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南明珠-達旺|倉央嘉措的故鄉,我們的故土.

2021-02-17 胡世華旅行探索

達旺(Tawang)是藏南明珠,是藏南三隅之一門隅地區的主體部分(藏南由三隅組成,即門隅,珞隅,察隅),是藏南開發較早的富饒地區。是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故鄉,藏族同胞心中的一個宗教聖地。1935年8月民國政府「參謀本部陸地測繪總局」所繪製的地圖標明,達旺(舊稱「塔汪」,西康省)及南部德讓宗、東部塔克郎宗、提郎宗、彌力司、拉巾普爾、薩的雅(上述地區即如今藏南地區)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們現在通常所說的達旺是泛指達旺地區,即不丹以東、麥克馬洪線和喜馬拉雅山脊線之間的區域,近2200平方公裡,達旺自古都是中國的領土。達旺屬於西藏山南地區的錯那縣,是藏南門隅地區重要的政治、宗教中心。

達旺主要居民為門巴族,他們世代生息繁衍在這塊土地上,這是他們的家園。門巴族在文化、語言、宗教和風俗習慣上深受藏族的影響,但同又保留了自身民族的特點。

達旺的烏金嶺乃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出生地,因此它是藏族同胞心中的一個宗教聖地。五世達賴喇嘛羅桑嘉措主持修邊的達旺寺是達旺寺是西藏哲蚌寺的子寺之一。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重要寺廟,建築面積達13500平方米。

達旺風光:

達旺寺

雪山

高山湖泊

高山飛瀑

西山口

原始森林

達旺河

達旺河谷

達旺寺僧侶

印度在達旺的1962年中印戰爭紀念館陳列

(戰爭是殘酷的)



達旺歷史:

早在公元7世紀,門隅即屬我國吐蕃地方政府的版圖。

13世紀,元朝統治了這個地區。

17世紀中葉,五世達賴喇嘛統一西藏,對門隅地區實行各種形式的有效管轄。

19世紀中葉以後,清朝駐藏大臣和西藏地方政府特別授予錯那宗和達旺寺以管理門隅地區的實權,負責制定法律、制度和處理重大的行政、宗教、邊境事務。駐藏大臣和西藏地方政權為了加強對門隅的統治,在門隅的首府達旺,建立了名為「達旺細哲」的全區性行政委員會(由達旺「喇章」的代表一人、「聶倉」兩人和「札倉」的代表組成)和「達旺住哲」的高一級非常設行政會議(由「達旺細哲」的組成人員加上錯那宗兩個宗本組成),負責處理重大的行政、宗教、邊境事務。達旺歷來在西藏當地政府的有效管轄之下,西藏地方政府每年派專人到門隅徵收、徵購大米,專管該區鹽米等經貿活動。

 1914年,西姆拉會談,在會上英國全權特使亨利·麥克馬洪採用隱瞞、欺騙的手段,將大體沿著喜馬拉雅山脊線劃定的「麥克馬洪線」繪入討論「漢藏邊界」的地圖中,首次將藏南地區劃入英印版圖。英藏代表皆在該換文上簽字,而中方代表當時只進行了草籤,後則因中央政府的反對而沒有正式籤字。

1948年,趁中國忙於內戰無暇顧及邊疆,剛獨立的印度開始派軍隊進入門隅地區。

1951年2月2日,印度軍隊佔領門隅的中心城市達旺,武力將西藏當局派到當地的行政人員驅逐。

1951年2月,印度軍隊侵佔達旺,用武力趕走西藏地方政府派駐的官員,向當地居民「宣布達旺從此被置於印度的行政管轄下」。

1953年,印軍趕走拉薩派駐達旺寺的總管絳村尊珠,又禁止哲蚌寺按舊例派往達旺寺的堪布(西藏地方政府僧官系統職稱)進入達旺。

1954年,印度在該地成立了東北邊境特區。同年出版的印度官方地圖,首次把麥克馬洪線從1936年以來註明為「未標定界」改為「已定界」。

1962年,中印爆發邊境戰爭,解放軍曾收復達旺,當地門巴族和藏族人民熱情歡迎解放軍,後因各種原因我軍主動回撤。

1963年,達旺又被印佔領。

1972年,印度將該特區改為阿魯納查中央直轄區。

1986年底,印度議會兩院通過立法將阿魯納查中央直轄區升格為省。翌年,印度將其升格為「阿魯納恰爾邦」,企圖從法律上使佔領合法化。但中國政府不承認該省的合法性。

中方至今的觀點是:西藏是中國的一部分,不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西藏地方政府在西姆拉換文上的籤字並無法律效力,因此西姆拉會談條約只有單方籤字(即英國),應視為無效。

