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抑雲:為賦新詞強說愁,誰的青春不中二

2020-12-14 騰訊網

網抑云:為賦新詞強說愁,誰的青春不中二

最近,「網抑雲」一詞頻頻刷上B站熱門,好多阿婆主開始擊中火力狙擊這個詞,同時也將網抑雲炒成了一個熱門梗,無數人跟風炒梗,比如說:

「到點了,兄弟們我要去上班了,開始抑鬱了!」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有的人八歲就死了,但是八十歲才埋」

「........」

這種「網抑雲文化」其實是網易雲音樂軟體裡的評論區所興起的一種喪文化。早些年,年輕人之間開始悄然流行起喪文化,網易雲的精選評論進入地鐵車廂、各大熱門公眾號、B站熱門視頻、知乎的熱門問題中,只要跟網易雲音樂軟體有關係的話題,大多數人一定會感興趣,並且積極地參與到話題討論中去。

筆者覺得這種現象倒是很容易理解,畢竟現在社會生活節奏快,年輕人學習壓力大,工作壓力大,生活成本越來越高,負增長的收入水平和日益升高的房價成了鮮明對比,在這種情況下,年輕人有點負面情緒是再正常不過的了。而且現在的年輕人喜歡標榜自己特立獨行,非常喜歡與眾不同的那種感覺,所以這部分人開始鍾情於喪文化,覺得能讓自己看起來有一種「憂鬱而又獨特」的氣質。

但是,喪文化的紅利時間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很多年輕人厭倦了喪文化轉而投入其他流行文化的懷抱中。而有一部分人還沉浸在喪文化裡無法自拔,這部分人推動著喪文化繼續發展著,但是喪文化的紅利期早就過去了,沒什麼錢可以賺了。

恰巧這時候,抑鬱症的熱度開始升起來了,於是一部分人將喪文化與抑鬱癥結合,於是這股喪文化舊藥換新瓶,再次從網易雲發起,並且成功博取了更多的眼球。這股不正確的風向甚至從年輕人,開始逐漸影響到了小孩子。部分小孩子也開始在社交平臺上販賣抑鬱+喪文化來博取關注熱度。

這種風向很快被B站阿婆主們感知到了,於是製作各種視頻來調侃這種換湯不換藥的炒梗方式,並且不知道是誰發起的,給網易雲改成「網抑雲」,於是還有了這樣的段子。

段子一:

音樂用戶:我來聽歌。

網易云:滾。

音樂用戶: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網易云:VIP啊,裡面請!你可真是太溫柔了!

音樂用戶:溫柔嗎?這是我拿半條命換來的。

段子二:

語文老師:如何理解「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句體現出的中心思想。

音樂用戶:還記得那年是2008年,我把這句歌詞分享給了她,她過了很久才問我怎麼了,我說沒事,然後猶豫再三,將她放進了黑名單裡。雖然很痛苦,但我知道,愛一個人,不打擾才是最後的溫柔。

語文老師:2008年你還沒出生,而且這是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音樂用戶:果然,這世間沒有人能像她一樣懂我了。

讓我們在B站上搜索關鍵詞「網抑雲」,排在第一位的視頻,從6月10號放出到現在,播放已達666.7萬。阿婆主們將火爆網易雲評論區的「生而為人,我很抱歉」,變成了目前B站最火的二次元創作素材之一。

而且,各種刷抑鬱症的評論已經蔓延到了兒歌的評論區,你能想像出來抑鬱症也能變成梗來搞笑,而且還是在兒歌評論區裡發現的嗎?你能想像嗎?小孩子們已經被這種文化侵害成什麼樣子了呀,有負面情緒確實很正常,但是別總是編段子消費大眾的善良和同情心!

沒有可以喪的理由,也要強行喪,筆者甚至看到有個小孩子被門夾到了手指都要來評論區大喪特喪一番,甚至還揚言得抑鬱症了。說實話,筆者真的不理解這樣的行為,這樣的梗玩多了,不就是現實版的「狼來了」嗎?以後遇到真正的抑鬱症患者,還會有人願意相信他們嗎?本來這是象徵著痛苦的一種疾病,卻被玩梗玩成了新一代非主流的代名詞,這對真正的抑鬱症患者來說,未免有些過於殘忍了吧!

