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南山的隱居生活原來是這樣的

2021-02-25 藝享會

《登陟寒山道》

寒山子

登陟寒山道,寒山路不窮。

溪長石磊磊,澗闊水濛濛。

苔滑非關雨,松鳴不假風。

誰能超世累,共坐白雲中。


拋棄百萬年薪隱居、80後隱士……「隱士」的新聞一直不絕,而終南山更是成為了所有隱士的嚮往。

當旅行已經滿足不了一些人追尋人生意義的需求,去終南山做個隱士成為更多人的夢想。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有5000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修行者來到終南山隱居。政府高官、商界富豪、黎民百姓,都對「終南山」有一種不解之緣。

分享一篇舊文,來自法新社2014年12月16日的報導《中國的高山隱士尋求通往天堂之路》。



中國的高山隱士尋求通往天堂之路

(節選)

終南山的主峰位於西安市長安區境內,海拔2604米。對聯:「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中的南山指的就是此山。

二十多年前,美國漢學家、佛經翻譯家比爾•波特來到中國,尋訪傳說中在終南山修行的隱士。

因為《空谷幽蘭》的問世,很多西安人才知道距離市區一小時車程的終南山裡,還保留著隱居傳統,有五千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修行者隱居山谷,過著和一千年前一樣的生活。


圖為2009年11月20日,終南山翠華山,一處修行人居住的屋舍位於大山深處。

隱居在此的多數是修行的出家人,即和尚和道士,當然也有部分沒有信仰的普通人。據不完全統計,有5000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修行者隱居山谷。


圖為2012年2月26日,終南山大峪十裡坪。一名隱士在雪地裡練習「空谷傳音」。

在佛教和道教裡,到山中修行需要經過嚴格的程序,道教要在師父身邊待三到十年才能入山,佛教有一種說法——「不破本參不住山」,現在都市人作為田園隱居入山,也算是少數案例。


圖為2012年5月11日,華山南峰上,一位70多歲隱修了30多年的辛道長走在懸崖峭壁上如履平地。

隱士們大多生活在大山野嶺之中,或獨處一隅,或居於山巔,儘管條件艱苦,生活樸素,但不少人卻認為這樣可以得到所謂的「清淨」。


圖為2012年2月26日,終南山大峪西翠華,一處隱士修行的房子就建在這個整塊的石頭之下。

在終南山裡隱居的人們或居茅棚,或住廟堂,或生活在原始的天然山洞裡,言語和善卻又似藏玄機。


圖為2012年2月27日,終南山西翠華,黃道長在雪後的山上頗有興致的練起拳腳。

選擇隱居的普通人們主要有這幾種原因:

一是功成名就,尋找心靈的寄託和修身養性;

二是在現實生活中遭遇了挫折、困境,躲避到山間以獲得暫時的清淨;

三是看透塵世的文人雅士,追求放歸山野的人生境界。


圖為2012年2月27日,終南山西翠華,隱修的黃道長和幾個山下來的居士一起吃飯。

山裡修行者年齡小的有20幾歲的少年,大的有90多歲的老者,他們大多常年居住在山上,過最簡單的生活。他們自己種蘿蔔,土豆,白菜,吃松樹的松針,松子,嘗野果。


圖為2012年2月27日,終南山西翠華,一位從湖南來的小道姑自己提水準備做飯。

在山間修行是沒有早飯吃的,因為修行者一般一天只吃一餐,並且「過午不食」。晚飯時間基本以喝茶代替,沒有晚飯吃。如果有人實在餓了,可以吃幾片番薯幹和核桃之類的食品。


圖為2012年2月27日,終南山西翠華,陳居士在廚房前忙活著做飯。


圖為2012年6月3日,大峪五裡廟,海蓮師父生活在一個石洞裡,洞下面與河流相通,他白天坐在一旁打坐修行,晚上睡覺則換到更高處。

因近些年不少關於終南山隱士的報導,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甚至有不少驢友們希望能進山尋賢問聖,大多數卻無終而返。據了解,居士們遠遠的看到有驢友進山,「四五十人拿著大喇叭,邊走邊唱,帶著酒肉,留下一地垃圾,然後轉身就走,對山裡這些修行者,他們只是好奇。」每遇到這樣的到訪者,隱士們只能關門謝客。


