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萬變幾千!疫情期浦發中信平安被訴信用卡降額,合理嗎

2020-12-12 新京報

「我剛還完信用卡,下一分鐘額度就從3.8萬元降至7500元。」說起近期的遭遇,周暉(化名)還是憤憤不平。他發起投訴要求恢復額度,10天(自然日)後依然沒有解決。

這並不是孤例。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僅在黑貓投訴一家平臺上,今年2月至今,已有數百位持卡人反映信用卡被無徵兆降額。記者統計了前200條信息,發現投訴集中在浦發、中信、平安三家銀行。

對此,三家銀行均對記者表示,降額與疫情期無關,是持卡人自身用卡問題導致的,比如在他行有逾期或頻繁在房地產等商戶交易,會有資金違規流入樓市嫌疑。多行亦表示,額度調整由系統實時判定。業內人士認為,信用卡被降額大概率是持卡人用卡不規範所致,不排除被「誤傷」的可能。此外,部分銀行前期發卡激進,壞帳上升,或也是收縮額度的一個原因。

【客戶投訴】

3.8萬元額度秒變7500元

浦發、中信、平安等行數百位持卡人反映疫情期間被降額

周暉3月13日在黑貓投訴平臺稱,用浦發信用卡超過一年,帳單每個月按時還,從沒有過最低還款。疫情期間帳單3.6萬元,還款後在沒有簡訊或電話通知的情況下,額度從3.8萬元直降到7500元。

3月16日,他補充稱,「平常浦發銀行工作人員打電話邀請辦理分期或者萬用金等業務,說和銀行加深合作關係,以後有需要了銀行也會幫助我們的。現在因為疫情,資金上也有困難,銀行卻只以『綜合評分不足』(為由)直接降額,甚至沒有給用戶一點知情權。」

記者3月22日聯繫到周暉時,他和銀行間的協商仍沒有結果。「銀行打來過一次電話,解釋說是我的卡綜合評分不足,暫時不能提,最少要等6個月以後才解決。」

他對此表示不解,自己並非每個月帳單都有3.6萬元這麼高,這次是因為春節前置備年貨,外加買了1萬多元的建材材料。周暉告訴記者,自己從事的工作和建材業有關,但以往買材料很少用信用卡,因為通常都付不了,交易會受限。他習慣用儲蓄卡的資金結算,信用卡在商場消費時使用居多。

降額對周暉用卡產生較大影響。「現在疫情期間工資沒進帳,資金本來就緊張,我希望銀行能儘快恢復額度。」

與周暉的遭遇相似,很多人的信用卡都出現過被降額的情況。劉雨(化名)也是浦發銀行的信用卡用戶,他2月初在黑貓平臺投訴稱,「由於在疫情期間沒有穩定收入,浦發銀行信用卡中心在未提早通知的情況下突然降額3萬元,嚴重影響本人資金周轉。本人已使用浦發銀行信用卡超過5年,一直未有失信行為,均正常使用全額還款,望浦發銀行信用卡中心恢復正常額度。」據平臺顯示,1天後,浦發銀行信用卡中心回復,已與投訴人達成一致。

稱自己遭遇了無辜降額的還有李月(化名),「疫情期間,響應國家號召不能開店上班,可是中信信用卡卻給降額了,使用六年,信用良好,從3.34萬元直接降到1.02萬元,而且是剛還進去就給降額了,這是雪上加霜!要求中信信用卡給予恢復額度。」該投訴發起約1小時後,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客服回復稱,客戶問題已轉接跟進,請知悉。

也有一些投訴在一周後仍未顯示被解決。郭琦(化名)3月13日在黑貓投訴稱,將平安銀行信用卡欠款還了後秒收到降額通知,額度從1萬元降成3000元,之前沒有收到任何通知消息。「本人從激活該信用卡後按時還款,沒有一次逾期還款,經常還是提前還款, 好歹也提前告知。要求平安銀行信用卡恢復額度。」目前該投訴進度顯示仍為「商家處理中」。

