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電影《鐵道遊擊隊》,扒火車技巧要保密,哪個道具最重要

2021-01-19 相聲小品電影電視

山東省南部在地理上叫魯南,魯南地區有個著名的城市,棗莊。

雖然棗莊很小,經濟也不怎麼發達,但這個小城市卻擁有中國抗日戰爭中的兩大經典IP,血戰臺兒莊和鐵道遊擊隊。

近些年來,關於「鐵道遊擊隊」的影視劇一部接一部地拍,當年的那些鐵道遊擊隊隊員也被塑造成了各種『神槍手』「神自行車手」,讓觀眾們很是無語。

而在眾多鐵道遊擊隊題材的影視劇中,最貼近歷史,幾乎是歷史再現的就是1956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鐵道遊擊隊》。

一、《鐵道遊擊隊》的拍攝背景

實話實說,鐵道遊擊隊這個題材確實太適合拍電影了,這中間有戰鬥、有火車、有特技還有熱血,都是非常吸引人的東西,因此早在1943年,作家劉知俠就寫出了小說《鐵道隊》,之後他接受鐵道遊擊隊的邀請前往微山湖,和鐵道遊擊隊的正副大隊長劉金山、王志勝以及政委杜季偉深入交流,聽了很多他們的故事。

解放後,劉知俠再去魯南,深入了解了更多關於鐵道遊擊隊的故事,最後寫出了一部40萬字的小說《鐵道遊擊隊》。

之後,該小說被上海電影製片廠看中拍成了電影,不過該片很多外景比如微山湖並不是在實地拍攝的,而是在無錫太湖。

正因為劉知俠採訪得到的是第一手資料,因此電影《鐵道遊擊隊》中很多劇情都和歷史史實非常接近,改編成分很少,這也是戰爭題材電影中改編成分比較少的經典作品之一。

二、《鐵道遊擊隊》的人物原型和演員

首先說一下片中經常出現的一個名詞:山裡。劉洪、李正、王強都是從山裡來的,這個「山裡」是哪兒呢?片中未表。

其實,這個「山」就是棗莊第一名山:抱犢崮,當年的魯南抗日根據地所在地,它的「崮」形山體是魯南山區的一個特色,有名的還有一個,孟良崮。

男一號劉洪飾演者曹會渠,他是廣州軍區話劇團的演員,在參加匯演時被選中,相對於來自上海電影製片廠的幾位同事,他後來參演的影片明顯較少。

熟悉鐵道遊擊隊的讀者都知道,劉洪的名字來自於兩個人,鐵道遊擊隊第一任大隊長洪振海和第二任大隊長劉金山。故事一開始,大家都喊他老洪而不是老劉,原因也是洪振海。

洪振海犧牲於1941年,他犧牲時副隊長王志勝重傷住院,於是全體遊擊隊員採用了魯南地區農村的習俗,在每個候選人身後放了一個大碗,隊員將手中的豆子放入各自碗中,最後經過「豆選」,剛加入遊擊隊一年多的劉金山當選大隊長。

拍攝《鐵道遊擊隊》時,劉金山就是電影的軍事顧問,他教曹會渠扒火車,甚至親自上陣當替身。

在片尾,劉洪騎馬去救芳林嫂時要闖過一列火車,由於沒有安全措施,為了保證拍攝和安全,劉金山親自上陣擔任火車司機。

女一號芳林嫂,飾演者秦怡,這位曾經的話劇四大名旦出演一位魯南村婦幾乎毫無破綻。

注意芳林嫂的這個動作,納鞋底時將針頭放在自己的頭髮上摩擦使其變得銳利,這個動作不知道其他地區的家庭婦女會不會,反正筆者看到這個鏡頭時感到很親切,筆者的母親以前納鞋底時也經常有這個動作。

