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生門》給人們的感觸是什麼

2020-12-26 西爾溪

人們心中有相互矛盾的兩種感情。當然,對他人的不幸,人們莫不表示同情。可是一旦那人勉力擺脫了不幸,別人又感到有點索然無味。稍稍誇張一點說,人們甚至會希望那人再次陷入不幸。 ——芥川龍

一、《羅生門》簡介

《羅生門》如今已是一個耳熟能詳的故事:武士金澤武弘與妻子真砂在旅行途中遇到強盜多襄丸,真砂被強暴,之後武弘被殺。

對這事件具體過程的事後描述,在被控殺人和強暴的強盜多襄丸、武弘的妻子真砂、召喚武弘靈魂的靈媒、目擊證人行腳僧以及發現武弘屍體的樵夫殼那裡是完全不同的。

雖然真相只有一個,但是說法卻有很多。由於不同的動機和不同的視角,每個人在敘說這個過程時都有所隱瞞和有所編造,或是有意,或是無意。作品最終也沒有告訴我們真相。它似乎是無法再現的,至少無法通過眾人再現。

二、《羅生門》感觸

芥川龍之介,是一位日本新思潮派代表作家,芥川先生的創作既含浪漫,卻又不乏現實主義色彩。

《羅生門》便是芥川龍之介以冷峻的眼光看世界的百花眾生相,是當時社會的一塊縮影。

作品中,一次次將人推向死亡的境地,讓人在面對死亡時做出選擇,一次次扣人心弦,一遍遍跌宕起伏,向我們展現了「惡」的無可迴避,人要學會從艱難的處境中體味「惡」,與惡勢力拼搏,這該是我們要從《羅生門》中學到的面對生活的態度與方法。

羅生門多麼吸引人的名字,乍一看讓人有一種,又或者說是讓人有一種救贖之感。似乎羅生門就是一扇門,門後面是人性的美好。

就如同天主教堂裡的告解室,似乎向神闡述了自己的罪過,就能得到救贖一般。

《羅生門》以風雨不透的布局將人推向生死抉擇的極限,從而展示了「惡」的無可迴避,第一次傳遞出作者對人的理解,對人的無奈與絕望。三、芥川龍的人生

芥川龍之介(あくたがわ りゅうのすけ、,1892年3月1日~1927年7月24日),日本小說家。 代表作《羅生門》、《竹林中》、《鼻子》、《偷盜》、《舞會》、《阿富的貞操》、《偶人》、《橘子》、《一塊地》及《秋》等。

1927年發表短篇《河童》,對資本主義社會及其制度作了尖銳的嘲諷。同年7月24日由於健康和思想情緒上的原因,服安眠藥自殺,享年35歲。

芥川龍之介擅長短篇創作,由於篇幅的限制,也不能描繪廣闊的社會生活,大起大落的時代變遷。但是芥川的獨到之處在於他從細處著手,或取材於現實,或從日本、中國的歷史傳說故事吸取靈感,不拘泥於時代,描繪武士、貴族、僧侶、匠人、盜賊、平民等等各色人等的離奇故事。

縱觀他的全部短篇,也是一種對人間百態的展現。 芥川對人的心理狀態描述是源於他自己的親身經歷以及對社會人情的觀察。他擅長心理描寫,對人性做深層的挖掘,他筆下的主人公幾乎沒有幾個算得上是可愛的人,除開那些窮兇極惡之人,最平常的普通百姓也是懷著隱秘不足外道的心思。

從早期的《羅生門》、 《鼻子》到晚期的《河童》,對人心的剖析,對生存的不安與苦惱都是始終貫穿的主題,這種悲觀和苦惱也是導致他早早離世的原因。

作為一個平凡人來說,芥川龍的事業是成功的,愛情是圓滿的。可是從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了深深的悲傷與黑暗。當人性被細細的剖開來,我們是否還有勇氣去面對靈魂深處那個醜陋的自己?答案不言而喻。芥川龍在藝術與生活之間拉扯,最終他選擇了為藝術獻身。