據記者粗略統計,今年2月至今,已有數百位持卡人在黑貓投訴平臺反映信用卡被無徵兆降額。記者統計了前200條信息,投訴基本指向浦發、中信、平安三家銀行。

【銀行回應】

降額與疫情無關

系統自動審核用戶還款、消費商戶類型等 在他行有逾期亦影響綜合評分

針對上述投訴,記者分别致電浦發、中信、平安三家銀行信用卡中心了解情況。

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客服人員介紹,該行信用卡的額度調整,是系統根據用戶以往用卡、還款情況和徵信狀況等進行綜合評估,如果綜合評分不足,系統就會對卡片額度進行相應調整,和疫情期間用戶收入多寡無關,用卡頻率偏低也「不一定」會影響額度。

降額後還可恢復。該客服人員稱,建議用戶保持多元化消費,比如在商場、超市、餐飲、娛樂等日常生活場景中儘可能多用,同時保持良好還款,不要出現逾期。對於調整頻率,該客服人員表示,系統會根據上述幾個參數隨時自動審核,達到標準就自動降了。

平安銀行信用卡中心客服人員稱,該行也是由系統24小時實時監控測評,會根據持卡消費、還款情況、資信等綜合評估,一旦綜合評分不足或有風險,系統會自動採取風險管控措施,可能會降額或停卡。對於滿足了幾個參數,評分是否會實時上升並恢復額度,其表示「不能確定」。

因為個人徵信信息在央行和銀行間聯網可查,浦發銀行信用卡客服中心人士還提到,如果查到用戶在他行有逾期,也可能會影響用戶卡片綜合評分,進而被降額。

該人士還詳解了用卡不規範的情形,其中包括用於買房、投資股票等。「信用卡領用協議中明確說明,信用卡只能用於個人的一些日常交易,不能用投資、生產、經營或者批發類的交易。商戶都有行業代碼,如果客戶自己家裝修,偶爾一兩個月這類商戶消費,我們可以理解,但如果連續這樣消費,我們就會給用戶發簡訊提示,還沒有改正的話,銀行就可能會適當降低部分額度。」該人士強調,銀行會通過簡訊等方式對用戶進行用卡教育,有些用戶或沒有留意。

對於降額後用戶提出恢復額度的訴求,該人士進一步稱,用戶如果反饋,銀行會讓對方提供幾筆疑似異常交易的憑證,然後反饋到後臺,審核通過的話,用戶可再嘗試申請恢復額度。該人士稱,用卡不規範、整體負債高、徵信有「汙點」等都可能導致用戶卡片綜合評分下降,每個客戶情況不同,不能一概而論。

【業內分析】

銀行有權利調整用戶升降額度

降額多由不規範用卡導致,「誤傷」概率偏小

銀行通過系統綜合評分給用戶降額是否合理?會不會有「誤傷」可能?

蘇寧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黃大智表示,銀行有權利調整用戶額度,包括增加和減少。如果信用卡資金有確切跡象是流入樓市、股市、資金盤、理財等,可以判斷是違規,銀行對應可採取降額甚至封卡處理。反過來想,有用戶在618、雙11等節點信用卡會被臨時提額,也是和過去一段時間用卡頻率、額度、場景、資金流向等有關。

事實上,個人信用卡不得用於購房、投資等已不是新規。監管早在2012年《中國銀監會關於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中就明確,商業銀行個人信用卡不得用於生產經營、投資等非消費領域,也不能用於幫助他人或企業貸款等。

2019年8月,北京銀保監局下發《關於加強銀行卡風險防控的監管意見》,要求轄內商業銀行應加強對信用卡大額透支和現金分期業務的資金流向監控。建行、農行、興業、招商、平安、光大等多家銀行信用卡中心發布公告,明確對房地產類商戶刷卡的限制,其中涉及購房、中介、租房、物業等多項業務。

黃大智還提到一種違規用卡類型,即套現行為。在數月前的調查中記者發現,仍有POS機銷售方大肆宣揚「養卡」之道,偽造交易,以此來混淆套現和真實大額消費。

在黃大智看來,降額是否合理,應從用戶使用習慣和銀行風控規則判斷,正常消費很少被降額,存在誤傷的可能性,假設一個用戶群體(如武漢地區持卡人)普遍被降額,那就是不合理的。

信用卡資深研究人士董崢表示,銀行信用卡的額度調整都是銀行正常的權限範圍內,調高或降低額度完全在銀行正常的業務範圍內。從一些文章中所反映的降額問題來看,多是持卡人有套現、逾期等違規用卡的行為。

