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平: 中國女性解放幾經磨難, 為何被嘲「女拳出擊」?

2020-12-10 手機鳳凰網

✪ 黃平 | 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

[導讀]近日,華坪女高的校長張桂梅接受採訪時提及不接受學生當全職主婦,也拒絕她的捐款,再次將「當家庭主婦是否光榮,是否算一種職業「的爭論推到風口浪尖。

部分反對者引用美劇《美國夫人》裡對「平權修正案」的反對,即在社會保障及性別歧視並未完全消除的情況下,成為家庭主婦並非是在壓迫女性,而是女性在利用自身的性別優勢。部分支持者認為,華坪女高為幫助大山裡的女孩子爭取教育公平,獲得改變命運的機會,張校長自是不願意學生回歸家庭,她的校長身份有她必須這麼說的理由。伴隨話題熱度增高,極端言論頻現,路人紛紛佇足側目:「女拳」又來了。這是一個女性群體看似聲勢浩大,實則極易被汙名化的時代。女性不僅與男性難以結成同盟,女性群體也陷入內耗與相互孤立之中。

本文作者認為,中國作為一個幾千年傳承「男權—父權—夫權」的社會,在短短幾十年革命和改革將女性的就業程度、受教育程度,健康程度推到了發展中國家的最前列,這在全球範圍內都是罕見的。上世紀從革命年代的婦女參軍到農村婦女的掃盲運動,中國積累了大量女性運動的實踐經驗,卻基本上沒有進入到社會科學的敘述裡。用作者的話說,「許多知識分子就像倒洗澡水把孩子倒掉了一樣。」

面對現代社會女性面臨的結構性困境,作者呼籲突破已有理論範式,改變性別視角在社會科學中邊緣化的處境。作者指出,若社會科學看不到社會制度裡活生生的人,不能解釋人的行為,那麼社會科學就變成了簡單化、可重複的解釋。研究性別主義,不僅會挑戰人們對於當下的既有認知,甚至可以整個地改變我們的話語世界。

本文原載《文化縱橫》,僅代表作者觀點,供諸君思考。

《使女的故事》裡的主教妻子疑似《美國夫人》菲莉絲·施拉夫利的原型,暗諷她用政治雄心及演講能力將自己與其他女性鎖在父權統治的牢籠裡。

性別:看待世界的第三個視角

性別研究,即所謂GENDER SDUDIES,在歐洲自1960年代開始,慢慢地成為社會學中一種比較熱的研究方法和視角。它指的是我們看世界,要有一個GENDER的視角——GENDER一詞,翻譯成「(男女)社會性別」比較恰當。

社會學傳統的研究方法是階級分析,它把工業社會以來的社會基本結構,看作是一個階級關係的結構,其中最經典的當然是馬克思的分析。在階級分析和階層分析之外,西方社會(歐洲以及越來越重要的美國),在1960年代以後引進的一個方法就是「族群」。性別這個維度,是社會學引進的第三個觀察世界的維度,就是說不管你是窮人還是富人,是白人還是黑人,都有一個社會性別(GENDER)上的差異。

性別的視角一直被忽略、被輕視、被邊緣化,是有科學本身的原因的。自然科學中「科學」程度比較高的數學、物理學,都是由男性話語構築而成。孔德從一開始要建立社會學,原本的意思是「關於社會的(自然)科學」,即我們認識社會就要像牛頓認識自然界那樣。這樣構築起來的概念、理論、框架,看問題的角度和方法,就沒有性別這一個角度。最硬的科學是要求排斥情感的,它是最理性的,也是最冷酷的。但如果把情感的東西排斥在社會科學之外,再去解釋人的行為,那是很難的,至少是很不完整的。

古典的社會學要處理的,一個是社會關係,一個是社會制度,但是如果看不見社會關係和社會制度裡面活生生的人(現在社會科學裡叫「行動主體」[agent]或者「行動者」[actor]),不能解釋人的行為(人的行為相當一部分是和他的情緒、情感、心理有關係),那麼社會科學就變成了一個機械論的解釋,變成了簡單化的解釋,或者是千篇一律(所謂「可重複性」)的解釋。20世紀的30~60年代,原來的社會科學逐漸暴露出它的不完整性。1930-1960年代,社會科學的重大發展,就是引進了族群和性別的維度。有了這兩個角度,再重新看我們生活的世界,發現這個世界其實和18、19世紀那些經典大師所闡釋的世界在一定程度上是很不一樣的。