相關焦點

  • 《羅生門》:生性本善的人們,到底是如何走向邪惡的?
    今天,有書君就來和大家講講芥川龍之介經典作品《羅生門》的故事。故事發生在日本平安時期,當時的京都可以說是是各種天災人禍,什麼地震、龍捲風、大火、饑荒,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罪惡也開始恣意生長。這天,一個剛剛被解僱的僕人跑到羅生門下躲雨。
  • 芥川龍之介《羅生門》:人們讀你讀了一百年
    這種人性中的微妙瞬間在《羅生門》這部短篇小說集的同名小說裡被表現得淋漓盡致,它也是我記得的為數不多的短篇小說之一。「羅生門」一詞在日語中有「人間與地獄之界門」的意思。故事中的主人公——一個被辭退的僕人,此時正蜷縮在羅生門下。
  • 天天都在說「羅生門」,那麼到底什麼是「羅生門」?
    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這個問題仿佛成為了當今社會最值得思考的問題。好人的懦弱會不會是惡行的推波助瀾?壞人偶爾的仗義是否算是善行?當孩子們被教育要當一個好人時,又該怎麼教育去識別一個好人?而今天我們講述的《羅生門》,就是一個關於善惡的故事。《羅生門》是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創作的一篇短篇小說,情節取材於日本的古典故事集《今昔物語》。
  • 《羅生門》到底在講什麼?
    要說羅生門到底講了什麼,我們最好還是先說說羅生門是什麼吧。《羅生門》是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在1915年創作的短篇小說,主要情節取自日本古典故事集《今昔物語》。故事主要講述在一個雨夜。一位武士家奴被主家趕出家門,碰巧在羅生門這個地方看見了一個正在拔死人頭髮的老婦人。這個武士問她為什麼要這麼做?這個老婦人卻反駁說,這個死去的年輕婦人生前是捕蛇、殺蛇,將蛇肉曬乾當魚肉買的生意人。我倒不是覺得她做錯了,就好像我一樣,不過都是為了生計而已。這個武士聽了老婦人的辯駁似乎恍然大悟,所以他搶奪了老婦人身上僅有的襤褸之衣來避寒,然後去做了強盜。
  • 火影忍者:你可知三重羅生門的作用是什麼?為何初代羅生門有五重
    火影忍者:你可知三重羅生門的作用是什麼?三重羅生門三重羅生門第一次與大家見面就是《疾風傳》追蹤佐助的任務中,已經爆發九尾查克拉的鳴人與大蛇丸戰鬥時候的事情,當時已經爆發了四條尾巴的鳴人發揮了驚人的力量,即使是大蛇丸親自上場卻也沒有佔到什麼便宜,為了抵擋鳴人的尾獸玉,大蛇丸毫無保留地使用的了三重羅生門,然而結果是顯而易見的,即使是三扇羅生門也瞬間被尾獸玉銷毀殆盡不說
  • 鮑毓明案深陷「羅生門」的背後|《羅生門》究竟講的是什麼?
    簡直就是一個現實版的羅生門。「羅生門」這個詞來源於日本著名短篇作家芥川龍之介的小說《竹林中》。小說《竹林中》主要講述了在竹林中,一個樵夫在後山伐木的時候,發現了一具屍體,屍體胸口處有一處刀傷。1950年,由黑澤明執導的電影《羅生門》上映。《羅生門》的題目雖然取材於「羅生門」,但情節上採用的卻是《竹林中》的內容,由於對人性的深刻的解讀,讓《羅生門》剛一上映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 茨木童子、芥川龍之介、黑澤明和 「羅生門」究竟有什麼關係?
    他過去質問,老太婆說她只是想拔點頭髮用來做個頭套賣掉餬口,並且頭髮的主人生前也不是什麼好人,她這樣做並沒有什麼錯。這時本來還在內心掙扎的僕人,突然惡向膽邊生,覺得這個老太婆既然都做出這樣的壞事了,自己對她做壞事其實也沒什麼所謂了,於是把老太婆的衣服搶走然後逃之夭夭了。
  • 羅生門引發的人性猜想
    在日本就有一個著名的概念叫羅生門。什麼是羅生門呢?羅生門是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取材於《今昔物語》而在1915年創作的短篇小說。羅生門(羅城門)是都城正中的個建築是時值戰爭時期到處都堆滿死屍的地方,一個被主人趕出門的家奴正在等候著雨停,偶然看見以拔死人頭髮為生的一個老嫗,覺得已經走投無路的家奴在激烈內心活動下最後決心棄苦從惡,剝下老嫗的衣服逃離了羅生門。
