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於兜醫圈兒 ,作者兜兒姐
兜醫圈兒
健康科普,數這靠譜。 海南日報健康融媒工作室出品。
Hi~愛健康的小夥伴們!大家晚上好,兜兒姐又跟你們見面了。
這一期「兜醫圈兒」要聊的,是關乎孩子一生的大事兒:身高。
「多吃點,不然長不高。」這句話,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
身高,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一直是關注度比較高的一個話題。
前不久,在社交平臺上一段視頻爆火,有一對父母,父親1米6,母親1米68,兒子卻躥到1米94。
對此,孩子的母親堅定地認為,要不是6歲起開始遊泳,兒子不可能長到1米9以上。
這段視頻引起了眾多家長對孩子身高的討論。
父母都想讓孩子擁有理想的身高,但很多人卻把孩子的長高完全歸結於遺傳,這種認知讓很多家長對孩子的身高管理缺乏理念,以至於忽略了孩子身高增長的後天因素,於是錯過了最佳時機。
今天,兜兒姐邀請了海南省婦女兒童醫學中心遺傳代謝內分泌科主任醫師黃曉燕,讓她為您解析孩子身高的「秘密」。
01
身高「七分天註定,三分靠打拼」
濤濤是個4歲的小男孩,家人總覺得孩子長身體需要豐富的營養,每天都會變著花樣做美食,即使濤濤在幼兒園吃得飽飽的,晚上回家,家人還要讓他喝一大碗骨頭湯。
然而,家人給濤濤補充的營養卻並不奏效。4歲的濤濤身高只有90釐米左右,明顯矮於其他小朋友。濤濤的父母不明白,兩人身高都不矮,為什麼孩子就是「不長個兒」呢?
經常有人說:「父母高,孩子未來一定高。」這種說法,是真的嗎?
對此,黃曉燕解釋,兒童身高發育的影響因素中,父母的遺傳因素佔到60%至70%。
不過,除了遺傳之外,還有疾病因素,教育因素,生活中的營養、運動、睡眠、心理以及環境因素,同一對父母所生的幾個孩子身高也會存在差異。
所以,父母高,孩子未來不一定高,需要做好身高監測。
孩子的遺傳身高怎麼計算?
黃曉燕介紹了預測下一代成年身高的公式(在父母以及孩子都無其他疾病幹擾情況下):
兒子成年身高(cm)=(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3)/2
女兒成年身高(cm)=(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3)/2
02
「二十三躥一躥」?長高不能等
民間有種說法「二十三躥一躥」,使得很多家長對於孩子身高不理想的,採取「等待」態度。
黃曉燕表示,這種說法不科學。
「晚長」,醫學上是指體質性青春期發育延遲,如果青春期前孩子身高落後較大,是否晚長應由專業醫生作出判斷,切不可只是等待。
黃曉燕說,實際上,18歲以後還顯著長高的案例是非常少見的,而且多為嚴重發育遲緩。
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身高在18歲已經基本定型了,而快速生長期,男孩在出現遺精,女孩出現月經初潮後就結束快速生長期了。
所以說,孩子的青春期,也就是身高迅速提升的時間比家長們想像的要早,有的甚至7歲就開始了。
這就意味著,如果家長幹預過晚,便可能錯過孩子身高的快速生長期。
還有家長說:「孩子長得快,現在高,將來一定沒問題。」
黃曉燕說,如果通過檢查確認孩子骨齡較年齡超前,身高、體重過早地快速增長,可能就是性早熟的早期表現。
早熟的孩子體格提前發育,生長期縮短,青春期進程加速,骨骺閉合也會提前。因此,要關注孩子第二性徵的發育情況,看是否出現性早熟。
其實想知道自己孩子的身高是否偏矮,除了與同齡人比較之外,還可以參考一下國家頒布的兒童身高標準。
根據此標準,13歲以下的兒童,男生女生的身高是沒有顯著差異的,而到了13歲,則會拉開差距。
03
抓住這30%,身高或可「翻盤」
如果遺傳身高並不理想,孩子是否有機會改變呢?
