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自殺幹預熱線開通9年陷尷尬 來電越來越少

2021-01-19 中國新聞網

  現代社會節奏快壓力大

  人們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多

  但為何來諮詢的人越來越少

  杭州自殺幹預熱線開通9年卻陷尷尬

  10月24日,杭州某公寓,三名二三十歲的年輕人相約自殺,最終二死一傷;10月8日,因向父親討要零用錢不成,寧波90後小夥子放火燒房欲自殺;10月27日,安徽一母親用菜刀砍死9歲兒子,疑似患有精神疾病;7月17日,一名男子在北京朝陽大悅城附近持刀行兇,導致2人死亡,行兇者被爆有精神病史……

  因心理問題、精神問題等引發的諸多傷人或自傷事件,已成為社會的突出問題。將每年的10月10日定為世界精神衛生日,初衷就是為了引起大家對精神衛生的重視。

  當出現自殺等想法時,誰能幫助他們?對於讓人心慌的精神疾病患者,政府和社會又是如何對其治療和管理的?這兩天,本報兩路記者分別走進杭州市心理危機研究與幹預中心、拱墅區米市巷街道工療站,為你描述心理危機幹預中心接線員和工療站醫生的工作現狀。

  接線員

  堅守心理熱線,背後是孤單與無助

  2004年,杭州心理危機研究與幹預中心成立。中心由杭州市政府全額撥款,設在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

  當時,這是繼北京之後的全國第二家,有一部24小時開通的自殺幹預熱線0571-85029595。

  2013年,中心仍在運作。可熱線的背後,卻只有2名接線員在堅守。一人從成立之初開始參與,一人從2009年工作至今。堅守心理熱線,是孤單的,因為無人願意接班;同時,又是壓抑的,「就像每天都看到戰場上的橫屍遍野」。

  婚姻破裂、孩子厭學、工作焦慮、孤獨……戴上耳麥,接聽熱線,裡面呈現的就是另一個世界——支離破碎、黑色、焦慮不安……

  「那時,我幾近崩潰,看不到任何希望。」現在的曉芸(化名),輕描淡寫地描述著過去。眼神之間,仍顯得迴避。

  2009年,她自願加入杭州心理危機研究與幹預中心,成為24小時熱線的白班人員。此前,她是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的病房護士。

  一年後,壓抑、孤單與絕望,緊緊地包裹著她:「越走近接聽室,壓抑感越強。心裡只有一個念頭,轉頭逃走。」

  這樣的絕望,卻不能為外人理解。「負面情緒是別人的,怎麼會影響到你?還這麼嚴重?」不少人問。

  曉芸的解釋,總以這個形象的比喻來概括:「就像每天都看到戰場上的橫屍遍野,你能不難受?」

  「同理心、同情心,是諮詢員必備的。只有這樣,你才能去理解他們,才能走進他們。」而這,不可避免地會將他們的情緒帶給自己。

  她曾經想過放棄這份工作,可當初,這是自己主動請纓過來,「我不是孩子,怎麼能不想幹就不幹?」那麼,出路,又在哪裡?

  她試寫過大字,可手握毛筆內心卻狂躁不安。毛筆、宣紙,對她而言,太過安靜。聽音樂、養花和做瑜伽,均告失敗。

  太極,最後的嘗試,卻意外地令她著迷。動靜之間,曉芸找到了情緒的安放之處。現在,打太極,成了每天的必修課。

  儘管如此,心理諮詢師仍是孤獨的,需要同行的傾訴。每半個月,曉芸還會去做心理督導,尋求心理疏導。1小時1次的督導,需要400元的費用。「心理諮詢師的成長,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她笑言。

  漸漸地,她走了出來。這並不是說,她沒有了心理波動。而是,情緒平復的時間更短了:「回家的路上,聽個有趣的廣播,可能就消解了。」

  從傾訴者身上,看到過自己的影子

  「與他們(求助者)接觸,其實,也是自我成長的過程。」各種問題拋來,沒有相應的專業知識,又怎麼應對?

