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陟寒山道》
寒山子
登陟寒山道,寒山路不窮。
溪長石磊磊,澗闊水濛濛。
苔滑非關雨,松鳴不假風。
誰能超世累,共坐白雲中。
拋棄百萬年薪隱居、80後隱士……「隱士」的新聞一直不絕,而終南山更是成為了所有隱士的嚮往。
當旅行已經滿足不了一些人追尋人生意義的需求,去終南山做個隱士成為更多人的夢想。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有5000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修行者來到終南山隱居。政府高官、商界富豪、黎民百姓,都對「終南山」有一種不解之緣。
分享一篇舊文,來自法新社2014年12月16日的報導《中國的高山隱士尋求通往天堂之路》。
中國的高山隱士尋求通往天堂之路
(節選)
終南山的主峰位於西安市長安區境內,海拔2604米。對聯:「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中的南山指的就是此山。
二十多年前,美國漢學家、佛經翻譯家比爾•波特來到中國,尋訪傳說中在終南山修行的隱士。
因為《空谷幽蘭》的問世,很多西安人才知道距離市區一小時車程的終南山裡,還保留著隱居傳統,有五千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修行者隱居山谷,過著和一千年前一樣的生活。
圖為2009年11月20日,終南山翠華山,一處修行人居住的屋舍位於大山深處。
隱居在此的多數是修行的出家人,即和尚和道士,當然也有部分沒有信仰的普通人。據不完全統計,有5000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修行者隱居山谷。
圖為2012年2月26日,終南山大峪十裡坪。一名隱士在雪地裡練習「空谷傳音」。
在佛教和道教裡,到山中修行需要經過嚴格的程序,道教要在師父身邊待三到十年才能入山,佛教有一種說法——「不破本參不住山」,現在都市人作為田園隱居入山,也算是少數案例。
圖為2012年5月11日,華山南峰上,一位70多歲隱修了30多年的辛道長走在懸崖峭壁上如履平地。
隱士們大多生活在大山野嶺之中,或獨處一隅,或居於山巔,儘管條件艱苦,生活樸素,但不少人卻認為這樣可以得到所謂的「清淨」。
圖為2012年2月26日,終南山大峪西翠華,一處隱士修行的房子就建在這個整塊的石頭之下。
在終南山裡隱居的人們或居茅棚,或住廟堂,或生活在原始的天然山洞裡,言語和善卻又似藏玄機。
圖為2012年2月27日,終南山西翠華,黃道長在雪後的山上頗有興致的練起拳腳。
選擇隱居的普通人們主要有這幾種原因:
一是功成名就,尋找心靈的寄託和修身養性;
二是在現實生活中遭遇了挫折、困境,躲避到山間以獲得暫時的清淨;
三是看透塵世的文人雅士,追求放歸山野的人生境界。
圖為2012年2月27日,終南山西翠華,隱修的黃道長和幾個山下來的居士一起吃飯。
山裡修行者年齡小的有20幾歲的少年,大的有90多歲的老者,他們大多常年居住在山上,過最簡單的生活。他們自己種蘿蔔,土豆,白菜,吃松樹的松針,松子,嘗野果。
圖為2012年2月27日,終南山西翠華,一位從湖南來的小道姑自己提水準備做飯。
在山間修行是沒有早飯吃的,因為修行者一般一天只吃一餐,並且「過午不食」。晚飯時間基本以喝茶代替,沒有晚飯吃。如果有人實在餓了,可以吃幾片番薯幹和核桃之類的食品。
圖為2012年2月27日,終南山西翠華,陳居士在廚房前忙活著做飯。
圖為2012年6月3日,大峪五裡廟,海蓮師父生活在一個石洞裡,洞下面與河流相通,他白天坐在一旁打坐修行,晚上睡覺則換到更高處。
因近些年不少關於終南山隱士的報導,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甚至有不少驢友們希望能進山尋賢問聖,大多數卻無終而返。據了解,居士們遠遠的看到有驢友進山,「四五十人拿著大喇叭,邊走邊唱,帶著酒肉,留下一地垃圾,然後轉身就走,對山裡這些修行者,他們只是好奇。」每遇到這樣的到訪者,隱士們只能關門謝客。
圖為2011年10月15日,終南山大峪,一處房屋旁掛著一張提醒遊人的牌子。
釋永淨1971年生於福建,1999年出家,據她口述說自己談過戀愛但並沒有結婚。2010年9月從揚州空明寺來到終南山,在一處茅棚中隱修。永淨說她沒有什麼朋友,幾乎不下山,跟外界幾乎不聯繫,也很少說話。
圖為2012年2月26日中午,釋永淨走到自己種的菜園子前摘了2根黃瓜和一些菜葉準備做飯。
2009年10月4日傍晚,翠華山天池旁,一位濃髯中年男士在彈奏著古琴曲《憶故人》。
不遠處站著一位女士隨著琴聲吟唱起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一派悠然自樂之情。從附近居住者口中得知,彈琴之人叫樊洲,1992年開始在山間隱居了近20年,清晨習拳練武,下午撫琴獨坐,醉心於琴拳書畫。
2011年4月25日,終南山下,道任師父坐在一條河流裡的木樁上打坐修行。
2004年7月5日,西安八仙宮,道士們在練「天罡八卦陣」,相傳這是一種傳統的武術陣法。
位於陝西西安東郊的萬壽八仙宮是道教全真派十方叢林,自宋代創建以來,歷經數次重修和擴建。八仙宮在「文革」期間經籍大部被焚,碑石、造像也受到很大破壞,道士也紛紛出走。雖然歷經磨難,文化出現斷層,但終因其名聲甚大,如今也吸引了不少隱士來這裡修行。
一位在山裡隱修多年的石匠說:「當代隱士已經遠遠超越了傳統隱士,隱居生活是多元的,只要堅定,什麼地方都可以修行,未必要在深山。」
圖為2012年5月11日,華山長空棧道。辛道長在懸崖邊上健步如飛,不少遊客到此,繫著安全帶也是膽戰心驚。
圖為2012年5月8日,西安翠華山,一位名為道任的隱士在西峰上吹簫,他的前面便是萬丈懸崖。
在雲中、在松下、在塵廛外,靠著芋頭和月光過活。除了山之外,他們所需的不多:一些泥土、幾把茅草、一塊瓜田、數株茶樹、一籬菊花、風雨晦明之時地片刻小憩。
在主流社會之外,終南山隱士的生活遠離都市,與群山、清風為鄰。
他們或是為了得到更高的修行,或是為了體驗一種常人未見的生活方式。
轉自微信號:國館
歡迎關注「藝享會」微信號:1930386286
諮詢熱線:400-188-7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