿謨殿上盤旋

政和三年十月四日……有仙鶴四隻自南來……

政和八年九月十二日,以上清寶籙宮有鶴數千飛繇萬歲山

政和八年閏九月二十四日,……,夜有鶴十六飛旋應門之上

政和八年十月二十六日,……,有五鶴東來……

宣和二年十月二十六日,集英殿大宴,有群鶴數千翔集空際

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當然不是汴梁地區生態環境改善導致丹頂鶴大量繁殖棲息,而是因為這些鶴根本就不是野生的,是在皇家園林中豢養的。

宋徽宗在即位後不久的崇寧元年(1102年),就開始擴建延福宮。這座超豪華園林中,有鶴莊,有鹿園,種種珍貴禽獸成千上萬,幾乎就是古代國家級動物園。政和二年(1112年)正月十六宣德門上空那些反常出現的鶴群,當然也是人為放出。這次人工祥瑞很重要,宋徽宗自己都親自參與其中,在題跋中,他點明了祥瑞出現的具體時間「政和壬辰上元之次夕」。

壬辰年在魏晉以來的道教中是一個神聖的年份。東晉中期就已經存世的道經《上清後聖道君列紀》中有一個關於壬辰年的預言:「到壬辰之年三月六日,聖君來下,光臨於兆民矣。「

南宋謝守灝《混元聖紀》中記錄了從三皇時代至徽宗政和二年(1112)老君化身顯靈的事跡,其中也強調了壬辰之年的聖君降臨人間。

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恰逢壬辰年,而且是徽宗即位的第十二個年頭。這一年宋徽宗幹了很多工作。被奉為「萬法之宗,群經之首」的道教重要經典《度人經》,原本只有一卷,現在學者考證此經就是在政和壬辰年間被徽宗身邊的高道擴充了六十卷。並以此作為宋徽宗的符應。

跟其它想升仙的帝王不一樣,徽宗的想法更接地氣,他想降臨,誰還不是個從天而降的天使?他身邊的人心領神會,就把他當作道教裡那位受上天指派來重振世道的「聖君」了。道士林靈素直接說他是上帝長子,長生大帝君降世。聖君降臨,當然得有祥瑞來搭配。於是就出現了萬眾矚目之下,宣德門前這一精心策劃的「人工降鶴」。這次首都祥瑞事件,目的是給神化宋徽宗做輿論準備,徽宗自己在畫後的題跋中兩次提到普通民眾的反應。

其實崇信道教的君主,在徽宗之前和之後並不乏其人,而他卻格外出格,把政府事務和宗教事務結合起來。他塑造自己下凡天神的身份,作為合法性來源,既當政府首腦,又是宗教領袖。自此,徽宗把宋代崇道活動推向了有史以來的最高潮。

據說,《聽琴圖》中這位道冠玄袍的主人公就是徽宗本人

瑞鶴事件後的兩年,政和四年,置道階二十六等。而且道教系統的道士和政府系統的官員以客禮相見。政和七年,宋徽宗自稱是昊天上帝之子太霄帝君,指示道錄院「卿等可上表章,冊朕為教主道君皇帝」。不僅如此,他還在全國大興土木,廣修宮觀,為大批神仙加封尊號。

看看歷史,在北宋早中期,還有王道仁政、民心向背這樣的核心價值觀;然而宋徽宗不講帝德,捨棄了這一套相對理性的政治觀念,轉向靠術數感應來維持的神秘色彩政治文化。自恃所謂的天神下凡,就罔顧民意,為所欲為。在位25年,他幾乎沒有拿得出手的政績,相反,還給底層民眾帶來巨大災難。光是運送奇花異石來滿足皇帝喜好的花石綱,就令江南無數人家破人亡。今天我們看到他畫的《祥龍石》圖,以為他喜歡的石頭不過手卷大小,這是極大的錯覺。宣和4年太湖挖出的巨石有15米高,重達數十噸。在機械落後的年代把這石頭從太湖運到千裡之外的汴京,一路上拆橋毀屋,不計其數。這一切,不過源於他那小小的愛好。

祥龍石圖

歷史是公平的,讓宋徽宗在有生之年就自食惡果,晚年囚於五國城,境況慘澹,悽涼而死。無辜的是那些老百姓,遭此劫難。數百年後,當年的腥風血雨早已煙消雲散,站在《瑞鶴圖》前,我卻只感受到一股道家的審美和寧靜……

