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保持中立的臺積電,質量與華為背道而馳

2020-12-22 電子發燒友

無法保持中立的臺積電,質量與華為背道而馳

36氪 發表於 2020-06-15 09:18:39

臺積電,這家臺灣晶片代工廠,近期在國內突然火了起來。

由於和華為一同處於國際關係的漩渦中,過去2個月,臺積電經歷了「承諾不去美國建廠」、「宣布要去美國建廠」、「接下華為緊急訂單」、「被傳斷供華為」、「否認斷供華為」、「表示不想失去華為」、「承諾將遵守美國對華為出口禁令」的多極反轉。劇情詭譎直逼懸疑大片。

截至目前,#臺積電回應停止華為訂單#的話題已經在新浪微博上獲得了8051萬次閱讀,#臺積電挪部分訂單給華為#的話題獲得了1億次閱讀,1.4萬討論。

如此高的關注度對於一家To B企業來說並不多見。作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代工企業,臺積電在與媒體溝通時一直保持著傳統的郵件往來,在簡體中文網絡上甚至沒有微博和微信公眾號。

對臺積電的關心圍繞它與華為、與美國的關係展開。如今的情勢對於一直強調要做「大家的代工廠」的臺積電來說,實在是騎虎難下。

或者,用常駐臺灣的技術分析師本·湯普森的話來說,就是「臺積電想呆在中間,想當瑞士。但這種做法已經到了不可持續的時候了。」

不能再當瑞士的臺積電

「成為大家的代工廠」,如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所說,是臺積電策略核心。這句話也是公司被問及敏感議題時的萬能回應。但如今,它似乎成為了被用來反諷臺積電的刺。

關於赴美建廠的原因,臺積電公關部主管高孟華(Nina Kao)的說法是:「這對臺積電來說真的是一個商業決策,與政治無關。我們選擇亞利桑那州是因為當地與半導體產業有關聯性,他們確實提供了比較多的投資選項,供應鏈已經就緒,這讓我們有更多投資機會。」

這恐怕並不是真話。

2019年11月,臺積電董事長、聯席CEO劉德音回應美國建廠的傳聞說,「由於成本限制,把臺積電工廠轉移到美國不可行。」他提出在美國建廠取決於三個條件:符合經濟效應、成本有優勢、人員及供應鏈要完備,且「5nm、3nm等先進工藝都會留在臺灣本地。」

即便是半年後情況有所不同,也不可能在「3天內」解決美國建廠的成本和供應鏈問題。

今年5月12日,臺積電還表示「沒有赴美建廠計劃」。但僅僅3天後,臺積電就宣布,將斥資120億美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立一座晶片工廠,採用5納米技術生產,月產能2萬片,直接提供超過1600個高科技技術崗位。

5月15日,在關於華為的白宮新聞背景簡報會上,資深官員提到了臺積電將來美國設廠的消息。華為與臺積電這兩家華人企業,在同一天分別收到了美國政府的歡迎和禁令。

美臺商業協會會長韓儒伯毫不避諱地承認了日期巧合的意義:「是的,兩者是相關聯的。同一天發布聲明或許是巧合,但背後推動的力量卻無庸置疑是相關聯的。」

臺積電赴美建廠顯然是軟硬兼施的結果。所謂硬,是因為臺積電的主要客戶和技術支持均來自美國,從客戶在銷售額中所佔的比例來看,美國為60%,中國為20%。所謂軟,是因為臺積電似乎可以通過赴美建廠,贏得向華為賣晶片的機會。

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人知道臺積電向美國政府爭取來了什麼條件。相比當年,同為臺企的富士康去美國建廠,威斯康星州是提前出臺了一份《富士康法案》,拿出了真金白銀的獎金、稅收優惠,還開了環保政策後門,才換來富士康總裁郭臺銘的建廠承諾的。

《EE Times》引用美國券商Wedbush Securities資深副總裁Matt Bryson 的話表示,如果此舉(建廠)有助於臺積電與美方協商有利條件,諸如「收回限制美國半導體設備業者出口以制衡華為的策略」,不僅對臺積電有利,也可惠及美國當地的半導體設備業者,因為後者並不希望被排除在中國(華為)半導體供應鏈之外。

