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次 元 也 好 ,現 充 也 罷
既然都點進來了,那就乾脆關注一個吧
雖然東京奧運會什麼的是四年後的事情,但是鑑於今年的裡約奧運會即將拉開帷幕,人們也禁不住開始腦洞,誒喲,11區的奧運會,是不是應該有一點二次元才對呢!
嗯哼,沒錯,如果沒有二次元的11區,那就不叫11區了。即使是奧運會這麼屬於全世界人民的盛事。
畢竟在申奧階段,11區人民就任性的把哆啦A夢當成了吉祥物啊!
後來在發布首款海報的時候,乾脆出現了謎之柯南灰原哀VS.柯南小蘭雙版本海報。也是很搞不懂在幹嘛呢哈哈哈!
所以,接下來就讓我們順理成章的腦洞一下東京奧運會可能出現的二次元元素吧!
【腦洞一:《Lovelive!》領銜全場大合唱】
既然此前文部大臣都已經「欽定」了,那麼我們有理由相信奧運會籌備人員會不考慮這方面的建議。首先,作為一個在日本擁有著出眾影響力、在海外動漫圈當中也深受好評的企劃,《Lovelive!》所包含的勵志、感動和努力,其實都能夠跟奧運會結合在一起。尤其是小姐姐(到時候估計是大姐姐了……)們是「9人在一起才能稱為μ's」,因此也體現出了奧運會的團結精神。
想想看,如果2020年的時候,μ's能夠出現在現場來演唱一曲,那麼會不會也吸引全世界的動漫迷來關注這一屆奧運會呢?
當然了,畢竟11區的偶像文化不僅僅局限於μ's一家。或許在2019年的時候突然就出現了一個紅遍全世界的二次元偶像組合,到時候小姐姐們也只能「讓位」了……
【腦洞二:哆啦A夢印在獎牌上】
作為世界聞名的動漫大國,在奧運會的舞臺上展示國家文化本身就不奇怪。而實際上,東京在申辦奧運會的時候,就曾經安排了「哆啦A夢」當作申奧大使,這種做法恐怕全世界都非常少見。那麼既然藍胖子為申奧立下了汗馬功勞,那麼作為「回報」,奧運主辦方是否也可以考慮將哆啦A夢的形象印在奧運獎牌上呢?
實際上如果要設計這種獎牌的難度並不是很大,畢竟藍胖子的圓臉跟獎牌還是非常契合的,只要稍微在獎牌背後刻上它的貓鬍子或者笑臉,就足夠有紀念意義了。
當然除了哆啦A夢之外,其他很多國民級作品也有上獎牌的資格才對。比如說《柯南》啦、《航海王》啦、《精靈寶可夢》啦……到時候如果按照金銀銅排名刻上不同動漫作品的logo,那麼恐怕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獎牌也將成為史上最有價值周邊了吧?
【腦洞三:充滿二次元要素的賽場】
從現實角度來說,其實這次東京奧運會對於不少日本動漫迷而言並非一個好消息。由於需要大量的場館,因此包括每年舉辦同人展的東京國際展覽場等場館都被徵用,這也引發了很多人的不滿。可是如果轉換思維的話,既然這麼多場館都有著舉辦二次元活動的經驗,那麼直接將其融入到奧運會當中又有什麼不行呢?
例如說,一些賽場可以設計得極具二次元風格,例如跑道兩側都是二次元美少女角色的拉拉隊海報、選手可以穿著不影響競賽狀態的COS服裝登場、在終點的位置會有初音未來在大喊「乾巴爹!」……這麼一來,也是一種通過全球直播傳遞日本二次元文化的最好契機,恐怕主辦方也會動動腦筋吧。
更不用說,很多動漫神曲都可以拿來當成賽場配樂。實際上此前廣州亞運會的羽毛球比賽當中就曾經出現過《Only my railgun》的配樂。既然連我們國家都在使用這樣很帶感的做法,那11區自然也不能甘於人後了吧?
同時,如果說是在東京國際展覽場之類的地方舉辦比賽……那麼在現場空地擺攤賣點同人本、組織幾場COS比賽似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如果各類二次元商家足夠精明的話,現場提供一些印有魔禁形象的礦泉水、輕音造型的餐巾紙、小圓臉造型的冰棒……恐怕對於不少外國選手以及媒體而言,也是一定要拿回家好好收藏的紀念品了!
