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基建狂魔」這個稱號傳遍全國的大街小巷,老中青三代人人皆知,這仿佛是一個榮譽勳章,象徵著國家綜合實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但是,在過去十數年間,為了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我們付出的是巨大的人力和物力。
一方面,我們國土寬廣、地形複雜,因此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很多難題是常人難以想像的;另一方面,由於歷史、技術和信息化程度的原因,基礎建設的施工效率受到了很大限制。
在特定的歷史時期,人力是快速、大量建成基礎設施的基礎,而隨著經濟社會和技術的發展,勞動密集型建設和粗放式施工管理的弊端逐漸顯現,信息化成為基礎建設的重要環節,甚至可以稱為「基建的基建」。
智鶴科技首席技術官Ying認為,「機械指揮官」就是在做「基建的基建」,它作為一套軟硬體結合的智能化工程機械管理解決方案,能夠大幅度提供施工現場工程機械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通過物聯網技術和人工智慧算法,實現工程機械數據的收集、分析和呈現,從而更進一步為施工企業數位化、精細化管理提供支撐。
據客戶官方報導,中鐵十一局五公司設備部部長文興寶在公司設備管理工作會上說到:「原本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沒想到這個類似於大屏幕手機的小設備竟能節約好大一筆費用!通過遠程實時監控管理,實現了公司對不同類型機械進行管理的想法,做到足不出戶掌控一切,及時調度、靈活指揮。」中鐵十一局五公司於2019年5月在鄭萬項目上引進「機械指揮官」進行試點,據統計,「機械指揮官」使鄭萬項目機械設備管理效率提升50%,設備使用成本節約10%,燃油節省15%以上。
中鐵北京工程局二公司物設部經過多方面市場調查,同時參考「機械指揮官」在中鐵系統內使用的優異表現,選擇「機械指揮官」作為汕汕鐵路項目機械設備運行的「大腦」。據客戶官方報導,汕汕項目機械設備在安裝「機械指揮官」後,作業高峰期項目部每月將至少節省8萬元,整體預計可為項目節省成本200萬元左右。
智鶴科技執行長劉兆萄始終強調,「機械指揮官」自誕生以來,其願景就是持續提升施工效率,這源於我們對建設施工行業管理痛點的深刻理解。經過在工程機械銷售、租賃和施工項目承包等領域多年的沉浮和積累,劉兆萄和他的創始團隊看到了信息化在工程機械管理方面的巨大價值。
探索解決用戶實際需求的最優技術方案是「機械指揮官」所秉持的理念,好的技術產品應該是便捷且實用的技術產品,而不是繁瑣又花哨的技術產品。在「基建的基建」中,智鶴將不斷為推動基建事業的信息化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