性別主義的發生,不是一個純粹的智力活動/知識生產的產物,不是由一些聰明天才憑空製造的,不是從所謂的學術脈絡裡自動產生的。它是社會運動特別是婦女運動的興起導致的,是和兩次世界大戰以及以後整個世界格局的變化有關係。二戰後亞非拉的民族解放運動,在萬隆會議後叫作不結盟運動,或者第三世界的反帝反殖運動,這些社會運動在1960年代風起雲湧。與這些社會運動相伴隨的,甚至比它還要早,有兩場重要的婦女運動。

第一場婦女解放運動,是西方社會內部的白人婦女爭取和白人男性一樣的社會政治權利的運動,這個運動沒有那麼急風暴雨,它通過改良一步一步地擴大。另外一場婦女運動,是與第三世界的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反帝反殖運動相聯繫的,這場運動是急風暴雨式的,有些是以革命的形式,比如說中國的革命;還有很多非洲、亞洲國家的婦女解放運動,是以反貧困的形式,隨著民族解放運動的興起而興起。亞非拉的婦女解放比較而言是更加急風暴雨般的追求獨立和解放的,是第三世界開展的反帝反殖運動的一部分,它是第二場婦女解放運動,是和白人的婦女解放並不完全一樣但又前後相隨、彼此影響的一個過程。它和階級的解放、民族的解放一樣,也是一個彼此影響的過程。

可見,性別主義的興起,它不只是一種智力推演,而是社會的運動或實踐,是轟轟烈烈的社會運動的反映,要是沒有那麼一些轟轟烈烈的,而且是彼此交集、交叉同時發生的運動的話,不會積澱下來成為一種學術的視野和方法。今天性別主義在美國的大學裡,在歐洲的講堂上可能變得很精巧、很優雅,包括著名的性別主義的文化研究者——如印度裔學者斯皮瓦克,很有教養、很有風度,但實際上她和一批印度裔學者的學術背景,是和印度1950~1960年代尼赫魯領導的不結盟運動、乃至早期甘地的非暴力運動,以及印度的民族解放運動有著很深刻的關聯。

中國婦女運動的實踐與理論的空缺

在中國的語境下,怎麼來看性別主義這樣一個看問題的方法?

中國婦女解放運動,在第二場婦女運動的潮流中,也是其中比較激烈的。從秋瑾那一代人開始,經過一代又一代的努力才走到今天。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一開始就和女性解放有關係。辛亥革命有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要解決婦女的纏足問題。「五四」以後,不但是解開了足,而且很快女性也可以穿裙子上學了——至少大城市的知識女性,比較有地位的家庭的女孩子是這樣的,她們甚至也可以參與政治。在所謂的「發展中國家」,這是獨一無二的——要知道中國還是一個幾千年的「男權—父權—夫權」的社會,女性是被壓迫得最深的。從一開始起,中國的婦女解放,就有一個非常獨特的反抗形式,即女性通過革命的形式,甚至通過參軍的形式,用一種「暴力革命」來解放自己。我們有女紅軍,有「紅色娘子軍」,她們真是到了戰爭的第一線,這些篇章,在整個婦女解放運動中,都是最激烈的。

中國的婦女運動,推動的男女平等和女性地位的改變,並不只是女性的地位提高了這麼簡單。在社會意義上,比如說女性的就業程度、受教育程度,健康程度等等,都得到了顯著的改善。1950年代以後,我們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通過全民的保健和防疫,把孕產婦和嬰幼兒的死亡率降下來了。在1950年代,我們花了很多精力來做這方面的工作。中國人用了很短的時間,30年一代人的時間,就完全變了一個樣。許多國際發展組織從1980年代進入中國,從那時起他們一直把中國視為發展中國家的楷模,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從1950年代到1970年代,在健康(防疫、保健、醫療)、教育(包括全民掃盲,農村婦女掃盲)和基礎設施(灌溉、農田水利等)這三個領域中,中國是發展中國家中做得最好的,而且直到現在我們還在享受著這個遺產。

我們改革開放的成功,有著健康體魄的一代勞動者,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如果沒有這麼一代健康的勞動者,如果我們還是東亞病夫,如果沒有最基本的教育,經濟是不可能發展這麼快的。現在農村孩子失學很嚴重,農村的女童失學更嚴重,在珠三角,到城裡打工的那些農村小女孩的正規教育也確實是初中都沒念完。但是另一方面,她們心靈手巧,接受過基本的教育,很快就能夠組裝出包括索尼電腦、高級照相機在內的產品。也就是說,這是一支很強的勞動者隊伍,這支隊伍也是在婦女解放的過程當中培養出來的。

