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復甦持續向好「實體經濟觀察:2020年11月宏觀數據點評」

2020-12-26 我的鋼鐵

核心觀點:11月主要經濟指標均有改善,延續了8月以來的走勢,內外需求全面恢復驅動經濟回升步伐加快,內需層面消費、製造業投資仍在對經濟形成支撐,出口邊際上加速了經濟修復的進程。結構上最大的亮點是製造業投資增速大幅抬升,社零繼續修復、工業和服務業生產強勁,經濟恢復態勢持續顯現。預計四季度經濟運行的增長有望比三季度繼續加快,明年經濟逐步向潛在增長水平回歸可能性較大。

一、工業生產小幅加快

工業生產小幅加快。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7.0%,增速較10月份加快0.1個百分點,且連續四個月高於去年同期值。從環比看,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月增長1.03%。1-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3%。11月工業增加值增速在基數明顯走高拖累下續升,再度好於預期,主要在於11月內需向好、外需強勁對工業生產形成有效拉動,其中高新技術產業、醫藥、電子、運輸設備等升幅較大,加之今年採暖季限產力度不及去年同期。目前工業生產增速已超過疫情前水平,進一步加速的空間非常有限,邊際動能將趨於放緩。同時考慮到去年同期基數較高,預計12月工業增加值增速將有所回落,但仍有望保持6.5%以上的較快增長水平。

圖1:工業增加值走勢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MRI

分三大門類看,11月份,採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0%,增速較10月份放緩1.5個百分點;製造業增長7.7%,加快0.2個百分點,與11月製造業PMI全面向好形成印證;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5.4%,加快1.4個百分點。其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9.6%,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4.0%,汽車製造業增長11.1%。

二、固投繼續保持穩步擴張

固投繼續保持穩步擴張。1-11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499560億元,同比增長2.6%,增速比1-10月份提高0.8個百分點。其中,民間固定資產投資278088億元,增長0.2%,增速實現年內首次轉正,顯示投資活力進一步提升。從環比速度看,11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2.80%。

圖2:固定資產投資走勢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MRI

製造業投資跳升,基建和地產仍是支撐。1-11月份,製造業投資同比下降3.5%,降幅比1-10月份收窄1.8個百分點,製造業投資累計增速仍處於負增長區間,但反彈勢頭明顯。從當月增速看,11月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2.5%,較上月大幅加快8.8個百分點,連續四個月實現單月同比正增長。年底前出口仍將保持強勢,製造業利潤有望延續改善勢頭,政策面對製造業、特別是高技術製造業的支持態度不變,月度製造業投資將保持正增長。考慮到上年同期基數原因,12月製造業投資增速或將回落到兩位數之內,預計全年製造業投資增速回正的可能性不大。基礎設施投資(不含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同比增長1.0%,增速比1-10月份加快0.3個百分點,創年內新高,專項債的超預期發行,支撐基建投資持續走高。預計隨著經濟修復動能切換至內生動能,基建逆周期必要性降低,且地方財政「六保」、「六穩」壓力依然較大,基建投資大概率繼續平穩運行,難有大幅上漲。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6.8%,增幅擴大0.5個百分點,創年內新高。累計增速實現6個月連續正增長,單月增速已經9個月正增長。年內房地產投資增速處於「爬坡見頂」、穩中趨緩階段,全年增速低於去年水平。預計未來在房地產政策邊際收緊、房企融資「三道紅線」、市場流動性邊際趨緊的背景下,房地產投資增速有望邊際趨緩。

圖3:三大領域投資走勢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MRI

1-11月份,投資到位資金同比增長6.9%,增速比1-10月份加快0.9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加快2.8個百分點,其中國家預算資金增速高達31.4%。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增長12.5%,持續處於快速增長區間。投資到位資金與新開工項目保持較快增長將對全年投資增速的進一步回升起到支撐作用。

三、消費市場繼續漸進改善

社零加速修復,消費持續改善。11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514億元,同比增長5.0%,增速比上月加快0.7個百分點。其中,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35497億元,增長4.2%。1-11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1415億元,同比下降4.8%。其中,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316884億元,下降5.0%。消費修復速度繼續穩步加快。受益雙十一促銷疊加刺激政策加碼,汽車消費連續五個月雙位數增長,通訊器材、化妝品等其他升級類消費增速均在20%以上,是本月社零改善的主要支撐。預計在服務業回暖、低收入群體收入回升和促消費政策加碼的共同影響下,消費繼續漸進改善無懸念,但疫情未退、居民收入弱修復、房地產擠佔效應猶存,消費全面修復至疫情前水平仍需時日。圖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走勢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MRI

