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佩戴的三眼花翎有多珍貴?296年僅8人擁有,曾國藩都沒資格

2020-12-14 歷史潮河

李鴻章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並稱是「清末四大名臣」,後世也常將這四人作比較,曾國藩在四人裡是最年長的,李鴻章還曾多次入曾國藩幕府,在鹹豐年間,曾國藩組建湘軍鎮壓了太平天國,同治年間追剿捻軍,主辦洋務,對清朝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李鴻章同樣是清末的名人,組建了淮軍,參與了鎮壓天國、平定捻軍等軍事,建設了海軍,代表清政府與西方列強談判,被慈禧太后稱作是「再造玄黃之人」,而李鴻章佩戴的三眼花翎到底有多珍貴?296年僅8人擁有,曾國藩都沒資格。

清朝時期,皇權專制達到了頂峰,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防止權臣篡位,清朝官制與其他王朝也有些不同,有九品十八個級別,分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兩類,等級分明且不可逾越。

武職五品以上,文職巡撫兼提督銜及派往西北兩路大臣,就會佩戴花翎,花翎以孔雀翎為冠飾,綴於冠後。

清朝時期的禮帽是一種圓形有一圈簷邊的暖帽,帽子的最高處有頂珠,一品官員為紅寶石,二品官員為藍寶石,三品官員為藍寶石,四品是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硨磲,七品為素金,八品用陰紋縷花金,九品為陽紋鏤花金。

頂珠下有白玉或翡翠做成的翎管,用以安插翎枝,翎枝又分藍翎和花翎兩種,藍翎則是以鶡羽為冠飾,無眼,花翎卻是分一眼,二眼,三眼。

根據清朝初期的規定,花翎是居高位的王公貴族特有的冠飾,後來在康熙年間,福建水師提督施琅在降清後請求賜戴花翎,得以應允;乾隆年間更是宣布除了高位的王公貴族能夠佩戴花翎,其他立下顯赫軍功的人也有資格佩戴花翎,而能得到皇帝賞賜的花翎的人,定也是非凡之人。

清朝年間被賜三眼花翎的大臣分別是施琅、傅恆、福康安、和琳、長齡、禧恩、李鴻章、徐桐。其中傅恆、福康安、和琳、長齡都是乾隆年間赫赫有名的將軍,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軍營中度過的。

禧恩是道光帝身邊的寵臣,道光十二年(1832年),禧恩先後督師用兵湖南、廣東連山瑤族地區,平定了趙金龍的叛亂和瑤匪,因此被賜三眼花翎,封不入八分輔國公。

李鴻章鎮壓太平天國以及平定捻軍其實也是沾了曾國藩,雖然李鴻章建設的北洋水師曾一度強大,但卻在甲午中日戰爭中全軍覆滅,後世談起李鴻章也避不可免的講到他籤訂的30多個不平等條約,因此認為李鴻章的功業不及曾國藩,但為什麼清末四大名臣中僅有李鴻章獲賜三眼花翎?

其實與慈禧太后有關,光緒二十年(1894年),正逢慈禧太后的60大壽,慈禧太后也是要安撫,以及拉攏臣子的,不過這時曾國藩和左宗棠已經先後病逝,而李鴻章靠著慈禧太后,在清朝廷中的地位也達到了頂峰。