中國所堅持的是中印傳統線,中國出版的地圖上中印東段邊界仍然繪在沿喜馬拉雅山地與阿薩姆平原交接處的傳統習慣線。

麥克馬洪線本來劃線的原則是按喜馬拉雅山脊分水嶺劃線,但為了將達旺劃入英印控制區,麥克馬洪將達旺地區的麥克馬洪線畫到了喜馬拉雅山脊分水嶺以北,這樣就將達旺劃在了麥線以南英印方一側了。在達旺地區真正的喜馬拉雅山脊分水嶺是西山口(色拉)一線。

相關焦點

  • 藏南明珠——達旺
  • 心中的達旺,倉央嘉措的故鄉
    達旺地區,舊稱塔旺,位於喜馬拉雅山南側,被譽為藏南明珠,是藏南地區開發較早的富饒之地,也是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故鄉,藏族民眾心中的一塊聖地。達旺所在的整個門隅地區,歷史上一直是中國領土。即使在目前印度所謂的「達旺縣」政府網站上,對達旺的歷史描述也是如此。自松贊幹布統一西藏開始,門隅地區就成為了西藏地方政權的一部分。
  • 遠山的呼喚:實拍印度非法佔領下的中國達旺
    :倉央嘉措的出生地文圖:莫三小給達旺,倉央嘉措的出生地,這裡有一座著名的寺廟,名為達旺寺,它位於達旺的半山腰上,金碧輝煌的寺廟四周林木掩映,風光迤邐,遠望如同一座雲霧中的宮殿,讓人感覺置身於香巴拉的秘境之中。
  • 巴桑羅布:達旺與倉央嘉措
    祖籍門隅的原拉薩色拉寺格西拉然巴﹒益西赤列把達旺所在地「拉沃域松」譽為「玉盤」,而把達旺喻為玉盤中的「曼荼羅」(壇城)。其實,達旺這一地名的來歷就是個生動的故事。據說國王嘎拉旺布時期這個地方作為都城,就叫做「隅曼齋崗」或者「曼齋崗」。寧瑪派喇嘛聶氏溫布·烏金桑布因為在這裡為宗教信徒施授馬頭明王灌頂,故而逐漸被稱作「達旺」。而烏金桑布則是西藏第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的鼻祖。
  • 中印邊境之達旺地區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的行政區劃中,達旺地區歸屬於西藏自治區山南市錯那縣。達旺地區的面積有2172平方千米,只是中國藏南地區很小的一部分。被印度侵佔的藏南面積達7萬平方公裡,達旺地區只佔百分之三多一點。門巴族佔達旺一大部分的人口,首府達旺城乃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出生地。1681年,藏傳佛教格魯派在此創建達旺寺,後圍繞該寺形成城鎮,達旺寺是格魯派主要寺院之一。
  • 「我以非常手段進入藏南的17天」
    而2016年6月19日下午,張永銘跨越中印傳統習慣線,進入藏南地區,走遍印佔藏南門隅地區和珞瑜地區絕大部分城鎮,幾次從南側接近非法「麥克馬洪線」。他,應該可以說是全面考察中國藏南地區的第一人,今天我們就重播一下張永銘在藏南驚心動魄的17天,借著他的視角,了解藏南地區現在是什麼樣子。
  • 關於藏南的「棄」與「得」!
    中國擁有西部的阿克塞欽,而印度侵佔著東部的藏南和達旺。堅守阿克賽欽是中國的高明之處,阿克賽欽雖然非常荒涼但它的地勢非常重要,看看地圖就可以知道了,它居於中亞的制高點,緊臨印度的首都和中心城市,它的地理優勢遠甚於藏南和達旺。如果說藏南和達旺是兩塊肥肉,而阿克賽欽就是中亞的鎮妖塔和刺向印度心臟的利劍。
  • 為什麼一定要收復全部藏南領土!
    被佔藏南領土,甚至還包括六世達賴的故鄉——達旺盆地。英印殖民當局,背著當時的中國中央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在1936年偷偷摸摸的炮製出非法的「麥克馬洪線」後,印度人就開始打藏南的主意。開始僅僅是試探性的佔領邊境一小塊地區。到了1950年代初,印度人趁中國軍隊主力參加抗美援朝之際,大舉入侵藏南,到1959年基本實際控制了麥線以南的全部。
  • 1962年我們為何死守阿克賽欽,卻放棄了富饒的藏南?答案就在這裡