忘說了,筆者就是棗莊人,爺爺曾經參加過鐵道遊擊隊。

芳林嫂這個角色也是有原型的,而且至少有三位,芳林嫂就是這些抗戰女英雄的集中縮影。

副大隊長王強,飾演者馮奇,這位老戲骨正反派角色都很擅長,曾經在《紅色娘子軍》中出演南霸天的隨從,而王強這個人物是八面玲瓏的內線,因此馮奇飾演這種兩個面孔的角色非常適合。

王強的原型最直接,就是鐵道遊擊隊副大隊長王志勝,他和洪振海是拜把兄弟,在隊伍中很有威望,在日軍那裡也很有辦法,是鐵道遊擊隊不折不扣的元老。劉知俠寫《鐵道遊擊隊》小說時重點採訪的就是王志勝。

政委李正飾演者馮喆,馮喆當時是上海電影製片廠的當紅小生,剛飾演過《南徵北戰》裡的高營長,他的形象非常適合演政工幹部。

一般認為李正的原型是鐵道遊擊隊政委杜季偉,杜季偉也是劉知俠的重點採訪對象,但這並不準確,鐵道遊擊隊先後有五任政委,其中三位在戰鬥中犧牲,李正這個形象是集合了幾任政委的事跡以杜季偉為核心創作出來的。

可能有讀者會疑惑,鐵道遊擊隊到底是什麼級別,怎麼會有政委?沒錯,抗戰勝利後鐵道遊擊隊部分成員改編為魯南軍區特務團,用政委也沒錯。

在電影中有一個細節非常值得稱讚,當劉洪堅持要和日軍正面硬拼時,李正以政委的名義強令他撤退,這段劇情在各種影視劇中並不多見,但很重要也很寫實。

彭亮,飾演者仲星火,仲星火在當時可是萬能配角,很多電影裡都有他,演什麼像什麼。

之所以必須要提彭亮,主要是因為彭亮這個火車司機在後來的版本中被改編成大俠了,騎個自行車飛簷走壁順帶還能談一場戀愛,脫離真實人物太遠了,實際上仲星火這款就挺好。

小坡,飾演者馮笑,他也是金牌配角,而且擅長飾演小劉、小朱、小坡這樣的角色。

之所以必須提他,除了他在片中很出彩,還有一段領唱之外,更牛的是,1985版電視劇《鐵道遊擊隊》的導演也是他。

岡村飾演者陳述,老反派演員了,後來被列入我國電影歷史上五大反派之一,飾演的各種反派角色非常有質感。

在該片中,陳述飾演的岡村可謂陰險毒辣,他審訊遊擊隊員時一邊笑著拿打火機點菸,另一隻手摸過棍子打人的細節讓人不寒而慄。

這個角色的原型是日軍一個中國通高岡,他的形象其實沒有陳述飾演的岡村那麼可怕,反而是面和心善的一副樣子,當年和很多保長以及地頭蛇都拜了把子,甚至還認了一些乾爹和乾娘,其做法比電影裡的岡村更為狡猾。

陳述這麼演岡村倒也無可厚非,因為真按照高岡的樣子去拍,電影就不好看了。

三、電影拍攝花絮

《鐵道遊擊隊》電影時長只有八十分鐘左右,算是比較短的,不過也有好處就是劇情節奏明快,筆者說一下其中的一些花絮。

上文說了,鐵道遊擊隊大隊長劉金山曾經教演員曹會渠怎麼扒火車,雖然從電影上看似乎不太難,但據曹會渠回憶說,除了需要膽大和身體好之外,還是挺有講究的。

扒火車時要做到順手、順腳和順風,這樣上火車就能一氣呵成,如果動作做反了就有可能掉下來摔傷甚至被火車軋死。

具體的動作曹會渠說劉金山交代他要保密不能外傳,估計是怕壞人學了去。不過貌似現在就是公布也沒人學了吧,高鐵那速度……

在電影中,公認的最精彩的一段戲就是打票車,鐵道遊擊隊的幾個隊員分別化妝成煤老闆、流浪藝人、魔術師和閒漢,和票車上的日軍打得火熱,甚至讓其他乘客感到厭惡。

但是,隨著火車一停,槍聲一響,幾個隊員立刻和自己負責的鬼子扭打在一起,場面不僅激烈,看起來還很好玩。

不過,據鐵道遊擊隊隊員回憶,打票車是真的,這些細節是假的,實際情況是一節車廂一個鬼子,每節車廂隱藏一個遊擊隊員,信號一到立刻解決。相對來說,電影中魯漢那個狀態是比較真實的。

