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父母都很愛自己的孩子,可是孩子感受的和我們做父母的是一樣嗎?決定孩子意識和思維質量的高低,不是父母的學歷,收入,地位等外界因素,而是對孩子的理解和管教孩子細節的培養及方法。如何讓孩子感受愉快的成長,對孩子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一起來聊聊關於教育孩子的幾點誤區?
我們先來看一個小故事,有一名學生,期中考試只考了20分。老師覺得特別奇怪,平時這個學生成績都是挺的呀。於是,老師就進行了一次家訪。到了該學生家,一進門就看到這個孩子正在客廳裡被罰站。
老師走過去,輕輕地摸了摸她的頭,和藹的跟他說:「你非常聰明老師很欣賞你。」這個時候孩子的媽媽撇撇嘴說:「哼,他還聰明,你看他笨的像豬似的,每天就知道吃了玩。」兒子聽到這句話很生氣的看著媽媽。當時老師就立刻暗示媽媽不要再生氣了。
這個時候老師拿出了一張空白的卷子,拉著孩子到院子裡悄悄地對孩子說:「我知道你一點都不笨,你就是為了氣你媽媽,所以你故意考低分數的對不對?」孩子笑了,低著頭對老師說:「老師,你是怎麼知道的?」老師說:「以你的表現不可能只考20分。」然後老師蹲下來對孩子說:「好了,你現在把這份卷子重新做一遍,讓老師看看我的學生到底有多棒,好嗎?」孩子說:「好的」然後拿著卷子蹦蹦跳跳的跑回房間去了。
老師就回到了客廳,媽媽一邊哭一邊跟老師說:「這孩子都快把我的肺氣炸了,老師,你說這孩子還有救嗎?」老師沒有回答,而且怒氣衝衝的說:「你這麼大的人連一個孩子都管不好,你還能幹點什麼?你簡直是笨到家了。」當時媽媽傻眼了,老師看了看媽媽的反應,語氣緩和下來說:「怎麼樣?這樣的話你都不愛聽,你都不愛聽的話,為什麼每天要對孩子說呢?你說孩子怎麼可能好受呢?所以現在要拯救的不是孩子,而是你。每個人都有叛逆的時候,孩子也不例外,同樣的表達方式,大人都無法接受,更何況孩子呢?」
接下來老師先給媽媽上了一堂課。作為孩子的家長,一定要學會換位思考,要注意我們自己的表達方式,打擊貶低這種牴觸的教育方式,只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傷害,而且還會使得其反。任何的時候高情商的溝通方式都要比野蠻式的管教更加有效果。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孩子的起跑線就是父母的觀念和態度。聽到老師的一番話,孩子的媽媽低下頭,無語了。
這個小故事雖然很平凡,但是說明了,家長在管教孩子問題上還存在著老一套的家教方法,把孩子當作自己的私有財產。總是要求孩子按自己的思維去成長,從來不考慮孩子的感受。其實,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和尊重,孩子的快樂,健康的成長才是最重要的。為了不讓你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最好不要對孩子說這些話。
一,你整天就知道玩手機遊戲的,就不知道用心學習。
二,你看別人家的孩子考試考了多少分?你考了多少分?你什麼都不如別人家的孩子。
三,下次再考這點分,就別上學了。
四,會做的事情你不做,不會做的事情你偏要做。
五,作業寫完了嗎?不寫作業就知道玩,是不是每天都要叫你幾次啊?
家長的這些威逼利誘的話,都會損傷孩子的意志和激情,對孩子動輒打罵,使用言語或肢體威脅作為懲罰手段,會對孩子身心造成傷害。教育孩子要掌握適當的方法與技巧,以免適得其反,更重要的是方法不當,會改變孩子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