中國近代的這段歷史,中國婦女通過參加革命來獲得解放的運動,本來應該作為闡釋20世紀的整個女性主義或者性別平等主義的一個很重要的歷史和理論資源,但這樣一個資源,直到現在還沒有進入到社會科學的基本敘述裡。對比一下,斯皮瓦克她們其實是把印度的資源介紹到西方主流的社會科學敘述裡,所以她不但自己變成了西方意義上的一位知名教授,而且她能夠把印度的經驗帶進主流的社會科學中。中國的民族解放和婦女解放也有一百多年了,這麼一個轟轟烈烈的社會革命,給千百萬婦女帶來了這麼大變化(在持續的變革過程中也經歷了無數的曲折)的解放運動,卻基本上沒有進入到社會科學的敘述裡。如果有,也是少之又少,充其量只是一些事實和個案,而沒有成為推動社會科學發展的動力,沒有形成相應的範式和概念。

圖為華坪女高校長張桂梅接受央視《面對面》採訪

性別主義作為一種理論、一種方法、一種看世界的角度,是從實踐中來的。把中國實踐納入性別主義的研究是很有意義的。現在主流的敘述其實是西方的白色男人主宰的,而性別主義基本是西方的白色女性爭地位、爭權益的過程中形成的理論。不只是中國的婦女解放運動,我覺得廣大的亞非拉女性和她們的實踐還沒有進入到社會科學的敘述裡面。我們社會科學必須努力把我們的實踐總結成社會科學的理論、方法,哪怕是一些概念、新的看世界的角度。比如說,我們看發展可能就不只是GDP,不只是收入,像聯合國開發署多年來做的那樣,而是把人均預期壽命、識字或者教育納進來,這樣就有一個人文發展指數,這樣看世界至少要全面得多。

推而廣之,不只是性別問題,其他領域也是如此:我們自己的實踐是如此的豐富,但是我們的理論卻是如此的蒼白!中國現在講和平發展、和諧世界,中國怎麼樣進入世界,別人怎麼看我們,確實都很重要,不只是個面子問題。我們有時候說話辦事不知道怎麼說,說的方式可能別人不容易接受。這個意思不僅是說我們應該適應別人,照著別人去說,但是我們要有自己的一套說法,這方面印度做的比我們好。雖然印度的社會發展好像比我們落後得多,貧富懸殊比我們嚴重,人均預期壽命、識字率、基礎設施都比我們差,但是印度確實培養了一個人數很少的——比如說300萬的精英,那批人基本上知道怎麼去對世界說話:從甘地到斯皮瓦克、阿瑪蒂亞·森這些人,他們都知道怎麼表達自己,既用別人能明白的方式說,又能保持自己的自主性。這個不但和形象有關,還和我們實際上確實做了什麼、怎樣做有關。

其實,我們並沒有很好地認識到我們所做的事情的價值——說得極端一點,1980年代以來,許多知識分子就像倒洗澡水把孩子倒掉了一樣。我們過去做的事,也不只是階級鬥爭,1950年代以後的社會主義建設其實是一個很重要的資源,我們走的道路和西方是很不一樣的。我們以前動員群眾,從愛國衛生運動到全民健身運動,從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到掃盲和普及義務教育,是最典型的「花小錢辦大事」,做到了提高識字率,增強全民免疫、保健,降低嬰幼兒孕產婦的死亡率,降低各種疾病的發生率,增強了人民的體質等等。這些實踐,這些資源,迄今也沒有被整合進社會科學,沒有經過整理、吸納,把它變成理論,沒形成自己的解釋概念。

我們的社會學幾乎也就只有費孝通提出的「差序格局」的概念,再也沒有其他自己的概念了。像「社會」「國家」這些概念都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由日本人借用漢字,從西方的語言裡翻譯成日文,然後我們再從日文拿過來,於是一個「國家」的概念旅行到了中文,和我們的理解已經很不一樣了。現在,中國也好、亞非拉發展中國家也好,大量的實踐概括不成理論,這是很被動的。當然,社會實踐進入到社會科學領域需要一個很艱苦的過程,可能需要多少代學者,耐著寂寞的長期研究才能成功,現在的研究,太急、太快,顯然是不利於社會科學發展的。