  有時,在他們身上,曉芸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放下電話,她會去反思,自己與孩子、與丈夫、與同事之間的關係。

  有一位反覆來電的求助者,給她留下了極深的印象,觸動她的內心:

  這個小姑娘,或許,長得很漂亮。未滿二十,就出去闖蕩。她很能幹,從小不用媽媽操心。媽媽,也就放任她。有一次乘飛機,她認識了一位富商。富商,大她好多歲,追得很緊。她稀裡糊塗地答應結婚。是的,稀裡糊塗,她自己這樣形容。婚禮,母親沒有來。

  婚後,她發現富商管得太緊,離了婚。後來,她又做了另一位富商的小三。她開始變得疑神疑鬼,沒有安全感。她說,別人對她的喜歡,都是因為長相,沒有人真正關心她,連她的媽媽也是。

  她決定去整容,把眼睛變醜。她真的找了很多醫生,可他們都不願意。終於,有位醫生答應了。她的眼睛,也真的變醜了。可是,她又悔恨無比,陷入了反覆的自責、矛盾和糾結中。

  她再次來電時,已十分絕望,想自殺。之前,她把這個想法,告訴過媽媽。可她媽媽,依然沒有任何回應。「那天,她是躺在床上,打給我們的。聲音,很微弱。她說,連起床的力氣也沒有了。我幫她打了她爸爸的電話,她爸爸跑去把她接回來看病。」

  對於孩子,是不是關心得太少?放下電話後,曉芸自問。曉芸的女兒,也很能幹,小學上培訓班,就自己坐車倒車。

  但孩子能幹,是不是就可以不管不顧?「給孩子自由空間,也要給孩子充分的關心和愛。放手,不是把愛放掉。她的感情需求,應該儘可能地去滿足。」

  問題

  心理問題越來越多,為何來電卻越來越少

  從2004年成立至今,杭州心理危機研究與幹預中心共接到93592個電話。喜歡隱忍的男性,成了電話的主要傾訴者。他們的問題,多出在工作壓力與人際關係緊張引起的焦慮。女性的話題,總繞不開婚姻、家庭與孩子。

  其實,2009年之時,關於孩子教育問題的電話,並不多。直至這兩年,才逐漸增多。問題,多出在孩子厭學和沉溺於網遊。嚴重的,甚至出現了幻覺和妄想。

  社會競爭的擠壓之下,心理問題突顯。可奇怪的是,心理危機研究與幹預中心的熱線卻在減少。更矛盾的是,健康諮詢類電話,卻佔了33%之多。而這,並不是建立24小時熱線的初衷。

  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一部覆蓋整個杭州甚至全浙江省的熱線,卻只有2人在堅守。因為,沒人願意做。待遇和所承受的壓力,並不成正比。

  「現在的投入機制,並不合理。」杭州心理危機研究與幹預中心的一位相關負責人認為。現在,杭州市政府每年向中心撥款10萬元,但無法完全覆蓋人員工資以及中心運作經費等。而2002年,香港建立撒瑪利亞會自殺危機中心之時,香港社會福利署就投了1000萬元港幣。

  「健康諮詢電話,佔用了資源,其他的電話怎麼打的進來?」浙江理工大學心理系教授侯公林問道。而且,一旦一次可以撥打成功,就會留下印象:這個電話可以進行健康諮詢。

  「其他熱線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也分擔了來電量。」浙江省立同德醫院心理科主任醫師、博士徐方忠說。目前,省級和市級醫院的精神衛生科,多設立各自諮詢熱線。不過,這些熱線屬於醫院內部,與公益性的自殺幹預中心仍有本質區別。

  不過,最關鍵的原因,徐方忠認為還是「宣傳不夠」。這直接導致熱線的知曉度降低,公眾出現問題,不知道該向誰求助:「在香港和臺灣,有不少公益性的廣告,會進行心理方面的宣傳,告知公眾,出現問題,該如何求助。」

  破解

  細化熱線分類,招募義工參與

  「政府的最初投入,僅僅只是開始,後續的運營和維繫更重要。」浙江大學應用心理交叉學科研究中心一名教師直言。她在香港留學5年,是香港大學的心理學博士。

  在她看來,心理熱線的存在,非常必要。「即便如香港這樣心理學發達的地方,人們仍對心理疾病心存忌諱。」熱線,是一種迂迴的方式,人們在出現心理崩潰時,手邊就有「救命稻草」。

