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人口十大城市

2021-02-23 區域產業經濟學

(點擊上方藍色字體:區域產業經濟學 即可關注我)

聖保羅、裡約熱內盧、薩爾多瓦、貝洛哈裡桑塔、福塔雷薩、巴西利亞、庫裡提巴、瑪瑙斯、累西腓、阿雷格裡港、聖路易斯(巴西)、納塔爾、若昂佩索阿、坎皮納斯、戈亞尼亞、裡奧韋爾迪、雅塔伊、特奧菲盧奧託尼、伊帕廷加、蒙蒂斯克拉魯斯、費拉迪聖安娜、巴雷拉斯、巴爾薩斯、北茹阿澤魯、伊瓜圖、特雷西納、索布拉爾、莫索羅……2.09億人口的巴西城市較多,本期就給大家做個城區人口前十城市排行榜(數據為巴西2017年城市人口調查署,可查證)。

(國際大都市,巴西第一大城市聖保羅)

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國家,享有「足球王國」的美譽。國土總面積854.74萬平方公裡,居世界第五。2017年總人口2.09億。與烏拉圭、阿根廷、巴拉圭、玻利維亞、秘魯、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法屬蓋亞那十國接壤。巴西共分為26個州和1個聯邦區,州下設市。

(國際大都市,巴西第一大城市聖保羅)

巴西原為印第安人居住地。16世紀初淪為葡萄牙的殖民地。1822年9月7日建立巴西帝國 ,1889年推翻帝制建立合眾國。1967年改名為巴西聯邦共和國。2017年GDP為2.056萬億美元,人均9821美元。政治體制是總統制共和制,國家結構形式是聯邦制。

(國際大都市,巴西第一大城市聖保羅)

巴西的文化具有多重民族的特性,作為一個民族大融爐,有來自歐洲、非洲、亞洲等地的移民。足球是巴西人文化生活的主流運動。宗教主要是基督教天主教。

(國際大都市,巴西第一大城市聖保羅)

巴西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完整的工業基礎,國內生產總值位居南美洲第一,為世界第七大經濟體。是金磚國家之一,也是南美洲國家聯盟成員。是裡約集團創始國之一,南方共同市場、20國集團成員國,不結盟運動觀察員。曾是全球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是重要的發展中國家,航空製造業強國。金磚五國之一。

(國際大都市,巴西第一大城市聖保羅)

巴西曾依靠亮眼的發展速度在國際舞臺上風生水起,被列為金磚五國之一,1964年,巴西經歷了政變,新上臺的軍政府出了「進口替代戰略」,就是對外建立高關稅壁壘,對內依靠國家扶持工業,有賴於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歐美資金的注入,1968年到1973年巴西經濟的平均增長率高達11.2%,被譽為「巴西奇蹟」。但是近來巴西「消費經濟」解體引發更大規模經濟危機,2015年巴西GDP萎縮達3.8%。

第一大城市:聖保羅

(Sao Paulo)

(城區人口1167萬,含郊區人口2107萬)

聖保羅位於巴西東南部聖保羅州,是聖保羅州的首府,巴西最大的城市。也是南美洲最大最繁華最富裕的城市,世界著名的國際大都市。

(國際大都市,巴西第一大城市聖保羅)

聖保羅市內人口超過1100萬,是巴西乃至南半球最大的都市。根據2017年數據,包含近郊全城人口達2107萬人,在都會區人口上居世界第4位、南半球第1位。

(國際大都市,巴西第一大城市聖保羅)

2012年,美國的SinkTank公開發表按照產業・人才・文化・政治等對象來綜合的世界都市排名,聖保羅是居全世界33位的都市,特別是另有機構更是給予世界12位高評價。而同國的裡約熱內盧則僅次之。

(國際大都市,巴西第一大城市聖保羅)

聖保羅為南美洲最富裕的城市,如同倫敦、紐約等世界大城市一樣,各式商品應有盡有,但貧富懸殊及治安等城市問題亦相對嚴重。

(國際大都市,巴西第一大城市聖保羅)

聖保羅除為巴西最大的經濟城市,亦為南北物流重鎮,道路四通八達。然而,車輛數量太多、交通堵塞等問題,造成一定程度困擾。聖保羅同時為僅次於紐約及東京之直升機運輸量第三大城市。

(國際大都市,巴西第一大城市聖保羅)

聖保羅給人的印象是一派十分繁華的景象。從飛機上俯視這座南美洲現代化城市,高樓大廈鱗次櫛比,寬闊的馬路上車水馬龍,全市6.4萬條街道縱橫交錯,密如蛛網。市區許多建築物高達三四十層,如聖保羅州銀行高32層,在160米的樓頂建有一座電視塔;義大利大廈高41層,頂端建有餐廳和瞭望臺,憑欄遠望,全城景色盡收眼底。

(國際大都市,巴西第一大城市聖保羅)

聖保羅市商業十分繁榮,商業區主要集中在迪雷塔大街、「十一月十五日」大街、聖本託大街、「三月二十五日」街、安東尼奧·普拉多廣場和共和國廣場一帶。三月二十五街簡稱二十五街,有「巴西的唐人街」之稱。

(國際大都市,巴西第一大城市聖保羅)

另外,在共和國廣場中心的花園裡,設有工藝品集市,有出售寶石、古董、木雕、皮貨、郵票、硬幣、名畫的攤位,每逢星期日,聖保羅市民和外來遊客紛紛湧到這裡,使集市變得水洩不通。市中心地區有一個佔地2.7萬平方米的大市場,商品繁多,種類齊全,而且價格較低廉,一天到晚人來人往,熙熙攘攘,熱鬧非凡。

(國際大都市,巴西第一大城市聖保羅)

聖保羅是巴西最大的工業城市,城市工業的形成和發展同聖保羅州的經濟密切相關。公元19世紀以前,聖保羅州盛產棉花、稻米和咖啡,所以作為州首府的聖保羅市的工業以棉紡、糧食加工、咖啡加工的傳統工業為主。

(國際大都市,巴西第一大城市聖保羅)

後來,逐漸發展了冶金、機械、汽車、電力、食品、水泥、化學、橡膠、菸草、造紙等工業,而這些工業部門能夠大力發展的主要原因是城市附近有豐富的水力資源,工業原料的大部分可從聖保羅州及附近地區獲得。近二三十年來,聖保羅又建有巴西電子工業中心、汽車工業基地和全國最大的煉油廠。聖保羅現有3萬多家工廠企業,產業工人200多萬,集中了巴西全國工業的一半。

(國際大都市,巴西第一大城市聖保羅)

聖保羅的農牧產品的主要特點是品種多、質量好,是巴西的主要農牧業產區,農牧業產值佔巴西的24%,超過全國第二、第三大農牧業產區南大河州和巴拉那州的總和。

(國際大都市,巴西第一大城市聖保羅)

聖保羅是巴西和拉美的金融中心,一些國際著名銀行駐巴西總部和國內各大銀行的總部均設於此,銀行體系發達完善。各銀行在全州設有4428個分支機構,銀行大都實現了聯網,自動化程度較高。自1988年金融開放後,外國銀行大量湧入。全州儲蓄和業務佔全國的46%和43%。全州銀行機構有5000家,其中大聖保羅地區有2000家,聖保羅市有1600家。