當然,現在的網易雲已經開始著手改變這種情況,網易雲官方開始著手對軟體內的整治,網抑雲這頂帽子已經成功地摘了下來。而炒紅網抑雲梗的B站,如今的也能明顯看到相關視頻也隨之減少了很多。

而且,就在最近,有B站的UP主發布視頻稱,自己的歌單網抑雲被官方改成了網愈雲。而且,我們能從評論區看到官方的努力——那些矯揉造作的評論被放在下面,那些充滿正能量的評論被放在顯眼的上面。

同時,官方也徹底將「網抑雲」這三個設置成違禁詞,不再讓用戶玩這個梗。可以說,這次網易雲官方是真的徹底對軟體進行了大整治,讓這股喪文化+抑鬱癥結合之風,徹底掐滅。

對於這次的「網抑雲」事件,筆者覺得應該適度玩梗,有些梗並不適合被反覆提起,這次的網抑雲梗,簡直就是對真正的抑鬱症患者的二次傷害,梗也不再具有搞笑或是炒熱度的作用,反而變成了一把傷害他人的刀,所以一定要理性對待玩梗問題,決不能隨意玩這種會傷害他人的梗。

當然,筆者對於那些跟風玩梗的小孩子們也沒有什麼想要批評的想法。畢竟是學生群體,本身就是一個天真無邪,想得比較少的一個群體,這個群體特別容易被感動,所以為了體現自己的特立獨行,搞一些喪文化+抑鬱症的梗,可能也沒有太大的惡意,純粹就是為了好玩。畢竟,連辛棄疾這樣的大詩人都免不了「為賦新詞強說愁」,更何況是正處於中二病時期的小孩子們呢!

而且,現在網絡發達,無疑是將以前的中二病個人表演換成了大型團體演出,原本很隱秘的喪,現在是被拉到了聚光燈下一起喪,自然就顯得很惹眼。

好了,今天筆者就跟大家討論到這裡啦,歡迎各位小夥伴在評論區留下您的寶貴意見哦!