四、社融增速下滑

社融存量增速下滑,社融增量不及預期。11月社融增量2.13萬億元,同比僅多增1363億元,為3月以來新低。同時,存量增速略下降至13.6%(-0.1%),為年內增速首次回落。這當中既有信用違約事件暴發造成信用市場偏緊的情況,也有貨幣政策回歸中性導致融資擴張速度放緩的因素。從結構來看,目前社融的支撐主要仍靠信貸和政府債券,11月政府債券新增4000億,同比多增2284億元,地方債貢獻降低而國債貢獻上升;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新增1.53萬億元,同比多增1667億元,主要支撐來源於企業中長期貸款和居民端貸款,即消費端復甦和出口等推動的製造業貸款需求。今年財政支出進步偏慢,12月財政存款或出現超季節下降。而12月信貸增速可能進一步回落,後續在政府債、信用債等拖累下,社融將延續逐步走低的態勢。

圖5:2015年以來的社會融資量變化

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MRI

11月M1和M2增速雙雙回升。M1同比增長10%,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9個和6.5個百分點;M2同比增速10.7%,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2個和2.5個百分點。一方面得益於信用風險爆發下央行公開市場淨投放力度的加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企業經營活力的進一步增強,尤其體現在M1的大幅回升上。

圖6:2016年以來的貨幣供應變化

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MRI

五、CPI同比增速持續下降,PPI修復趨勢日漸明朗

CPI同比增速持續下降。11月CPI同比下降0.5%,這是2009年10月以來該數據首次出現同比負增長,從環比看,11月CPI下降0.6%。11月豬肉等重要民生商品價格繼續回落,食品價格由上月上漲轉為下降,影響CPI下降約0.44個百分點,是帶動CPI由漲轉降的主因。

圖7:居民消費價格走勢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MRI

PPI修復趨勢日漸明朗。11月PPI同比下降1.5%,降幅比上月收窄0.6個百分點,PPI已連續10個月保持在負區間,從環比看,PPI上漲0.5%,創年內最大環比漲幅。一方面,隨著國內經濟持續復甦,工業生產持續向好,企業利潤改善信心增強,需求改善對PPI形成支撐。另一方面,國際油價於10月末見底回升,11月布倫特原油現貨每桶價格同比上漲28.4%。相關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帶動工業生產價格整體恢復。12月PPI仍將穩步回升,明年一季度PPI或將轉正。

圖8: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走勢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MRI

