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截至2月29日上午10時30分,日本境內共有940人確診感染新冠肺炎,其中,705人為「鑽石公主號」郵輪的船員和乘客;共有11名患者死亡,其中6人為郵輪乘客。
此時,距離「鑽石公主號」2月3日返回橫濱港已經過去26天。
「鑽石公主號,真的不叫隔離,那叫交叉感染培養皿!」
就沒有更好的辦法了嗎?如果政府應急處理再乾脆一點,如果檢測和隔離再有效一點,「鑽石公主號」的命運會不會出現另一個走向?
還真會!這不就是「歌詩達·賽琳娜號」在天津港的劇情嗎!
「鑽石公主號」和「歌詩達·賽琳娜號」成為對比系,原因很多。
「鑽石公主號」是全球十五大最豪華郵輪之一,在「公主號」系列船隊裡,體積最龐大、設施最完善,號稱海上五星級酒店。
「歌詩達·賽琳娜號」全船採用古羅馬風格裝修,甲板三層的萬神殿大堂設計靈感直接來源於羅馬萬神殿,整艘郵輪如一座海上夢幻宮殿。
本來就算是同屬美國嘉年華集團旗下的豪華郵輪,也是各走各的豪華路線,直到它們遭遇了疫情。
2月3日,「鑽石公主號」抵達橫濱港,被強制海上隔離。隨後日本厚生勞動省派遣醫護人員開始登船檢疫。之後,「鑽石公主號」確診感染人數一路飆升,到2月18日,也是滯留乘客正式下船的前一天,確診人數達到542人。2月26日,感染人數達到705人。
而日本厚生省勞動大臣加藤勝信在26日的眾議院預算委員會上表示,「鑽石公主號」郵輪的下船者中,已有45人出現發熱等症狀。後續狀況依然令人擔憂。
如果可以,「鑽石公主號」恐怕不想這樣被人記住,尤其在隔壁有一艘「歌詩達·賽琳娜號」的時候。
巧了,這兩艘船都是1月20日出發的,「歌詩達·賽琳娜號」上的乘客和船員人數還比「鑽石公主號」多了近1000人。
1月23日,「歌詩達·賽琳娜號」停靠日本佐世保港之後,船上15人出現發熱症狀。隨後,郵輪方面緊急將消息上報天津港。
畫風就是從這裡開始轉變的。
從有遊客出現發熱症狀到應急處置工作全部結束,不到3天。
接到郵輪上報後,整個應急處置過程不超過24小時。
「歌詩達·賽琳娜號」就這麼被安排得明明白白,乾脆利落。但就是太乾脆利落了,外界甚至根本沒有注意到天津港上出現過這麼一場生死競速。
為什麼能這麼快?
一個重要原則就是:檢查不落一人,送檢不誤一秒!
一個最直觀的例子,從郵輪錨地到母港有15海裡,船隻運送樣本要兩小時,直升機運送到母港只需要15分鐘,時間一下子縮短到1/8。同時,還在陸上安排警車開道,保證以最快的速度將樣本送到天津市疾控中心。
為了避免假陰性雷區,工作組對17例發熱人員作了17次重複性檢測。並對船上其他人員逐一進行體溫檢測和流行病學史調查,確保無人漏檢。
24小時是真快,但救援也真的並不簡單。
2月22日,天津市濱海新區政協副主席、區應急管理局局長單玉厚,由於勞累過度引發心源性猝死。在「歌詩達·賽琳娜號」應急處置中,他主要負責直升機、駁船和車輛調度。
2月27日晚8點,天津市防控指揮部防控組指揮長於立軍和濱海新區防控指揮部總指揮楊茂榮,應邀走進央視直播間,這次「教科書式應急處置」才大型曝光。
直到現在,還有一種聲音稱:「一個是有實錘感染者,一個是虛驚一場證實是啞彈,有什麼好對比的。」
但重點是,如果沒能進行緊急檢測,誰能知道「歌詩達·賽琳娜號」真的沒有感染者?會不會造成船上大規模的恐慌?非要等到結果慘烈再去扭轉才算「公平對比」嗎?
在第一時間確定無人感染,並進行有效疏散和妥善安置,這種處置速度和應對方式,難道不值得稱讚嗎?
由長安信託特約贊助的大型人物專題紀錄片《我是科學人》全網上線,歡迎觀看。
傳承科學精神,汲取榜樣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