相關焦點

  • 關於「為賦新詞強說愁」
    關於「為賦新詞強說愁」
  • 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辛棄疾詞《醜奴兒》裡的愁緒!
    李清照詞裡有「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這是女子的愁;南唐後主李煜有「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是君王的愁;陸遊也曾寫「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這是與愛情有關的愁。古往今來,無論浪漫主義詩人或是現實主義詩人,無論豪放派詞人或是婉約派詞人,他們或多或少,都會在成長的過程中理解什麼是真正的「憂愁」,縱然豁達豪邁如辛棄疾也無例外!
  • 人民日報發表鐘聲文章:誰在「為賦新詞強說愁」——「美國吃虧論...
    人民日報發表鐘聲文章:誰在「為賦新詞強說愁」——「美國吃虧論」可以休矣 原標題:   美國總有一些人對中美之間所謂「巨額貿易逆差」耿耿於懷,動輒將「美國每年都要輸給中國5000億美元」「美國損失了數百萬製造業崗位」等說辭掛在嘴邊,並因此聲稱美國是中美貿易的受害者
  • 「為賦新詞強說愁」到「卻道天涼好個秋」的人生轉變
    作為一個從金國歸附而來的宋人,不出意外地受到當時朝廷的排擠,決定讓他去維持社會治安。不料,出身軍事的辛棄疾整頓民生,同樣可圈可點,在滁州、江西、湖南等地都幹得十分出色。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 漢末魏初的詩歌美學特徵,為賦新詞強說愁,一代人傑曹丕!
    陳祚明在《採菽堂古詩選》卷五中亦云:「魏文帝詩如西子捧心,俯首不言,而回眸動盼,無非可憐之緒。傾國傾城,在絕世佳人,本無意動人,人自不能定情耳。」這些評價確實準確抓住了曹丕詩歌的美學特徵。按理說,以其身份地位與大體上可稱一帆風順的人生經歷,曹丕似乎不應當有太多的悲、憂、愁、怨之類的哀傷之情,但為什麼他對此類情感如此偏愛以致不斷形諸筆端呢?
  • 他的作品低評分高票房是因為:總有少年郎「欲賦新詞強說愁」
    文:貓眼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詞句的華麗儘是拼湊的凌亂,哥特風的暗黑是中二的矯揉造作,凡爾賽是裝13的淺薄,所謂揭露的成人世界的黑暗不過是少年人窺探大人世界的臆想,這就是風靡一時的青春疼痛作品。
  • 一開口就是老「網抑雲」了 嚇得我趕緊壓實了太宰治的棺材板
    、「生吃了人,我很..嗝~」、「生不出人,我很抱歉。」 不知道最近,你們的生活是否也充斥著這些句子?是不是不管是在朋友圈,還是在微博,抑或是在看彈幕的時候,總能無意間瞧見類似這種語句的話。可能有些小夥伴已經熟悉地不能再熟悉了,畢竟「網抑雲」作為一款評論型音樂軟體,其最大特色就是其各種各樣的評論和發言。
  • 少年不識愁滋味?赤子才可做詩賦,詩人的情感年少的心
    歡迎關注貓眼,關注我帶你看不一樣的人生百態,人性千般。文:貓眼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古人心理學比我們真是一點不差,強說愁的青春時代,可謂傷春悲秋總眷少年,而閱歷多了真正知道什麼是愁時言語又已平淡無華。
  • 「網抑雲」音樂是什麼梗?生而為人,我不配聽!
    先給大家科普一下,「網抑雲」是什麼梗: 一句「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造就了太宰治網抑雲精神領袖的地位,也造就了無數網抑熱評。
  • 網易雲回應網抑雲,網友:早該整治一下年輕人無病呻吟的喪氣感了
    「今天看了看,30樓好像也不高,人間不值得。」「挺好,下輩子不來了。「被這種人一鬧,讓那些真的抑鬱症的人怎麼辦?「網抑雲」諷刺的是那些明明沒有抑鬱症偏要裝抑鬱症博同情,甚至可以說是博評論的人。動不動就說自己重度抑鬱症多少次自殺也不知真的假的,誰人生沒點挫折就你特別玻璃心。分個手考個試給父母罵兩句也能要死不活的,哥哥張國榮得了多少年的真抑鬱症還是生理性的不受控制。依然苦苦堅持保持樂觀給社會傳遞正能量,你們倒好沒病非給自己安個病就要自殺。
  • 人民日報批青春片《匆匆那年》:青年逃避現實、懷舊、強作愁
    人民日報批青春片《匆匆那年》:青年逃避現實、懷舊、強作愁 張慧瑜/人民日報 2014-12-26 05:00 來源:澎湃新聞
  • 12點到了,開啟「網抑雲」模式:年輕人的矯情,還有救嗎?
    太宰治《人間失格》中的這句話,絕對是最受「網抑雲」用戶歡迎的。 有在不同歌曲評論區實名留言的勇氣,為什麼不親自說呢? 就像網易雲之前的熱評一樣,「喜歡就去表白,大不了連朋友都做不成」。
  • 爺爺說:身上有這幾種「毛病」的人,其實是性情中人,值得交往
    只見大牛哥一邊走路,一邊罵著誰,然後又大聲笑起來。我問爺爺:這大牛哥今天咋了,怎麼飆起髒話來了。爺爺聽了,笑了笑說:人無癖,不可交,別看大牛有愛罵人的毛病,但是,他卻是一個性情中人,值得交往。在生活中,你也要注意,身上有這幾種「毛病」的人,其實是性情中人,值得交往。那麼, 我爺爺所說的這幾種人,究竟是指誰呢?
  • 而今識盡愁滋味,卻道天涼好個秋,辛棄疾到底在愁什麼?
    前言前幾天看到這樣一個問題:讀了辛棄疾的《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你有什麼感觸?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這首詞說了一個「愁」字,卻從不同的兩個角度說起。少年時,不懂裝懂,不知愁而裝愁;中年時,懂了裝不懂,知愁裝作不知愁。因為這個愁,真得很複雜。
  • 少年不識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秋的葉是那樣的傷感,葉是那樣的多愁!秋風吹過,帶走了葉!一片一片不願離去的葉……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遙想當年,青春年少,無憂無慮,為討女孩歡心,為賦新詞強說愁的事沒有少做。1看著滿天的枯葉,漫步在林蔭大道的趙步凡若有所思,想起一些往事不禁會心一笑。
  • 回憶那個回不去的時光
    相信童話還是相信現實早已不是一個選擇,早意識到現實的殘酷,遠比老時恍然大悟,強幾百倍。「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我從來不認為這是貶義,即使真的是強說愁,也不必讓人指點,只把這當成情感的豐富罷。向死而生,我們只是世界的匆匆過客。17年,倏忽剎那之間,回望過去,人們都是匆匆而過。小學,初中,高中。
  • 可婉約可豪放的他曾說:是他春帶愁來,春歸何處?卻不解帶將愁去
    若說他的柔情,劉克莊曾說「其穠纖綿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晏幾道和秦觀)是的,他就是辛棄疾。辛棄疾的詞風多變,或豪縱雄放,或清麗嫵媚,或清新雋永,或蒼涼沉鬱。他的詞內容博大,藝術內容高超,創作個性鮮明,對後世影響極大,下面精選三首稼軒詞供大家賞讀(青玉案之前剛寫過,本篇暫不入選):祝英臺近晚春寶釵分,桃葉渡,煙柳暗南浦。怕上層樓,十日九風雨。斷腸片片飛紅,都無人管,更誰勸、啼鶯聲住?
  • 《我的青春都是你》特輯海報 似水流年畢業不傷感
    《我的青春都是你》特輯海報 似水流年畢業不傷感 在「青春告白」版海報中,學霸方予可牽手學渣周林林,兩人一起身穿青澀校服隱隱暗示著他們將一路走過,牽手到老!6月21日,盛大畢業季拉開序幕,逝水年華終不換,畢業不傷感!
  • 號稱詞中之龍的辛棄疾
    辛棄疾擅長詩文,但是卻以詞作著名於世。他的《稼軒詞》收錄了六百多首詩詞,數量極多,質量也堪稱上品,冠絕兩宋,乃人中之傑、詞中之龍。稼軒詞向來被人們稱為「英雄之詞」,這些詞主要表現了詞人以英雄自詡,以恢復中原為己任的壯志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