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曄與《後漢書》

2021-02-07 關河山人隨筆

        

《後漢書》是南朝宋範曄所作。唐李賢等注;其書120卷,本紀10卷,列傳80。其志30卷,為晉司馬彪撰。梁劉昭注。

        《後漢書》為文簡明,敘事生動,書成後遂漸取代了以前各家的「後漢史」;備受史學界推崇,與《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並稱為「前四史」系列。

        範曄,字蔚宗,宋順陽(今河南淅川)人,生於晉安帝隆安二年(公元398年)。他的祖父範甯,官晉豫章太守,長於經學;父範泰,曾為宋侍中,撰《古今善言》二十四篇,有文集行世。範曄出繼從伯範宏之。範宏之也以儒術知名,做過太學博士。生活在這樣一個士族、儒學世家,為範曄的文學功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他的史學思想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範曄自幼酷愛讀書,家中藏書閱覽已盡。善文能書,並通曉音律。但範曄為人傲岸不羈,不肯曲意逢迎。他的琵琶彈得好,卻不肯為當時的皇帝演盡興、演奏;也有說他為人不藏心機,為同僚所不容。還有說他不忠不孝,等等。諸多的優點,成就了他的功名和造就;所具的缺欠也為他今後的遭遇埋下了伏筆。

        晉朝末年,範曄作了劉裕之子劉義康的參軍,累遷至尚書吏部郎。宋文帝元嘉元年(公元424年)冬,劉義康的母親彭城王太妃故。範曄因喪葬失禮,觸怒劉義康,將其貶為宜城太守。因「不得志,乃刪眾家《後漢書》為一家之作。」據此。範曄修史始於元嘉元年。而劉義康本傳卻說:「(元嘉)九年,(王)弘薨,(義康)又領揚州刺史。其年太妃薨。」這樣看來,範曄被貶是在元嘉九年(公元432年),修史也應在同年。《文帝紀》說王弘死在元嘉九年五月壬申,與劉義康傳相合。那麼,範曄修史在元嘉九年的可能性較大。

        東漢封建政權是在鎮壓了農民起義之後,建立起來的封建政權。而最終它又為黃巾農民起義軍所摧毀。總結東漢一代封建政權的興衰歷史,作為統治階級的借鑑,是封建王朝對自己歷史學家提出的要求。

        在範曄以前,已經有多種記載東漢歷史的史書面世。如東漢靈帝熹平年間成書的《東觀漢記》,與《史記》、《漢書》合稱「三史」,已廣泛流傳。此外,還有吳謝承的《後漢書》、晉雪瑩的《後漢記》、晉司馬彪的《續漢書》、晉袁山松的《後漢書》等等。範曄修撰的《後漢書》其主要藍本是《東觀漢記》,對華嶠的《後漢書》他採摘也頗多。

        範曄對自己的史書褒獎尤佳,自稱「體大而思精」。歷代史學家也很推崇,劉昭《後漢書注補志序》認為「範曄《後漢》,良誠跨眾氏」。劉知幾《史通》也稱許「範曄博採眾書,裁成漢典,觀其所取,頗有奇工」。又美之「間而且周,疏而不漏,蓋雲備矣」。正因範曄在史學觀上,適應他們的要求,故而,它在行世以後,其他各家的著作就逐漸被淘汰。並取代了《東觀漢記》「三史」之一的地位,流傳下來。

        從他在獄中寫給諸甥侄的信中可知,他還計劃除本紀列傳外,還要編寫十志。但是志沒有全部完成,就被處死了,部分殘稿也散失。今本《後漢書》八篇31卷志,乃司馬彪編寫。劉昭為了彌補範曄書無志的缺陷,把司馬彪《續漢書》志的部分抽出來加以註解,「分為30卷,以合範史」。劉昭是第一個為範曄的《後漢書》做注釋的人,伺候至唐李賢和張大安對《後漢書》的字句也做了諸多詮釋。

        當時儒家思想成為統治階級的正統思想,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範曄又是生長在一個儒學世家,這就必然是他成為儒家思想的衛道士。在《後漢書》裡,他論斷是非,褒貶人物無不用儒家思想來衡量。他把小則一人一事的興衰,大則一代封建政權的興滅,都與儒家思想貫徹的如何,緊密聯繫起來。

        《後漢書》在帝紀之後添置了《皇后紀》。東漢從和帝開始,連續有六個太后臨朝,把她們的活動寫成紀的形式,既名正言順又能準確的反映這一時期的政治特點。其次,《後漢書》增加了《黨錮》、《宦官》、《文苑》、《獨行》、《方術》、《逸民》、《烈女》七個類傳。

        他也是一位在紀傳體史書中專為婦女作傳的史學家。他認為「賢妃助國君之政,哲婦隆家人之道,高士弘清醇之風,貞女亮明白之節。」他選擇「才行尤高秀者」為之立傳。所謂「尤高秀者」其言行都要符合「三綱五常」這一封建道德標準,也把全部封建禮教的繩索束縛在了勞動婦女身上。