第二大城市:裡約熱內盧

(Rio de Janeiro)

(城區人口609.4183萬,含郊區746萬)

裡約熱內盧,有時僅簡稱為裡約,是位於巴西東南部的城市,為裡約熱內盧州首府,同時是巴西第二大城,僅次於聖保羅。面積1256平方公裡,城區人口6094183人。其自1822年巴西建國以來一直為首都,至1960年4月21日遷都巴西利亞為止,更曾經成為前宗主國葡萄牙在本土被拿破崙入侵時的流亡首都。

(世界著名旅遊城市,巴西第二大城市裡約熱內盧)

這裡曾經是巴西首都(1763年-1960年算上原來部落),裡約位於巴西東南部沿海地區,東南瀕臨大西洋,海岸線長636公裡。裡約熱內盧屬於熱帶草原氣候,終年高溫,氣溫年、日較差都小,季節分配比較均勻。

(世界著名旅遊城市,巴西第二大城市裡約熱內盧)

裡約熱內盧是巴西乃至南美的重要門戶,同時也是巴西及南美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素以巴西重要交通樞紐和信息通訊、旅遊、文化、金融和保險中心而聞名。裡約熱內盧是巴西第二大工業基地。市境內的裡約熱內盧港是世界三大天然良港之一,裡約熱內盧基督像是該市的標誌,也是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

(世界著名旅遊城市,巴西第二大城市裡約熱內盧)

裡約熱內盧也是巴西聯邦共和國的第二大城市,僅次於聖保羅,又被稱為巴西聯邦共和國的第二首都,擁有全國最大進口港、是全國經濟中心,同時也是全國重要的交通中心。背山面水,港灣優良。

(世界著名旅遊城市,巴西第二大城市裡約熱內盧)

工業主要有紡織、印刷、汽車等,有七百多家銀行和最大的股票交易所;有世界最大的馬拉卡納球場。海濱風景優美,為南美洲著名旅遊勝地。

(世界著名旅遊城市,巴西第二大城市裡約熱內盧)

裡約熱內盧曾在馬拉卡納球場舉辦過1950年巴西世界盃和2014年巴西世界盃兩次世界盃。2009年10月02日,裡約熱內盧獲得2016年第31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舉辦權,2016年8月5日,2016年里約熱內盧奧運會在馬拉卡納球場開幕,裡約熱內盧成為奧運史上首個主辦奧運會的南美洲城市,同時也是首個主辦奧運會的葡萄牙語城市。

(世界著名旅遊城市,巴西第二大城市裡約熱內盧)

裡約熱內盧經濟發展較好,產業結構為全國第一,其農牧業佔0.6%,工業佔29.3%,服務業佔70.1%。工農業和服務業均甚發達,服務業佔就業人口約37%和收入的一半。工業以鋼鐵、紡織、食品、印刷、石油化工為主。有石油、鋁土、鐵、煤、大理石等礦產。漁業和鹽業興盛。農業主產甘蔗、柑橘、香蕉、蔬菜、棉花、水果、稻,飼養牲畜。水、陸、空交通發達。

(世界著名旅遊城市,巴西第二大城市裡約熱內盧)

裡約洲也是巴西第二大工業基地,2000年里約州有各類工業企業22050個。尤以化工、石油化工、醫藥工業著稱,這些行業佔據巴西同類產品15%的產量,其中海上石油礦業開採名列前茅。裡約州自然資源豐富,特別是海上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儲備和產量佔巴西之首。

(世界著名旅遊城市,巴西第二大城市裡約熱內盧)

裡約州礦業開採加工比較發達,巴西石油公司列居巴西100家大公司之首,除開採石油外,在裡約州的Duque de Caxias建有大型石油化工企業(Refinaria Duque de Caxias)。巴西最大的礦業公司淡水河谷公司(CVRD)在巴排名第二,Valesul鋁業公司等大型採礦企業在裡約州設有企業。

(世界著名旅遊城市,巴西第二大城市裡約熱內盧)

另外還有在Volta Redonda的巴西鋼鐵公司(Companhia SiderurgicaNacional)、Cosigua鋼廠、在Areaial do Cabo的大型鹼廠(Fabrica de Alcalis)、在Resende的大眾卡車廠(Fabrica de Caminhoes da Volkswagen)等等。

(世界著名旅遊城市,巴西第二大城市裡約熱內盧)

大理石花崗巖加工、玻璃、水泥生產等建材和民建業佔州GDP的9.6%。修造船、醫藥化工、塑料、機械加工、金屬構件、印刷和紡織成衣也佔有一定比例。

(世界著名旅遊城市,巴西第二大城市裡約熱內盧)

裡約州農牧業佔州GDP比重很小,農村人口僅有72萬,約9萬農戶,主要以供應裡約州蔬菜副食業為主。農業用地3264150公頃,一般多為少於10公頃的農田,其中44%的農用地是天然牧場,放養奶牛。主要農作物是木薯、水稻、芸豆、玉米、土豆、甘蔗、咖啡、橙橘、香蕉、西紅柿、木瓜和其它熱帶水果和蔬菜。

(世界著名旅遊城市,巴西第二大城市裡約熱內盧)

另外還有捕魚。北部和西北部以生產水果、甘蔗為主,有果汁、甘蔗酒加工業。山區以生產蔬菜和鮮花為主。南部生產香蕉和西紅柿。裡約州實施了綠色貨幣(Moeda Verde)、果園灌溉(Frutificar-Fruticultura Irrigada)、裡約咖啡(Rio-Cafe)、裡約甘蔗(Rio-Cana)和裡約牛奶(Rio-Leite)的各項計劃,主要是通過提供低息貸款和技術服務,進一步促進該地區的農牧業發展。

(世界著名旅遊城市,巴西第二大城市裡約熱內盧)

裡約州向以旅遊、信息通訊、金融、保險等服務業著稱,服務業實力雄厚。巴西是世界10大旅遊創匯國之一。來巴西旅遊的遊客多來自拉美、美國和歐洲。裡約熱內盧州旅遊資源豐富,旅遊景點多,其中以裡約市為最,最著名的景觀為裡約熱內盧基督像。

第三大城市:薩爾瓦多

 (Salvador)

(城區人口256萬,含郊區345.9377萬)

薩爾瓦多是巴西聯邦共和國的東北部的一座濱海城市,巴伊亞州的首府。薩爾瓦多很長時間裡直接被稱為巴伊亞,20世紀中前的許多書和地圖中它就被標為巴伊亞(比如在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著的《魯賓遜漂流記》中)。今天當地許多人依然將巴伊亞作為薩爾瓦多的稱呼,而巴西其他許多人則將該州稱為巴伊亞。

(巴西第三大城市薩爾多瓦)

薩爾瓦多位於大西洋畔的一個半島上,離託多斯奧斯聖託斯灣很近。它是當地都市地區的中心。是巴西的第三大城市。

(巴西第三大城市薩爾多瓦)