相關焦點

  • 11月中國經濟持續復甦背後顯現四種力量
    (經濟觀察)11月中國經濟持續復甦背後顯現四種力量中新社北京12月15日電 (記者 王恩博)中國官方15日公布11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一張飽含暖意的成績單背後,顯現出支撐經濟持續復甦的四種力量。一個突出表現是:今年前11月中國民間投資同比增長0.2%,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民間投資首次轉正,說明隨著經濟恢復,市場性的投資是在增加的。」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說,該現象同時反映出中國經濟運行正逐步由政策帶動向市場內生增長轉變。這一趨勢,從顯著改善的企業市場預期中亦可得知。
  • 2020年8月宏觀數據:經濟穩步修復,企業融資需求上升但要預防壞帳風險
    來源:經濟觀察報圖片來源:圖蟲創意經濟觀察網記者李曉丹實習記者陳欣芸經濟穩步復甦,8月的宏觀數據終於同時在投資和製造業生產兩端看到改善:製造業投資復甦加快,製造業 PMI 指數連續第 6 個月處於榮枯線之上。
  •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11月經濟數據點評:我國經濟復甦持續向...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溫彬作者:溫彬(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數據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11月CPI同比下降0.5%,預期上漲點評CPI:同比下降0.5%,比上月回落1個百分點;環比下降0.6%,降幅較上月擴大0.3個百分點。本月CPI同比增速超預期回落,繼2009年10月以來首次滑落至負增長區間。CPI的負增長,一方面與基數效應有關。
  • 視點丨2020金融數據反映出政策對實體經濟「精準滴灌」
    財信證券宏觀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胡文豔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隨著貨幣政策逐步回歸常態,2020年12月社融、M2、M1等增速均回落,流動性轉向進一步得到確認,但信貸總量不弱、結構上企業中長貸繼續保持高增,反映出結構性政策對實體經濟「精準滴灌」作用仍強,經濟整體仍在穩步修復。
  • 最新數據顯示中國經濟持續向好
    張忠蘋攝(人民圖片)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11月的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分別為52.1%、56.4%和55.7%,高於上月0.7、0.2和0.4個百分點。三大指數均位於年內最高點,並且連續9個月高於臨界點。中國官方發布的這些最新經濟數據,引起了多家外媒的持續關注。
  • 宏觀政策有力支持經濟復甦 後續宏觀槓桿率水平將保持穩定
    今年以來,為應對疫情影響,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為宏觀經濟穩定和復甦發揮了積極作用。「總體看,我國宏觀政策的力度是合適的,較好地支持了實體經濟增長,有效填補了疫情衝擊下的全球防疫物資等必需品和其他工業品的供給缺口,為國內外經濟復甦作出了重要貢獻。」央行近日發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如是評價宏觀政策的積極作用。
  • 2021年宏觀經濟九大展望
    11月,歐洲有近10.5萬人死於新冠肺炎,遠超此前新冠死亡病例單月高峰。特別是英國發現變異病毒,俄羅斯疫情再度爆發並迅猛擴散,歐洲多地已實施嚴格的封鎖措施。相對而言,亞太地區疫情相對平穩。但自11月下旬開始,亞太多國疫情有失控跡象。日本、韓國12月中旬新增確診病例創下新高。而印度疫情似乎有所緩解,但其數據存在一定的可疑性。澳大利亞疫情則出現了緩和。東協國家的疫情情況好於全球水平。
  • 最新數據顯示中國經濟持續向好(國際論道)
    中國官方發布的這些最新經濟數據,引起了多家外媒的持續關注。 「三年來最快增長」 路透社在題為《中國製造業實現三年來最快增長》的報導中說,中國官方發布的PMI指數從10月的51.4%升至11月的52.1%,是自2017年9月以來的最高值,而且高於路透社分析師此前預期的51.5%。這顯示中國的製造業已恢復到新冠肺炎大流行之前的水平。
  • 連平:2021年宏觀經濟九大展望
    11月,歐洲有近10.5萬人死於新冠肺炎,遠超此前新冠死亡病例單月高峰。特別是英國發現變異病毒,俄羅斯疫情再度爆發並迅猛擴散,歐洲多地已實施嚴格的封鎖措施。相對而言,亞太地區疫情相對平穩。但自11月下旬開始,亞太多國疫情有失控跡象。日本、韓國12月中旬新增確診病例創下新高。而印度疫情似乎有所緩解,但其數據存在一定的可疑性。澳大利亞疫情則出現了緩和。東協國家的疫情情況好於全球水平。
  • 2020年11月宏觀數據:需求穩中有增,流動性和投資要穩住