芳林嫂有一場戲很有意思,她攔截岡村未果,情急之下向岡村投擲手榴彈卻忘了拉弦,但手榴彈還是砸中了岡村,讓他一個趔趄差點摔倒。

實際上,芳林嫂砸中岡村那個鏡頭並不是巧合,也不是特效,而是導演提前要求的,導演告訴秦怡,一定要砸中陳述的後腳跟。

這也太難了!秦怡只能告訴導演:你準備好膠片吧,這不知道要多少次才能砸中呢。

吐槽歸吐槽,秦怡還是做了功課,從拍那場戲之前她就始終盯著陳述的腳後跟,眼睛一直在他腳上。沒想到上天不負有心人,秦怡第一次投手榴彈,雖然沒有直接命中,但手榴彈彈起之後還是砸中了陳述的腳踝外側,讓他一個趔趄差點摔倒。導演要的效果就這麼達到了。

最後說一個有趣的鏡頭,在片中有一段戲是日軍軍樂隊的特寫,其中有一個戴眼鏡打軍鼓的小個子日軍,不知道是電影效果還是他個人的習慣,每打幾下軍鼓總是會用手扶一下眼鏡,這個小細節也讓很多觀眾都注意到了。

四、一段感情

《鐵道遊擊隊》中有一個很大膽的設計,那就是加入了劉洪和芳林嫂的愛情戲,這在當年的革命戰爭題材影片中並不多見,導演甚至還在臺詞中挑明了。

導演要求秦怡,看劉洪時眼神裡要有一些東西,這對秦怡來說不是難事。但曹會渠後來接受採訪時說,他這方面的戲沒有秦怡好,他始終沒有找到愛情的感覺。

不過,雖然曹會渠說自己沒演好,但從片中我們還是能感受到劉洪和芳林嫂那朦朧還有些模糊的愛情。

筆者認為,在戰爭電影中加入這麼一段朦朧的感情戲,起到了讓劇情不枯燥,人物更生動的作用,如果沒有這麼一段感情戲的存在,芳林嫂的形象就要顯得單薄了。

五、一首老歌

在早期的戰爭題材電影中,多數都會有一首經典插曲問世,《鐵道遊擊隊》也不例外。

在原著小說和電影劇本中,當然是沒有歌曲存在,但《鐵道遊擊隊》電影還是創作了一首《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而且找了一些業餘歌劇團來演唱,以突出這首歌的淳樸。

估計當年的主創人員也沒想到,《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這首歌不僅紅了,而且還成了棗莊市的一首代表性歌曲,對於棗莊市來說這倒是一個意外收穫。

六、一個神奇的道具

小坡在領唱《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時,用的伴奏工具當然是他新做的土琵琶,為什麼是新做呢,因為他之前那個土琵琶已經壞了。