圖為2011年10月15日,終南山大峪,一處房屋旁掛著一張提醒遊人的牌子。

釋永淨1971年生於福建,1999年出家,據她口述說自己談過戀愛但並沒有結婚。2010年9月從揚州空明寺來到終南山,在一處茅棚中隱修。永淨說她沒有什麼朋友,幾乎不下山,跟外界幾乎不聯繫,也很少說話。


圖為2012年2月26日中午,釋永淨走到自己種的菜園子前摘了2根黃瓜和一些菜葉準備做飯。


2009年10月4日傍晚,翠華山天池旁,一位濃髯中年男士在彈奏著古琴曲《憶故人》。

不遠處站著一位女士隨著琴聲吟唱起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一派悠然自樂之情。從附近居住者口中得知,彈琴之人叫樊洲,1992年開始在山間隱居了近20年,清晨習拳練武,下午撫琴獨坐,醉心於琴拳書畫。


2011年4月25日,終南山下,道任師父坐在一條河流裡的木樁上打坐修行。


2004年7月5日,西安八仙宮,道士們在練「天罡八卦陣」,相傳這是一種傳統的武術陣法。

位於陝西西安東郊的萬壽八仙宮是道教全真派十方叢林,自宋代創建以來,歷經數次重修和擴建。八仙宮在「文革」期間經籍大部被焚,碑石、造像也受到很大破壞,道士也紛紛出走。雖然歷經磨難,文化出現斷層,但終因其名聲甚大,如今也吸引了不少隱士來這裡修行。