「如果臺積電只是交換到了維持供應美國軍方半導體的生意,或是美方對於臺積電現有美國子公司以及新廠的補助,就不算是什麼好的條件交換。」Matt Bryson 說。

不想失去華為的臺積電

去年,作為公司的第二大客戶,華為為臺積電貢獻了1528.76億元新臺幣(約合人民幣364億元)的營收,年增逾八成,佔總營收比重增加6個百分點至14%。臺積電當然不想失去這個客戶。

今年5月下旬,臺積電加大了對美國政府的遊說力度。它僱傭了前美國商會執行官尼古拉斯·蒙泰拉(Nicholas Montella)擔任政府關係總監。據彭博社報導,蒙泰拉將遊說華盛頓,以幫助臺積電避免中美關係惡化對其業務的影響。

這是一場實力懸殊的賽跑。

去年,因為預判了美國的晶片斷供危機,華為提前採購了最多夠用1.5至2年的美國半導體廠商的尖端產品庫存,其中包含美國廠商賽靈思和英特爾的尖端產品。

據華為的年度報告,截至2019年底,公司已經儲備了價值235億美元的成品、零部件和原材料,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了近75%。但這只能解一時之渴。功能更強的升級款晶片已在生產之中,而華為採購的庫存卻沒辦法獲得升級。

利用管制生效前的120天緩衝期,華為又緊急對臺積電追加了7億美元訂單,產品涵蓋5納米及7納米製程。其中,5納米主要是手機晶片,7納米強化版則是5G 基站晶片。

但是目前看來還沒有任何好消息。6月9日的股東大會上,劉德音說,希望不要失去華為海思訂單,但同時他安撫股東,「假如真的失去了,相信臺積電在很短的時間內可補上該空缺。」

包括蘋果、高通、聯發科、超微等在內的美國公司已向臺積電大幅追加第四季度的7nm 訂單,似是有望堵上華為空出來的缺口。

到目前為止,臺積電也不打算改變2020財年的設備投資和營收目標,即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成,設備投資達150-160億美元,意味著該公司有信心通過美國市場來彌補華為需求的缺失。

而華為還在尋找下一個臺積電。今年4月份,日媒報導華為將與意法半導體合作共同設計晶片,後者來自歐洲,是全球第五大半導體廠商,或許可以使海思避開美國的限制使用上述晶片設計軟體。