【腦洞四:高達火炬臺】
既然是奧運會,那麼最重要的象徵莫過於奧運火炬臺了。如果從傳統文化來考慮,也許官方會設計一個富士山形狀的火炬臺,但未免有些自立FLAG的感覺。而這種時候,如果出現了一個巨大的高達模型,讓高達手持火炬呢?是不是想想就覺得非常好玩了!畢竟目前在日本也已經有1:1大的高達模型供人們欣賞,那麼只要稍微進行一些修正,就完全可以拿到奧運會現場來使用了。
至於怎麼點火,也可以是一個虛擬形態的阿童木最終接過奧運火炬手的火炬,然後在一段特效的動畫中展開飛行,飛到高達上的火炬臺之後點燃奧運聖火。如果說主辦方真的能來這麼一齣戲,那恐怕全世界的動漫迷都要陷入狂歡了吧?
至於屆時怎麼滅火?還記得《為美好的世界獻上祝福!》裡面的智障女神嗎?如果她能出場並且使用「水之技能」,也就非常完美地為聖火熄滅進行收尾工作了。實在不行,出動傑尼龜對著聖火噴水,似乎也是不錯的選擇哎……
怎麼辦,腦洞的停不下來了……那麼,這些會成真嗎?小君告訴你,最起碼高達那一塊兒,就非常可能成真哦!
不論政治,只談發展,這一次日本研發的新興技術將要更新我們對於奧運會的傳統體驗,甚至可能改變世界。下面的這八大理由將為你證明,2020年東京奧運會將成為最具「未來感」的一次奧運盛會。
理由一:機器人之村
日本是地球上實現機器人自動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據《朝日新聞》近日報導,東京某政府委員會正在啟動一個「為全市安裝機器人」的大型項目。在「邁向未來社會」的倡議中提到,機器人和信息技術可以幫助各種年齡階段、不同國別的人們(也包括殘疾人在內)。
「機器人村」位於東京臺場附近,這也將成為運動員的奧運村。一座60英尺高的巨型高達像已經聞名遐邇,到了2020年,會有更多機器人在這裡服務人類。
預計在奧運會期間,每天約有92萬外國人湧入東京,而機器人可以幫助他們進行語言翻譯、導航或是叫車,當然,自動駕駛汽車一出現,運輸載體本身也有可能是機器人。
想像一下,無論你從酒店出來買東西,還是準備去東京羽田國際機場乘機離開,都有貼心的、彬彬有禮的私人機器人為你拿行李、帶領你入住,開車送你去東京晴空塔觀光,這該是怎樣一幅美好而新奇的景象呢?
位於東京臺場的60英尺高的高達像 圖片來源:AP
理由二:即時語言翻譯
相比於其他發達國家,日本民族的整體英語水平較低。雖然外國人學習日語的人數在過去十年裡急劇增長,但對於遊客來說,還是存在著較大的語言文化障礙。這就是為什麼日本會如此急於趕在2020年前推出尖端的即時翻譯技術。
由日本政府提供資金支持研發的VoiceTra,是一個可以實現27種語言文字實時翻譯的應用程式,包括較為生僻的烏爾都語和不丹文。目前,它只涵蓋了英語、日語、韓語、中文四種語言,預計到2020年能超過10種語言。該軟體將在遊客密集的景點供電腦和手機使用,如標誌性建築、商場和醫院。
與此同時,企業也不甘落後。松下正加緊研發可以掛在脖子上使用的輕巧型翻譯助手,翻譯語言可達10種,以便為眾多遊客更好地服務。該電子巨頭還計劃為遊客們提供一個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通過掃描日本標識進行即時翻譯。這一應用適用於全球各個國家。
理由三:無人駕駛自動計程車
日本遊戲巨頭DeNA曾推出過「機器人計程車計劃」。光想想就很奇妙,到2020年,無人駕駛的計程車就將在東京街頭奔馳了。
無論谷歌、蘋果、Uber等科技巨頭,還是寶馬、豐田、奔馳等汽車製造商,都在搶著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希望在全自動化汽車的歷史上覓得一席之地。
東京是地球上最大(住著130萬人)、人口也最為密集(每平方英裡4600人)的城市之一。再加上奧運期間,預計每天都會有92萬外國人湧入東京。如果日本要趕在奧運會前試行無人駕駛計程車,這無疑是歷史性的一個創舉。
今年8月,日本DeNA公司的和ZMP公司推出首個機器人自動駕駛計程車,該車有望在奧運會期間提供服務。圖片來源:RobotTaxi
理由四:電視直播的8K榮光
上世紀60年代的彩電熱潮中,日本企業走在世界家電科技的前線,以新一代超逼真的圖像質量惠及日本以及全球觀眾。這一次,日本公共放送NHK同樣不甘示弱,計劃以8K超高清解析度播出2020年奧運會。
《日本時報》報導,早在1995年,日本製造商就已經開始研發8K高清技術。如果有誰可以帶領全球進入新的高清時代,日本無疑是唯一的標準答案。而在2020年,它會以意氣風發的姿態出現在東京奧運會上。
10月,日本夏普將開始銷售8K電視,售價高達125,000美元(約合人民幣80萬元)。顯然,這些85英寸的8K電視並不是一般家庭可以承擔得起的。而到了2020年,觀眾從超高畫質電視中看到了自己喜愛的運動,享受到了更加棒的觀感體驗,彼時的8k電視需求也許會上升。日本NHK也希望屆時這樣的電視可以走進尋常百姓家中。
理由五:海藻作為燃料來源