從性別主義看社會科學的整體困境

性別主義,實際上構成了對西方整個文明、從古希臘到啟蒙運動的一種挑戰。但從1980年代以後到今天,我們再去看西方女性主義的敘述,已經變得很優雅,甚至也很沒意思。全世界性別主義的研究,似乎有點走不下去——它卡在了解釋西方白人婦女怎麼爭取權益、獲得和男性一樣地位的位置上。

這個障礙首先是因為它沒有把其他地區、其他非西方社會的實踐納進去;而且這個障礙是很難被西方人自己克服的。這相當於為什麼性別主義研究很容易就變成了「女性」 的研究——男性很難跨出那個男權、父權的框子,按照男女平等的眼光來看世界,因為他一直享受著這個不平等的好處。同樣,讓西方人獲取非西方人的視野是很難的。還有一個難處就是我們這些非西方的人受到了西方的教育,非西方人也學著用西方世界的眼光來看自己,也是越看越不順眼,不會實實在在去看自己有過的、還繼續有的那些豐富的實踐,也不會從中來總結、提煉我們的理論。社會科學真正難做的就是在話語層面怎樣建立起自己的理論、概念和分析方法——我們自己得有一套對這些問題的說法,而這「說法」的背後是對自己實踐的認同。

也許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社會變化太快。比如說美國這麼強大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軍事大國,在「反恐」問題上走得如此不順,從根本上說,是它的制度設計、體制適應不了新的形勢。現代社會科學和國家建設是同一個過程,它即是現代國家的產物,又是現代國家的組織形式,也負責解釋併合理化國民經濟、國家防務、國家文化、國家建設。整個社會科學現在從所謂最硬的、最成熟的和最科學的經濟學到其他很多學科,都是以國家為基本單位的。「國家」當然很重要,直到現在國家仍然是最大的組織和制度,是最有力量的利益代表,但另一方面,這裡也確實有個與時俱進的問題,現在的全球化形成一些非國家的力量和現象,原有的社會科學也不知道怎麼應對,原有的概念、範式也解釋不了。

而在這方面,性別主義又確實非常有參考價值:性別主義的銳利在於,它認為,西方從古希臘一直到啟蒙運動,包括中間經過文藝復興,整個最基本的敘述都是不合理的,是男權的,它都要去挑戰。性別主義挑戰的是人們關於世界的基本認識:我們這個世界不只是線性的、進步的、階段的、以男性支配和男性敘述為主,不只是一個越來越科學化和理性化的世界。其實,這種視角和我們現在尋求科學發展觀,講和諧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有交叉關係。西方的性別主義敘述構成了對社會科學最重要的挑戰之一。現在,社會科學的最大難處,是所謂「傑出人才」(往往就是20世紀訓練出來的)所操持的基本上還是20世紀那套老的話語,講的還是那套老的概念。那麼,怎麼面對未來?現在中國倡導和平發展,提出了「和諧世界」的觀念,這至少是個引領式的命題,也提供了討論的可能性。這種觀念的提出,不但對我們有意義,對社會科學有意義,或許可以整個地改變我們的話語世界。