薩爾瓦多保留了很多著名的文藝復興時期的典型建築,依然有許多殖民時期的建築,包括巴西的第一座大教堂和最老的醫學院。城內有大量十六世紀的建築,而且是宗教建築,它們中有許多用十七和十八世紀的雕刻來修飾,有很多用彩色的泥做出的條紋,反映了殖民時期的特徵。

(巴西第三大城市薩爾多瓦)

這座城市的教堂非常的多,據統計可達160多座,是拉美地區教堂最多的城市,有線條明快、造型奇特的哥德式教堂;有線條起伏而有動感、豪華富麗的巴洛克式教堂;最大的教堂是瓦西利亞教堂;最古老的是馬特裡斯·聖母康塞桑教堂;最華麗的聖弗朗西科教·德阿西斯教堂。

(巴西第三大城市薩爾多瓦)

薩爾瓦多狂歡節為巴西重要的節日,獨具特色,以規模龐大的街頭狂歡遊行和原汁原味的音樂舞蹈聞名於世。狂歡節期間,這裡到處充滿了音樂和舞蹈,是巴西傳統和狂歡節精神最真實的體現。

(巴西第三大城市薩爾多瓦)

薩爾瓦多城內既有大量十六世紀的建築,而且是宗教建築,它們中有許多用十七和十八世紀的雕刻來修飾,有很多用彩色的泥做出的條紋,反映了殖民時期的特徵。通過林立的紀念碑和一致的設想來描述了它的整體特性。這一切都說明,薩爾瓦多是結構適合殖民地的城市的一個著名的例子。

(巴西第三大城市薩爾多瓦)

這裡還有此後兩個世紀內建成的風格各異的建築群和民居。薩爾瓦多城是十六到十八世紀歐、非與北美三洲文明的重要交匯地,也是將文藝復興時期城市建築成功移植到殖民地城市的典範。

(巴西第三大城市薩爾多瓦)

最摻雜融合的要算當地的飲食。巴西的菜餚原本就十分豐富,巴伊亞的飲食更具創意。葡萄牙人帶來肉食和甜點,印第安人貢獻出樹薯、堅果和可可豆,西非人加入棕櫚油、草藥辣椒和椰奶。Moqueca這道菜就是將軟殼蟹和蝦加入香草、番茄、大蒜、洋蔥和椰奶,在非洲棕櫚油中小火翻炒,再配上椰奶米飯。一直認為椰奶只在甜食和飲料中使用,巴伊亞人竟然將椰奶混同辣椒和黃姜來炒菜燜飯,十分美味。

第四大城市:貝洛哈裡桑塔

 (Belo Horizonte)

(城區人口230萬,含郊區305萬)

貝洛哈裡桑塔(也叫貝洛奧裡藏特)是巴西第四大城市,人口約230萬,面積334平方公裡,米納斯吉拉斯州政府所在地,是該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位於巴西東南部,是重要的製造業和銷售中心。

(巴西第四大城市貝洛哈裡桑塔)

貝洛哈裡桑塔位於巴西東南部。當地有有冶金、寶石加工、汽車製造、紡織、食品等工業較為發達。貝洛奧裡藏特位於巴西高原東部的埃斯皮尼亞蘇山脈西南,有高速公路與鐵路和南距471公裡的裡約熱內盧和西南距586公裡的聖保羅相通。

(巴西第四大城市貝洛哈裡桑塔)

大貝洛奧裡藏特面積3670平方千米,人口約305萬。貝洛市海拔830~930米,氣候涼爽,年平均氣溫19.8℃,年均降水量1450毫米。貝洛市為巴西第一規劃市,1893年按20萬人口規模興建,1897年落成,原名西達德德米納斯,意為礦山城,並取代歐魯普雷圖成為州首府。

(巴西第四大城市貝洛哈裡桑塔)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經濟發展規模急劇擴大,人口由1940 年的18萬激增至1970年的123萬,是巴西發展迅速的城市之一 。貝洛市曾獲巴西「環境模範城市」稱號,也曾被聯合國人口危機委員會評為世界100大生活質量較好城市的第45位。

(巴西第四大城市貝洛哈裡桑塔)

貝洛市農牧業發達,並盛產金、寶石、金剛石等,工業產值僅次於聖保羅和裡約熱內盧。工業有金屬冶煉、鋼鐵、汽車、電力機車、石油化工、紡織、水泥、寶石和金剛石加工等。該市建有核電站。鐵路、公路交通發達,設有機場。市區街道以自由廣場為中心呈輻射狀,多現代化建築 。設有3所大學及博物館、藝術宮、運動場、大教堂等,素以整潔著稱。

(巴西第四大城市貝洛哈裡桑塔)

貝洛哈裡桑塔的工業產總值僅次於聖保羅和裡約熱內盧,主要工業部門有採礦、鋼鐵、汽車、石油加工、金屬加工、電氣、機車車輛、水泥、陶器、食品、紡織、金剛石和寶石加工、木材加工等。

(巴西第四大城市貝洛哈裡桑塔)

鐵路和公路網發達,可通往內地和大西洋沿岸各城市,機場位於北郊。有米納斯吉拉斯聯邦大學等3所高等學府和音樂、舞蹈、技術學校以及藝術宮、博物館等設施,米內蘭運動場擁有巴西第二大足球場。行政中心位於自由廣場,工業區位於西郊和南郊,以人工湖為核心的旅娛樂區在潘普拉區。城市以整潔著稱。

第五大城市:福塔雷薩

 (Fortaleza)

(城區人口226萬)

福塔雷薩,該名稱為葡萄牙語堡壘之意。是巴西北部重要經濟城市。塞阿臘州政府所在地及重要港口。被認為是巴西北部地區僅次於累西腓、薩爾瓦多之外的重要城市(如今城區規模超過累西腓),旅遊業亦甚發達。

(巴西第五大城市福塔雷薩)

福塔萊薩的歷史始於1500年2月2日,西班牙人比森特·亞涅斯·平松登陸該地。但由於《託德西利亞斯條約》,這一發現並未被官方認可。

(巴西第五大城市福塔雷薩)

殖民化始於1603年,葡萄牙人佩羅·科埃略·德索薩建造了聖蒂亞戈要塞並建立了名為新裡斯本的殖民地。1612年戰勝法國人後,馬丁斯·蘇亞雷斯·莫雷諾將要塞擴大並更名為聖塞巴斯蒂昂。

(巴西第五大城市福塔雷薩)

1630年,荷蘭入侵巴西東北部並於1637年佔領聖塞巴斯蒂昂,開始對塞阿拉進行統治。1644年,要塞在戰鬥中被毀。

(巴西第五大城市福塔雷薩)

1649年8月19日,馬蒂亞斯·貝克主持荷蘭西印度公司在帕熱烏河畔重建的要塞正式開張。1654年,在伯南布哥失利後,荷蘭人將要塞交予葡萄牙人,後者將其更名為福塔萊薩。

(巴西第五大城市福塔雷薩)

