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到底要不要給小費?

2021-02-11 47學姐英文潤色

俗話說,百裡不同風,千裡不同俗。出國以後,相信大家也體會到了國外千姿百態的風情,其中也有不少與國內迥異的習慣,比如說國外的小費(tips)文化,很多同學剛到英國不知道該不該給小費?如果給的話,又該給多少。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小費文化的起源。

雖然小費文化如今在美國相當盛行,但它起源還是在英國,發展起來也不過300多年。在18世紀的英國倫敦,當時的酒館的吧檯或餐桌上都會擺著一隻碗,上面寫著「To insure prompt   service」(保證服務迅速)。

進入酒吧的客人只需要放少量的零錢到碗裡,就會得到更周到的服務。久而久之,這種為感謝服務員的服務而支付的小額報酬就形成了後來的小費(tips)

時至今日,如果去到英國一些小型的餐館、酒吧等場所,依然能夠看到收銀臺處有類似的擺放(tip jar)。

不過這種初衷在如今已經變質,許多服務員獲得的小費反而會受到層層的剋扣。商務大臣薩吉德·賈維德還曾經針對此事進行過調查,衛報也進行了報導。

經過調查發現許多餐館、酒店和酒吧的老闆都對小費的有所剋扣,其中不乏一些知名的連鎖餐廳。比如留學生經常光顧的Pizza Express、Giraffe等,會扣下小費的10%作為「行政費」。還有一些老闆甚至要求服務人員上繳收到大部分小費,理由是要分給後廚人員。

針對這些問題,薩基德·賈維德曾經發起了一項關於結束不公平小費制度、提高小費流向透明度的新計劃。其中就包括「禁止或限制僱主剋扣服務人員所得服務費」、「顧客可自由選擇是否支付小費」等內容。計劃很不錯,但它還處於紙面上,並沒有真正落實下來

當然這種雖然小費制度如今備受詬病,但是它還是有很多好的方面。要知道,許多餐廳的服務員都是勤工儉學的學生,小費對於他們也是一種另類的資助

就如陳可辛導演的《中國合伙人》中演繹的一樣,鄧超飾演的孟曉峻在餐館打工時,老闆對他很不好,但是客人卻可以藉此變相的幫助他。

如今英國的小費文化已然不再盛行,但還是有部分人會給小費,他們給的金額一般是多少呢?

之前《每日郵報》曾經做過一篇有趣的報導,揭示了英國人的小費習慣

調查主要是由旅遊公司WeSwap進行的,他們選定了兩千名調查者,然後詢問了他們在不同國家願意給多少小費,而結論顯示英國人在國外旅遊時相比國內偏向於給更高的小費

調查者會被問在不同國家的中等水準餐廳給的小費金額是多少,由於消費水平不同,所以不同餐廳的用餐費也有所區別。比如西班牙的中等餐廳的用餐費平均在32.37英鎊,美國的中等水準餐廳費平均在41.47英鎊,英國國內的中等水準餐廳用餐費平均在46英鎊。

結果顯示,在西班牙,人們會支付帳單的18.9%作為小費,即6.12英鎊;在美國,人們會支付帳單的21.7%作為小費,即9.01英鎊;而在英國國內,他們僅僅會支付帳單的11.1%作為小費,即5.10英鎊

此外,調查還問到在國外遇到糟糕的服務的情況下,他們是否還願意給小費。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都表示會給小費,而平均金額也達到了5.39英鎊,佔餐費的16.65%,而這比他們在國內為滿意的服務支付的小費比例還要高出一半。

WeSwap還調查了人們對於小費最低限額的看法,結果顯示,約有46%的人認為低於5英鎊的小費會被認為是吝嗇的表現。約有五分之一的調查者認為5-6英鎊之間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不過這個調查取樣顯然是有一定問題,因為前提是調查者一定去過其他兩個國家,而能夠出國旅遊的家庭經濟條件相對肯定好一點,所以並不能代表英國小費的真實情況