  • 羅生門到底是什麼意思?
    通過懦夫的口,第一個發現謀殺案現場的人描述了在破敗的羅生門下避免大雨期間整個事件給一個過路人。與此同時,寺廟中有一個小屋。這是一起謀殺案。武士帶著妻子坐在白馬上,穿過山脈,越過了這條線。當微風吹過女人的面紗時,躺在樹下的強盜被她的美麗所吸引。他騙了戰士並強姦了那個女人。路過的懦夫發現了武士的屍體,並急忙向警官報告。
  • 經典電影《羅生門》解說
    如今我們常說羅生門事件,這個詞語在娛樂圈、演藝圈比較常見。很多人都是只知道媒體寫什麼就是什麼,對於這些詞語並不太了解,羅生門的由來也是有故事的。《羅生門》是一部日本電影,導演為黑澤明,黑澤明被畫方人稱為「黑澤天皇」。
  • 小說《羅生門》講的是另一碼事
    提到《羅生門》,大家想到的幾乎都是黑澤明導演的電影《羅生門》。不可否認,這是一部成功的電影,它成功地讓日本電影走向了世界。電影講的是武士金澤武弘被殺後,強盜、妻子、自訴是死者附體的女巫和目睹兇案的樵夫都分別作出了不一樣的供詞,也讓案件顯得撲朔迷離,也讓大家都摸不著頭腦。
  • 《羅生門》:這是人的本性
    在這期間,芥川出版了短篇小說《羅生門》(1915)、《鼻》(1916)、《芋粥》(1916)和《手帕》(1916),確立了他的作家地位新星,他的短篇小說出版了六次,分別是《羅生門》、《菸草與魔鬼》、《傀儡師》、《影燈籠》、《夜來花》和《春服》。集錦1、道德給予的恩惠是時間和力量的節省,而傷害是良心的完全癱瘓。
  • 《羅生門》:所謂善惡,不過是一念之間
    有的小說會給人們帶來快樂,但有的小說會讓人特別壓抑,讓人看到赤裸裸的人性。《羅生門》就是這樣一部作品。《羅生門》是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1915年創作的短篇小說,情節取材於日本古典故事集《今昔物語》,這本書在由現代出版社平裝出版,是一本非常不錯的作品。
  • 《羅生門》:成年人的世界裡道德算什麼,生存才是需求之最!
    《羅生門》是芥川龍之介的短篇代表作,全篇極其簡單,故事卻在筆下栩栩如生,發生的背景是一個天災人禍橫行的亂世,社會動蕩,經濟蕭條,只剩下殘破的佛像和無人修繕的羅生門。「羅生門」一詞在日語中有「人間與地獄之界門」的意思。
  • 《羅生門》芥川龍之介:人性的醜陋,人們只說對自己有利的話
    其著有的小說集《羅生門》,本書收錄中短篇小說共13篇。由著名翻譯家林少華翻譯,並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羅生門》節選【第二段】雨包攏著羅生門,雨聲從遠處飄然而至。暮色逐漸壓低天空。抬頭看去,門樓斜向翹起的脊瓦正支撐著沉沉烏雲。
  • 羅生門
    羅生門!!!羅生門人性中利益謊言的象徵用音樂表達生活不能表達的真實一面喚醒虛假朦朧的世界vocal:肥澤
  • 千手柱間的五重羅生門比大蛇丸的三重羅生門強在數量而非防禦力?
    「羅生門」在日文漢字寫成「羅城門(城的外郭)」,最原始意義是指設在「羅城」即「京城」的門。古代日本常年戰亂,屍橫遍野。許多無名死屍,被拖到城樓丟棄,年久失修後給人們心中留下了陰森恐怖、鬼魅聚居的印象,故而有了「羅生門」是通向地獄之門這一鬼談幻象之說。
  • 為了自己的利益說謊的人——簡評《羅生門》
    我之所以看這部電影,是因為一開始《野狼disco》是剽竊而引起注意的,然後我看了b站在up母版上的分析視頻,他提到這個事件中的每個人都在撒謊,就像《羅生門》中的主角一樣,人們為了自己的利益撒謊,只有旁觀者才能理解事件是如何發生的。
  • (影史)黑澤明和《羅生門》70年前背後的故事
    黑澤明想用複雜的光與影來表現這個背景中蠕動的人們奇妙的心理活動。攝影機對著太陽拍,現在來看早就不是什麼稀奇事了但是,在當時這是一項電影攝影的禁忌還有人認為,太陽光透過鏡頭聚焦於膠片,有燒壞膠片的危險。然而宮川攝影師敢於挑戰這一禁忌,拍出了極為出色的影像。
  • 龍靈神紀 94 費德裡克與「羅生門」
    「『羅生門』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功法,費德裡克又是怎樣掌握這等堪比傳說之物的神秘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