1726年,福塔萊薩正式建村。1799年,成為塞阿拉州首府。19世紀,福塔萊薩在棉花工業的支持下成為塞阿拉的中心。1824年,福塔萊薩一度成為赤道聯邦的一部分。1846年至1877年,福塔萊薩經歷繁榮期,經濟和基礎設施得以發展。

(巴西第五大城市福塔雷薩)

隨著1910年代大量農村人口進口城市,福塔萊薩成為巴西第七大城市。現如今發展速度越來越快超越累西腓等城市成為巴西第五大規模城市。

(巴西第五大城市福塔雷薩)

福塔雷薩具有典型的熱帶氣候,特別是熱帶乾濕氣候,高溫和高溼度貫穿全年。然而,這些條件通常是由宜人的從海洋吹來的風緩解。平均氣溫並沒有太大區別貫穿全年。12月和1月是最熱的月份,高31°C和低25°C。

(巴西第五大城市福塔雷薩)

雨季跨越2月至5月(當地稱為「冬天」由於下雨,而不是溫度),在3月和4月雨量尤其驚人。年平均氣溫為27°C。在福塔雷薩相對溼度為77%,平均年降雨量為1378.3毫米(54.26in)。

(巴西第五大城市福塔雷薩)

福塔雷薩的天氣是獨特的,有在首六個月(1月至6月)通常下雨。在此期間,相對溼度高。8月至12月福塔雷薩的氣候通常是非常乾燥的,降雨很少。

第六大城市:巴西利亞(首都)

 (Brasilia)

(城區人口219萬,含郊區260萬)

巴西利亞是巴西聯邦共和國首都,是巴西第六大城市。巴西利亞的GDP在拉丁美洲的城市裡排名第五,在巴西則排第三。 它的人均GDP是拉美大城市中最高的。

(巴西第六大城市及首都巴西利亞)

位於中部戈亞斯州境內,馬拉尼翁河和維爾德河匯合而成的三角地帶上。海拔1100米,東南距裡約熱內盧900千米,南距聖保羅865千米。連周圍8個衛星城鎮的聯邦區 ,面積 5814 平方千米,人口 186.4萬(1990年)。地處高原,氣候溫和宜人。年平均氣溫17.7℃。年均降水量1600毫米,雨季集中於10月~翌年4月。這裡風光秀麗,氣候宜人,樹木常年蔥綠,鮮花久開不敗。

(巴西第六大城市及首都巴西利亞)

巴西利亞建城於1956-1960年,以新市鎮、城市規劃方式規劃興建,其也以大膽設計的建築物及快速增長的人口而著名。1960年4月21日,巴西為了加快內陸的開發,因此將當時首都由裡約熱內盧遷至巴西利亞。巴西利亞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巴西利亞是全世界最大的20世紀以後建成的城市。

(巴西第六大城市及首都巴西利亞)

歷史上,巴西曾先後在薩爾瓦多裡約熱內盧兩個海濱城市建都。為開發內地,1956年庫比契克總統決定遷都內地。1957年,建都工程啟動。1960年,在歷時三年零七個月時間後,一座現代化的都市,巴西利亞在巴西內地建成。1960年4月21日,巴首都從裡約遷至巴西利亞。

(巴西第六大城市及首都巴西利亞)

巴西首都巴西利亞是一座年輕的現代化城市。它是在1956年至1960年間,用三年多時間在一片荒野上建造起來的新首都。城裡不見古蹟遺址,也沒有大都市的繁華與喧鬧,但其充滿現代理念的城市格局、構思新穎別致的建築以及寓意豐富的藝術雕塑,使這座新都蜚聲世界。1987年12月7日,巴西利亞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人類文化遺產」,成為眾多璀璨輝煌的世界人類文化遺產中最年輕的一個。

(巴西第六大城市及首都巴西利亞)

巴西利亞氣候宜人,四季如春,大片大片的綠地和環城挖掘、水域寬闊的人工湖成為都市一景,這裡人均綠地100平方米,是世界上綠地最多的都市。它的發展一直受到政府嚴格的控制,城內各行各業均有自己的「安置區」,銀行區、旅館區、商業區、遊樂區、住宅區,甚至修車都有固定的區位。

(巴西第六大城市及首都巴西利亞)

巴西利亞坐落於人工湖帕拉諾阿湖半島上,形如一架朝向東南方的飛機。「機頭」為突出於半島尖端的三權廣場,周圍建有總統府、最高法院和議會大廈。「機身」為一條長8千米、寬250米的東西向大道。「前艙」是政府各部大廈、廣場和大教堂;「後艙」是文教區、體育城、電視塔等;「機尾」是火車站和向南北伸去的鐵路。是工業區和印刷出版區。

(巴西第六大城市及首都巴西利亞)

再向後是小型工廠。「 機翼 」為住宅區 ,設有託兒所、學校、運動場、影劇院、醫院、商場、餐館等。「機翼」和「機身」的連接處為中央商業區,設有超級商場、銀行、郵電大廈、國家劇院、大飯店等商業服務設施。生活區之間隔著綠地,或者花圃和叢林,四季常青,使人感到雖身處高樓群內,卻不乏大自然的情趣。

(巴西第六大城市及首都巴西利亞)

人工湖面積44平方千米 ,蓄水 5億立方米,分南湖和北湖。附近有動物園和植物園。湖濱為使館區和私人住宅區,湖中島上是稱作水晶宮的外交部。綠地面積佔市區面積的60%。市區有現代化的高層建築,有傳統的西班牙式古城堡和歐洲巴洛克式建築,有世界建築博覽會之稱。

(巴西第六大城市及首都巴西利亞)

為保護「飛機」形狀不被破壞,城內不準建新住宅區,居民儘量分布在城外的衛星城裡居住。從落成至今,它仍然是個漂亮而現代化的都市,並把繁榮帶到了巴西中西部,貫通了南部與北部,帶動了整個國家一起發展進步。

第七大城市:庫裡提巴

 (Curitiba)

(城區人口167萬,含郊區210萬)

庫裡提巴(Curitiba)是巴西東南部的一個城市,巴拉那州首府。人口210萬,市區人口167萬,其中42%的人口不足18歲。

(巴西第七大城市庫裡提巴)

位於巴西南部巴拉那州首府庫裡提巴市,是聯合國命名的「生態城市」。那裡的居民和歷屆政府都極其重視保護環境,給外地遊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庫裡提巴是全球十大最「精明」城市之一。

(巴西第七大城市庫裡提巴)

庫裡提巴是快速交通系統的起源地,庫裡提巴是第一批被聯合國命名為「最適宜人居的城市」,庫裡提巴在公路的中央闢出一條公交專用的快速通道,封閉的道路設計保證了公交車的專屬權。司機可控制交叉路口的紅綠燈,車速與地鐵相當,每小時可達 60公裡。

(巴西第七大城市庫裡提巴)

同時他們採用大容量的雙鉸接巴士運營,配合對傳統的公交車站的改造,如水平登降、車外售票,既方便了乘客上下車,也節約了等待的時間。現在,庫市的公交網絡分為三個層面:第一層面是快速公交系統。

(巴西第七大城市庫裡提巴)