  不過,「僅僅只有2個人,怎麼可能支持一臺自殺幹預熱線?」在香港撒瑪利亞會自殺會,除數名專職人員外,僅熱線部門的義工就有200人。

  義工,則定期招募。「先考試,通過者再接受為期一年的培訓。」她說。培訓考核通過者,會拿到一張資格證,才能正式上崗。

  接線員的排班,頗有講究,「每三四小時就輪換一人。」因為,連續面對求助電話,「會引起情緒的波動,不適合繼續工作。否則,對於個人和求助者,都不利。」

  至於義工的流動,徐方忠認為,不用擔心。「在香港,義工是一個穩定的群體。政府會為他們提供基本的保障,以及將來可以享受到相應的福利。」這些,恰是激勵義工長期服務公益的保障。

  在侯公林看來,這樣的中心應該相對獨立,交由社會民間組織運作。而政府,則每年定向撥款。同時,企業及社會可進行捐助。

  對此,徐方忠也表示贊同。他說,在香港等地,民間基金會非常發達,會為自殺幹預中心等社會公益組織捐款。

  「香港的24小時熱線,非常細化,有自殺幹預熱線,有女性熱線等。」浙江大學應用心理交叉學科研究中心的這名教師表示。

  其實,這樣的細分,已在杭州心理危機研究與幹預中心負責人的構想中。他說,「可以分設不同欄目,針對不同群體,青少年、老年人、婚姻家庭問題等。我們還可以請婚戀專家、兒童專家電話『坐診』。」

  2004年至今的93592個電話中,有自殺意念的,佔5%;高危電話(已實行自殺),佔0.5%。「自殺高危的電話,佔比並不多,這路熱線可以單設。」他設想。(記者 高逸平)

