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書》,「二十四史」之一,是一部記載漢朝東漢時期歷史的紀傳體斷代史,由中國南朝宋時期的歷史學家範曄編撰。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範曄(公元398年~公元445年),字蔚宗,順陽郡順陽縣(今河南省淅川縣李官橋鎮)人。南朝宋官員、史學家、文學家,東晉安北將軍範汪曾孫、豫章太守範寧之孫、侍中範泰之子。
《後漢書》中分十紀、八十列傳和八志(取自司馬彪《續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東漢的漢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後漢書》大部分沿襲《史記》、《漢書》的現成體例,但在成書過程中,範曄根據漢朝東漢時期一代歷史的具體特點,則又有所創新,有所變動。
《後漢書》結構嚴謹,編排有序。如八十列傳,大體是按照時代的先後進行排列的。最初的三卷為兩漢之際的風雲人物,其後的九卷是光武時代的宗室王侯和重要將領。
《後漢書》的進步性還體現在勇於暴露黑暗政治,同情和歌頌正義的行為方面,一方面揭露魚肉人民的權貴,另一方面又表彰那些剛強正直、不畏強暴的中下層人士。例如,在《王充王符仲長統傳》中,範曄詳細地收錄了八篇抨擊時政的論文。
《後漢書》是歷史類文學作品,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漢朝東漢時期的漢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後漢書》紀十卷和列傳八十卷的作者是範曄,章懷太子李賢注,此書綜合當時流傳的七部後漢史料,並參考袁宏所著的《後漢紀》,簡明周詳,敘事生動,故取代以前各家的後漢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