這個土琵琶也就成了《鐵道遊擊隊》電影中最神奇的一個道具,一方面它貫穿全片,從頭到尾出現過好幾次,是全片最重要的一個道具。

它不僅可以用來吸引鬼子的注意力掩護遊擊隊藏槍的地方,在票車上還被小坡當做武器迷惑敵人甚至打擊敵人。

另一方面這個土琵琶還是聯繫上下劇情的重要線索,岡村就是用這個土琵琶判斷出是誰打的票車。

最後,小坡還用新土琵琶伴奏領唱了電影插曲。

筆者一直好奇,這個土琵琶到底是用什麼做的?小時候一直以為是南瓜,畢竟南瓜可以摳出瓤來留下個殼。

後來看到片中遊擊隊員訓練槍法的這一幕,筆者豁然開朗,原來是用葫蘆做的,也就是說在瓢上加個蓋再扯上幾根弦子就是土琵琶了。

哎,怎麼感覺這兩個葫蘆有些面熟呢。

END

相關焦點

  • 老電影《鐵道遊擊隊》裡的劉洪扮演者逝世,享年88歲!
    在茫茫的夜色中鐵道遊擊隊隊長劉洪飛身爬上急速行駛的列車,這矯健的身姿讓人迷戀,緊張的芳林嫂忘了拉弦便將手榴彈扔了出去,恰巧砸在了鬼子隊長的腳後跟上……這一幕影視經典的片段是黑白電影《鐵道遊擊隊》,那是早已成為幾代觀眾的集體記憶。
  • 咱鐵道遊擊隊又上央視了,《鐵道遊擊隊鐵道飛虎》在CCTV4《國家記憶》播出,記得準時收看!
    在抗日戰爭時期,山東棗莊臨城地區活躍著一支這樣的抗日武裝,他們拆鐵軌,「劫」火車,揮戈於百裡鐵路線上,他們的故事被翻拍成電影,廣為流傳,他們的事跡人們耳熟能詳。面對艱苦的鬥爭環境,巨大的裝備差距,這支十幾人的遊擊隊伍,如何與敵人鬥智鬥勇,攪得日軍神魂不寧,這支傳奇的隊伍又隱藏著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 再彈「心愛的土琵琶」,鐵道遊擊隊紀念館建成一年多吸引百萬遊客
    大眾日報記者 王德琬夜色朦朧,鐵道遊擊隊隊長劉洪飛身爬上疾行的列車,身姿矯健;情急之下,緊張的芳林嫂忘了拉弦便將手榴彈扔了出去,恰巧砸在了鬼子隊長的腳後跟上……電影《鐵道遊擊隊》中的這些經典畫面,早已深深定格在人們心中,讓一代代人永遠記住抗日戰爭時期活躍在微山湖一帶的鐵道遊擊隊的英雄們。
  • 「鐵道遊擊隊精神」激勵棗莊攻堅克難決勝小康
    魯網11月22日訊(記者 杜偉)一首「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一部《鐵道遊擊隊》電影,是許多人對這支傳奇革命武裝隊伍的記憶。棗莊是鐵道遊擊隊的故鄉,鐵道遊擊隊是棗莊最紅的資源、最美的傳奇、最亮的名片,也是激勵棗莊脫貧攻堅路上攻堅克難的精神源泉。
  • 《鐵道遊擊隊1939》12月開機,張涵予出演經典角色「老洪」
    新京報訊(記者 滕朝)9月28日,由楊楓執導,華誼兄弟電影出品的新片《鐵道遊擊隊1939》(暫定名),即將於今年12月中旬在山東開機,張涵予將領銜出演經典角色「老洪」。如今,該片正在緊鑼密鼓的籌備中,前期美術組正在山東境內選景搭建。
  • ...脫貧攻堅看山東丨「鐵道遊擊隊精神」激勵棗莊攻堅克難決勝小康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秦文 棗莊報導  「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唱起那動人的歌謠……」棗莊是鐵道遊擊隊的故鄉,鐵道遊擊隊是棗莊最美的傳奇、最亮的名片,也是激勵棗莊脫貧攻堅路上攻堅克難的精神源泉。
  • 「上影三馮」馮喆馮奇馮笑,主演《鐵道遊擊隊》,常被誤為三兄弟