全市共有五條放射狀快速道路軸線,總長58公裡。第二層面是環形道路系統。全市共有三條環線,全長 185公裡。這三條環線將五條放射狀快速公交道路連成網絡狀。第三層面是補給線路。補給線是一般的普通公交道路,共 270公裡。補給線主要連接周圍衛星小鎮和快速公交線。

(巴西第七大城市庫裡提巴)

通過這三個層面公交線路的合理銜接,乘客可快速、方便地到達全市的任何地方。快速公交系統把軌道交通和傳統公交的優勢有機地結合起來,僅用了地鐵投資的 1/10和 1/3建設周期,取得了於其相當的運營效果。庫裡提巴市的嘗試,成為後來在美國、法國、日本和韓國等國出現的快速公交系統的雛形。

(巴西第七大城市庫裡提巴)

初到庫裡提巴,首先引起人們注意與好奇心的是橫臥街頭的一個個巨大的玻璃圓筒。這些直徑約2米的透明圓筒就是庫裡提巴的公共汽車站。圓筒的一端是入口,另一端是出口。

(巴西第七大城市庫裡提巴)

入口處設有旋轉柵欄和售票臺,乘客買票後推動柵欄進入站臺候車。乘坐輪椅的殘疾人由液壓升降平臺送入站臺。車站靠馬路一側是兩道氣動門。

(巴西第七大城市庫裡提巴)

汽車靠站時車門和站臺門對接,同時打開,這種特別設計的公共汽車沒有上下臺階,底盤與站臺高度相同,上下乘客進出汽車時如履平地,方便快捷,有些像地鐵列車。這種公交車系統也有人稱作地面地下鐵。 市政府選擇這種獨特的公交系統,初衷是減少城市空氣汙染。

第八大城市:瑪瑙斯

(Manaus)

(城區人口160萬,含郊區190萬)

馬瑙斯是巴西亞馬孫州的首府,位於亞馬孫河支流黑河和索裡芒斯河交匯處,市區面積337平方千米,在2017年時人口約為190萬,是亞馬遜州內人口最多的城市。 由於馬瑙斯位於亞馬遜雨林中央,主要依靠船運與空運,這種隔離有助於保護該城的自然與文化,相較於巴西其他城市,馬瑙斯保留許多巴西傳統土著文化。

(巴西第八大城市瑪瑙斯)

瑪瑙斯地處黑河和索裡芒斯河(亞馬遜河支流)交匯處,轄區面積14337平方公裡,是巴西人口第八多城市。瑪瑙斯被稱為「亞馬遜心臟」「森林之城」。諾基亞、薩基姆、西門子等均在瑪瑙斯設有手機製造工廠。該市工業以冶金、電子和機械為主。是巴西的自由貿易區電子工業中心。城區人口160萬,轄區人口在190萬上。

(巴西第八大城市瑪瑙斯)

巴西地域廣闊,其工業,經濟,文化的發展呈區域性嚴重失調。為了促進北部地區特別是亞馬遜地區的經濟發展,同時為了保障國家的領土完整,保護資源,巴西軍人首先從地緣政治的角度提出了以經濟發展來保障政治存在即保障主權的想法。1957年,建立瑪瑙斯自由區的建議首次在國會中正式提出,1967年軍政府頒布第288號法令,批准建立瑪瑙斯自由區。

(巴西第八大城市瑪瑙斯)

瑪瑙斯自由區面積涵蓋1萬平方公裡,由三部分組成,即工業區,免稅商業中心和農牧發展區。政府規劃再在瑪瑙斯興建一生物製品生產和研究基地,以發展高科技產業,加大和提高科技在當地經濟和工業中的含量。

(巴西第八大城市瑪瑙斯)

自由區通過其最高管理機構----瑪瑙斯自由區管理局理事會向自由區內的企業提供優惠政策,以達到吸引投資,利用資源,創造就業機會,合理分配財富和自給自足發展的目的。1968年8月15日,政府又頒布356/68號法令,宣布瑪瑙斯自由區享有的一切優惠政策適用於西亞馬遜地區(包括帕拉、朗多尼亞、阿克裡、羅賴馬等州)。

(巴西第八大城市瑪瑙斯)

瑪瑙斯自由區建立初期,巴西全國幾乎禁止消費品和其它本國可以找到替代品的商品的進口。為了吸引資金,增加就業機會,鼓勵移民,巴西聯邦政府特許瑪瑙斯開放進口,除武器,汽車,酒、香菸等有限的幾項商品外,其它商品一律可以免稅進口。巴西本國的遊客可在瑪瑙斯自由區採購一定數額的商品免稅帶出自由區,此舉為瑪瑙斯自由區的初期基礎設施建設和當地投資者的資本積累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從而為自由區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巴西第八大城市瑪瑙斯)

工業區主要由4大部門組成:兩輪工業(包括摩託車、自行車)、電子工業(包括電視機,錄音機和其它視聽設備)、鐘錶工業和眼鏡工業。在很長的時間內,工業區的電視機和其它視聽設備的產量佔全國的98%以上。世界上幾乎所有名牌電視機生產廠家都在此有投資項目。

(巴西第八大城市瑪瑙斯)

除滿足巴西國內市場的需要外,自由區生產的電子產品在南美還佔有很大的市場份額。目前在瑪瑙斯投資的主要是日本、美國、德國和韓國。但是,長期以來阻礙工業區發展的有兩個問題:人力資源缺乏(當地現有的勞動力素質偏低)和運距太遠。近年來,由於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伴隨著巴西市場日漸開放,瑪瑙斯工業區的產量普遍下降,產品優勢也不如從前。但,由於目前仍保留許多優惠政策,在瑪瑙斯自由區搞組裝加工向巴西和其它地區出口仍有可為。

(巴西第八大城市瑪瑙斯)

馬瑙斯位於亞馬遜河支流黑河和索裡芒斯河交匯處,是巴西亞馬遜州的首府。該城市擁有無盡的自然生態資源,已發展成為工商業和旅遊業發達的內地城市,以及亞馬遜地區的新興經濟中現代化河港城市。

(巴西第八大城市瑪瑙斯)

馬瑙斯以美麗的自然風光以及自由貿易吸引世界各地的遊客,是巴西著名的旅遊名城,歡迎世界遊客的造訪。在馬瑙斯周圍可領略亞馬孫流域的熱帶雨林風情,距市區80公裡就是野生熱帶雨林區,可深入探索奇妙的熱帶雨林,觀賞豐富多彩的熱帶雨林風光。馬瑙斯市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浮動碼頭,全長1313米,是享受藍天、白雲和海景的最佳去處。這座城市的主要景點有海關大樓、馬瑙斯大劇院、印第安人博物館等,遊客還可觀賞內格羅河黑色的河水和亞馬孫河白色河水交匯的奇觀、原始森林的動植物景觀等。

第九大城市:累西腓

 (Recife)

(城區人口150萬,含大都會區413.6506萬)

累西腓(讀音féi)市位於大西洋沿岸,是伯南布哥州的首府,巴西第五大都會區,單體城區全國第九大,也是巴西東北部最大城市。累西腓有500年的歷史,自古就是巴西對外交流的窗口,也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路和停靠點。