於是慈禧太后便「殊恩特配」,賜給了李鴻章三眼花翎。清末頑固派徐桐獲賜三眼花翎也是因為他極力支持慈禧太后,獲得了慈禧的信任。

相關焦點

  • 李鴻章的三眼花翎有多珍貴?滿清200年來僅7人擁有,和珅都沒資格
    能夠佩戴一眼的,是五品以上的大臣,前鋒營和護軍營的內大臣,能佩戴二眼花翎的,則是清朝的各個被封為鎮國公和輔國公的親貴,能佩戴三眼花翎就更加的難了,必須是為國家立有重大貢獻的人
  • 李鴻章三眼花翎有多榮耀?到底有多難得?整個清朝僅七人佩戴!
    李鴻章的三眼花翎是有多貴重?清朝200多年來竟只有7個人獲得 在古裝劇裡特別是在一些清朝的電視劇裡,我們對於官員頭上戴的花翎都是非常熟悉的。花翎代表著一種榮譽和身份地位,那麼在清朝名臣李鴻章頭上所戴的三眼花翎,到底是個什麼地位?到底有多貴重呢?
  • 李鴻章的三眼花翎有多珍貴?200年來滿清僅7人擁有,和珅都沒資格
    假如說一個最熟悉的朝代,那就該屬於清朝了,畢竟屏幕上有太多的宮戲,而清朝作為中國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與我們的距離也比較近,有很多歷史資料可以考證。一般來講,花翎是一種身份的象徵,皇帝對你的認可,清朝的各個皇帝對於佩羽都是非常嚴格的要求,不可超越其本身的本分妄戴,上朝時也不能不佩帶,如果違反了規定卻要受到嚴厲的懲罰。
  • 清朝三眼花翎有多珍貴?200多年來僅8人擁有,連和珅都沒資格
    清朝的官階封為了九品十八級,每一品官員衣服以及所佩戴的頂珠都大有不同,同時還有正從之分,太師太傅還有殿閣大學士,就是正一品,而少師、少傅、協助大學士就要低一些,為從一品,至於內閣學士就是二品官,光祿寺卿、王府一等護衛就是三品官了。清朝是按品階發放俸祿的,其功能有點類似於現在世界上普遍實行的軍銜制度。
  • 清朝的三眼花翎有多稀有?200多年來僅8人擁有,連和珅都不夠級別
    當然這九品十八級也不是光叫叫好聽而已,每一級官員都有嚴格的框架限制,就算是頭再鐵,也萬萬不可逾越。先不說每一級官員的職責範圍,俸祿多少,他們每一品級官員的朝服服制都有嚴格的規定。
  • 清朝的三眼花翎有多珍貴?清朝200年來僅7人擁有,和珅都沒有
    清朝官服的主要品種是長袍馬褂,這是根據漢族人主要的著裝特點來設計的,但清朝官員所佩戴的官帽比起其他朝代的官帽是大有不同,看過歷史劇或者了解歷史的都知道,清朝以前的官帽都有著濃厚的漢族特色,在清朝時,統治者為了區分於往朝,更是為了能夠在官帽上區分官員等級,把過去的朝冠改成了頂戴。
  • 清朝三眼花翎有多珍貴?200年來僅7人擁有,和珅都沒資格
    但是不管怎麼樣,觀眾還是比較喜歡這些題材的清廷劇的,畢竟從中能看到當時的社會風貌,而清朝的官吏制度也是引起很多人的關注。這就要說一說清朝的官服了,清朝的官府還是比較有特色的,結合了滿漢兩個民族的特色,這其中就考慮到漢人的習慣,也就有了長袍馬褂的說法,這個設計與前朝的還是比較相似的。
  • 三眼花翎有多稀罕?清朝兩百多年來僅7人獲得,連和珅都沒戴過
    它並不是一支翎毛上有兩個眼,而是由兩支單眼花翎相重疊露出兩個翎眼。雙眼花翎一般用於皇室的宗親貴族。不過宗親貴族雖然在身份上有資格佩戴雙眼花翎,但是依然需要相應的品級才行。一般而言,宗親需要在年滿十歲之後通過騎射考核,才能佩戴雙眼花翎。
  • 薪盡火傳:曾國藩與李鴻章
    李鴻章本以為曾國藩立馬就會答應,哪曉得等了一個月也沒有得到回信。他急了,就託一個朋友去打探消息。這個朋友拐彎抹角地探聽,曾國藩卻沒有什麼反應。這個朋友乾脆做起說客來,他說:少荃是有大才的人,現在來投奔您,您為什麼不答應呢?曾國藩裝模作樣地說:少荃確實有才,這個人應該有更大的發展前途。我們湖南只是一條小水溝,怎麼容得下他這艘大船呢。那個朋友再三勸說,曾國藩才勉強同意。
  • 曾國藩臨終前要李鴻章「擁兵自重」,李鴻章沒聽懂,最終害慘中國
    不論是創建淮軍,還是興辦洋務,李鴻章都是按照曾國藩的治國理念在執行。但是,1872年曾國藩臨終前將李鴻章叫到跟前面授機宜,這番臨終話語李鴻章沒聽進去,直接導致了晚清朝廷的沒落。曾國藩臨死前對李鴻章說了什麼?
  • 清朝「三眼花翎」有多貴重?整個清朝僅七人榮獲,連和珅都沒有!
    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中,不同的人的階級地位有著非常高的差別,尤其是在清朝,滿人居於統治地位,漢人的地位更低。並且不同階級的人在外表打扮上都會有很明顯的差異。最典型的就是我們知道的官員的朝服。
  • 鮑超勇猛善戰,資格比李鴻章老,為何沒獨當一面機會?
    1852年,曾國藩編練湘軍,鮑超直接投軍,隸屬水師楊載福部,擔任一名哨官。水師陣營,李孟群、楊載福、彭玉麟說了算,鮑超難有出頭之日。幸運的是,湖北巡撫胡林翼賞識他,讓其招募軍隊,組建「霆軍」。從資格上看,鮑超要比李鴻章「老」很多。1862年,鮑超已經是總兵官,以提督記名,地位顯赫。此時,李鴻章還是曾國藩幕僚之一,也就是秘書,沒有一官半職。