    目前來說,中國和印度之間有12.5萬平方公裡的爭議領土,而印度實際控制的區域遠比我們大,其中包括了藏南地區,也就是麥克馬洪線划過去的那一片土地。而我們牢牢控制了阿克賽欽地區。阿克賽欽,作為我國新疆和西藏唯一的通道,它的名字來源既不是維語,也不是藏語,而是古老的突厥語,阿克賽欽,意思是「中國的白石堆」。
  • 1962年中國為什麼放棄藏南而死守阿克塞欽?乾貨都在這裡
    作為62年自衛反擊戰的戰勝方,反而放棄了藏南,這個問題很重要,必須說清楚,不僅僅是因為藏南的富庶,更因為那是我們的故土,是倉央嘉措的誕生地,是我們的情結。情結歸情結,還是要面對現實。從地理位置上,藏南處於喜馬拉雅山南麓,海拔低,地勢平緩,易攻難守,對面便是印度大平原。
  • 阿魯納恰爾邦——祖國的藏南何時歸來?
    中方至今的觀點是:西藏是中國的一部分,不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因此西姆拉會談條約只有單方籤字(即英國),應視為無效。中國所堅持的是中印傳統線。  1962年的中印邊境戰爭,中國曾經奪回藏南,但由於種種原因而退回實際控制線。印度在1987年建立阿魯納恰爾邦,遭到中國的強烈抗議。但中國並沒有採取軍事行動以奪回該土地。
  • 丁真的故鄉理塘:是倉央嘉措轉世之地,獨特風景多次入選國家地理
    而作為丁真故鄉的理塘縣,很多人都不怎麼了解。理塘,其實比任何地方都值得停留。它充滿靈性,是倉央嘉措的轉世之地。7萬人口的縣城,密集誕生過幾十位舉足輕重的活佛。:孕育無數活佛的聖靈仙境理塘是一個充滿靈性的地方,這裡不止有倉央嘉措的愛情傳說,也真真實實誕生過許多宗教名人。
  • 世間最美的情郎:倉央嘉措的情詩
    他的傳奇、他的故事讓無數人為之著迷,他的詩歌猶如青藏高原的明珠,照亮了無數人的心房。倉央嘉措,雖是布達拉宮的活佛,但內心狂放不羈,對愛情充滿渴望,一旦動情,義無反顧。西藏民歌唱道:「莫怪活佛倉央嘉措,風流浪蕩;他想要的,和凡人沒什麼兩樣。」
  • 倉央嘉措:世間至情至性之人,都逃不過孤獨
    次年,出生在藏南偏遠山村十五歲的倉央嘉措被桑結嘉措迎入布達拉宮,取法名為羅桑仁欽•倉央嘉措,隨後便舉行坐床典禮,成為雪域之上最大的王。他就是六世達賴——倉央嘉措。清早起來,鐵棒喇嘛發現雪地上有人外出的腳印,便順著腳印尋覓,最後腳印進入了倉央嘉措的寢宮。隨後鐵棒喇嘛用嚴刑處置了倉央嘉措的貼身喇嘛,還派人把他的情人處死,採取嚴厲措施,把倉央嘉措關閉起來。
  • 印度對中國藏南地區的同化政策探析(1951—1959)
    一、佔領區社會文化政策總體方針策略的制定1951 年印度阿薩姆步槍隊少校卡辛(Khathing)率隊佔領中國藏南地區的達旺,標誌著尼赫魯政府向「麥克馬洪線」以南地區大規模推行「新前進政策」的開端。到 1953 年,印度基本控制了「麥克馬洪線」以南廣大的爭議地區,使這段非法虛擬的邊界線成為實際控制線。
  • 倉央嘉措:那個一身詩意的門巴族少年
    中國藏南的門隅地區,是一個景色壯美之處。這裡有成群的牛羊,也有多情豪邁的少年。倉央嘉措,就曾經是門隅地區的農家少年。他簡單快樂、自由自在,偶爾在草叢間追逐自由的風,也會在閒來無事時望著頭頂上方的藍天陷入遐想。如果不是命運的安排,或許他會平淡卻平安地度過這一生。
  • 倉央嘉措與瑪吉阿米——西藏風物趣談
    「倉央嘉措情歌」?「從東邊的山尖上,白亮的月亮出來了,未嫁娘的臉兒,在心中已漸漸顯現……」這首流傳極廣的倉央嘉措情歌,果真是情歌嗎? 西藏社科院藏學專家巴旺研究認為,這首所謂的情歌其實是倉央嘉措修持時觀想本尊的境界呈現。許多所謂的倉央嘉措情歌其實是道歌,是因藏傳佛教密宗修行而創作的。
  • 藏南問題 上
    西藏噶廈也從未放棄對藏南的權力。到了1930年代,英印與噶廈討論「麥克馬洪線」時,噶廈明確答覆,藏南達旺、德讓等宗,一直屬於西藏管轄,包括派官、徵稅等。1943年,噶廈派官員到門隅查辦邊務、整頓吏治。 1944年8月,英印軍隊侵佔德讓宗,並派英國駐錫金政治專員古德去拉薩提出領土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