一位在山裡隱修多年的石匠說:「當代隱士已經遠遠超越了傳統隱士,隱居生活是多元的,只要堅定,什麼地方都可以修行,未必要在深山。」


圖為2012年5月11日,華山長空棧道。辛道長在懸崖邊上健步如飛,不少遊客到此,繫著安全帶也是膽戰心驚。


圖為2012年5月8日,西安翠華山,一位名為道任的隱士在西峰上吹簫,他的前面便是萬丈懸崖。

在雲中、在松下、在塵廛外,靠著芋頭和月光過活。除了山之外,他們所需的不多:一些泥土、幾把茅草、一塊瓜田、數株茶樹、一籬菊花、風雨晦明之時地片刻小憩。


在主流社會之外,終南山隱士的生活遠離都市,與群山、清風為鄰。

他們或是為了得到更高的修行,或是為了體驗一種常人未見的生活方式。

轉自微信號:國館

歡迎關注「藝享會」微信號:1930386286
諮詢熱線:400-188-7900

相關焦點

  • 仙翁洩天機:探秘終南山隱士,深入最神秘群體的,隱居生活與傳統
    《後漢書》裡是這樣講隱士的:「或隱居以求其志,或曲避以全其道,或靜己以鎮其躁,或去危以圖其安,或垢俗以動其概,或疵物以激其清。」而隱士們最嚮往和青睞的地方,便是「修行聖地」終南山了。終南山裡的隱士傳統,至少已經延續了三千年了,但是隱士有幾種:道教隱士、佛教隱士和知識分子隱士。
  • 我眼中的終南山:為什麼世外高人隱居於此?
    終南山 終南山為何成為隱居聖地?這裡自古以來都有很多文人雅士、名流墨客來此隱居,終南山有何等魅力,我們來一一揭曉。 在山間行走,到處是鳥語花香,流水潺潺,在果子成熟的季節,各種野生瓜果飄香,因為這裡,沒有人類生活的打擾,才保留了原始的自然環境,更有地理學家把終南山稱為「中國的國家中央公園」,這裡有清流,密林,奇峰,飛瀑,獨石,幽竹。來到這裡真是與世隔絕,遠離世間煩惱,這就是隱士來此的原因之一吧。
  • 終南山火了,人人都想避世修仙,但是隱居的生活你能受得了嗎?
    在比爾的想像中,隱士的生活是這樣的:一片土地、幾株茶樹、有一個遮風擋雨的茅屋。也許是刻板印象,不光比爾,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隱士都是白衣飄飄,不沾染俗世,只顧好自己一畝三分地的角色。所以比爾來到中國,去到了很多隱士們修行的地方考察,這其中就包含終南山。
  • 26歲小夥隱居終南山,卻被父親一腳踹回現實:沒錢,別學陶淵明
    在那裡充滿了寧靜的祥和氣息,人們過著很怡然自得的隱居生活。這個故事就是桃花源記,而他的作者陶淵明也是位嚮往田園生活的隱士。而如今社會的終南山也生活著不少的隱士,而魏超就是其中的1位。
  • 男孩為逃避現實走上終南山,卻被父親怒踹:沒錢,有何資格隱居?
    當時終南山已經吸引了許多投資商的目光,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豐富,許多有錢人面臨著精神生活匱乏的困境,於是隱居也成為了他們消遣的一種方式。有需求就會有市場,眼光獨到的商人買下了終南山,並且在上面建起了房子,於是終南山上的房租從最初的兩百元漲到了幾萬元。
  • 拜訪終南山深處隱居善知識——苦行師父
    一『上山』周四中午,玄靈,玄賓,玄夢等師兄前來終南山千花臺來拜訪寬航師父。
  • 終南山隱居姑娘,交不上房租,放棄修仙,為何越來越多人選擇避世
    這樣高的租價,在北上廣都可以生活得很好了,終南山這樣的山區,如何會有如此大的漲幅呢?但還是房東現實:現在租房子的人多,你不租別人會租的。一句讓小楠沒了脾氣,終南山日漸鼎沸的修仙之名讓越來越多的城市人趕過來,他們不惜重金租下這裡的小茅屋,為的就是追求一份"仙緣"。
  • 26歲小夥隱居終南山,遭到父親嚴厲反對:不是每個人都是陶淵明!
    其實不然,世事冗雜,人心急躁,在急速發展的今天,許多人想擁有一份寧靜,選擇避開繁雜的現實,默默的開始自己的隱居生活。這樣一種淡然自若的生活態度,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畢竟,考慮到自身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情況、穩定的工作環境等原因,都無法過令人嚮往的隱居生活。
  • 直擊 「 終南山第一隱士 」,每天清水白菜隱居30年,家人早已認不得
    、全真道創始人王重陽也曾隱居終南山。就連 《 倚天屠龍記 》 中也曾有這樣的片段:一位身著黃衫的女子說道:「 終南山下,活死人墓,神鵰俠侶,絕跡江湖 」。直至今日,仍有成千上萬的隱士過著隱居的生活,且大部分都隱居在終南山。
  • 萬人隱居「終南山」,辛東方為您講解神秘的世界道教名山
    對於一些年輕人進入終南山進行隱居,近些年引發了世界各地的關注,成為永不過時的話題。年輕人進入終南山隱居,成了大家揭不開的謎底。究竟年輕人為何選擇終南山隱居,這其中的原因有多種說法,都不一樣。可見,終南山從古至今的名氣經久不衰,歷經時代變遷,名氣依然不減。」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悠然」寫出了作者那種恬淡閒適、對生活無所求的心境。「採菊」這一動作不是一般的動作,它包含著詩人超脫塵世,熱愛自然的情趣。將「見」改為「望」不好。「見」字表現了詩人看山不是有意之為,而是採菊時,無意間,山入眼帘。