黃曉燕表示,遺傳因素只能決定身高的60%至70%,而營養、睡眠、運動、情緒這些後天因素,對身高的影響能達到 30%。
千萬別小看這 30%,它意味著,平均身高只有1.60米的父母,也完全可以讓孩子的身高達到1.80米。
兜兒姐提醒
想讓孩子長得高
以下三點要注~意~看~��
1. 吃得多不如吃得對
矮小兒童飲食上幾乎都存在問題。最典型的就是挑食偏食、暴飲暴食、以及愛吃零食。
很多家長看來,孩子就應該多吃,長得又高又壯,才更健康。但人體的能量都來源於食物的攝入,如果食物攝入太多,能量就會過剩,然後以脂肪的方式儲存在體內或臟器內,不僅會引發肥胖,還會增加脂肪肝、高脂血症及糖尿病的發生,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暴飲暴食引起的肥胖,還會導致內分泌失調,不利於身高的增長。
那麼,在飲食方面,哪些食物對長高有幫助呢?
首先是富含蛋白質的食物。
主要指肉類、蛋類、奶類,這些食物富含優質的動物蛋白,比起植物蛋白,更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
其次是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主要指含糖的食物,但是又不是簡單的糖果,而是米飯、麵條類的主食,土豆、紅薯類的澱粉含量比較多的莖塊類食物。
第三是富含纖維素的食物。
主要包括各種蔬菜和粗糧,這些食物含有的纖維素比較多,食用後可以維持腸道的正常功能,保證大便的暢通,減少腸道的不適。
2. 睡得多不如睡得巧
孩子想要長高,就需要生長激素的大量分泌,而生長激素通常在深睡眠狀態下才能達到分泌高峰,而且分泌的最佳時間是晚上,前半夜比後半夜分泌得更多一些。
因此,黃曉燕建議,父母給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睡眠習慣。生長激素分泌高峰期在晚上11點到凌晨2點之間,這時孩子必須進入深度睡眠。所以孩子儘量要在9點多就上床睡覺,這樣不僅可以保證孩子的充足睡眠,還可以讓孩子在睡眠中快快長高。
建議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睡眠時間:
然而有些孩子放假期間習慣晚睡,經常凌晨1、2點再睡,然後一口氣睡到中午,雖然睡眠時間十分充足,但是質量卻大打折扣,不利於長高。
3. 不是所有運動都有助於長高
黃曉燕介紹,運動不僅會讓孩子身心愉快、增強體質、提高抵抗力,還可以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讓孩子長得更高更壯。
尤其是拉伸、跳躍類的活動,比如跳繩、打籃球、摸高、遊泳、跑步等,運動時能夠牽伸肌肉、韌帶,刺激骨骺軟骨(下肢長骨的增長點)的生長,促進孩子的身高增長。
而戶外運動,不僅含有上述好處,還可以讓孩子接觸陽光的照射,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促進鈣的吸收,對長高也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但並不是所有的運動都有助於孩子長高,有一些運動反而會使孩子的身高停滯不前或者增長緩慢,父母一定要注意。
適當的運動可以促進孩子的發育,但是高強度運動會導致孩子疲勞,心肺負擔過重,過量的運動會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導致骨骼過早鈣化,從而影響孩子的身高。
好了,看完這一期的內容,寶爸寶媽們對孩子的身高還有哪些問題,都可以留言與兜兒姐互動。
希望每個寶寶都能通過科學膳食、合理運動,健康快樂地長高高哦~
歡迎加入兜兒姐鐵粉群
鐵粉將有機會獲贈
價值800元的潔牙卡一張
點擊二維碼掃一掃
掃描下方二維碼
關注「兜醫圈兒」
↓↓↓
來源:兜醫圈兒微信公眾號(ID:DouYiQuanEr)
策劃:海南日報健康融媒工作室
撰文:阿珂
封面製作:布朗熊
值班主任:戎海
值班總監:李國棟
責任編輯:周鈺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一塊骨頭要了孩子的命!這些疏忽你還在犯?
天天防曬,為啥你還那麼黑?
覺得內容好看
原標題:《爹媽1米6孩子也能長到1米9?真相原來是……》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