相關焦點

  • 廈門仙嶽醫院24小時熱線幹預心理危機
    仙嶽醫院心理危機幹預熱線提供全天24小時免費諮詢服務,至今已接聽超過10萬通電話,成功挽救800多名高危來電者。 9月10日是世界預防自殺日,今年的主題和前兩年一樣,仍然是「共同努力,預防自殺」,強調全社會共同參與。
  • 為居家隔離群眾解開「心結」 貴州開通心理危機幹預免費熱線153條
    記者從省衛生健康委獲悉,我省開展新冠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幹預工作以來,心理幹預專家對一線醫務工作者、確診及疑似病例積極開展現場幹預,對居家隔離群眾開展熱線幹預,提供專業諮詢,疏導心理,穩定情緒。  截至2月14日,全省已設立心理危機幹預免費熱線153條(座席126座),開通心理幹預公眾號46個。
  • 貴州啟動新冠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幹預並開通心理援助熱線0851...
    心理危機幹預組專家劉鷹對心理危機幹預隊員、熱線接線員開展疫情突發心理危機幹預專業培訓工作。省衛生健康委消息,貴州1月30日已啟動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幹預工作,並開通心理援助熱線電話0851-88417888。
  • 案例分享:聚星源心理危機幹預熱線系統解決方案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各省市精神衛生中心、精神衛生辦公室都紛紛針對疫情制定「緊急心理危機幹預工作方案」。針對開設心理熱線、組建心理危機幹預專家組、編制心理調適指南等相關事項進行部署。各地快速響應,利用12320心理援助熱線、心理危機幹預系統等平臺,整合各類資源,確保在控制疫情的同時,維護公眾心理健康。
  • 北京市心理援助熱線開通疫情專線 24小時開通
    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四十八場新聞發布會今天召開,回龍觀醫院黨委書記、主任醫師楊普德在會上提出,疫情期間太壓抑可以撥打北京市心理援助熱線。回龍觀醫院院制定標準並指導全國各地熱線機構工作,制定了《心理援助熱線對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幹預手冊》,針對疫情有關心理問題及幹預策略提供網絡培訓及督導。開通了疫期專線,增加坐席。
  • 抗擊疫情 湖南面向全國開通心理諮詢與幹預服務熱線0731-12320
    湖南省精神醫學中心開通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心理諮詢與危機幹預的24小時服務熱線。隨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人數持續上升,充斥眼球的疫情信息,容易讓大家出現恐慌焦慮的情緒。為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效緩解疫情給人民群眾造成的不良心理影響,湖南省精神醫學中心通過湖南12320衛生熱線面向全國公眾和一線醫務人員,開通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心理諮詢與危機幹預的24小時服務熱線。熱線電話:0731-12320,湖南省精神醫學中心心理諮詢分中心(或者0731-85292999)。
  • 成都高新區開通關愛熱線組建社區心理疏導隊專業服務
    2月2日,記者從成都高新區獲悉,為了做好疫情防控,打贏心理防「疫」戰,成都高新區多方聚力,聯合社會組織開通疫情關愛援助救助熱線,黨建引領組建社區專業心理疏導隊伍,全力做好轄區群眾心理疏導和情緒紓解。社會組織助力 開通疫情關愛援助救助熱線良好的心理調節和堅強的精神力量是戰勝疫情的重要因素。1月29日,成都高新區社區發展治理和社會事業局、成都高新區慈善會、成都高新區社會關愛援助中心緊急籌備開通高新區疫情關愛援助救助熱線。
  • @吉大學子 | 心理支持熱線開通了!
    為做好假期和開學後的肺炎疫情期間學校廣大師生的心理服務工作,落實《吉林大學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預防與控制工作方案》,吉林大學學生心理健康指導中心將通過電話諮詢服務和網絡服務開展心理支持熱線,為全校師生提供專業化、系統化、精準化、溫情化的心理支持服務。 1.面向全體師生,開通心理支持熱線。
  • 高校心理支持熱線持續開通(三)
    近日,教育部發出通知要求進一步發揮教育系統學科和人才優勢,面向廣大高校師生和人民群眾開展疫情相關心理危機幹預工作。
  • 過度焦慮、親子矛盾、物是人非…疫情發生後,這條心理熱線接到5000...
    1月25日,武漢封城第三天,「希望24熱線」開通了「防疫專線」。從那天起,這條成立於上海的24小時心理危機幹預熱線,每天接到上百個與疫情相關的求助電話。來電者中,從最開始擔憂自己是否感染了病毒,「我一個星期前和同學聚餐,現在有兩個人確診了,我也開始覺得胸悶」;到由於隔離而引發親子矛盾,「妹妹和媽媽吵架了,她把自己關在房間裡說要自殺」;到復工後的焦慮,「身上的錢快花光了,還沒有找到工作……」從1月25日到4月5日,熱線接聽疫情相關來電共5000通。
  • 首期「人社專家熱線」12333開通
    龍騰南陽訊8月5日上午,我市首期12333「人社專家熱線」如約開通。市人社局養老保險科及市企業職工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管理局的4位業務專家做客12333,為來電者在線解答養老保險方面的問題。在12333電話諮詢服務中心,市企業職工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管理局副局長羅鐵濤接到市民董先生的諮詢電話,董先生在一家企業工作,在工作了約6年後單位才開始為其繳納企業職工養老保險。董先生諮詢空缺的6年養老保險是否可以補繳、該如何辦理。
