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與你相遇,餘生請多指教
世界上1%的人關注了我
感謝你也是其中一個
李商隱,晚唐詩人,幼年喪父,自小才華出眾,懂事上進,他寫了很多無題詩,大多晦澀難懂,而他寫的第一首無題詩,出乎意料的直白,一如既往的朗朗上口。
《無題》唐代·李商隱八歲偷照鏡,長眉已能畫。十歲去踏青,芙蓉作裙衩。十二學彈箏,銀甲不曾卸。十四藏六親,懸知猶未嫁。十五泣春風,背面鞦韆下。
李商隱這首詩,有仿古的痕跡,乾淨爽利,三言兩句間,生動描繪出了一個少女的成長過程,我個人也是非常喜歡這種寫法。
想起古詩裡描述焦仲卿的妻劉蘭芝:「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心中常悲苦。」一樣的朗朗上口,結尾也是以悲涼收場。
「八歲偷照鏡,長眉已能畫。」
八歲的少女,偷偷地對著鏡子中的自己,細細點綴妝容,像極了你偷穿媽媽高跟鞋,對著鏡子臭美的的模樣。
「十歲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歲那年得了機會出門踏青,那芙蓉真美呀,小心翼翼地採摘下來,裝點自己的衣裙,小女生的形態,活靈活現。
少女愛美,愛一切美之物。
「十二學彈箏,銀甲不曾卸。」
十二歲那年,開始學習彈古箏,日以繼夜地練習,大概是抱著一份寄託,幻想著,有一個翩翩少年,會在某一天騎著白馬來娶自己,而自己亦是他心目中的佳人。
「十四藏六親,懸知猶未嫁。」
到了十四歲,整日藏在閨中迴避六親,許是有了意中人,自己這裡卻是沒有絲毫音信,心裡的期盼慢慢被焦灼侵佔,猜想著,大概父母還未許嫁吧。
「十五泣春風,背面鞦韆下。」
姑娘到了十五歲,經常在鞦韆架下,獨自垂淚。不禁令人好奇,姑娘是遇到了什麼困惑,這般傷心,我猜想大概是未能嫁給喜歡之人吧。
在風華正茂的年紀,李商隱寫下這首詩,清新之餘,多了幻滅的悽美,是他過於多愁善感了些,還是說,他早已預料到了自己的結局,亦是如詩中女子般不能如願。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李商隱這首詩極妙,無人能懂,萬人追捧
李商隱愛情詩多以「無題」命名,這段感情,在他的詩裡得到了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