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居民對道路兩側垃圾進行清理。記者張春紅、程文昭
乾淨整潔的水泥路,優美宜居的庭院,精美的村規民約牌匾,醒目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化牆……4月2日,記者走進黃家營社區,眼前是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
黃家營社區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加快鄉村振興步伐的重要抓手,精心安排,周密部署,強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社區變得更加生態、美麗、宜居。
廁所改造改出農家「新生活」
「一塊木板兩塊磚,三尺木板圍四邊。」這曾是黃家營社區居民廁所的真實寫照,隨著農村「廁所革命」持續推進,昔日的「露天坑」逐漸被「水衝式」所取代,廣大村民也有了實實在在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以前是露天的旱廁,一到夏天,蒼蠅蚊蟲到處飛。遇到下雨天,不僅身上會被雨水淋溼,而且汙水橫流,上廁所就是受罪。」社區居民黃拴棠說。
小廁所折射大文明,小「革命」反映大民生。黃家營社區把群眾認同、群眾參與、群眾滿意作為「廁所革命」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建設三格式無公害化衛生廁所為重點,在大力宣傳廁所改造重要性的同時,積極引導居民參與到改廁中,並按照群眾接受、經濟適用、因地制宜原則,科學指導社區居民建廁改廁。截至目前,社區改廁率達98%。
「改廁之前,總覺得自己是農村人,沒那麼講究,也沒法講究。」黃拴棠深有感觸地說,「看著廁所都那麼乾淨,院子裡其它地方的衛生自然就搞好了,原來農村也可以跟城裡一樣衛生,現在看著自家的院子打心眼裡覺得舒服。」
垃圾治理繪出環境「高顏值」
「以前的社區垃圾亂扔,柴草亂堆,正常通行都很困難,現在垃圾有人管了,環境變好了,日子也過得越來越舒心。」說起家門口的變化,居民劉亞坤豎起了大拇指。
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的關鍵在村民。為改變人們亂扔垃圾的生活習慣,樹立環保意識,黃家營社區堅持環境整治與轉變居民觀念相結合,通過制定村規民約、微信推送等多種形式,廣泛開展垃圾治理宣傳,營造濃厚社會氛圍。「現在社區統一安放了垃圾桶,建立了垃圾集中回收點,還專門配備了保潔員,垃圾全都運出村集中填埋,大家的環境衛生意識也提高了,整個村子都變乾淨了,走在路上舒心多了!」保潔員肖月紅說。
「居民們不僅自己將垃圾打包裝袋丟到垃圾桶裡,而且還主動監督過往行人亂扔亂倒行為。」黃家營社區黨支部書記黃志勇告訴記者,村子乾淨了,變美了,村民們愛護家園的意識也增強了。
葡萄廊道提升百姓「幸福感」
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黃家營社區還結合鄉村旅遊,大力推進美化綠化工程,通過發展葡萄種植,不僅使社區人居環境變得越來越好,還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實現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的目標。
「社區有多年的葡萄種植歷史,發展葡萄種植,既能美化環境,還能增加居民的收入。」黃志勇介紹,去年,社區依託黃家葡萄酒莊,謀劃了黃家營葡萄產業文化小鎮暨黃家田園綜合體建設項目,對社區重新規劃、設計、開發、建設,整體包裝,分塊打造。
今年3月份,社區對臨街道路兩側進行了重新規劃,栽種葡萄。「我們今年特意引進了陽光玫瑰、默爾多瓦、巨玫瑰3個品種,400餘棵葡萄苗,並投資100萬元修建了葡萄廊架,投入6萬元重新修建了道路。」黃志勇說。
種苗統一採購,養護、種植則由村民負責。「誰家門前的誰負責,社區會定期組織專業人員上門輔導技術,為居民們免去後顧之憂。」黃志勇說,「不僅如此,葡萄成熟後的收益,也由社區居民獲得。」
「你看,我家門前就有10多棵葡萄種苗。」居民黃雙才一邊給自家門前的葡萄苗澆水,一邊高興地說,「種植葡萄不僅美化了環境,以後收益也歸我們,技術員還定期上門指導,真是一件大好事兒!」
如今走在黃家營社區,道路寬闊整潔,兩側種植著葡萄,街道上空搭建著葡萄廊架、棚架,讓人仿佛走進了農業莊園。「下一步,社區將在擴大葡萄種植規模的基礎上,開發建設農家樂旅遊、休閒採摘等綜合項目,在美化環境的同時,讓老百姓實實在在體會到腰包鼓起來的幸福滋味。」黃志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