  • 終南山上隱居的姑娘,還沒有修道成仙,卻先敗給了2萬一月的房租
    天下隱居,終南為冠 終南山,位於我國的陝西省境內,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稱,終南山上面,樹木蔥蘢,霧氣繚繞,很有仙氣,對比起南方的有瘴氣的山林,終南山溫度適宜,空氣清新,是一個適合修道隱居的好地方。
  • 終南山房租從4百漲到2萬,隱居姑娘被逼「還俗」,沒錢你咋「修仙」?
    在這樣的神仙寶地,吸引了無數厭倦俗世煙火之人,這裡遠離了塵世喧囂,為心靜之人提供了一片絕佳的棲息之地。終南山也成就了一大批想要隱居的網紅,小楠就是其中一個。隱居聖地終南山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是我國的4A級旅遊景區。從古至今,就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文人墨客,或是想要修行之人來此隱居,可以說是一個隱居聖地。
  • 終南山「隱士」已高達五千人,隱居之地變「鬧市」究竟為哪般?
    這不,陶淵明也因為在仕途連連受挫,就乾脆隱居了起來,開始在土地上耕作了。雖然種地技術不咋地,還自嘲是「草盛豆苗稀」,但「悠然見南山」的意境還是讓許多人心馳神往。而現代社會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車馬喧」,節奏快。年輕人們普遍壓力較大,自然就更加嚮往閒適安然的隱居生活了。這就讓人不得不想到陶淵明的「南山」了。
  • 姑娘到終南山隱居,沒有悟到四大皆空,卻變得兩手空空?
    現代人的生活壓力都很大,再也不像以前的生活那樣輕鬆自在,種地和一些基礎勞動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外出去大城市打拼已經變成一種常見的生活模式,無論是哪個家庭都會有人奔波在外,為了家庭,為了生活,不得不選擇離家遠的地方謀生,多數人也已經習慣了這個生活模式。
  • 張至順:隱居終南山70年,預言自己仙逝日,被稱為「陸地神仙」
    從古至今,無數名人大家都對於隱居生活十分嚮往,隱居可以遠離世俗的喧囂,同時也可以靜下心來好好思考人生。不過在面對世俗的誘惑時,真正能做到虛懷若谷的人少之又少。但是,在如今如此複雜的社會,有這麼一位「陸地神仙」做到了,他視金錢為糞土,生活清貧,一心向善,教化眾人,還成功預言了仙逝之日,最終流芳百世。身世浮沉 偶入道教這位仙風道骨的高人名叫張至順。1912年出生於河南,從小家境貧寒,家徒四壁甚至食不果腹。他的童年生活可以說是十分不幸。
  • 那個隱居終南山的80後小夥,7年過去了,他過得如何?
    青年畫家、作家、詩人的頭銜想必沒有「終南山隱士」的頭銜更吸引圍觀路人。2014年,27歲的二冬用4000塊錢租了終南山裡一座廢棄老宅20年。自此開始了建屋、種植、養狗、餵鴨的山居生活。一時之間輿論甚囂塵上,80後隱居的標籤很有衝擊力,大眾對他的好奇心到達巔峰。
  • 走在終南山中
    在華夏的天地之中,帝都之南,有這樣一座山,被稱為華夏的龍脈,天下第一洞天福地,這座山,就是終南山。終南山於中國人的魅力,如同奧林匹斯山之於希臘人。——比爾波特《空谷幽蘭》行走終南山之前,帶著很多好奇:隱士天堂,真的還有隱士嗎?今天的隱士長什麼樣?為什麼隱居,為什麼在終南山隱居,隱居的意義何在?帶著無數的問題和好奇,終於來到了終南山。
  • 終南山「隱士」越來越多,生活十分艱苦,網友擔心:能堅持多久?
    據傳說,西周時期的開國元勳姜子牙,就曾在終南山隱居,80歲時,他隱居到山中,輔佐武王伐紂建立政權;秦末漢初,當時被稱為「四皓」的夏黃公、東園公、角裡和綺裡季,也曾隱居到這裡;隋唐五代時期,藥王孫思邈、全真道的創立者王重陽,也曾隱居到這裡。
  • 現在到終南山隱居也不容易:房屋簡陋還漏雨,房租太高租不起
    現在到終南山隱居也不容易:房屋簡陋還漏雨,房租太高租不起說起終南山,坐落在西安,它可不僅僅是一座獨立的山峰,它是咱們所說的秦嶺當中的一段,並且終南山是秦嶺當中的一段,但是秦嶺呢,在中國的位置呢又很特殊,它正好是我國南北方地理的分界線,不偏不倚,正好在這裡。
  • 王維晚年隱居在終南山,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寫下一首很唯美的詩
    王維這首詩正是寫於晚年,由於一個人在終南山,過著悠然自得生活,也就使得他有著更充足的時間去思考人生,去觀察周圍的事物。一首好的作品,它一定是充滿了詩意,一定是能夠引起人們的共鳴,讓人讀了之後會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而這首《辛夷塢》就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看似寫得很普通,可是每一句都很美,也很有意境,讀來讓人讚嘆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