相關焦點

  • 當女權成為「女拳」:中國的女性主義者為何在網際網路遭到「反擊」
    一個活躍的反女權帳號更發起一場運動,號召網友們給中國媒體監管部門遞交投訴信,舉報楊笠和節目"宣揚仇恨"、"製造性別對立"。 儘管楊笠並未公開表示自己是一名女權主義者,但在社交媒體上,紛至沓來的批評留言都用"女拳"的字樣形容她和她的支持者。 在漢語中,"拳"和"權"同音。
  • 女權or女拳?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理由是:演出內容涉嫌性別歧視,多次辱罵全體男性,煽動群眾內部矛盾,製造性別對立,不利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諧發展。 甚至搬出了曾經池子拿女性開黃色玩笑的段子。 質問為何男性開女性玩笑無人反映,而楊笠開男性玩笑就被舉報。男性難道如此玻璃心,這麼急著對號入座嗎?
  • 女性的人間關係學:比女拳圍剿Papi醬更可怕的……
    文 | Kiki GaoPapi醬還沒休完產假,就活生生地被拉上了微博熱搜榜前三,女拳們可沒忘記她曾經的「女子獨立」宣言。偏激女拳和獨立女性之間的爭論至今都沒休戰,從最開始討論為什麼papi這個所謂的獨立女性還要讓孩子隨父姓,到她家孩子長得怎麼樣,甚至後面詛咒她自作自受……
  • "拳城出擊"總決賽落幕 18位冠軍瓜分300萬總獎金
    經歷了六個分站賽的激烈爭奪之後,2018年3月18日,「拳城出擊」城市拳館爭霸賽總決賽終於在河北承德奧體中心拉開戰幕,三個正式比賽項目(拳擊、泰拳、MMA)的18個冠軍頭銜,也新鮮出爐。
  • 獨立女性孩子隨父姓被罵上熱搜:你們要的是女權還是女拳?
    近日,一直以來都以獨立女性的形象示人的Papi醬喜提熱搜。之前上綜藝時她曾自爆家庭排序,第一位是自己,然後是伴侶和孩子,平時的行事風格也是「大女主」路線。即便成婚後,和丈夫老胡也是走相互獨立的路線,活的恣意灑脫。
  • 「拳城出擊」城市拳館爭霸賽總決賽落幕 18位冠軍瓜分300萬總獎金
    經歷了六個分站賽的激烈爭奪之後,2018年3月18日,「拳城出擊」城市拳館爭霸賽總決賽終於在河北承德奧體中心拉開戰幕,三個正式比賽項目(拳擊、泰拳
  • 女拳出擊!女拳師拳拳到肉,拳法繚亂將所有敵人直接打穿
    女拳出擊!女拳師拳拳到肉,拳法繚亂將所有敵人直接打穿 大家好,這裡是喜聞樂見的憶遊君。
  • 拳頭性別歧視案再升級,員工索賠4億美金,女權是還女拳?
    這種男性之間相處的亞文化往往和酗酒、對女性身材評頭論足,性騷擾等行為相聯繫,在這種文化下,拳頭女性員工經常被騷擾、甚至收到極其不雅的下體照片,可以說工作體驗極其糟糕。而在大男子主義盛行的拳頭,女員工面試被刁難、職業晉升困難、想法不被重視更是常態。
  • 「阿爾蒂」女拳警告!搞錯了,是完爆微博的真女權主義
    如果說在眾多的四月新番中挑選出一部最具文藝氣息的作品,毫無疑問那將是描述十六世紀故事的《阿爾蒂》,作為一部講述女畫家在藝術道路上摸爬滾打的作品,《阿爾蒂》更是詮釋了什麼才是女權,比上微博那些田園女權的拳師們不知道強到哪裡去。
  • 舊時女性身體解放的四個角度
    在西方女性去論證和爭取自己權益的時候,其實中國女性也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那樣的一段時期,正是中國救亡圖存的時期,那麼我們中國的女性就做這樣的一個民族大義下,被推到了歷史的前臺。當時的人們他們去從器物層面,制度層面,國民素質層面,文化層面等全方位地思考中國積貧積弱的根源。
  • DC《小丑女大解放》首波評價!血腥、暴力女版捍衛任務 確認有片尾...
    《猛禽小隊:小丑女大解放》劇照。(圖/翻攝自Youtube/華納兄弟臺灣粉絲俱樂部) 《猛禽小隊:小丑女大解放》在上映前一周解除社群媒體的評價禁令,顯示華納兄弟有十足的信心。觀眾一致認為瑪格羅比再次出色駕馭小丑女這個角色,不僅是因為該片深入探索角色的內心世界,加上猶如基努李維「殺神」代表作《捍衛任務》的「R級風格的動作場面」(註:R級為美國限制級,本片在臺灣為輔12級)也為角色大加分,還有姊妹情誼與找到家庭的主題以及全女性音樂人所製作的電影配樂也受到普遍的讚賞。《猛禽小隊:小丑女大解放》劇照 。
  • 中國拳王徐燦10秒鐘出擊111拳!外媒驚呼:當今世界最快拳手!