而華為的國產供應商中芯國際在製程工藝方面還遠遠達不到需求。目前中芯國際14nm 產品少量出貨,12nm 處於客戶導入階段,7nm 處於客戶產品認證期。雖然中芯國際的14nm 晶片已經用在了華為榮耀的千元廉價機 Play 4T 上,但總的來說,國產晶片要救助華為還任重道遠。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焦點分析|無法中立的臺積電,只能與華為漸行漸遠
    由於和華為一同處於國際關係的漩渦中,過去 2 個月,臺積電經歷了「承諾不去美國建廠」、「宣布要去美國建廠」、「接下華為緊急訂單」、「被傳斷供華為」、「否認斷供華為」、「表示不想失去華為」、「承諾將遵守美國對華為出口禁令」的多極反轉。劇情詭譎直逼懸疑大片。
  • 臺積電,好樣的!敢為華為與美國據理力爭
    從美國開始對華為進行無端打壓和限制,臺積電方面就預測到,美國可能會對其出手。果不其然,美國在2019年正式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禁止華為使用美國相關技術等,高通、谷歌等美國企業紛紛斷供。而在臺積電也在限制之中,使用美國技術佔比超過30%,就不能與華為合作、代工生產華為晶片。
  • 美國禁令牽制臺積電以壓制華為,國內企業為何不買下臺積電反制
    據悉,美國新禁令將嚴格限制華為使用美國的技術、軟體設計和製造半導體晶片進而保護美國國家安全,此舉將使得華為進一步被美國出口管控政策所限制。簡單說就是,美國新禁令限制了臺積電等這類利用美國技術的海外企業,不讓臺積電等給華為代工生產先進處理器,除非是獲得美國許可。
  • 臺積電伸來援手,鑽美國空子,華為晶片或將重新生產,華為有救了
    目前華為的晶片主要來源全部是臺積電,臺積電是世界上技術最先進的圓晶代工廠,而且臺積電自己也在不斷的研發,來保持自己世界領先的位置,最近有很多消息說,臺積電準備建設一條沒有美國技術的生產線,來為華為提供晶片,這個東西想想就行,臺積電並不會因為華為選擇和美國直接對抗的。
  • 中國臺灣臺積電為何會斷供華為,倒戈老美?
    近日,中國臺灣臺積電正式宣布不再與華為合作。面對臺積電做出的決定,不禁感到痛心疾首。對此,我曾有過疑問,為何要放棄作為第二大廠商的華為?為何要放棄18%的收入呢?所以說無論技術,還是美國方面的客戶,都遠遠勝過華為方面的訂單,作為一個企業來說,當然是「兩全相害避其輕」,如果老美對臺積電進行施壓,那損失的可比失去華為更加嚴重,所以說這也是不得已的選擇罷了。我們都知道晶片對於手機是至關重要的,同樣,如果沒有光刻機,就有晶片的誕生。其實臺積電努力不想失去華為這個客服,今年老美的禁令升級,臺積電只好捨棄華為。
  • 高通,臺積電等「反叛者」悉數妥協,華為終於扳回一籌!
    華為終於用實力在全球市場扳回一籌。近日,曾經抵制華為的供貨商,已經悉數妥協將恢復為華為供貨,其中包括臺積電、塞靈思、SK海力士、英特爾、AMD、高通、ARM、德國晶片英飛凌等,不得不說華為這場翻身仗打的真漂亮。自遭到歐美市場抵制後,華為不僅沒有因痛失好局而頹廢,反而愈發奮勇。
  • 臺積電是披著臺資外衣的美資企業嗎?扒一扒臺積電的股權結構
    近期,美國對華為展開了新一輪的制裁,計劃對其晶片外包製造進行釜底抽薪,切斷華為晶片的全球供應鏈,意圖從根本上剝奪華為5G技術的先發優勢。華為海思半導體是目前中國大陸最先進的半導體設計公司,旗下的麒麟晶片正在向全球一流水平邁進,華為對中國半導體產業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臺積電仁至義盡,造出1000萬枚麒麟9000,解決華為燃眉之急
    畢竟臺積電無法代工麒麟晶片,再加上華為無法從第三方採購,就意味著華為手機賣一部少一部。但事實上,華為陷入的晶片困境,與臺積電並無任何關係,雖然明面來看,華為手機的確因臺積電斷供而無法鋪貨,但實際是,臺積電對華為斷供本身也迫不得已,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臺積電對華為已算是仁至義盡。
  • 三星、臺積電突然表態,中芯國際正式宣布,華為太難了!
    華為三星、臺積電突然表態近日,臺積電公開對外表示,如果美國的禁令如期實行,那麼在9月15日之後將無法繼續為華為提供晶片服務了。臺積電是全球最大的晶片代工廠商,其制工工藝要比其他晶片代工廠商更高一籌,而華為又需要高端的晶片,所以臺積電對於華為來說是極其重要的。
  • 臺積電帶來好消息,有望解決華為晶片難題?
    臺積電帶來好消息,有望解決華為晶片難題?大家都知道,在手機市場上海思的晶片很值得一說,因為除了蘋果之外,就是華為在這一塊比較獨立,且性能的實力也不錯。不過今年這個獨立的局面被打破了,在美方修改了協議之後,華為被迫和臺積電這一方斷開了晶片代工的合作關係。自此,迎來了晶片上的代工難題。
  • 為什麼臺積電不能幫華為生產晶片,聯發科卻可以,而美國不管?