(巴西第九大城市累西腓)

累西腓是巴西東北部港口城市,歷史名城、巴西重要的海、空軍基地,伯南布哥州首府。位於南美大陸東端的布朗庫角南部。市區由大陸、半島和1座島嶼組成,並被眾多的河流和渠道縱橫分隔,有鐵橋和石橋相連。有巴西的威尼斯之稱。

(巴西第九大城市累西腓)

市區面積209平方千米,人口約150萬(2017年),大累西腓面積2210平方千米,人口約413.65萬,大多數為歐洲人後裔,亦有非洲人、美洲印第安人和相當數量的混血兒。宗教以天主教為主。

(巴西第九大城市累西腓)

這裡氣候炎熱潮溼,最高氣溫32°,最低氣溫17°,年平均氣溫24℃,且有信風調劑。年均降水量1760毫米,且集中於3~8月。

(巴西第九大城市累西腓)

內地農牧業產品豐富。工業有紡織、製糖、食品、捲菸、榨油、化學、水泥、冶金、造船等部門。為現代化優良海港,有珊瑚礁屏障,能停泊遠洋巨輪,輸出蔗糖、棉花、植物油、穀物、水果、皮革、西沙爾麻等。為鐵路、公路交通樞紐。有國際機場。

(巴西第九大城市累西腓)

城市大陸部分為文化和住宅區,島嶼為商業中心,有第一流的影院和飯店;半島為港務區,有殖民時代的精美建築,寬敞的街道旁有銀行和領事館;外圍城鎮為工業區,鐵路、公路、航空交通發達,建有國際機場。

(巴西第九大城市累西腓)

市內有該國各大銀行分行和美國、法國、義大利公司。高等院校有伯南布哥聯邦大學、聯邦工業大學和工教大學等、醫療機構包括40多所醫院和療養院。其他文化設施有研究所、博物館、動植物園和教堂等。附近有自然保護區、國家公園、海灘等旅遊勝地。為橫貫大西洋的海底電纜終點站。

(巴西第九大城市累西腓)

累西腓累西腓港灣優良,有珊瑚礁作防浪屏障,入港天然航道寬260米,深10米。港口設施現代化,碼頭總長3062米,能停泊吃水9.5米的遠洋巨輪。

(巴西第九大城市累西腓)

巴西東北部陸上交通樞紐。有大學、研究所、博物館、動植物園和教堂。半島為港務區,島嶼為商業中心區,大陸部分為住宅、文教區,外圍城鎮為工業區。

(巴西第九大城市累西腓)

累西腓交通圖地理位置優越,位於南美大陸的最東點布拉塔角附近,距伯州蘇阿佩港僅47公裡。蘇阿佩港是新建綜合性港口,是巴西東北部最重要的港口之一,能停泊遠洋巨輪,可以裝卸油料、液化氣、散裝物資和貨櫃貨櫃。

(巴西第九大城市累西腓)

這裡距歐美,南非及阿根廷主要港口幾乎等距(約4000海裡左右=7408千米),加之這裡水源充足,經聯邦政府批准,蘇阿佩港正在被開闢為工業加工區。

(巴西第九大城市累西腓)

累西腓有高大的棕櫚樹和近代葡萄牙風格的建築群,有漫長的海灘,悠閒的人群,同船的巴西船員說,這可以算是典型的巴西城市風情了。

(巴西第九大城市累西腓)

累西腓位於南緯8度,四季如夏,市中心給人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一排排高大的棕櫚樹和近代葡萄牙風格的建築群。走在海濱棕櫚樹下和城區街道上的人們大都穿著短衫短褲,皮膚呈淺棕色,神態悠閒,其中不乏漂亮姑娘。遠遠近近的隨處可見一些販買椰子和燒烤食品的小販。在漫長的海灘上,隨處可以見到十來個人劃出個最簡單的足球場踢足球。

(巴西第九大城市累西腓)

累西腓到二十世紀後半葉,旅遊業逐漸在累西腓興盛起來。累西腓擁有巴西最美麗的漫長沙灘,每當朝霞初現,就有人沿著海灘的道路跑步鍛鍊,或在沙灘上打排球,或撲擊大海,享受大西洋的海浪衝擊;而當太陽西落,漫步椰林樹影下,靜聽浪濤拍岸與桑巴音樂此起彼伏,更能使人沉醉在迷人的幻覺與風光之中。

(巴西第九大城市累西腓)

累西腓市內水道阡陌交錯,小橋星羅棋布,素有「巴西威尼斯」之美稱,就連巴西南部的居民們都願意來累西腓感受一下這裡的熱帶風光。因此每到旅遊旺季,累西腓的飯店紛紛客滿,而它的海灘上聚滿了來自巴西乃至南美許多國家的遊客。

(巴西第九大城市累西腓)

累西腓的物價相對歐洲和北美要便宜得多,但比中國的大城市略貴一些。在海灘和市內的大街上,向小販買一個椰子要一個巴幣,大概相當於三塊五毛錢人民幣;一頓不含酒水的巴西烤肉自助餐,包括日式生魚片和多種青菜水果,大概需要三十巴幣左右,這個價錢對普通巴西老百姓來說是很容易承受的。

(巴西第九大城市累西腓)

正因為巴西烤肉館物美價廉,美式快餐在這個城市裡市場不大。即便是世界各地人民都喜歡的中國菜,如果沒有一兩樣絕活,想開個中國館子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巴西第九大城市累西腓)

由於五百年來在巴西落戶的移民來自很多國家,加上不同民族之間的長期通婚,很多巴西人不知道自己的血統中各民族的成份各佔幾分,他們只是從自己的姓氏中能夠猜出自己許多代之前的父系祖先曾是葡萄牙人、荷蘭人或是猶太人。然而這個複雜性也更使他們認可自己的現代身份——巴西人。

(巴西第九大城市累西腓)

累西腓又譯「勒西腓」、「海息飛」,位於大西洋沿岸,是伯南布哥首府,巴西第五大城市,同時也是巴西東北部最大的城市。該城市擁有500多年的歷史,自古就是巴西對外交流的窗口,也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路和停靠點。

(巴西第九大城市累西腓)

累西腓擁有多蜿蜒條河流、眾多的迷人小島和50多座壯觀橋梁,這使得它獲得了「巴西威尼斯」的美譽。這座城市既有高大的棕櫚樹和近代葡萄牙風格的建築群,也有漫長的海灘和悠閒的人群,充滿了典型的巴西城市風情,別有一番風趣。

(巴西第九大城市累西腓)

聖約瑟夫市場為累西腓的公共市場,建立於1871年,所在的建築為歐洲最古老的建築,已被列為巴西歷史遺址,擁有545個攤位,出售多種多樣的魚類、香料、手工藝品等。除此之外,還可參觀植物園、水上公園、保護區、博物館等。

第十大城市:阿雷格裡港

 (Porto Alegre)

(城區人口141.6萬,含郊區223萬)

阿雷格裡港又稱愉港,是巴西南部最大的城市之一,它是南大河州的首府。城區人口有1416000。 阿雷格裡港市位於五條河流域的交叉處,其中包括Guaíba湖。城市源於十八世紀中期,當時亞速爾群島的移民至此開墾,城市成立於1809年。