此次遼寧省博物館「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是史上首次通過大量國寶級文物來展現文學史上八位文學家家國情懷的展覽。《瑞鶴圖》即在展覽的第一部分中展出。難得的是上文提到的北宋滷簿鍾也在同一樓的古代遼寧展廳中展出,這是現存至今數量極其稀少的見證過靖康之變的北宋皇宮遺物,感興趣的朋友看完瑞鶴圖不妨移步過去看一看。

另外,上篇我們發過第一期宋代及以上的國寶級書畫實拍,

宇宙第一!遼博年度壓軸大展,最強現場實拍來了!並簡要闡明了展覽思路,就是通過文物來展現文學發展的幾個關鍵節點。這次展覽作品的選取恰到好處,從先秦文學開始,尤其是詩經、楚辭九歌,到魏晉文學覺醒期的辭賦,駢文逐漸成熟(如果放上漢賦類的作品就更好了)。這是古文運動的「因」。瑞鶴圖產生的年代是古文運動尾期,此時古文已成文章正宗,直到清末。下面是第二部分現場實拍,側重於元代以下的書畫珍品。

元人趙孟行書歐陽修《秋聲賦》

元趙孟行書蘇軾煙江疊嶂詩卷

元 趙雍 澄江寒月圖

元 趙雍 墨竹圖 行書王安石鐘山即事詩

元 鮮于樞 行書王安石詩卷

明 文徵明 行書歐陽修 醉翁亭記

明 祝允明 楷書 蘇軾 東坡記遊卷

明 仇英 赤壁圖

最後介紹一下本次的展覽圖錄,收錄了這次展出的一百多件文物珍品,初印數量不多,目前還在折扣期,喜歡的朋友不容錯過。

相關焦點

  • 宋代 趙佶《瑞鶴圖》
    【名稱】:瑞鶴圖【作者】:趙佶【年代】:宋代【材質】:絹布他的書與畫均可彪炳史冊,其書,首創「瘦金書」體;其畫尤好花鳥,並自成「院體」,充滿盎然富貴之氣。趙佶倡導文藝,使承繼五代舊制的「翰林圖畫院」又營運了一百多年。在他的倡導下,「畫院」搜羅繪畫人才,還編撰了《宣和畫譜》、《宣和書譜》和《宣和博古圖》等圖書,輯錄了大量名家書畫,僅《宣和畫譜》就有二十卷,包括二百三十一家的六千三百九十六件作品,成為中國書畫史上的重要資料。
  • 名畫賞 ┃ 《瑞鶴圖》
    北宋政和二年上元之次夕(即公元1112年正月十六日),都城汴京上空忽然雲氣飄浮,低映端門,群鶴飛鳴於宮殿上空,久久盤旋,不肯離去,還有兩隻仙鶴竟落在宮殿左右兩個高大的鴟吻之上,引皇城內外的人們紛紛駐足觀看。當時徽宗親睹此情此景興奮不已,認為是祥雲伴著仙禽前來帝都告瑞——國運興盛之預兆,於是欣然命筆,將目睹情景繪於絹素之上,並題詩一首,是為《瑞鶴圖》。
  • 傳奇國寶—《瑞鶴圖》
    飄飄元是三山侶。兩兩還呈千歲姿。似擬碧鸞棲寶閣。豈同赤雁集天池。徘徊嘹唳當丹闕。故使憧憧庶俗知。他的草書如龍遊虎躍,別具一格的「瘦金體」,更為後世爭相研習之典範。他在書畫方面的才能,給中國燦爛的藝術史增添了濃重的一筆。在位27年間,由於他的倡導,始有宣和畫院之盛況,對發展中國傳統書畫藝術貢獻頗大。遼寧省博物館所藏《瑞鶴圖》絹本,設色,縱51.8釐米,橫138.5釐米。無論構圖或技法都有其精到之處。
  • 溥儀曾攜帶《瑞鶴圖》欲逃日本
    當時徽宗親睹此情此景興奮不已,認為是祥雲伴著仙禽前來帝都告瑞—國運興盛之預兆,於是欣然命筆,將目睹情景繪於絹素之上,並題詩一首,是為《瑞鶴圖》。畫面三分之二處是布滿天空的飛鶴,三分之一則是露出的汴梁宣德門的一線屋簷,既反襯出群鶴高翔,又賦予畫面故事情節,在中國繪畫史上是一次大膽嘗試。繪畫技法也十分精妙,18隻白色的鶴,幾乎沒有兩隻的姿態完全相同。鶴身粉畫墨寫,睛以生漆點染,映襯於石青滿染、薄暈霞光的天空之中,整幅畫面顯得生機盎然。
  • 宋 趙佶 瑞鶴圖 高清版