  • 心理危機幹預熱線求助暴增:藝考女生坐鐵軌邊打電話 稱「我想死」
    打進「希望24熱線」電話時,她已經坐在了鐵軌邊。疫情只是導火索,矛盾多是平日裡一點點積累下來的。總體上,這幾年求助者中學生的比例是在增加的。據「希望24熱線」統計,2018年學生打來電話所佔的比例為30.11%,而到了2019年佔比上升至46.50%。
  • 太原市開通24小時免費心理援助熱線
    為有效預防疫情引發心理應激反應,消除群眾恐慌,引導群眾科學防治,目前,市精神病醫院開通山西省心理援助熱線0351——8726199,面向全國大眾提供24小時免費心理援助服務。據了解,24小時免費心理援助熱線是根據國家衛健委疾控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幹預指導原則》設立的,由市精神病醫院14名醫學心理專家通過該熱線為大眾提供心理健康服務,主要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患者、疑似患者、醫護及相關人員、與患者密切接觸者、不願公開就醫的人群、易感人群及大眾進行心理危機幹預。
  • 全國應對疫情心理援助熱線平臺開通網際網路在線諮詢功能和熱線400電話
    開通網際網路在線諮詢功能和熱線400電話全國新冠肺炎心理危機幹預平臺二維碼繼1月31日正式對外開通0731-85292999諮詢電話以後,全國應對疫情心理援助熱線平臺(原名稱:全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危機幹預平臺)相繼開通網際網路在線諮詢功能和熱線400電話。
  • 教育部推廣北師大做法,針對肺炎疫情開通心理支持熱線
    新京報快訊(記者 馮琪)1月28日,教育部通知要求在教育系統推廣北京師範大學做法,開通心理支持熱線和網絡輔導服務,面向廣大高校師生和人民群眾開展疫情相關心理危機幹預工作。「要把為人民群眾提供心理危機的幹預與服務,作為教育系統開展和促進疫情聯防聯控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通知要求,各省級教育部門要根據本地疫情發展狀況和心理諮詢隊伍的實際情況,適時選擇一所心理學科實力最強或心理諮詢與服務開展最好的高校,並以此為基礎,抽調其他高校相關力量,組建專門隊伍,開通心理支持熱線和網絡輔導服務。
  • [衛健委]天水市心理援助熱線中心強化疫情防控時期的公眾心理危機...
    為了配合天水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工作,促進公眾科學認識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積極參與疫情聯防聯控工作,預防減少心理問題的發生,天水市心理援助熱線中心進一步加強了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時期的心理幹預。按照醫院統一部署,該中心及時制定《天水市第三人民醫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公共衛生事件心理危機幹預預案》,成立了應急領導小組、心理幹預專家小組、心理幹預小組,加強了心理熱線工作,在保證原有24小時心理援助熱線(12320-5-2、0938-8221199)正常開放的同時,安排醫學心理科專業技術骨幹參加電話心理諮詢(工作日諮詢電話:0938-8365368),以保障在疫情防控期對心理危機事件及時進行心理幹預
  • 24小時,365天,11年,10萬個諮詢電話——心理援助熱線:撫慰心靈的...
    心理諮詢室的牆上掛著三張制度表,其中一張是《心理熱線危機幹預工作制度》:當事人如有自殺、自殘和暴力傾向,最好的方式是聯繫到現場親屬。如情況危急,應及時報警。  「我很想幫助你,願意講講你的情況嗎?」任曉斌依照流程耐心追問,一邊做好應急準備。「我明明已經很努力了,為什麼還是達不到父母的要求,我對不起他們。
  • 2020年4月黃埔區政府領導接聽12345熱線群眾來電公告
    根據《廣州12345政府服務熱線管理辦法》要求,熱線定期舉行區人民政府、市政府職能部門領導接聽電話活動,集中解答、受理群眾來電反映的問題及訴求。根據安排,黃埔區領導將於4月22日上午接聽12345熱線群眾來電,現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一、接電時間  2020年4月22日(星期三)上午9:30至11:00。  二、接電領導  黃埔區人民政府副區長 劉石。
  • 我省開通法院統一訴訟服務熱線
    楚天都市報9月15日訊(記者周萍英 通訊員蔡蕾)「您好,您這個案子是在9月21日上午九點開庭。」「您好,您去法院立案的話需要攜帶起訴狀、身份證明材料、證據材料等。」省高院立案庭庭長吳義文介紹,9月7日起,全省法院統一12368訴訟服務熱線平臺正式啟用,老百姓想查詢案件進度、聯繫法官、諮詢訴訟事宜等業務都可以撥打這個號碼。在此之前,各中院、基層法院都設立了訴訟服務熱線,但需要撥打區號或者層層轉接。現在集中到省一級進行統一管理、統一接聽,為全省人民群眾提供數據同源、標準一致的熱線服務,實現「百姓有所呼,法院實時應」。
  • 「我接到了性騷擾電話,在深夜的自殺熱線」
    尬聊了15分鐘之後,她小心翼翼地跟我說了一句:「最近我們去XX自殺熱線實習了。」「嗯,嗯~」「昨天是我第一天接電話。」「第一次實踐啊,感覺怎麼樣?」**文章內容均基於師妹的真實描述改編,文中所有名字均為化名**01 自殺熱線接線員的2次深夜幹預## 01:48今天是我第一次和曉楠姐值夜班,她值上半夜,我值下半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