        《後漢書》在一定程度上,表現了無神論的因素。東晉南朝時代,佛教盛行;範曄反對佛教。在《西域傳》中批評他「好大不經,奇譎無已」不相信「精靈起滅,因報相尋」的說法。當然他的無神論思想,也不是那麼徹底,在《後漢書》中,也表現出某些儒家唯心主義的天命論。

        範曄作史,十分講究文採,其《後漢書》文辭優美,簡潔流暢,大量使用對句、整句,還出現了四六相間的駢體形式,追求語言的聲韻美,富有音律感。

        《後漢書》還勇於暴露黑暗政治,同情和歌頌正義的行為。他一方面揭露魚肉人民的權貴,另一方面,又表彰那些剛正、不畏強暴的中下層人士。他同情人民的痛苦,但反對農民起義,對黃巾起義的農民領袖張角等就沒有立傳。

        範曄在獄中,寫了一篇《獄中與諸甥侄書》自述編纂《後漢書》的目的是:「欲因事就卷內發論,以正一代得失」。明確提出寫史的目的。他採用「論贊」的形式,評論史實,把史論作為重心,成為《後漢書》的一個特點。

        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公元445年),有人告發他與孔熙先謀立劉義康為帝,被處死刑,時年48歲。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範曄在《後漢書。列傳。第五種,卷41》寫道:「春秋之意,選人所長,棄人所短;錄其小善,除其大過。」這正是所謂春秋筆法。《後漢書》為我們留下了如此豐富的史料,和精彩文章,已是對國家的重大貢獻了,其餘安足以論?


                                    (2021.1.4)

        