    大家都知道,自9月15起,臺積電與華為公司便會「正式分手」,臺積電無法再幫華為公司生產製造集成ic。而這則信息也獲得了餘承東的確定,並表明Mate40或是應用麒麟處理器的最終一款旗艦機了。前一段時間也有相關報導,透漏華為公司目前已經向聯發科下了訂單,並且數量特別巨大,達到1.2億顆。如此看來,真的是華為被打壓,在另一方面則成就了聯發科。面對這種情況,很多人就會提出疑問,為什麼臺積電不能幫華為生產製造集成IC,聯發科卻能賣給華為集成IC呢?臺積電和聯發科到底有什麼區別?
  • 「鼎力相助」的臺積電!在華為陷入難關之時,竭盡全力給予幫助
    美國不單單只是禁止使用華為設備,並且還限制了華為與自己國家科技企業的合作,而理由也是非常的「無理」,稱華為的設備存在著安全因素等問題,而當時歐洲有許多國家也是就華為「安全問題」進行了安全風險評估,評估結果也是認定華為沒有任何風險因素,不得不說美國這一做法似乎有些太「強詞奪理」了。
  • 高通公開宣布,臺積電始料未及,華為竟成「手下敗將」?
    就在前不久,臺積電這一方透露了接下來沒有給華為供貨的計劃。也就是說臺積電真的沒有辦法再給華為供貨了。對此,不少的網友還頗有微詞。有一說一,臺積電雖然在最後還是沒有辦法繼續為華為爭取到供貨的機會。但是在這一段時間來,臺積電做得夠多了。禁令修改之後,臺積電協同了其他的產線給華為生產急需的晶片;隨時關注美國方面對華為的態度;派專人去遊說川普取消打壓的計劃等等。
  • 臺積電對華為很夠意思,其實美國也很無奈
    這意味著,短時間內,臺積電是不可能組建不含美國技術的生產線。臺積電宣布將斷供華為,這對華為影響很大,畢竟華為晶片幾乎都是由臺積電代工生產,其還是技術最先進的代工廠商。對於臺積電宣布將斷供這個消息,儘管有網友很氣憤,但不得不說,臺積電已經是仁至義盡了,對華為很夠意思了。首先,臺積電一直在向華為供貨,一直堅持到最後。美國在2019年就出臺禁令,限制使用美國技術海內外企業,但臺積電並沒有與華為劃清界限。
  • 華為晶片被限制,為什麼臺積電可以活得更好?
    華為一直是臺積電第二大客戶,臺積電23%的營收來自華為有著30年悠久歷史的晶片製造行業老大臺積電,拿下全球超過一半的晶片訂單,也是目前唯一可以量產5nm晶片的代工廠商。臺積電前兩大客戶分別是蘋果和華為,佔臺積電營收的23%和17%。
  • 中國屏幕巨頭力挺華為,與臺積電截然不同,不顧美國的態度
    7月16日多方媒體報導,曾被部分消費者視為華為「靠山」的臺積電宣布,該公司自5月15日起就沒有接受華為新訂單,也沒有在9月14日後向華為供貨的計劃。9月15日,是美商務部給華為的最後期限,緩衝期一過華為將處於堪稱孤立無援的境地,按照臺積電的說法,公司最終選擇遵從美國的規定,放棄華為這個大客戶。
  • 臺積電確認斷供 華為的救星在哪裡?
    據臺積電披露,28納米以下(28、16、7)製程的高端晶片帶來的收入佔據臺積電總收入的比例接近80%。 當前全球晶片製造行業中,擁有7納米以下製程的代工廠,全球只有臺積電和三星2家。 臺積電的業績發布會上,「斷供」華為必然成為了所有人關注的焦點。 今年5月,美國政府宣布,禁止華為使用美國晶片製造設備,生效時間為9月15日。
  • 正如臺積電,華為晶片斷供所料,工程師將被雙倍年薪挖走
    美國這個段時間壓制了對華,甚至與其他盟友一起來聯合起來抵抗華為,然而華為是一個非常艱難的企業,並沒有被美國打倒,於是美國拿出自己的最後的殺手鐧在晶片領域對對華進行制裁。不僅是華為,而且中國在半導體行業也相對落後,因此美國停止對華晶片供應無疑對華為造成沉重打擊,現在華為晶片面臨斷供,但許多內地企業卻挖走了很多年薪雙倍的臺積電工程師。臺積電是晶片OEM領域的巨頭,這是因為臺積電晶片產品不僅質量好,而且性能高,吸引了許多企業與其合作。
  • 華為正式轉入中芯國際計劃擱淺,臺積電喜提華為7億美元訂單
    所以華為迅速加大採購力度,臺積電獲得華為新的訂單,將加速麒麟1100的生產,從之前臺積電的客戶名單看,2020年,也就是今年,臺積電只為兩家公司量產5nm晶片,分別是蘋果和華為海思,前者是A14和A14X處理器,華為海思的則是麒麟1000及網絡處理器。
  • 海思晶片離不開臺積電?華為自研將被終結,一切沒那麼簡單!
    那麼海思晶片離不開臺積電?華為自研將被終結,一切沒那麼簡單! 華為要想量產晶片就必須尋求和晶片代工廠的合作,目前主要是臺積電。臺積電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晶片供應商,它的主要廠商除了我們熟悉的蘋果、高通之外,還有華為等,但問題臺積電造晶片的也會使用到美方的部分技術和設備,想幫華為造晶片,還是需要向美方申請,即使目前傳聞臺積電錶示正在協調生產優先供貨華為,但是最終能不能在120天的緩衝期內實現還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