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閩南的石獅蚶江,有一群可愛的老人,當地人親切地稱呼他們「厝仔大爺」!
不妨,我們先來說一說,蚶江。它是宋元時期「光明之城」、「東方第一大港」——刺桐(泉州)的門戶,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厝仔村位於蚶江鎮轄區,蚶江派出所因地制宜,廣泛調動群眾的積極性,打造了一支極具海絲閩南地域特色的平安志願者隊伍——「厝仔大爺」。
蚶江派出所厝仔警務室與蚶江鎮綜治辦、厝仔村委會聯手,利用厝仔村老年人大學建立了一支平均年紀在55周歲以上的「厝仔大爺」平安志願者隊伍。「厝仔大爺」熱愛家鄉,願意為村裡的治安建設盡綿薄之力。
「厝仔大爺」在當地參與平安志願
赫赫有名!
「厝仔大爺」
咱厝的平安宣傳員
咱厝的「厝仔大爺」任務來啦!他們最直接的參與了禁賭、禁毒、交通安全、防詐騙、防火防盜等平安綜治宣傳工作中。在社區民警吳振宇對「厝仔大爺」培訓的基礎上,「厝仔大爺」長期開展挨家入戶的平安宣傳,確保將平安知識送入千家萬戶。據統計,「厝仔大爺」開展了大大小小共30餘場綜治宣傳活動。
當下,「厝仔大爺」正結合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工作,鼓勵群眾積極舉報涉黑涉惡線索,還持續對電信網絡詐騙進行全覆蓋式地宣傳。
「厝仔大爺」
咱厝的文明引導員
以前,村裡人都覺得住上了小樓房,婚喪辦得隆重些是有面子的事兒。很多村民誤以為破費就是隆重,於是村裡出現了婚喪大操大辦現象,進而形成了相互攀比爭風頭的不良現象,其實很多村民也想少花錢,但又怕辦得簡單了,在親戚朋友面前丟面子。
了解了村民的這些顧慮後,在厝仔村移風易俗理事會的指導下,制定了《厝仔村文明衛生公約》,和村民群眾「約法三章」。熱心的「厝仔大爺」第一時間走進村民家,本著讓主人家少操心、少花錢、既隆重又體面為原則確定相關儀式,勸導村民移風易俗,建立移風易俗長效機制,引領文明新風尚。
村居文明給平安帶來了一股新鮮的力量,近年來厝仔村的轄區治安持續向好。同比2017年刑事發案率下降33.9 %,青蓮村連續80天零發案,蓮西村連續97天零發案,蓮中村連續94天零發案。
「厝仔大爺」
咱厝的矛盾調解員
家住厝仔村的邱女士和楊先生是鄰居。前段時間,因邱女士兒子與楊先生兒子一起合作赴天津做物流生意。邱女士兒子小盧不僅是股東,另外還受楊先生兒子小楊僱傭。可一年過去了,邱女士兒子與楊先生兒子因生意經營不善,未掙錢,只能保證正常營運。兒子一年未掙到錢回家,邱女士認為是楊先生兒子故意拖欠不給,多次去楊先生家討薪。
邱女士和楊先生的矛盾引起了社區吳振宇和「厝仔大爺」的注意。經了解,原來,小盧每月只拿基本生活費,小楊共拖欠其37000元工資未結算。後來,「厝仔大爺」許經良、許文化多次協調遠在天津的小盧與小楊回石獅共同化解這一糾紛。許經良、許文化體諒雙方目前的經濟狀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動員小楊先支付小盧18000工資,也化解了邱女士與楊先生的糾紛。
類似的調解例子還有很多。「厝仔大爺」憑藉著熟悉社情民意的優勢,成立至今成功化解了10餘起關於鄰裡、勞資等的矛盾糾紛。
「警力有限,民力無窮」
蚶江派出所主導組建「厝仔大爺」
給轄區的治安防範工作增加了一張名片
近日要覽
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
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重點關注這一領域
習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 討論政府工作報告
習近平的「三問」 抓住了要害
習近平:法治興則國興,法治強則國強
習近平送給奮鬥者的十句勵志名言
元宵節,聽習近平講傳統美德
審審核核:李彤華
值班編輯:李向鑫
稿件來源:石獅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