相關焦點

  • 關河山人: 範曄與《後漢書》
    《後漢書》為文簡明,敘事生動,書成後遂漸取代了以前各家的「後漢史」;備受史學界推崇,與《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並稱為「前四史」系列。      此外,還有吳謝承的《後漢書》、晉雪瑩的《後漢記》、晉司馬彪的《續漢書》、晉袁山松的《後漢書》等等。範曄修撰的《後漢書》其主要藍本是《東觀漢記》,對華嶠的《後漢書》他採摘也頗多。       範曄對自己的史書褒獎尤佳,自稱「體大而思精」。歷代史學家也很推崇,劉昭《後漢書注補志序》認為「範曄《後漢》,良誠跨眾氏」。
  • 範曄 |《後漢書·西南夷列傳》
    《宋書·范曄傳》說:「曄左遷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刪眾家《後漢書》以為一家之作。」考後漢史書,劉宋以前所知有九家,劉珍、謝承、薛瑩、司馬彪、劉義慶,華蹻、謝沈、張瑩、袁山松諸本。惟範曄如何取捨眾本,已不能詳。據《西南夷列傳·附論》說:「著自山經水志者,亦略及焉。」又李賢注《後漢書·西南夷列傳》,每有「見《華陽國志》」「見《風俗通》」字樣。
  • 範曄為何沒寫完《後漢書》?只怪他操行太低,臨死前都不肯悔悟
    在中國著名的《二十四史》之中,南朝劉宋作者範曄所撰寫的《後漢書》可以說是一部十分寶貴的史書。在當時,記載東漢史料的史書有數十本之多,範曄所撰寫的《後漢書》屬於成書較晚的一部。但是迄今為止,能夠流傳下來的東漢史料只有《後漢書》最為詳盡,可見此書一出,其他記載東漢歷史的史料頓時都黯然失色,被埋沒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不過令人感到遺憾的是,正在《後漢書》的作者範曄殫精竭慮,準備在紀傳完成之後,撰寫《禮樂志》等五志,進一步完善《後漢書》之中東漢時期的生活面貌。但是就在此時,範曄卻因為參與叛亂,被宋文帝下獄處死。
  • 《後漢書》二十四史之"前四史"
    《後漢書》,「二十四史」之一,是一部記載漢朝東漢時期歷史的紀傳體斷代史,由中國南朝宋時期的歷史學家範曄編撰。
  • 範曄:笑對生死真豪傑
    範曄(398—445),字蔚宗,順陽(今河南南陽淅川)人,南朝宋史學家、文學家。範曄出身士族家庭,元熙二年(420),劉裕代晉稱帝,範曄應招出仕,任彭城王劉義康門下冠軍將軍、秘書丞;元嘉九年(432),因得罪劉義康,被貶為宣城太守,於任內撰寫《後漢書》。元嘉十七年(440),範曄投靠始興王劉浚,歷任後軍長史、南下邳太守、左衛將軍、太子詹事。
  • 《後漢書》8句名言,句句經典,如雷貫耳!
    《後漢書》,是一部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記載了從光武帝劉秀起兵到漢獻帝的195年歷史。作者是南朝劉宋時期的歷史學家範曄先生,《後漢書》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為「前四史」,它既是一部歷史著作,也是一部文學著作。
  • 10句《後漢書》經典名言,讀懂一半,就可以在職場出奇制勝
    編輯整理:盛唐輝煌《後漢書》,「二十四史」之一,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東漢的漢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共195年的史事。由中國南朝宋時期的歷史學家範曄編撰。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古人說:「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
  • 讀《後漢書•方術列傳》有感
    逮至秦漢,方術流行,故《史記》有《日者列傳》,《後漢書》有《方術列傳(上、下篇)》,專道此類。談及方術,不自覺地會想到,奇門遁甲之類。方術其流確有此類,乃至望雲省氣(《史記》載,呂后即會望氣)者!然而範曄開篇即告誡吾等,好奇害死貓,「斯道隱遠,玄奧難原,故聖人(孔子)不語怪神,罕言性命。」
  • 牛人範曄的一封家書
    (《禮記·緇衣》)範曄寫《後漢書》,在《黨錮列傳》序文中,梳理了從春秋到漢末士風的變遷,認為其根本原因是:上好則下必甚,矯枉故直必過,其理然矣。他的琵琶彈得好,名氣很大。南朝宋文帝很想聽,多次暗示他。可他佯裝不知,始終不給皇帝面子。後來,文帝宴請大臣,對他說:我想唱歌,請你為我彈琴。沒法推諉了,但依然不情願。文帝一唱完,他就把琴放下了,不肯多彈一個音符。
  • 範曄與郭嘉
    2016-04-17  顧子明的政事堂故事要從太祖在建安十八年,送給郭嘉的一本《範曄傳
  • 《漢書》創作不易,「班家」四人參與其中,為何只留班固一人之名
    主要是指《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這四本。大家都知道編纂《史記》的是西漢的司馬遷,編纂《後漢書》的是南朝宋朝的範曄,編纂《三國志》的晉代的陳壽。唯獨編纂《漢書》的人班固,至今還有人說這不是他一個人編的史書。另外還有三個家人幫他一起編纂,只是他們沒有署名權而已,這又是為何呢?
  • 大秦考(上):《後漢書》「大秦」為羅馬帝國說之商榷
    其得聞之蔥嶺西諸國地形風俗,後為袁宏、範曄所採。其中,袁宏稱班勇之記事「或與前史異,然近似審矣」。[16]  順帝陽嘉三年(132年),疏勒王臣槃獻海西青金石、金帶。[17]  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獻象牙、犀角、瑇瑁。範曄書謂:「其所表貢,並無珍異,疑傳者過焉。」
  •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梅,讀陸凱《贈範曄》
    陸凱這一首《贈範曄》,短小簡潔,卻情誼深重,字裡行間都透露出對友誼的珍重,以梅花相送,可見二人感情交好,完全不拘泥於形式。在生活中,我們也時常羨慕這樣純真的友誼,有一位真正懂得你心事的朋友,你可以對他敞開心扉,無話不說,不論是生活上的,工作上的,你都可以與他攜手與共,一起去面對那些挫折與艱難。「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 《後漢書》和《魏略》已明確了大秦國在埃及
    本篇開始分析第3個問題,目前我通過一位堅定的反對「埃夏說」的網名為「偉哥」老師的考證,已經很清楚知道,《後漢書 西域傳》和《魏略》已明確了大秦國在埃及這裡《後漢書•列傳•西域傳》原文:  作者:範曄yè(398—445年),字蔚宗,順陽郡(今河南淅川)人,南朝宋官員、史學家、文學家,東晉安北將軍範汪曾孫、豫章太守範寧之孫、侍中範泰之子。
  • 全國幼兒體育趣味賽在漢舉行,體操世界冠軍範曄帶著孩子們一起玩
    體操世界冠軍範曄在開幕式上更是親自示範跳起健身操,帶領臺下的孩子們一起運動熱身。連滾帶爬穿越障礙。記者喻志勇 攝76個家庭線上決賽全國幼兒體育趣味賽是針對學齡前兒童舉辦的綜合體育賽事,今年的賽事分線上線下進行。
  • 班固《漢書·藝文志》
    著有《漢書》一百二十卷。其文集已佚,明張溥輯其詩賦文章為《班蘭臺集》。《後漢書》卷七十有傳。漢書·藝文志·詩賦略論傳曰:「不歌而誦謂之賦;登高能賦,可以為大夫。」言感物造端,材知深美,可與圖事,故可以為列大夫也。
  • 讀《贈範曄詩》,意境很美的情詩:我聽過最溫柔的話,是我想你了
    一、《贈範曄詩》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贈範曄詩》南北朝 陸凱 這首詩是陸凱寫給他的好朋友範曄的,寫這首詩時,他正率領軍隊南徵度梅嶺。他在閒暇之餘登上了度梅嶺,這個時候的度梅嶺正值梅花怒放,漫山遍野的梅花,放眼望去,甚是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