(巴西第十大城市阿雷格裡港)

阿雷格裡港是巴西南部大西洋岸重要港口和聖保羅以南最大的城市,南裡奧格蘭德州首府喝重要港口。面積500多平方千米。城區人口141萬,連郊區223萬。始建於1740年,1810年設鎮。附近及內地為富饒農牧區。

(巴西第十大城市阿雷格裡港)

阿雷格裡港位於帕圖斯湖北端,瓜伊巴河口兩岸。海拔約10米。氣候溫暖多雨 ,年平均氣溫20℃,年均降水量1313毫米。多德國和義大利移民及其後裔 。始建於1740年 ,1822年設市 。1920年以後 ,工業發展迅速。

(巴西第十大城市阿雷格裡港)

70年代末,石油工業興起,為巴西最大工業城市之一。市內多現代建築和名勝古蹟。有多所大學,其中以南裡奧格蘭德天主教大學(PUC-RS)最為著名,而且旅遊業興盛。

(巴西第十大城市阿雷格裡港)

阿雷格裡港是著名的巴西烤肉(Churrasco)的故鄉,  同時阿雷格裡港也是世界著名球星羅納爾迪尼奧的故鄉。當地著名的球隊有巴西國際和格雷米奧兩隻,兩隊均為獲得過世界冠軍的勁旅,走出了無數的國際巨星,小羅曾效力于格雷米奧隊。

(巴西第十大城市阿雷格裡港)

兩隊的球迷則是遍布巴西全國,每當遭遇德比戰必定是火藥味濃厚。不過與其他著名足球城市不同的是,國際隊和格雷米奧隊各有自己的球場,但是國際隊的河邊球場和格雷米奧隊的奧林匹克球場相距並不是很遠。

(巴西第十大城市阿雷格裡港)

阿雷格裡港現已成為巴西大工業城市之一。主要工業有食品、紡織、製革、冶金、造船、金屬加工、化學、石油化學、電氣、電訊器材、造船、製革工業建築材料等,重要的水、陸、空交通樞紐。

(巴西第十大城市阿雷格裡港)

動力取自附近的煤礦和水電站。港口設施優良,闢有8條入港的人工航道。碼頭總長8014米,能停泊7000噸級的海輪,輸出大米、小麥、玉米、肉類、皮革、羊毛、菸草、葡萄酒和松木。

(巴西第十大城市阿雷格裡港)

鐵路和公路交通發達,有國際機場。市內多現代化建築,近郊景色誘人。巴市內多現代建築和名勝古蹟。設有大學2所。巴西一些重要的大學如UFRGS(巴西知名公立聯邦大學)、PUCRS(巴西知名私立大學),都位於該地。旅遊業興盛。

(巴西第十大城市阿雷格裡港)

阿雷格裡港是歐洲古典與南美牛仔共存的地方,在阿雷格裡港,來自德國和義大利的歐洲移民較多,因此城市建築也洋溢著一股濃厚的歐洲味道。

(巴西第十大城市阿雷格裡港)

市中心的教堂、廣場、公共市場等建築都是殖民時期的風格。如今,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阿雷格裡港市中心也出現了一大批高樓。新舊建築輝映,共同演繹巴西南部城市的快樂傳說。

(巴西第十大城市阿雷格裡港)

作為巴西最南端一個州的首府,在歐洲移民到來之前,阿雷格裡港是南美牛仔--高喬人的土地。高喬人過的是馬背上的生活,這一民族傳統一直留傳下來。到今天,在城市中還偶爾能看到騎馬的人。周末時候,更有市民喜歡在河邊騎馬散步,別有一番風情。到了紀念日,在市區還有遊行活動。

(巴西第十大城市阿雷格裡港)

與其他巴西城市一樣,足球也是阿雷格裡港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球星羅納爾迪尼奧的家鄉就在阿雷格裡港的郊區。這座城市的兩支球隊--國際隊和格雷米奧隊都得過世界冠軍。

(巴西第十大城市阿雷格裡港)

好了,本期巴西十大城市就寫到這,歡迎收看,期待下一期精彩!