    畫後有作者趙佶以瘦金書自題,所述之事與《宋史·儀衛六》載"政和二年延福宮宴輔臣,有群鶴自西北來,盤旋於睿謨殿上,及奏大晟樂而翔鶴屢至,詔制瑞鶴旗"可相互印證。所署"御製御畫並書,天下一人"押款與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祥龍石圖》及波士頓藝術博物館藏《五色鸚鵡圖》相一致,故推斷其為趙佶所作無疑。
  • 《簪花仕女圖》《瑞鶴圖》都現身,遼博展出歷代書畫名跡
    今天,遼博中國古代書法展、中國古代繪畫展終於正式對公眾開放,其中的古代名跡如唐代歐陽詢的《仲尼夢奠帖》、周昉的《簪花仕女圖》、張旭《草書古詩四帖》,五代董源的《夏景山口待渡圖》,北宋徽宗趙佶的草書《千字文》、《瑞鶴圖》,元代趙孟的《紅衣西域僧圖》、《秋聲賦》等只是展品的一小部分。兩大書畫展廳共計展出85件珍貴館藏書畫展出。
  • 唐宋八大男神首次聚齊,展出國寶級《洛神賦圖》《瑞鶴圖》真跡
    根據官方消息,《洛神賦圖》《瑞鶴圖》2幅真跡會展出!(盲猜展期會很短)《摹顧愷之洛神賦圖》北宋 佚名 遼寧省博物館藏《瑞鶴圖》北宋 趙佶 遼寧省博物館藏這次展出的《洛神賦圖》是宋人的摹本,與原作極為接近。它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顧愷之繪畫的藝術特點,較為完整地表現了三國時期曹植所作《洛神賦》中的內容。
  • 宋畫中的中國山水
    圖/《秋江漁隱圖》 中國山水畫的巔峰在宋代 當代名氣最大的宋畫,莫過於北宋畫家張擇端的社會風俗畫《清明上河圖》,國外漢學家看到的第一張宋畫大多是它。2010年上海世博會,巨型動態版《清明上河圖》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的博物之美。但這幅國寶級北宋風俗畫並不是宋畫的最高代表。
  • 傳說中的《六龍圖》以3億人民幣的天價成交於紐約佳士得!真跡實拍圖!
    一件被這個行業內諸多資深人士評價「創造中國藝術品新世界記錄」的南宋 陳容《六龍圖》,牽動著無數人的心。以120萬美元-180萬美元的不菲估價上拍,經過現場多方激烈競價,最終以4350萬美元落槌,約合人民幣超3億元!當然,以其本身的品質和傳承記錄來說,今天的這個「天價」也應在情理之中!讓我們先一起欣賞幾張上手的實拍高清大圖吧。
  • 用建築產品註解文化自信 融創長樂雅頌復現千年宋畫絕美景致
    北宋天才少年畫家王希孟這幅氣勢恢宏的《千裡江山圖》,號稱史上最具天賦的作品,寫意之傳神,工筆之精美,800多年來無人能及。宋畫中的絕美景致,現實中找得到嗎?以弘揚傳統文化為企業使命的融創,用自己的作品,再一次給出了響亮的回答。
  • 北宋名畫-《宋徽宗.紅蓼白鵝圖》收藏與鑑賞知識
    我國北宋時期是推崇以文治國的思想,而且上行下效,宋徽宗被後世稱為藝術家皇帝並不為過,因為他筆下的畫作確實名不虛傳。在宋徽宗特殊地位的帶動下,使得宋代的繪畫技藝空前發展。今天紫色百合香為您詳細介紹這位藝術家皇帝的畫作收藏鑑賞知識,賞析他的精品名畫之作《紅蓼白鵝圖》。
  • 7個隱藏在著名藝術品中的秘密信息被發現了!作者想隱藏什麼?
    在電影院看電影時,影片結束後的彩蛋總會讓我們興奮不已,但想像一下,如果你在有幾百年歷史的著名畫作裡找到了作家當時故意隱藏起來的信息呢?是不是也會特別激動,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這7個隱藏在著名藝術品中的秘密信息吧!
  • 都知道宋徽宗《瑞鶴圖》,但你留意到後面精彩的題跋嗎
