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聞縣下洋鎮墩尾村下轄15條自然村,總人口4150人,是革命老區村。此外,墩尾村有貧困戶74戶,屬於省定貧困村,由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單位掛點幫扶。墩尾村根據上級黨委的相關部署要求,採取技能培訓、轉移就業、產業幫扶等方式,落實因戶施策,總結出「三好戰法」,加快了對貧困的「圍剿」力度。
結好「幫扶對子」,確保脫貧「路徑精準」
據墩尾村黨支部介紹,墩尾村現有黨員89人,為做到「精準脫貧」,他們嚴格實行書記遍訪制度,建立黨員結對幫扶貧困戶機制。
如何確保脫貧「路徑精準」?墩尾村黨支部負責人給記者舉了幾個實例。一是針對住宅被鑑定為危房的貧困戶,村黨支部採取先做好臨時居住安置工作,再進場動工的步驟。在保證群眾生活生產的情況下,提前完成全村38座危房改造項目。二是為了全面消除因重病、缺失勞動能力等導致的深度貧困問題,村黨支部黨員幹部,多次入戶和貧困群眾座談,爭取做到貧困戶社保、醫保和養老保險的參保率達到100%。三是對有勞動力而缺少技能的貧困戶,村黨支部組織開展農業技能及就業培訓,現已培訓貧困戶人員100多人次,實現轉移就業超過60人。
用好「紅色陣地」,提高脫貧「行軍速度」
2017年墩尾村成功入選了由省委組織部牽頭實施的「紅色村」黨建示範工程。2019年9月,墩尾村紅色教育基地如期落成開館。墩尾村黨支部以此為契機,以黨建陣地「催化」脫貧攻堅,提高黨員幹部的幫扶技能,定期培訓黨員幹部和貧困群眾的各項「脫貧業務」,提高幫扶措施「推進」效率。實施「固本強基」工程,加大對村黨支部陣地建設,完善村黨支部政策宣講平臺、脫貧制度上牆、黨建書吧等公共服務設施,提高為貧困群眾服務的辦事效率。
建好「戰鬥堡壘」,加強脫貧「火力輸出」
為確保脫貧攻堅工作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積極發揮好自身戰鬥堡壘作用,墩尾村黨支部通過組織「紅色鐮刀」工作小組,吃住在村,實地了解脫貧攻堅工作進展情況,及時解決各種問題。「老鄉富不富,關鍵看支部」,墩尾村黨支部用這樣一句樸實的話做標語,提醒全村黨員幹部時刻保持全力出擊的狀態,積極統籌各方有利資源,發展扶貧產業,強化貧困戶穩定收入保障。
2019年墩尾村引進省級高新技術企業廣州崧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開展葛根現代化種植示範基地項目,並投入85.2萬元扶貧資金參股,確保貧困戶每年有8.5%的穩定分紅。目前,產業扶貧在投項目6個,建成2個產業基地,已實施了4筆分紅合計18.98萬元。
與此同時,墩尾村積極發展「消費扶貧」,促進貧困戶提高收入水平。據悉,近一年來,墩尾村黨支部組織貧困群眾通過外銷葛根面、菠蘿、良姜等農產品,共開展消費扶貧3批次,銷售金額近10萬元,僅此一項有貧困戶63戶、302人從中受益。該村支部榮獲2019年「湛江市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
截至日前,墩尾村原74戶貧困戶329人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或超過脫貧線,脫貧率100%,其中有73戶已實現穩定脫貧並達到退出標準。
【來源:湛江新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