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是中國企業,為啥卻會去美國建廠?看到這3大股東後:懂了
大家也都知道,如今隨著「華為事件」不斷發酵,全球受到「牽連」的企業越來越多,就拿半導體行業的企業來說,自從美國「晶片禁令」發布之後,幾乎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都受到一定的影響,比如中芯國際在與華為合作前,需要先獲得美國的許可;臺積電作為全球最大的晶片代工巨頭,也已經宣布赴美建廠,而對於臺積電,我們更好奇,臺積電是中國企業,為啥卻會去美國建廠?
1987年,已經在半導體行業「耕耘」數十年的張忠謀,在臺灣創立了臺積電公司,創業初期,張忠謀和普通的創業者一樣,不被所有人看好,因為那時候已經有英特爾、三星和東芝等半導體巨頭了,也是在這種情況下,張忠謀另闢蹊徑,開創了「晶圓代工」的模式,臺積電公司本身不生產自己的產品,只為半導體設計公司製造產品。
事實證明,張忠謀的選擇是正確的,經過數十年的發展,臺積電成為了全球第一的晶片代工巨頭,到2017年,臺積電更是超越英特爾,成為了全球市值第一的半導體企業,而在此期間,作為臺積電的創始人,張忠謀成為了我們口中的「晶片大王」。然而不管從哪方面來說,臺積電都是一家中國企業,如同聯想一樣,雖然飽受爭議,在外國人眼中,聯想依舊是中國企業,臺積電也是如此。
當然相比於聯想,臺積電要好很多,美國制裁華為之時,臺積電一直處於「中立」狀態,很多時候甚至還幫助了華為,比如美國發布「晶片禁令」後,臺積電主動和其他合作夥伴協商,將大部分產能調整給華為,力保華為麒麟晶片正常生產,之後還在美國聘請了幾位「社會名流」,試圖說服川普放寬對華為的限制。雖然最終效果不盡人意,但不管怎樣,臺積電其實都是一家中國公司,為啥會前往美國建廠呢?看到這3大股東後,你就懂了!
要知道,經過數十年的發展,臺積電的股份其實已經非常分散了,而至於臺積電的大股東,這是美國花旗託管臺積電存託憑證專戶,持有20.5%的股份。在這裡,肯定有小夥伴會好奇,花旗銀行都知道,那什麼是存託憑證專戶呢?簡單來說,就是臺積電將這些股票交給花旗銀行「保管發行」,以便於臺積電的股票在外國流通,其實就是花旗銀行是臺積電的大股東。
臺積電的第二大股東,則是臺灣行政院發展基金,持股比例約為6.4%,而這也可以說是臺積電所有大股東當中,少數來自「中國的股東」。此外,臺積電的第三大股東,則是美國摩根大通投資專戶,持股比例譽為3.1%。雖然這3大股東看起來持有股份很少,但相比於臺積電數以萬計的「小股東」,這3大股東其實已經持有很多股份了。
雖然說,臺積電的模式和阿里巴巴有點相似,真正掌握實際控制權的,還是公司原本的團隊,而且在臺積電董事會的十幾個席位當中,也基本都是臺灣人,然而不管怎樣,畢竟3大股東當中有2大股東來自於美國,還是會受到一定影響的,即便是阿里巴巴,雖然實際控制權在馬雲手中,但公司在決策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會考慮到日本軟銀和美國雅虎。
此外,臺積電雖然在決策上有強硬的資本,但在技術上卻沒有,因為不管怎樣,目前全球絕大多數和半導體相關的技術,都來自於美國,一旦美國對臺積電「動手」,其後果可比華為要嚴重太多了。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面對外界壓力時,臺積電必定會率先考慮美國大股東,最終前往美國建廠,所以很多網友才表示:看到這3大股東之後,我就懂了!
所以說,雖然臺積電是一家中國企業,但卻不能像華為一樣「硬氣」,因為受到的限制太多了。相比較之下,我們其實可以更看好中芯國際,因為不管怎樣,中芯國際都是由我們自己控制的企業,雖然技術相對落後,但目前的發展其實已經很不錯了,可以說,在未來,中芯國際或許會像華為一樣,肩負中國晶片崛起的「重任」。
那麼,對於中芯國際和臺積電,你更看好誰呢?歡迎大家留言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