相關焦點

  • 巴西人口最多城市「解封」商鋪
    巴西人口最多城市「解封」商鋪吳寶澍巴西人口最多城市聖保羅10日起允許店鋪每天營業4小時,定於11日重開購物中心。這座城市所在的聖保羅州是巴西新冠疫情最嚴重地區。巴西人口第二多的城市裡約熱內盧同樣定於11日允許購物中心恢復營業。聖保羅州3月下旬起要求民眾居家、關閉非必要商鋪,以防控疫情。【人數攀升】聖保羅州大約一半的新冠死亡病例在首府聖保羅市。美聯社報導,聖保羅市重症監護病床使用率略有下降,目前在70%左右。
  • 2020十大人口淨流入城市排名公布 有哪些城市上榜?
    日前國家統計局對42個重點城市的人口淨流入情況進行了梳理,整理出了人口淨流入最多的10個城市,那麼是哪十大城市呢?下面小編帶來:2020十大人口淨流入城市排名。人口淨流入最多的10個城市分別是上海、深圳、北京、東莞、廣州、天津、佛山、蘇州、寧波和杭州,全部來自三個經濟圈,其中珠三角4個,長三角4個,京津冀2個。
  • 韓國十大城市排名:千萬人口級別的只有一個城市
    韓國十大城市介紹背景知識介紹差不多了,我們來挨個了解一下韓國的十大城市。前面也介紹了,特別市,廣域市之類的一共就是1+1+6=8個。這裡面世宗市人口較少(20多萬),其他7個城市,基本都在TOP10裡沒懸念。
  • 2020十大人口淨流入城市排行榜公布!_中國網
    2020十大人口淨流入城市排行榜公布!來源:第一財經  |  作者:佚名 | 字號:A+ | A- 【2020十大人口淨流入城市那麼,哪些城市的淨流入人口最多?哪些城市的淨流入比最高呢?
  • 地理掛圖:巴西人口分布圖
    巴西總人口總人口為2.01億(具體數字201032714人)。白種人佔53.74%,黑白混血種人佔38.45%,黑種人佔6.21%,黃種人和印第安人等佔1.6%。大西洋沿岸人口稠密,內陸地區較為稀少(簡稱地狹人稠)。東南地區是巴西人口最多的地區,根據IBGE2004年數據顯示該地區人口約有7800多萬,相當於巴西人口總數的42%。
  • 2020十大人口淨流入城市排行榜公布!
    【2020十大人口淨流入城市】一般而言,經濟發達的城市憑藉優質的社會公共資源和良好的就業機會,會對流動人口形成強大的吸引力。那麼,哪些城市的淨流入人口最多?哪些城市的淨流入比最高呢?需要說明的是,人口淨流入是指常住人口與戶籍人口的差值,常住人口大於戶籍人口,就說明該城市人口處於淨流入,反之則為淨流出。通常來說,一個地方的戶籍人口總有一部分流出,即便是北上廣這樣的發達大城市,也有一部分戶籍人口在外地。因此戶籍常住人口的數據會小於戶籍人口數據,而外來常住人口數據會大於人口淨流入的數值。另外,淨流入體現的是歷年的存量,並非單年的變動。
  • 1960年的世界十大人口大國:中印美俄過億,英國第九
    以下為1960年的世界十大人口大國:10、義大利:5019.97萬人【歐洲】9、英國:5240萬人【歐洲】8、巴西:7217.92萬人【南美洲】7、德國(聯邦德國+民主德國):4、俄羅斯(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1989.70萬人【歐洲】3、美國:18067.10萬人【北美洲】2、印度:45054.77萬人【亞洲】1、中國:66707萬人【亞洲】1960年的世界十大人口大國中
  • 巴西十大最具競爭力城市 聖保羅州佔六座
    【南美僑報網編譯張康11月20日報導】巴西公共領導中心(CLP)19日公布了「城市競爭力排行榜」,在全國前十大最具競爭力城市中,有六座均位於聖保羅州(So Paulo)。該排行榜由初創企業Gove和小微企業服務局(Sebrae)合作編制。
  • 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城市,超大城市的體量,如今GDP已經逼近廣州
    對於人口,它是一種內容複雜, 綜合多樣社會關係的社會實體,指的是一個地理區域內人的數量,因為具有性別和年齡以及自然構成等等的關係,所以研究人口社會發展的關係,長久以來都是一個重要的課題,無數專家都在開墾人口背後的那一些秘密。
  • 百度地圖2020春運預測:十大熱門人口遷出城市中廣東省近半數,深圳...
    (2020春運全國人口遷徙趨勢預測)全國熱門人口遷出城市主要集中在京津翼、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沿海城市佔大部分。中部城市鄭州和西南城市成都,作為周邊地區人口的重要就業地,也位列十大熱門人口遷出城市之中。與此同時,河南、江西、安徽等人口大省將面臨較大規模的返鄉潮。其中,周口、阜陽、上饒等地將成為全國熱門人口遷入城市的前三甲。
  • 巴西「聖保羅」不僅是南美洲最大城市,可能也是南半球最大城市
    葡萄牙佔據了巴西,而西班牙佔據了除巴西以外的南美其他地區,而那些歐洲殖民者最早登陸的港口地區,往往有著最先開發的歷史優勢,因此也往往會成為人口、城市和工業集中的地區。 其中,巴西的東南部沿海地區就是典型的代表,葡萄牙殖民者最先在巴西東南部登陸,先後建立了裡約熱內盧和聖保羅等城市,這裡也是巴西人口最為密集的城市。
  • 巴西:40%人口為混血人,巴西是如何成為種族大熔爐的?
    蔗糖業是巴西當時的主導經濟,甘蔗芽引進巴西並廣泛種植之後,蔗糖出口歐洲市場就成為了巴西的主要經濟來源,幾乎每一個甘蔗種植園都會建有糖坊。而隨著出口量的增大以及種植園的不斷擴大,他們的勞動力需求也跟著增長。所以為了頂替原先的土著,葡人開始往巴西販運黑奴,使其成為甘蔗種植園的主要勞動力。這是黑人成為「未來巴西人口構成中的一部分」的原因。
  • 巴西8百多萬平方公裡,為何亞馬孫河沿岸人口少?
    南美洲的巴西面積851萬平方公裡,約佔南美洲面積1780萬的一半。但是,巴西的人口卻不算很多,「只有」2億。當然,巴西已是南美洲人口(3.87億)最多的國家,只是以巴西的面積,應該有更多的人口。那麼,巴西為何「只有」2億人口呢?有人會拿出世界面積第二多的加拿大做例子。
  • 1918年中國城市人口排名
    民國前期中國主要城市的人口是個什麼狀況?借用葛劍雄先生主編、侯楊方先生所著的《中國人口史第6卷 1910-1953年》,做個簡單的分析。20世紀上半期歷次官方的全國人口統計中,缺少城市人口與鄉村人口的統計,除了對少數特殊的城市如宣統人口普查中的京師、商埠,民國人口統計中的京師和隨後的特別市、直轄市或特別行政區的人口有所統計外,其他城市人口均無統計,即當時城市人口的大部分沒有統計。因此,現存有關20世紀上半期中國城市人口數據的任何記載,只能是出於估計。城市人口的估計,來自中華續行委辦會。
  • 最新十大人口淨流入城市:上深北居前三 珠三角人口密度最高
    來源:一財網原標題:最新十大人口淨流入城市!上深北居前三,珠三角人口密度最高當前人口淨流入最多的10個城市分別是上海、深圳、北京、東莞、廣州、天津、佛山、蘇州、寧波和杭州,全部來自三個經濟圈,其中珠三角4個,長三角4個,京津冀2個。一般而言,經濟發達的城市憑藉優質的社會公共資源和良好的就業機會,會對流動人口形成強大的吸引力。
  • 中國十大城市創新能力排名
    在五項排名中,深圳有三項名列十大城市之首,分別是高新製造業佔規模工業增加值比重,人口活力以及萬人授權專利量;一項名列十大城市次席,即R&D經費支出佔GDP比重。遺憾的是每萬人高校在校生人數,深圳在十大城市平均線以下。不過深圳雖高校在校生不多,吸引的高校生卻位居全國第一,體現了強大的綜合創新能力。 武漢和蘇州在排名中的崛起,令人意外,但是也有跡可循。
  • 瑪瑙斯,巴西熱帶雨林深處的城市
    瑪納斯是巴西比較大的城市,人口170萬以上,也是巴西一個自貿區。因為處在熱帶雨林的深處,被森林包圍,有「森林城市」之稱。因生態資源豐富,吸引了無數遊客前來,也成為巴西四大旅遊勝地之一。
  • 城鎮人口比例:新加坡100%、巴西87%、印度34%,那中美等國呢?
    還有巴西,2019年城鎮人口比例為87%(遠超另外兩個發展中大國——中國、印度),同期英國的城鎮人口比例只有84%,法國和西班牙的城鎮人口比例都是81%,德國的城鎮人口比例只有77%,義大利的城鎮人口比例更是只有71%。要知道巴西人口可是超過2億啊,與英、法、德等國相比,巴西不僅經濟實力差一大截,而且人口更多。
  • 巴西「上海市」:人口4590萬幾乎相當於上海2倍!GDP是上海幾倍?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飛速的提高,而中國的城市也得到了快速的進步,不僅如今中國的四大一線城市逐漸扮演著重要的地位,同時像杭州、蘇州、無錫、成都、重慶等等城市 也是日益突飛猛進,這樣無數生活在中國的外國人感到震驚。
  • 巴西人口超過2億人,經濟超越廣東省,一月工資多少錢?
    例如巴西,巴西擁有各方面的優勢,而且沒有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的破壞,各方面的條件都非常好。我們看一下巴西的具體情況,巴西全國的領土面積有850多萬平方公裡。截止2019年,巴西全國的人口為2.09億。從巴西的領土面積來說,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和美國,處於世界第五位。巴西的地質結構比較平坦,北部和中部幾乎都是平原地區,平原就意味著耕地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