  • 牢騷滿腹的人只會帶來麻煩和災難,曾國藩此話讓李鴻章牢記一生
    曾國藩一生的門徒遍布天下,出現了諸如李鴻章等一等一的人物。在當時的大清朝文化界,無人不知曾國藩。天下的讀書人,都想拜在他的門下。可曾國藩收授門徒有嚴格的要求,並不是誰都可以當他的門徒。他除了有自己獨特的認人識人本領外,門徒更要經過一定時日考察。
  • 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論貢獻,誰排第一位?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有兩種說法。一是曾,左,李,張,即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二是曾,左,胡,彭,即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我們以第一種說法為準。如果讓清廷官方排,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晚清中興四大名臣,都是漢人,但都忠於清廷,忠誠度而言,四人沒有差別。晚清中興四大名臣,都是大學士,正一品高官。但如果讓清廷官方排名,曾國藩肯定位列第一。
  • 「三眼花翎」到底多珍貴?為何清兩百多年,只有7個人獲得?
    似與今三眼、雙眼、單眼花翎之制相同,惟雉尾、鵝翎,不及本朝之孔翠壯觀多矣。意思大概就是說,明朝的時候公侯朝服已飾有「雉尾」,如果能獲得羽翎是一件非常值得炫耀的事情。明兵部尚書王瓊得賜一翎都沾沾自喜。所以說,明朝的時候,就已經有在帽冠插上羽毛的風氣,或以染色的天鵝翎或雉尾,並分為三眼、雙眼、單眼三級。
  • 曾國藩書法欣賞:瘦勁有力一般人寫不來,李鴻章稱讚內有乾坤
    曾國藩的書法比較有特點,沿襲了多位古人的傳統書法特色。但專業的書友們又形容曾國藩的書法裡面隱藏著自己的一些小心思,這也是李鴻章所認可的。徒弟李鴻章認為師傅曾國藩的書法內有乾坤,一般人模仿不了。原因也是因為曾國藩的書法有屬於他個人的獨特「人氣」,正因為他是獨一無二的能人,所以他的書法後人很難模仿。書法寫得好就是妙,見字如見人,古人可以通過一手好書法觀察到人與人的區別。而曾國藩的書法欣賞下來非常妙,而且各種書寫體也是各有特色,瘦勁的行草一般人還真行不來。
  • 和珅是清朝中期重臣,李鴻章是清朝晚期重臣,誰更厲害?
    在清朝的大臣中,和珅、李鴻章擁有很高的知名度。他們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是朝廷器重的重臣,都立過軍功,在民間的名聲都不怎麼好…… 那麼,如果把和珅和李鴻章來做一個對比,他們誰更厲害? 先來看官職的大小。
  • 沒靠山會有多慘?劉銘傳、李鴻章、曾國荃,合夥把名將做成竇娥
    人人都在江湖飄,哪家二貨不挨刀?真實的歷史不美好,美好的歷史不真實。在清朝體制內吃飯,比的就是靠山,即使是歷史書上的英雄,也難免有不可見人的一面。同治六年,劉銘傳做出了一件卑鄙無恥下流的事情,把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曾國荃都被捲入其中。湘軍第一悍將鮑超剛剛立下戰功,卻被慘敗的淮軍成功甩鍋。上了李鴻章當的軍機大臣汪元方,建議朝廷殺了鮑超。眼看一群人合夥,又要把一個人坑成竇娥!
  • 晚清四大名臣: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誰的貢獻第一?
    如果讓清廷官方排,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都是漢人,但都忠於清廷,忠誠度而言,四人沒有差別。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都是大學士,正一品高官。與此同時,曾國藩又特別擅長為人處世,在官場上如魚得水,上至慈禧太后,下至落魄秀才,都給他點讚。  曾國藩功勞也大,而最大功勞是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太平天國把清廷打了個七零八落,八旗兵腐朽沒落,不堪一擊,外國列強幹預是杯水車薪,全靠曾國藩組建湘軍,才力挽狂瀾。  如果不是曾國藩帶兵剿滅太平天國,清廷就垮臺了,曾國藩對清廷的重要,別人比不了。
  • 都屬地方團練,為什麼曾國藩湘軍被裁10多萬,李鴻章淮軍能倖免?
    誰曾想,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這件事情被曾國藩的競爭對手們知道了,他們在朝廷上向慈禧告狀,並列舉了曾國荃的3大罪狀:「1、朋黨結私而沆瀣一氣並作亂;2、私吞敵賊巨額財富;3、擁私人武裝,日益強大,留有後患,最終是大清之國之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