使用海藻作為飛機、公共汽車的燃料,是一個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命題。在波音公司這樣全球知名企業的大力支持下,海藻作為替代能源,可能在全球範圍內實現商業化。
藻類作為替代能源不是無稽之談,它通過吸收二氧化碳將其轉換成能量。生長在海中的藻類,不像其他的綠色能源一樣佔空間,例如玉米;且相對容易生長;產量還頗豐,每英畝藻類可以產生比玉米多達60倍以上的油。
更重要的是它的天然環保性,如果你在碳排放量大的煤廠附近種植藻類植物,它可以在吸收碳排放量的同時生產出可用電力。可最大的問題在於藻類極其昂貴的製作成本,得到一升成品人力成本就要2.5美元,資源成本將近80美分。
儘管如此,波音公司還是希望通過與日本合作使用藻類作為飛機燃料,幫助運載2020年奧運期間的來往遊客。這個項目有超過40個組織的聯盟合作,其中包括東京大學,日本政府,日本航空公司和全日空航空公司,波音公司也是其中的一份子。
這是非常好的一個設想,因為較之石油燃料來說,藻類可以削減高達7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如果波音公司和其他公司能夠證明藻類能源的低成本、高效率、大規模使用的可實踐性,那麼這一能源有可能運用在奧運會中,在未來,我們也一定可以看到更多的「綠色」國際航線。
日本航空正在與波音公司、東京大學及其他組織積極研發藻類作為飛機燃料的可實施方案。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理由六:氫動力公交車和建築
說到動力,日本推出了另一種替代能源,取自於宇宙中最豐富的元素:氫。這可能是改變全球遊戲規則的創舉。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東京政府計劃斥資4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1億元),在未來五年內,提高氫氣作為能源的使用率並運用到奧運會,使日本進入新型「氫社會」。當氫氣與氧氣在燃料電池中相互接觸時,它能夠產生像水一樣的環保能源。
東京計劃為奧運村配備至少100輛氫燃料電池為動力的公交車,記者休息室和運動員宿舍也全部使用氫燃料。據Autoblog報導,政府還希望將6000輛氫動力汽車投入使用,到2025年,這個數字可能達到10萬。此外,修建巨型地下管道,將氫氣直接輸入奧運村,這是日本經歷福島災難後實行非核能源計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豐田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製造商,去年其推出的氫動力燃料電池轎車命名為Mirai(意為「未來」)。日本政府希望在全國建立燃料電池站。圖片來源:AP
理由七:開幕式流星雨
日本一家新成立的公司ALE(ArtificialMeteorLightShows)計劃在東京奧運會的開幕式上讓人造流星划過天幕,使得它有望成為史上最酷炫的開幕儀式。
ALE由天文學博士LenaOkajima發起。該公司正與日本大學合作設計並發射一種立方體微型衛星。它們外形迷你,直徑僅有一英寸,由秘密材料做成,這在天文史上是劃時代的一筆。其運行速度為每秒五英裡,和空氣的摩擦使它閃閃發光。
Okajima說,由於其中的化學成分得以保護,這些人造流星亮起來能和3等星媲美,即使在霧霾瀰漫、光汙染泛濫的的城市中心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他們希望模擬一場在大自然中難得一見的流星雨。
Okajima稱,將繼續與日本頂尖大學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合作,將這個烏託邦式的關於天空的夢想付諸實際。人造流星經過「化妝」可以發出不同的顏色,這場表演的成本高達400萬美元。
但這是一個非常寶貴的學習機會:既然真正的流星雨不可預測也無從控制,該表演可以讓科學家們深入研究天體通過地球大氣層的軌跡和溫度。
理由八:更多的磁懸浮列車
50年前,新幹線子彈列車出現,日本引領全球進入鐵路高速運行的新時代。現在,它已經把目光投向了下一代鐵軌霸王:磁懸浮列車。JR中央鐵路公司負責把握日本的磁懸浮列車建設,他們希望磁懸浮列車能夠駛入2020年的東京奧運會,再在2045年駛入大阪。
2015年年初,日本磁懸浮列車以374英裡的時速破了世界歷史記錄。該國希望進一步發展其磁懸浮系統(列車尚未向乘客開放),將其影響擴大到美國等國家。日本政府提出,願意為波士頓與華盛頓之間的磁懸浮列車的建設提供一半的資金支持。
日本磁懸浮列車速度創歷史新高,接近400英裡每小時。圖片來源:Gett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