【行業擴張】

部分銀行前期業務發展激進 存在為市場份額放低門檻現象

降額的另一面,是部分發卡行前期為了市場份額放低門檻,甚至不顧用戶的實際情況予以高額授信。

董崢表示,從降額話題中,也應對近幾年信用卡業務的粗獷式發展進行一些反思,尤其在「多頭授信」、「重複授信」方面存在很大的潛在風險的。多頭授信讓持卡人實際可使用的綜合授信額度遠超出其可能的還款能力,可能造成的結果就是一旦持卡人在發生透支後無力還款,勢必將導致銀行資金面臨著損失的風險。

據央行近日公布的2019年支付體系運行情況顯示,截至2019年末,全國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在用發卡數量共計7.46億張,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0.53張,同比增長8.36%。銀行卡卡均授信額度2.33萬元,授信使用率43.70%;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742.66億元,佔信用卡應償信貸餘額的0.98%。

記者翻閱了多家A股上市銀行財報,截至2019年上半年末,工農中建四大行的累計信用卡發卡量均已破億,中信銀行累計發卡7439.8萬張,浦發銀行發信用卡流通卡數4262.73萬張,平安銀行信用卡流通卡量5579.3萬張。

信用卡能給銀行帶來實實在在的收入。不少銀行財報中都有類似表述:「當期銀行卡手續費增長,主要是由於信用卡分期付款業務收入增加。」部分銀行當期信用卡非利息淨收入佔全部非息淨收入的五成以上。

「一些銀行前期信用卡策略比較激進,例如借一些金融科技平臺的流量,合作開發信用卡等。但快速發展導致出現了大筆壞帳,所以現在風控收緊,原來消費良好的話能提額2萬元,現在只提額5000元了。」一位銀行業人士表示,前期甚至有銀行辦卡時送POS機,整體看股份制銀行前期風控比國有大行偏松。

在不良率等指標方面,由於各行財報披露口徑不同,無法做出準確的橫向對比。不過可以看到,多家銀行信用卡不良率走高,如截至2019年上半年末,浦發銀行信用卡及透支的不良率為2.38%,較2018年末上升了0.57個百分點;招商銀行信用卡貸款不良率1.3%,較2018年末上升0.19個百分點。

中信銀行信用卡不良率雖然下降,但也稱信用卡業務風險有所上升,要多管齊下,提升信用卡風險防控能力,確保資產質量。工行表示,要加強信用卡業務風險管理,提升授信差異化、精細化水平,推進信用卡業務大數據智能風險控制體系建設等。

疫情給銀行資產質量「保衛戰」帶來更大壓力。在近日召開的2019年業績發布會上,招商銀行行長田惠宇透露,疫情對招行在獲客、存貸款、淨息收入、中間業務收入、資產質量等五個方面帶來了影響。其中,最直接、最大的影響是資產質量,2月份信用卡和房貸、小微逾期率同比大幅度提升。