    《鐵道遊擊隊》是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於1956年拍攝,趙明執導,曹會渠、秦怡、馮喆、馮奇、馮笑、鄧楠、仲星火等主演的一部戰爭片。該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魯南鐵路沿線一支鐵道遊擊隊破壞日軍鐵路運輸線,有力打擊敵人的故事,塑造了以劉洪、李正、王強、小坡為代表的鐵道遊擊隊的英雄群像,是一部具有傳奇色彩的老電影。
  • 兩版《鐵道遊擊隊》演員對比,05版老戲骨也多,但為何秦怡馮喆版更...
    1953年,《鐵道遊擊隊》的小說出版後,受到讀者喜愛。後上影廠決定將該小說搬上銀幕,仍由劉知俠擔任編劇。電影《鐵道遊擊隊》的主創班底很強大,導演是曾執導過《三毛流浪記》、《團結起來到明天》等影片的趙明。他執導的電影帶有明顯的個人風格,既注重人物的刻畫,又強調故事情節的重要性,所以所拍的電影又好看又叫座。
  • ...月球隕落|喜寶|票房|華誼兄弟|鐵道遊擊隊1939|楊楓|奪金營救
    最重要的是,《八佰》在上映期間,公司股票連續多次漲停,華誼賺翻,民眾對華誼又有信心了,所以,就有了本文開頭一幕:華誼兄弟發布2020-2021年,H計劃第七季新片名單。華誼中美兩部新片立項,均有票房爆發潛質《八佰》票房大爆,華誼有了底氣,在名單中,有好幾部大片均已殺青,進入後期製作中,只等最佳檔期來臨。
  • 85版《鐵道遊擊隊》演員近況 張甲田成導演 牛娜退休 張學浩76歲
    上海電影製片廠於1956年拍攝的經典老電影《鐵道遊擊隊》,給廣大影迷留下的印象實在太深刻了。以至於每當聽到「爬上飛快的火車,像騎上奔馳的駿馬……」的歌聲,我們眼前首先浮現出的,基本上都是56版老電影中的那些精彩畫面。《鐵道遊擊隊》原本是作家劉知俠創作完成於1954年的長篇小說。
  • 《鐵道遊擊隊》:64年光陰似箭,群英遠去,唯「芳林嫂」秦怡健在
    【百部經典老電影巡禮——7《鐵道遊擊隊》】No.164年前的1956年,一部反映抗日戰爭時期魯南鐵路沿線,一支由大隊長劉洪、政委李正帶領的鐵道遊擊隊破壞日軍鐵路運輸線,有力打擊敵人的電影橫空出世。隨著電影的上映,其插曲《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也隨之流傳開來:「西邊的太陽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靜悄悄。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唱起那動人的歌謠……」《鐵道遊擊隊》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劉知俠編劇,趙明執導,曹會渠、秦怡等主演。該片演員陣容強大,名角雲集,就連其中的一些反派都是表演名家。
  • 大型原創雜技劇《鐵道英雄》成功首演,再現遊擊抗戰傳奇
    該劇以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魯南鐵道遊擊隊、魯南人民抗日義勇大隊抗擊日本侵略者的英雄事跡為藍本,以棗莊鐵道遊擊隊長老鐵與地下交通員鳳蘭的愛情故事及鳳蘭從普通群眾成長為優秀中國共產黨黨員為脈絡,著重表現了鐵道遊擊隊員抗擊日軍的英勇無畏和人民對中國共產黨的信仰和忠誠,在舞臺上塑造出老鐵、鳳蘭、礦工大趙、火車司機老孫等一群產業工人抗日英雄群像。
  • 鐵道遊擊隊創始人之一,甲級戰鬥英雄,抗戰勝利後為何叛變投敵?
    ——《左傳·宣公二年》「西邊的太陽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靜悄悄……」每當聽到這首歌,我的心中總會想起《鐵道遊擊隊》的一幕幕畫面。鐵道遊擊隊是真實存在的,由洪振海,王懷文、徐廣田等人組成。說到這幾個人,咱們今天先說說這個徐廣田。徐廣田是鐵道遊擊隊的元老級成員,曾經因為在戰鬥中表現勇猛,一度獲得甲級戰鬥英雄稱號。
