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為賦新詞強說愁」
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美國民謠詩人鮑勃·迪倫榮獲該獎項……最終,被寄予厚望的村上春樹又遺憾陪跑……英國著名博彩公司Ladbrokes和Unibet的網站上村上每年的賠率仍居前列。
實際上村上春樹已經連續八年被提名諾獎了。為什麼諾貝爾文學獎不看好村上春樹?
縱觀各諾獎得主,其一是擁有深厚鬱結的大角度、大情懷,將目光放到民族、國家、世界之上,亦或是以小見大,用故鄉的一隅折射出民族的命運,如前蘇聯作家肖洛霍夫《靜靜的頓河》(1965),還有2012年我們最為熟悉的莫言蜀黍。其二是以反思、批判風格取勝,如白俄羅斯記者阿列克謝耶維奇《車諾比的回憶:核災難口述史》(2015),亦或是2013年的愛麗絲·門羅。相比這些作家而言,村上的作品更多是在講述個人的細膩情感和小世界,缺乏批判性和大格局。但村上的作品在中國還是有很高的人氣,比如郭敬明在《愛與恨的邊緣》中就曾坦言村上春樹是自己最喜歡的作家之一。
中國當代小說的發展,從時間大體上也可分為兩段。
首先是走現實主義路線的作家,以莫言、陳忠實等人為代表,長於寫實,作品背景多於20世紀中早期,涉及到戰爭、飢餓和反抗的元素,在我們面前展開一副中國鄉土的厚重畫卷。亦或是如蘇童,《黃雀記》(茅盾文學獎,2015)用幾個孩子以及他們成人後的經歷寫一個人的小惡最終會成長為大惡的道理;如遲子建,《額爾古納河右岸》(茅盾文學獎,2008)刻畫了人與自然的矛盾以及對尊重生命、堅持信仰的思考。
其後進入21世紀,隨著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文學閱讀主體結構也隨之更新,學生群體成為讀者主力軍,帶動了出版導向的變化。新生代作家就在這股風潮中成長為一支新的生力軍。乍一讀來,著名新生代作家刻畫出的人物往往個性異常鮮明,形象也足夠豐滿,然而人物塑造上過分的標新立異,卻恰恰失去了小說反映現實的本質。反之,看遲子建的最新作品《群山之巔》,其中大型人物群像描寫也是豐富多彩,出場幾十個人物卻能做到不亂套、不認混,而其中的人物也的確有高辨識度,好似每一個人物都可以在身邊找到,著實令人佩服。第二弊病是過分注重文辭華美連自己都能繞迷糊,一個中心詞加上好幾個形容詞副詞,如加繆《鼠疫》中格朗寫出的那句修改了上百遍的話「在五月的一個美麗的清晨,一位苗條的女騎士跨著一匹華麗的棗騮牝馬,馳騁在布洛涅樹林的開滿了花的狹窄的道路上」。每一個詞都追求完美、每一句話都追求金句,反而會使人審美疲勞心生厭惡,深感作者是在耍矯情。看郭敬明《幻城》,其中「櫻花放肆地頹敗」一句不知出現多少次。
很多文章在閱讀之前只要先看一下標題和文案,就能大致描繪出這個故事的輪廓,點開頁面則果不其然。更令人驚訝的是,很多作品有相像甚至完全相同的橋段。莫非是抄襲?問之,則曰:「我也不知道啊!只是腦子裡自然浮出這個情節就寫下來了。」這其實是網絡小說的通病。在無知無覺之中深受青春偶像劇和各種用爛了的老套路影響,寫手一抬筆,不是「女扮男裝混男校」就是「冰山愛上灰姑娘」;不是「霸道總裁寵嬌妻」就是「穿越之××××」……
我可以說,這是「為賦新詞強說愁」嗎???
娛樂化浪潮之中,請捫心自問,你——沒錯,就是眼睛落在這行字上的你——想做一名真正有價值的作者嗎?
小說,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故事情節的敘述和具體的環境描寫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是擁有完整布局、發展及主題的文學作品。它要於個性之中蘊藏共性,用一個人象徵一類人、用一個村莊象徵一個民族。我們真正需要的,是能夠真切反映生活的作品,而非玩弄文筆、實則無意義之作。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這句話絕非政治書上的一句空談。我們知道莫言兒時曾是村裡的放牛娃;陳忠實一輩子都是沉默寡言的陝西漢子;畢淑敏十六歲時曾在阿里的雪山上當過軍醫。這些豐富的人生閱歷無疑為他們的作品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也加大了他們作品的深度。
也許受客觀條件所限,我們雖然不能行萬裡路,卻可以讀萬卷書。再受時間條件所限,我們讀不了萬卷書,就可以只讀幾本,但是這幾本必須求精求深,其覆蓋的領域要廣要博。從《紅樓夢》到《白鹿原》,從《荷馬史詩》到《尤利西斯》,從《老子》到《社會契約論》,從《三體》到《時間簡史》,只要想提升修養、擴展視野,那麼無書不歡。再則熟能生巧。不要認為只有寫故事寫小說才是磨鍊文筆,寫下的每一篇小文,每句話,都是練筆的絕佳時機,都是訓練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的大好機會。正如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這社會如此黑暗,每天都正在腐爛」,這樣的話不是一個青年人應該說的,不僅不能證明社會黑暗只能證明你的幼稚可笑。明明沒有被朋友背叛過卻說友情是虛假的;明明沒有被政府的腐敗壓榨過卻經常擺出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樣痛斥腐敗;明明沒有體驗過什麼社會黑暗面卻偏要說社會太黑暗是自己太單純……簡單點說就是明明沒有經歷過,卻擺出一副自己已經經歷過的樣子,希望自己(或別人感覺自己)很成熟。哦,如果你看到這時嘴上或者心裡已經冒出了「怎麼沒有體驗過!」這類的句子,恭喜加入「中二病」人群體,但請不要放棄治療。
作者簡介:張書瑤,本溪高中文科女,處女座。喜歡閱讀小眾名家作品;擅長「掄鐵錘砸玻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