新京報記者 程維妙 編輯 陳莉 校對 劉軍

相關焦點

  • 銀行再發「新警告」,刷信用卡買「它」,不僅降額還可能被凍結
    不僅如此,還可能面臨信用卡被降額,甚至是凍結、鎖卡的情況。所以上億卡民們,為了「守護」自己的信用卡以及額度,未來這些操作別再出現了!多家銀行已經明令禁止,不要再心存僥倖。其中和我們關係最密切的,就是關於買房。在此前,就有不少人借著自己信用卡的高額度而「為所欲為」。對於大部分的家庭而言,購房一直是一件人生大事。
  • 廣發中信平安信用卡黑貓投訴排名前三!大封殺!降額、封卡超猛!
    剛還完信用卡,馬上額度從幾萬塊降至幾千塊。不少卡友都被銀行的這一損招,氣得牙痒痒。義憤難平,不約而同集中在各大投訴平臺痛訴這些銀行的無恥行為。才發現,銀行的這一行徑並不是小範圍局部事件。廣發、中信、平安三家銀行是各大投訴平臺上卡友投訴的重點目標,這三家銀行,從今年2月份至今,僅在黑貓投訴一家平臺上,就有數百位網友反映被無情無徵兆降額。
  • 中信平安持續降額,還有哪些銀行提額?
    近期的提額放水不少,降額也不少,而且降額最多的還是中信和平安,最近在連續降額,不過這兩家銀行額度也是可以恢復的,之前也提到過了。除了這兩家銀行外,浦發招行和廣發雖然最近降額有所緩解,但風控還是比較嚴格。浦發有降額是由於異常刷卡,刷機器導致,建議大家多線上消費吧,現在機器刷卡容易被風控降額。
  • 招行、平安、浦發、中信、光大:信用卡業務大PK
    國內信用卡業務做得最有特色、能力建設較強的銀行多集中在股份行梯隊;而股份制銀行中,又以招行、平安、浦發、中信、光大的信用卡業務最為有聲有色,對零售業務的帶動作用也更為明顯。今天「愉見財經」的推送,就以這信用卡「五小龍」為例。
  • 平安、中信之後,這家銀行開啟降額風暴
    一季度的逾期和不良風險仍在貫穿第三季度,這也迫使銀行繼續採取嚴格的風控措施,平安、中信之後,華夏銀行也出手了。華夏銀行瘋狂降額前不久,平安銀行發布公告,當持卡人信用卡交易出現監管規定的或平安銀行認定的風險特徵時,平安銀行有權中止或終止信用卡的全部或部分功能,包括但不限於調整授信額度、鎖定帳戶、緊急止付、對商戶交易限額、套現治理等風險管理措施,平安銀行信用卡迎來了超強監管。
  • 因私自扣費、不合理降額等 浦發銀行信用卡遭用戶密集投訴
    浦發銀行信用卡中心成立於2004年1月,是浦發銀行(600000.SH)設立的專業從事信用卡業務的直屬經營機構,是國內最早獲得金融許可證的信用卡中心之一。黑貓投訴平臺顯示,截至3月27日,針對浦發銀行的投訴量為3596件,投訴完成率為61.76%,投訴幾乎都與浦發信用卡有關,投訴問題集中在浦發信用卡捆綁服務、私自扣費、私自降額、涉嫌暴力催收等。
  • 我的信用卡被降額了,額度從40000直接降到了5000?
    中信銀行 「中信銀行信用卡連降兩個月,每次降額100元,我都不知道是什麼原因。」網友小貝說,自己正常消費,沒有出現逾期,就這還是被降額。她覺得中信銀行這種連續降額的行為,還是讓人挺不理解的。 同樣,還有網友反映接連幾天被降了兩次,額度直接降到了1000。
  • 2020年最新風控最嚴、降額最多銀行信用卡前六排名,你中招了嗎?
    第一名:交通銀行交通銀行,是國內信用卡行業的元老,延續了滙豐銀行的風控,出了名的提額困難戶和風控大戶。交行的風控,是業內公認最嚴格的,實至名歸的風控No.1。有人曾經半夜用手機刷了一筆,馬上就來了電話核實,嚇的不輕。
  • 信用卡被降額?原來是你用卡不規範
    作為消費支付工具的信用卡,正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重視。不過,也有的持卡人通過個人透支或刷卡套現的方式進行資金周轉。日前,央行發布2019年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截至2019年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742.66億元,佔信用卡應償信貸餘額的0.98%。 近日,記者了解到,廣發、中信、交通、浦發等銀行開始大規模降額。
  • 招行、交行、平安信用卡逾期大增 降額風控仍將繼續
    事實上,部分持卡人在四月份和五月初已陸續察覺到銀行的風控降額行動,大幅降額甚至封卡現象比比皆是。逾期率超4%作為銀行零售市場中的明星選手,招行的信用卡業務被疫情猛烈衝擊。同屬零售業務在其營收構成中佔比較高的銀行,平安銀行信用卡不良率在第一季度也出現上升,不良率為 2.32%,遠高於去年1.66%的水平。另外,截至2020年3月末,平安銀行信用卡應收帳款達515.86億元。