    日前,中國著名拳王、現WBA羽量級世界冠軍徐燦,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一段視頻,竟然在短短10秒鐘時間裡連續出擊111拳,驚掉所有人的下巴!視頻中,徐燦身著黑色運動背心,面對助手拿著的一個銀色託盤,計時開始後,他以驚人的速度進行擊打,10秒鐘過後,數據顯示共出擊111拳。測試結束後,徐燦調皮地衝著鏡頭說道:「誰能比我快?」
  • 詳解黃平苗族酒歌文化,這是去黃平的必修課!
    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公布黃平《苗族古歌古詞》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些書籍的出版,搶救性的保護了黃平苗族優秀文化,從而豐富了中華民族文化。目前掌握苗族文字的人頗少,除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縣民委培養的幾批苗族語言文字人才之外,二十一世紀後,苗族語文人才培養工作進展緩慢,普及面窄,為了更好地傳承和發展黃平苗族酒歌傳統文化,筆者擬定以下傳承方案:(一)大力推廣黃平苗族酒歌傳承黃平苗族酒歌傳承目前依然是口傳心教,雖然已有部分苗族酒歌書籍出版,但對於完全不會唱酒歌的人用書本來學習酒歌演唱是無法實現的
  • 熱血釋放,「拳」力出擊,全效守護
    將滿腔熱血與千斤重擔徹底的釋放在拳頭上在「拳」力出擊的同時讓你實地感受爆炸式的快感福利二體驗「拳力出擊」活動即可領取精美禮品哦~福利三參與「拳力出擊」獲得更多的積分將有機會贏取金剛全效定製禮品哦酷酷的公仔、實用的雨傘等你來拿活動剛剛開始便獲得許多車主的青睞
  • 是什麼讓「女拳」肆無忌憚?
    真正的問題並非「女拳」為何發神經,而是讓她們發了神經還自鳴得意的底氣源自何處?那些支撐她們肆無忌憚的力量,才是我們真正需要關注的。 這個問題,才具備普遍性的意義,值得說道說道。
  • 三八節 解放動力向抗疫女戰士穆秋致敬
    (駕駛搭載解放動力奧威CA6DM3發動機的解放J6P的穆秋)逆行女戰士 「疫」線最綻放穆秋,今年剛滿40歲的她,已經和丈夫搭檔跑運輸十幾年,十足的老司機。今年大年初一,夫妻倆在完成運輸工作,尋找下一趟活兒的間隙,聽聞武漢疫情日益嚴重,在夫妻倆簡短的協商之後,毅然決定儘自己所能免費為武漢人民運送蔬菜。
  • 見識一下「真·紅色女拳」何子友:從武當女俠到共和國功臣
    「紅色女拳」有生猛?她是紅四方面軍婦女獨立團武藝總教官。「紅色女拳」錘倒了土豪劣紳、江湖惡霸;「紅色女拳」錘翻了反動派,錘走了日本侵略者。敵人是怎樣被「女拳」給錘沒的?這可不是什麼「錘你胸口貓貓拳」,這拳誰挨一錘誰狗帶,當場去世。上一個挨這拳「練家子」,是光緒年間強暴民女的鐵佛寺掛單武僧 「張霸王」。太和門第十一代副掌門黃春燕, 用這招直接送他歸西。補一個,何子友是武當「太和門」第十二代傳人,後來曾被列入《中國武術史》。
  • 如果你被父親責罵,被巨浪譴責,你想成為女權主義者還是女拳?
    在中國5000多年的歷史中,跟隨父親姓為血脈傳承,所佔比例為99。為什麼把孩子跟隨父親的姓氏放在papi醬裡,讓網友罵?網友之所以如此憤怒,是因為在papi醬綜藝節目的人生排名中,他們排在了自己的第一位,並在節目中表示,她家和他們的老公家還沒見過面,因為婚姻是她和老胡的事,父母家不需要太多參與。她的評論讓許多網友們認為她是一位女性主義者,獨立的女性先鋒人物。
  • 女權主義還是女拳主義?兩則故事看了就知道
    女權主義對很多女性影響都較大,但什麼是女權主義呢?女權主義是女性解放,結束性別歧視、性剝削、性歧視和性壓迫,促進性階層平等而創立和發起的社會理論與政治運動。女權主義是用大腦,雙手創造價值來實現自我價值的。」給我一個機會,我可以做得和男人一樣甚至比男人做得更好。
  • 剛出道被嘲不像女明星,現在成了日系風女神,沈月怎麼不火了?
    沈月的顏值和演技接連被吐槽,戲外也是如此,動不動就是沈月的生圖上了熱搜,被全網嘲她這樣真的不像是個女明星。但相比於被全網嘲,作為一個藝人來說,無人問津才應該是最慘的結果,也是他們最不願意面對的局面。沈月被嘲不像女明星的那段時間,她至少還是有熱度的,是個天天佔據熱搜的藝人。可是,後來熱度下降,大家也不再嘲笑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