    來復《跋瑞鶴圖》-01宋徽宗《瑞鶴圖》大家都知道,描畫了一群仙鶴盤旋於宮殿之上的壯觀景象,前有畫,後有瘦金體題字,飄逸高雅。只是這幅畫後面,除了宋徽宗題字,還有一份元末明初僧人來復的題跋,很多人都不知道。這份題跋下筆爽利,不僅有很高的書法造詣,而且題跋人來復和尚還有個被凌遲處死的悲慘故事。
  • 《清明上河圖》中隱藏的北宋中醫藥
    本文擬就圖中有關宋代中醫藥文化結合文獻加以討論,以研究北宋時代的特色。多數學者認為此圖描寫的是清明時節北宋汴河(上河)上的風光,個別人認為描繪的是清明坊至虹橋汴河兩岸的秋季風光。 此圖彌足珍貴,是國畫中民俗畫的絕品,為歷代朝廷、權臣、文人墨客爭相收藏之物。初藏於宣和內府,有趙佶籤題者為真本。其後明代奸相嚴嵩父子曾起冤獄殺人奪畫,抄家後復歸明廷,又被太監盜走,可謂歷盡磨難,多次易手。
  • 距今900年的古畫,畫中隱藏一個小人,曾被懷疑是時空穿越者
    他的絕大多數戲嬰圖深受人喜歡,最難得的一點就是作品非常生動而且形象的還原了當時宋朝人那一種安居樂業,自娛自樂的繁榮社會景象。 一張《灌佛戲嬰》圖引發了大家的猜測,畫中隱藏著一個小人,很多人曾懷疑這一個小人是一個時空穿越者,但也有人形容這一個小人是小孩子的玩具。
  • 《蒙娜麗莎》畫中隱藏的詭異秘密和達文西天才又奇異的一生
    他用筆畫世界,在解剖,建築,雕刻領域都有很高的造詣,他也並非沒有失敗過,可是失敗會更加激發他的熱情去探索的欲望可能天才都是與常人不同的,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他喜歡用鏡像書寫文字。什麼是鏡像文字?如果普通人要看他的文字,需要把他們對著一面鏡子,從鏡子中看。
  • 國寶:故宮博物院《千裡江山圖名畫(高清)》,看一次震撼一次
    故宮博物院的《千裡江山圖》是中國古代繪畫史上的國寶級文物,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隔著玻璃,欣賞這名畫,宋朝文藝繁榮的氣息,穿越時間,仿佛撲面而來。作品屬於布絹類的材質,給人的氣場感覺是:規模恢宏博大。
  • 北宋滅亡,趙匡胤是根源
    北宋滅亡的一直以來說法不一,有人講是王安石變法,也有人講是靖康之變,更有人講趙匡胤是根源,到底哪個有的站住腳呢.北宋建立時, 中原大地北方的幽雲十六州,是防禦北方遊牧民族入侵的第一屏障,卻被契丹人佔領.建朝伊始北宋想拿回幽雲十六州,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因為那時的契丹人太強大.
  • 流失在日本的宋畫(高清資料)
    (常州)等地,自五代以後,著色畫,水墨畫中均頻頻出現蓮池水禽圖。一般認為草蟲圖中描繪的花草和昆蟲各有寓意。例如:瓜的寓意是子孫興旺長久,而本圖中也畫有瓜。此外,雞冠花上與蟈蟈,表示出人頭地的「官上加官」吉祥圖。而本圖中雖未畫有蟈蟈,但推測是以雞冠花來表示出人頭地的寓意。相傳本圖作者為趙昌,是北宋前期的畫院畫家,據說是畫花鳥、尤其是畫花木折枝的折枝花名家,自稱「寫生趙昌」。
  • 金國的強大與北宋的滅亡
    天會三年(1125年)五月,金朝大將完顏婁室在應洲餘睹谷俘虜了遼天柞帝,遼朝至此滅亡。同年八月,金太宗降封天柞帝為濱海王,天柞帝不久後死去。在與北宋聯合滅遼的過程中,宋金之間的矛盾開始激化,金人也發現宋朝的腐朽並不亞於遼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