    來源:經濟觀察報經濟觀察網 記者 李曉丹 實習記者 王小娜 PPI降幅收窄、PMI需求生產持續恢復、信貸結構持續改善、M2小幅上行,這四項11月的宏觀數據顯示出需求穩中有增,並且對經濟形成支撐。但是另外兩項與投資密切相關的數據則出現新的變化:CPI回落至0%以下,年內物價將震蕩較大幅回落。固投方面,製造業投資恢復但繼續提升幅度有限,基建表現相對不足。化解金融存量風險之下,貨幣政策在保證正常的流動性的同時,嚴監管+防風險將得以體現。需要注意的是,在財政加快支出的背景下,基建投資表現相對不足。由《經濟觀察報》發起的「經濟觀察報月度觀察」,每月進行一次。
  • 復甦分化――2021年宏觀經濟及市場展望
    交銀集團2021年中國宏觀經濟金融展望發布會現場  ――2021年宏觀經濟及市場展望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  2020年12月  主要觀點:  展望2021製造業是信貸支持的重要領域,企業中長期貸款增長較快,其中製造業中長期貸款餘額同比增速已經連續11個月上升,將支持2021年製造業投資增長。最後,製造業復甦將延續分化態勢。高技術產業,如計算機、電子設備、信息技術等產業投資增長較快,傳統勞動密集型、低附加值製造業投資增長將較為緩慢。  二是基建投資適度加快。
  • 中國產經新聞:各項經濟數據繼續向好 消費仍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
    經濟恢復態勢持續顯現 對於11月國民經濟運行的情況,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11月經濟復甦表現出加速的態勢,各項經濟數據繼續向好,多項指標增速升至全年最高或年內首次轉正。從生產端看,工業增加值同比繼續保持高增,成為下半年以來中國經濟得以向潛在增速快速接近的主導力量。
  • 中國經濟內生復甦動力持續增強
    國家統計局12月15日公布的11月中國經濟數據顯示,中國經濟繼續強勁復甦,特別是出口產業鏈的超預期表現,成為經濟向好的關鍵動力。據海關統計,按美元計價,我國11月出口同比增長21.1%,是2018年3月以來的最高增速,也是2011年以來同月最高增速。
  • 海外宏觀展望之經濟篇:復甦的主旋律
    黃金期價方面,短期展望上看,2021年全球經濟復甦是主旋律,雖然局部經濟數據可能會不及預期,但黃金價格短期不具備充足的上升動能。中期而言,隨著通脹中樞的反彈以及美元走弱,亞洲對實體黃金消費的逐步復甦,黃金價格仍有一定突破的空間。但從大周期的角度看,黃金博弈的性價比正在邊際減弱。
  • 【華創宏觀·張瑜團隊】信用擴張基本觸頂,經濟還沒到頂--11月金融...
    文/華創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 事 項 2020年11月新增社融2.13萬億(前值1.42萬億),新增人民幣貸款1.43萬億元(前值6898億),社融存量同比增長13.6%(前值13.7%),M2同比增長10.7%(前值10.5%),M1同比增長10%(
  • 李湛:春暖花開——2021年中國宏觀經濟走勢展望
    在主要國家經濟問題嚴峻需要持續大幅刺激時,一方面,中國基本面儘管相對好,但也難以自行其是地急轉彎,否則經濟中的結構脆弱性將快速暴露。另一方面,內外聯動加大時,政策轉變也要考慮資本項和匯率承壓的問題。在歷史上,金融市場大跌之初,各國政府對於救助問題都會持謹慎態度,且歷史上絕大多數時期的全球性危機是從金融市場向實體經濟傳染的。2020年的新冠疫情直接導致各國經濟活動瀕臨停擺,一旦金融市場出現問題,將進一步反饋衝擊實體經濟。從託經濟的角度考慮,各國競先推出空前的刺激政策(圖表2),由此派生的金融資產泡沫化問題,反倒退居到次要關注點。
  • 邁向雙循環新格局的中國宏觀經濟
    11月28日,「中國宏觀經濟論壇——邁向雙循環新格局的中國宏觀經濟」在北京召開,與會學者圍繞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的中國宏觀經濟走向展開討論。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代表論壇發布「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報告(2020—2021)」。他表示,中國經濟的快速復甦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戰略的啟動創造了最佳的戰略時機和宏觀基礎。
  • 五個關鍵詞讀懂11月宏觀數據:今年全年和明年的中國經濟如何走
    原標題:五個關鍵詞讀懂11月宏觀數據:今年全年和明年的中國經濟如何走   11月宏觀數據全面回升。
  • 2020年下半年宏觀經濟展望
    伴隨著下半年經濟的持續和偏強的復甦,我們繼續看好股票市場風格轉換並謹慎對待利率債。年下半年中國經濟的持續反彈並無疑問,但是對於復甦的力度持有不同的看法。  這種情況下,投資者普遍認為下半年的市場風格似乎仍然以消費、醫藥、電子等高估值板塊為主(《冰火兩重天的復甦——5月經濟數據點評》6月15日)。利率債也更多是震蕩行情。
  • 數據點評|全球製造業復甦態勢升溫——12月全球製造業景氣度點評
    10月以來的疫情反彈對全球製造業整體影響有限,一方面彰顯出製造業本身存在一定的抗壓性,另一方面也表明主要經濟體兼顧疫情防控和經濟恢復的能力正在進一步提升。雖然11月部分國家出現萎縮,但12月又迅速擴張,表明全球製造業穩步的復甦態勢基本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