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中國城市人口排名

2021-01-20 城事點滴

民國前期中國主要城市的人口是個什麼狀況?借用葛劍雄先生主編、侯楊方先生所著的《中國人口史第6卷 1910-1953年》,做個簡單的分析。

20世紀上半期歷次官方的全國人口統計中,缺少城市人口與鄉村人口的統計,除了對少數特殊的城市如宣統人口普查中的京師、商埠,民國人口統計中的京師和隨後的特別市、直轄市或特別行政區的人口有所統計外,其他城市人口均無統計,即當時城市人口的大部分沒有統計。因此,現存有關20世紀上半期中國城市人口數據的任何記載,只能是出於估計。

城市人口的估計,來自中華續行委辦會。中華續行委辦會於1918年秋開始搜集各縣的人口數,調查的方法是向各縣警察及官吏詢問,並徵詢各地傳教士的意見,最終的結果見《中華歸主》一書。該書附錄七是當時中國的城市人口估計。下面的表11-4是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學者侯楊方先生根據《中華歸主》附錄七編制的中國1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的統計表。

按照人口排名十大城市

廣州 160萬

上海 150萬

天津 90萬

北京85萬

杭州65萬

福州62.5萬

蘇州60萬

香港 52.5萬

重慶 52.5萬

成都 50萬

相關焦點

  • 2020年全球最大的城市及城區排名(人口百強城市名單)
    我們先看看國外在2006年根據每個城市人口自然增長率推算出的2020年世界百強人口城市排名。 預測表統計了城市及其周圍郊區的人口數據。在經濟,社會和文化上,大多數這樣的城市群都由位於其中心的一個城市主導。
  • 大數據下的中國主要城市人口排名,與常住人口排名相差很大
    關於中國各城市的人口規模,有多個統計口徑,常見的有戶籍人口、常住人口、管理人口。其中常住人口為每年各市國民經濟統計公報中必須公布的數據。由於常住人口數據為抽樣統計數據,與實際居住人口會存在一定的偏差。且常住人口的統計基數是以每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數據為基礎,距離普查基準年份越遠,累加的偏差越大,因此人們對部分城市公布的常住人口數據會產生很大的質疑。事實上,每次人口普查後,不少城市的常住人口數據都會有大幅的調整。除了人口普查外,通過對大數據分析得出的城市管理人口數據往往更符合人們的觀感。如下圖是百度人口大數據得出的城市管理人口排名。
  • 烏克蘭一座城市,1918年被德軍佔領,二戰蘇德爭搶四次
    二戰時期蘇德戰場,雙方攻勢猛烈,戰爭一度進入膠著狀態,一座城市幾次易手互相攻防,比如史達林格勒戰役。遭受同樣命運的,還有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那就是照片中的哈爾科夫。在1655年的時候,哈爾科夫就是保護俄羅斯南部的邊境重鎮,18世紀成為手工業貿易中心。
  • 中國人口「最多」的城市,人口超過3千萬,世界排名第二
    中國改革開放後,中國人的生活質量急劇提高,如果有多餘的資本,決定通過旅遊放鬆身心,緩解嬰兒無情的生活壓力,現在的一線城市是北上廣深,經濟強勁,但不得不常住人口不多,中國人口「最多」的城市,人口超過3千萬,世界排名第二!
  • 世界3座「千萬人口」的城市,最後一座在中國,人口國內排名第一
    在世界70億人口以上的國家,有擔心人口過剩或想要增加的國家,人口也是一個國家的重要資源,許多國家經濟能否發展,人口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如今世界上也出現了一批人口千萬級的城市,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介紹一下世界上3座人口千萬的大城市,其中就有一個在中國,人口超過北上廣,在國內排名第一。
  • 中國城市城區人口排行榜
    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大發展,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也在快速推進,城區規模越來越大,人口數量也越來越大。套用某個經濟學專家的說法:房地產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長期看人口。那麼城市的發展雖然不能單純按照人口來看,但是人口基數是城市發展的必要前提,雖然也有少數城市人口不多也能在世界上有一定的影響力,但是全世界影響力巨大的城市必然擁有較為龐大的人口基數。當前的中國人口流動很大,大量人口從農村湧入城市,從小城市集聚到大城市,那麼當前的中國,哪些城市人口最大呢?
  • 2019年流入人口城市排名出爐,這些城市為何最有吸引力?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正在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第四極」,除了經濟發展以外,資源尤其是人力資源的分配是關注的重點。日前,DT財經聯合聯通大數據發布了2019年流入人口城市排名,成都排到第3位,前面是上海、東莞,而北京、廣州則緊隨其後。
  • 全球史視角下的1918年大流感
    1918年9月19日《紐約時報》刊登一位美國衛生官員的話說,德國人製造了病菌,派人通過潛水艇登陸美國,將病菌投放到劇院和其他人群聚集之地。10月10日倫敦《泰晤士報》報導稱,傳染病是德國人使用毒氣引發的一種新型鏈球菌造成的。 1918年大流感究竟起源於何處?西方史學界曾有爭論。
  • 韓國十大城市排名:千萬人口級別的只有一個城市