  • 中信平安連續兩個月降額,另一邊廣發悄悄提額!
    近期各行風控沒有多大變化,該降額的銀行還在降額。中信信用卡還款後直接降額的情況還是存在,而且降額沒有事先告知,之前一直在還款,卻還是降額加息,實在是讓人摸不著頭腦。 和中信一道風控的還有平安,有卡友表示,自己一直保持良好記錄沒有任何違約,卻在特殊時期連續兩個月降額,嚴重影響到了正常生活。
  • 信用卡逾期世相:有人大幅降額 有人額度清零
    最近,信用卡的逾期開始集中爆發。銀行不得不採取一系列收緊風控的操作,降額,限額,甚至限制消費場景,比如不能刷卡買奢侈品,等等。大量用戶也反映,自己的信用卡被降額,一位用戶的額度從5萬直接降到1000元,甚至還有人的額度從10萬降到0元。一些金融機構的風控負責人表示,現在,收緊風控,才能自保。
  • 2020年降額最猛的幾家銀行,簡訊一響,信用卡直接降回申卡前
    「信用卡突然降額很不地道,特別是急用信用卡辦事,事還沒辦完就被降額了,事也沒辦好,就打電話過來要還債。」有網友私信說。要說2020年降額最猛的銀行,以下幾家肯定是榜上有名。第二名:中信銀行中信銀行又名「鐵公雞」,優勢是申卡容易,下卡率較高,但槽點也不是一般的多。「還一次降一次,還多少降多少,每次帳單還清就降額度,一條簡訊也簡訊通知都沒有,無緣無故就降額,這樣隨性的降額,一點都不像是銀行的作風。」
  • 信用卡剛剛還掉就被降額,還有救嗎?
    信用卡如果剛還掉就立馬被降額,那麼你其實已經早早被銀行系統所風控了,啟動風控機制後,只要你還的錢一進帳,銀行就會立馬降額到對應的金額,那麼遇到這種突然降額方式,我們如何解決就要看銀行來區分了。中信銀行降額分析:中信今年也是大規模的批量降額和限制交易,但是中信是我認為最具人情化的銀行,沒有之一,今年疫情的情況之下,只有中信已經判斷你用卡和大數據不良降額後,經過投訴給你暫時恢復額度的銀行。之前我也詳細寫過降額投訴恢復的文章,90%的卡友都已恢復額度,但是都被告知疫情結束之後會重新審核用卡數據,還不良就是封卡。
  • 信用卡之所以逾期,是因為銀行風控降額?哪些銀行愛降額
    有的負債人,是因為失業,需要用信用卡維持生活所需,而導致負債。在2020年,更多的負債人表示由於銀行突然地風控降額,是信用卡之所以逾期的根本。如果沒有信用卡降額的事情,根本不會陷入到負債的困境中。那麼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究竟是哪些銀行喜歡降額呢?
  • 應對信用卡降額潮,中介兜售「反降額大法」,一份賣39.9元
    文 | 一本財經,作者 | 羅素信用卡領域正在出現大規模的降額潮。一位銀行的風控負責人透露,他們的降額用戶清單,「每天一長串」。(詳見《信用卡逾期大爆發,有用戶額度從10萬降為0》)「不能坐以待斃。」面臨大規模的降額潮,一些用戶和中介開始結成同盟,共同反擊。
  • 信用卡降額風暴來了!怎麼快速提額?
    「10萬被降成0」、「5萬變1000元」、「10萬額度直接變成了0元」、「5萬額度直接降沒了」……她姐分析原因可能和疫情期間信用卡逾期率持續增漲有關,所以像工行、招行、廣發、中信、交通等銀行就開始紛紛下調信用卡額度並加強監控用卡交易過程。
  • 12家銀行信用卡提額攻略!現在知道還不遲
    2、農業銀行提額不封頂,你覺得不值得你擁有嗎?而且農業銀行的信用卡,只要你用,每隔段時間申請提額,都會或多或少的給你提,基本上半年一提。 3、在農行有流水,當然信用卡也可以分期,這樣銀行賺到錢了,自然就會給你提升額度。
  • 浦發!中信!交通四家銀行信用卡如何強提固定額度?
    今天要分享的也是比較特殊的一種提額方案,興業、浦發、中信、交通這四家銀行也是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進行操作,原理和之前招商的這篇文章是大同小異的,只是招商是通過銀行app來進行提額,而今天要分享的是通過郵件來進行操作的銀行給大家信用卡進行提額也是基於我們平時用卡的一個情況,結合徵信來進行綜合評估,以此給出銀行覺得比較合理的額度無論選擇什麼渠道辦卡網申也好
  • 信用卡被降額?別急!
    近期,多家銀行發出警示:如果個人信用卡資金有被用於買房、炒股,將被降額、凍結、鎖卡等。與此同時,一些網友也在社交平臺上曬出了自己被降額、鎖卡等圖片——信用卡被降額?別急!經濟日報記者帶您一探究竟。 近期,部分信用卡用戶出現被降額、鎖卡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