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下午,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第 162場疫情防控復工復產新聞發布會,主題聚焦「廣州法院司法公開」。廣州中院黨組書記、院長王勇表示,廣州法院以公開規範權力運行,通過公開管好重點案、盯好關鍵人,融合前沿技術,讓審判監督管理更規範高效。
王勇表示,廣州法院實現對疑難複雜等「四類案件」的陽光智慧監管,形成執法辦案、審判管理、紀檢監察等部門協同配合的全流程在線監管模式,院庭長可依法實時監控、提出監督意見,法官在線反饋案件進展、匯報辦理情況,審判監督管理更高效。院庭領導行使審判監督管理權時全程留痕,對監督權行使形成有效制約。率先建立減刑假釋協同辦案機制,強化法院、檢察院和刑罰執行機關數據信息共享,2019年以來,9515件減刑假釋案件裁前公示、裁後公開,人民陪審員參審率達100%,公眾可在線提交異議意見,打消社會對「花錢買刑」的擔憂。
「全面公開院庭領導信息,率先公開審判委員會組成、員額法官、審判輔助人員信息和任職迴避情況,建立動態更新機制。」王勇表示,以此讓群眾知道「案由誰判、責由誰擔」,確保司法責任制落實。實時公開院庭長辦案數據,讓「關鍵少數」多辦案、辦難案成為新常態。院庭長審結了「村霸劉永添等54人涉黑案」、「小鳴單車消費民事公益訴訟案」等一批在全省全國有重大影響力的疑難複雜案件,2019年以來結案數佔總數25.3%。
近年來,廣州法院以全國首家5G智慧法院建設為契機,開展全國首例「5G遠程庭審」,建成全國首個「網通法鏈」智慧信用生態系統,深化4K超清視頻傳輸、人臉情緒識別、智能語音轉錄等技術在庭審直播等司法場景應用,促進執法辦案增「效」。2019年全市法院法定審限內結案率達99.5%,案件平均辦理時長同比縮短18.3%;受理、審結案件數分別達62.4萬件和55.4萬件,均創歷史新高;法官人均結案450件,分別為全省的1.34倍、全國的1.97倍。
王勇表示,接下來,廣州法院將緊緊圍繞「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目標,進一步加大司法公開力度,推動司法公開工作向更深層次發展,加快促進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為把廣州建設成全國最安全穩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環境最好的城市之一貢獻更大力量。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魏麗娜、章程、蘇俊傑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林傳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