    韓國最新的GDP(2019年)為16419.65美元(來自韓國銀行最新3月3日數據)可以看到,韓國人口的規模,比我國浙江省(中國第十為)少一些,廣西自治區(中國第11位)多一些。雖然和我國相比,韓國人口較少,但世界上也可以排名到28位。
  • 中國人口淨流入城市排名,淨流入人口為蘇州經濟撐起了一片藍天?
    第一、曾經的人口流入地區曾經,東北曾是中國的重工業區,大家都在挺進大東北下鄉改造。曾經,西北是中國的資源存儲區,大家都在挺進大西北開發資源。曾經,新中國始以東北和西北為驕傲。曾經,東北和西北作為中國人口淨流入地區,全國人民投入了羨慕的眼光。但是,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轉型由重工業向科技發展的道路之後。一些曾經被國人瞧不上眼的地區拔地而起。最先拔出高度的就是現在深圳。作為曾經南部一個小小的鄉鎮,在短短的幾十年中,能成為與國際大都市-上海,以及中國政治中心-北京並駕其驅的一輛馬車。
  • 面對同樣席捲全球的疫情,1918年的人們是怎麼處理的
    2020年初,中國農曆庚子年,爆發於武漢的一場新冠狀病毒讓中國這個充滿活力的國度陷入停擺。這場疫情讓無數中國人原本正常的生活軌跡偏離了原本的軌道,很多行業受到疫情的嚴重衝擊,其中以旅遊業、餐飲業為代表的娛樂服務行業受創最為嚴重。
  • 造成全球接近1億人死亡,1918年西班牙流感時,中國傷亡如何
    1918年在世界各地肆虐的西班牙大流感,造成了約1億人死亡,跟兩次世界大戰的死亡人數相當,佔當時世界總人口的十七分之一,可謂觸目驚心。其實西班牙流感的第一例病毒攜帶者並非西班牙人,也不是在西班牙出現,但是卻被莫名其妙冠以「西班牙」三個字,讓該國蒙冤至今。
  • 「成都商報」2019年流入人口城市排名,成都排第三 解碼成都城市...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正在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第四極」,除了經濟發展以外,資源尤其是人力資源的分配是關注的重點。日前,DT財經聯合聯通大數據發布了2019年流入人口城市排名,成都排到第3位,前面是上海、東莞,而北京、廣州則緊隨其後。
  • 20年中國城市排名東北城市全面「淪陷」南方城市迅速崛起
    我們來看一下近二十年有哪些城市崛起哪些城市沒落。2000年中國前二十強城市排名:第一上海經濟總量4551億元。第二北京經濟總量2479億元。第三廣州經濟總量2376億元。(深圳1978年改革開放20年間從一個人口不足百人的小漁村崛起為擁有百萬人口與上海、北京、廣州齊名的國際化大都市——深圳速度)第五天津經濟總量1639億元。第六重慶經濟總量1590億元。第七蘇州經濟總量1541億元。
  • 2019中國城市GDP排名出爐
    國家統計局公布:2019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達990865億元,同比增長6.1%,明顯高於全球經濟增速。城市GDP方面:截至2020年3月4日,全國城市去年經濟運行數據多已公布,根據信息匯總,2019中國城市GDP(經濟總量)百強排名如下,後附2017年排名進行升降變化對比:1.上海38155億元,人口:2424萬(2017排名:1)2.北京35371億元,人口:2171萬
  • 皮國立:1918年,中國是如何挺過疫情的?
    1918年世界大流感之疫情,無疑創造自黑死病以來單獨一場疫病損失人口最多的記錄。據英國《泰晤士報》報導,1918年9月到12月,歐洲就死了600萬人。而全球在這波疫情中,「至少」有2000多萬人因此殞命,至多則是殺死一億多人。由於當時沒有檢驗微生物的器具,故無法精準地判斷死亡人數,一般認為實際的死亡人數,絕對比帳面上的統計數字更多。
  • 中國人口最多的城市,世界排名低於日本,發展太快成為網紅城市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經濟水平提高了,旅遊出行增多了,這種生活方式越來越成為人們生活質量提高的一種方式,選擇旅行的時候,去哪個城市是關鍵,但最好還是選擇住在一線的人較少的地方,但也有一些年輕人選擇了一些繁華的地方,比如一線城市,火市,王紅等,今天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城市,她的熱情,他的知名度以及近年來的大紅
  • 中國唯一人口超過3000萬的城市,世界排名第二,不是北上廣
    說到旅行,很多人都會說,基本上每個人不管遠近,都要去一個或兩個地方,而且,隨著我國城市的迅速發展,許多地方都成了一線城市。很多人認為在我國北上是最發達的地方,這些地方正在優先發展,沒錯,這裡的經濟狀況確實發展得很好,但在人口中卻不多。
  • 中國10年人口變遷版圖:西安3年新增過百萬,排名新一線榜首!
    而城市發展空間方面,總量來看,近年來,西安、成都、青島、天津和鄭州是城區擴張增長最快的五個城市。 近日,一份專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人口報告2020》引發廣泛關注。報告指出,近些年中國出生人口持續下降,預計在「十四五」時期人口將進入負增長。
  • 中國十大城市創新能力排名
    在國家內部,中國的人口紅利已經見頂,人口萎縮將成為一段時間的必然趨勢,尤其是青年人口的萎縮,將對中國的可持續發展造成巨大的挑戰;遍布大半個中國的霧霾,警示中國環境資源的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極限;此前犧牲民眾的福利,造成了國富民弱的困局,隨著人民權利意識的覺醒,以及新的世代更替,中國此前的低人權模式也不可持續;在過去幾十年中,國家某種意義上以犧牲部分公平來保持效率,造就了普遍的貧富不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