  • 一組珍貴罕見的老照片:鐵道遊擊隊突襲的鬼子軍列,繳獲大量戰利品
    鐵道遊擊隊,從名字上我們就能看出許多信息,這支部隊最主要的任務就是破壞鬼子的軍列,並且通過這樣任務獲得許多有價值的情報,因為當時的火車速度沒有那麼快,這就給遊擊隊順利突襲成功創造了有利條件
  • 鐵道遊擊隊創始人 當過甲級戰鬥英雄 最終卻投敵叛變 下場悽涼
    徐廣田從鐵道遊擊隊創立到抗日戰爭勝利一直在遊擊隊工作,並且長期擔任鐵道遊擊隊長槍中隊的中隊長,為鐵道遊擊隊的發展壯大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抗日戰爭勝利後,徐廣田卻改變了革命立場。  鐵道遊擊隊造就了英雄徐廣田  鐵道遊擊隊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八年抗戰中,這支活躍在敵人心臟地帶的小型抗日武裝,機智勇敢地打擊日本侵略者,使敵人的運輸線一次又一次癱瘓,抒寫出無數個傳奇。他們截火車得來的武器彈藥、布匹服裝,在抗戰困難時期成為抗日武裝給養的有效補充。
  • 他是鐵道遊擊隊元老,甲級戰鬥英雄,抗戰勝利後為何叛變投敵?
    「西邊的太陽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靜悄悄……」,每當聽到這悠揚婉轉的歌聲,熟悉的人都會想起電影《鐵道遊擊隊》。其實這部電影中的英雄人物來源於魯南鐵道大隊,我們熟悉的隊長劉洪,是鐵道大隊兩任隊長洪振海和劉金山的結合,而王強的原型人物叫做王志勝,他是鐵道大隊的創始人之一,今天我們所說的卻不是他們,而是另一位創始人徐廣田。
  • 張涵予主演《鐵道遊擊隊》:期待與「老洪」早點「見面」
    張涵予出演《鐵道遊擊隊1939》  由楊楓執導的新片《鐵道遊擊隊1939》(暫定名)即將於12月中旬在山東開機,張涵予領銜出演經典角色。影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山東臨城棗莊英勇的「鐵道遊擊隊」與敵人鬥智鬥勇、殊死捍衛家園的故事。  鐵道遊擊隊是抗日戰爭時期活躍在現山東魯南地區的一支英雄的抗日武裝力量,成立於1940年1月25日,時稱「魯南軍區鐵道大隊」。他們以臨城(今山東棗莊薛城區)為中心,依靠群眾,開展遊擊戰術,與日本侵略者展開浴血奮戰,奏響了民族救亡的最強音。
  • 鐵道遊擊隊創始人徐廣田,嫌棄官職太小投靠敵人,後來怎麼樣了?
    在這11位創始人中,有一位叫徐廣田的,他長期擔任鐵道遊擊隊長槍中隊的中隊長,是一位智勇雙全的戰士,在抗日戰爭中有過英勇的表現。那麼,為何後來很少宣揚他的事跡呢?抗日戰爭勝利後他又去了哪裡呢?結局怎樣呢?
  • 鐵道遊擊隊老隊員黃岱甡(上)
    ◆ 黃力彥  提起抗日戰爭時期戰鬥在山東南部地區的鐵道遊擊隊,可謂大名鼎鼎,尤其是經過以其為題材的長篇小說、電影、電視劇的傳播後,更是婦孺皆知,聞名遐邇。鐵道遊擊隊的原型是八路軍魯南軍區魯南鐵道大隊,而我的父親當年就是這支隊伍中的一員。
  • 鐵道遊擊隊創始人之一,曾經的「甲級」抗戰英雄,為何投敵
    在抗戰初期以及抗戰中後期,我黨在很多地區的敵後根據地都建立了鐵道遊擊隊。啥是鐵道遊擊隊?我們先來簡單了解一下鐵道遊擊隊。在當時,鐵道遊擊隊是由一些愛國的仁人志士自發組成的抗日小分隊。其主要活躍在各個重要鐵路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