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周悅
據說,今夏是史上溫度最高的夏天,部分地區氣溫甚至直接突破了 40℃……熱到人分分鐘想射日。
圖源 @數值氣象分析員 微博
更可怕的是……和你一起躲太陽的還有……蚊子。
地球上除了冰島,蚊子無處不在。在已知的 3500 多種蚊子中,大部分體長都小於 15 毫米,體重僅 2~2.5 毫克,而且適應力極強,產下的卵可以存活超過一年,一旦遇水,便立即孵化。
請問你為什麼咬我
在南方,蚊子的種類也各式各樣,我們通過第二天早上起來腿上「包」的性狀來判斷誰是兇手。如果包塊特別腫大,明顯刺癢難耐,許久不消退……那你估計是中了「花腳蚊子」的招了。
花腳蚊子,可以算是南方蚊子中的魁首了,因蚊子的腳有黑白相間的條紋而得名。其學名叫「白紋伊蚊(Aedes albopictus)」,也有人叫它「毒蚊子」,因為其在蚊子中最具侵略性,咬人於迅雷不及掩耳之勢。
圖片來自網絡
花腳蚊子們來自東南亞,分布廣泛,南至馬達加斯加,北掃朝鮮半島上。它們環境適應能力極強,幾乎在有水的地方就能繁殖,而且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都會出沒。
瘧疾、登革熱、寨卡、黃熱病等十多種疾病均是它們的「傑作」,2015 年全球僅瘧疾病例就有 2.12 億,42.9 萬人死亡,非洲內陸每分鐘就有 2 個人因瘧疾而死。
面對蚊中「魁首」,不管你用什麼物理化學方法對付,效果都是不明顯的。殺蟲劑?電蚊香?還是基因編輯?結果都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畢竟,人類和蚊子搏鬥了這麼多年,除了防禦,還是沒有任何硬招。
圖片來自網絡
三十六計,美蚊上計
來自中山大學和美國密西根大學的科學家,就想到了一個絕招:如果花腳蚊子不能生育後代,那消滅它們不是容易多了。
那如何才能讓花腳蚊子喪失生育能力呢?首先得雄蚊下手……
圖源:Nature網站截圖
他們首先想到的,就是用輻射讓雄蚊失去生育能力。(沒想到,在人們爭相探討 X 線輻射會不會影響男性精子質量時,科學家們就已經將 X 線應用於雄蚊絕育。)
圖源:Mayo Clinic
可惜,將輻射處理後的雄蚊釋放出,並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
X 線沒有徹底使雄蚊失去生育能力。花腳蚊子的數量在短期內確實得到控制,但很快就會捲土重來。
很快,科學家就想到了另一種「生化」武器——細菌。有一種細菌叫「沃爾巴克氏體」(Wolbachia),天然存在於花腳蚊子等昆蟲當中。
沃爾巴克氏體真容
當用有特定Wolbachia菌株組合感染的雄蚊,與不同組合感染的雌蚊交配後,將無法繁育後代。這就是細胞的「胞質不融合」現象。
這個方法經過小規模的實驗被證實有效。但為了避免漏網之魚,讓滅蚊大作戰更加徹底,科學家將「輻射」和「感染」兩種方法結合了一下。
於是,科學家們在實驗室開始了「改造雄蚊」的計劃。
Wolbachia菌的宿主一般含有兩種菌株。為了避免具有相同菌株組合的雄蚊和雌蚊交配,科學家引入了第三種菌株,形成了一種新型Wolbachia共生菌。這樣,感染新型共生菌的花腳蚊子在和外面的雌蚊交配時,就必然會發生「胞質不融合」的現象。
花腳蚊子繁育大廈將傾,X 線又推了最後一把。用低劑量的輻射讓雌性蚊子不育(只有雌性蚊子吸血),但並不會太降低雄蚊的生育力。
就這樣,在一個實驗室裡,活活養了幾百萬隻改造「閹割」後的雄蚊。
沒有結果的相遇
在 2016 年至 2017 年蚊子繁殖季節,這批改造後雄蚊終於獲得「自由」。他們釋放在了中國廣東兩個島嶼上(沙仔島和大刀沙)的居民區,讓這些雄蚊自由和雌蚊進行交配。
而這場相遇,註定是沒有結果的……
實驗卓有成效,2016 年經調查,該地區的雌性花腳蚊子數量下降了 83%,2017 年下降了 94%。同時,居民區的蚊子叮咬率也下降了 90% 左右。要知道,這地方以前可是國內登革熱的高傳播地區。
題圖來源:圖蟲創意+自己 P 的
參考來源: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9%BD%E7%B4%8B%E4%BC%8A%E8%9A%8A
丁香園 任悠悠 - 除了戰爭,也就這種病能殺死這麼多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