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並稱是「清末四大名臣」,後世也常將這四人作比較,曾國藩在四人裡是最年長的,李鴻章還曾多次入曾國藩幕府,在鹹豐年間,曾國藩組建湘軍鎮壓了太平天國,同治年間追剿捻軍,主辦洋務,對清朝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李鴻章同樣是清末的名人,組建了淮軍,參與了鎮壓天國、平定捻軍等軍事,建設了海軍,代表清政府與西方列強談判,被慈禧太后稱作是「再造玄黃之人」,而李鴻章佩戴的三眼花翎到底有多珍貴?296年僅8人擁有,曾國藩都沒資格。
清朝時期,皇權專制達到了頂峰,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防止權臣篡位,清朝官制與其他王朝也有些不同,有九品十八個級別,分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兩類,等級分明且不可逾越。
武職五品以上,文職巡撫兼提督銜及派往西北兩路大臣,就會佩戴花翎,花翎以孔雀翎為冠飾,綴於冠後。
清朝時期的禮帽是一種圓形有一圈簷邊的暖帽,帽子的最高處有頂珠,一品官員為紅寶石,二品官員為藍寶石,三品官員為藍寶石,四品是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硨磲,七品為素金,八品用陰紋縷花金,九品為陽紋鏤花金。
頂珠下有白玉或翡翠做成的翎管,用以安插翎枝,翎枝又分藍翎和花翎兩種,藍翎則是以鶡羽為冠飾,無眼,花翎卻是分一眼,二眼,三眼。
根據清朝初期的規定,花翎是居高位的王公貴族特有的冠飾,後來在康熙年間,福建水師提督施琅在降清後請求賜戴花翎,得以應允;乾隆年間更是宣布除了高位的王公貴族能夠佩戴花翎,其他立下顯赫軍功的人也有資格佩戴花翎,而能得到皇帝賞賜的花翎的人,定也是非凡之人。
清朝年間被賜三眼花翎的大臣分別是施琅、傅恆、福康安、和琳、長齡、禧恩、李鴻章、徐桐。其中傅恆、福康安、和琳、長齡都是乾隆年間赫赫有名的將軍,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軍營中度過的。
禧恩是道光帝身邊的寵臣,道光十二年(1832年),禧恩先後督師用兵湖南、廣東連山瑤族地區,平定了趙金龍的叛亂和瑤匪,因此被賜三眼花翎,封不入八分輔國公。
李鴻章鎮壓太平天國以及平定捻軍其實也是沾了曾國藩,雖然李鴻章建設的北洋水師曾一度強大,但卻在甲午中日戰爭中全軍覆滅,後世談起李鴻章也避不可免的講到他籤訂的30多個不平等條約,因此認為李鴻章的功業不及曾國藩,但為什麼清末四大名臣中僅有李鴻章獲賜三眼花翎?
其實與慈禧太后有關,光緒二十年(1894年),正逢慈禧太后的60大壽,慈禧太后也是要安撫,以及拉攏臣子的,不過這時曾國藩和左宗棠已經先後病逝,而李鴻章靠著慈禧太后,在清朝廷中的地位也達到了頂峰。
於是慈禧太后便「殊恩特配」,賜給了李鴻章三眼花翎。清末頑固派徐桐獲賜三眼花翎也是因為他極力支持慈禧太后,獲得了慈禧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