而調查中也揭示了另一點:美國嚴重的小費文化,很多調查者都表示有被開口要小費的經歷,更有甚者,還有嫌小費少追著要更多小費的。

其實這一點在諸多影視作品也可見端倪,比如電影《落水狗》的開頭,即使是一群銀行劫匪也不得不挨個給小費,即使是不想要給小費的Mr.Pink也不得不屈從於這種文化。

威爾史密斯的經典科幻系列電影《黑衣人3》裡更是調侃了不給小費的後果,K探員因為沒給小費,引發的蝴蝶效應更是差點毀滅地球,看來導演對不給小費的人怨念很深啊。

民以食為天,就先說大家最關心的吃吧。通常來說,英國大部分的餐館都會直接在你的帳單裡加上15%的服務費,你不需要再給小費。但是也有例外,有些餐館也會像在美國一樣,服務員給你的帳單上,總額一欄是空白的,這種就是讓你酌情給一下小費。一般只需要給餐費的10%就行了,當然也可以選擇不給,這不是強制的。

如果是去酒吧喝酒的話,大多時候是不需要給小費的,除非有一些特殊情況。通常如果你很滿意酒保的服務的話,你可以請他喝一杯飲料當作小費。

酒店住宿一般只需要給幫忙的門童或者是行李員一些小費表示感謝就行了,同樣只需要2磅左右,至於房間的清理人員或者其他員工就不用再給小費的。

最後,和盛行小費文化的美國不同,英國的小費都不是強制的,如果不想給的話也可以不給,不會出現像美國那種服務員追著要小費的情況。

就學姐的切身經歷來說,英國人現在已經很少會給小費,我在英國待了一年多,只見過兩次英國人給小費。一次是機場幫助推車和行李時,同行的一位老人給了2磅小費;另一次是和英國的native朋友去餐館,在門口酒吧等雞尾酒的時候,我那位朋友在上酒時也給了2鎊小費。

總的來說,現在英國只有那些自認old fashion genetleman的人還在堅持給小費,而年輕人基本都不會再給小費,所以大家不給小費也不會有什麼問題

最後,作為光榮的社會主義接班人,47學姐堅決唾棄資本主義的惡習,我們的服務不需要小費同樣「To insure prompt   service」(保證服務迅速)。



你知道英國紅色電話亭是怎麼來的嗎?

點擊下面文章即可了解

如果你還有任何想了解的英國資訊

記得掃碼或添加微信:

Blingbling_7/PaperChecker01

告訴學姐!

今後,讓你第一時間獲得

英國有趣、有料的資訊

相關焦點

  • 泰國小費到底怎麼給
    敬告:泰國小費不是強制性的,自願給與不給,也不會因為沒有給小費從而降低服務質量和水平。但是在泰國服務從業人員工資很低,很多人都是靠小費來改善生活質量,如果他們在為你服務的時候,你覺得服務不錯,可以適當給一些小費,謝謝。
  • 「摳門」荷蘭人給小費可大方了!荷蘭給小費指南拿走不謝啦!
    那麼問題來了,在荷蘭,給小費的習慣到底是怎樣的呢?給多少小費才算「合理」?RTL電視臺的記者為此專門採訪了禮儀公司Het Etiquette Bureau的總裁以求解答。網上打的公司Taxi2Airport要求自己的59個司機記下自己獲得的小費的數目。結果顯示,荷蘭人打的平均會給的小費每次是5.3歐元。
  • 去國外旅行為什麼要給小費?給多少?
    去過國外的朋友們是不是在做攻略的時候都會遇到一個問題,究竟要不要給小費?給多少合適呢?為什麼要給小費啊!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各國或地區的關於消費的那些事兒吧!01什麼是小費小費,指給予服務生消費額以外的賞錢,以作表揚個人之用。
  • 小費文化,各國給球童小費的區別
    鑑於此,給不給小費,怎麼給小費,該給多少小費,就成為一個話題。像美國餐廳服務員的工資多由小費決定一樣,球童小費也已經成為球童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拋開底薪和出場費——國內目前球童基本保持在2000元-3000元的水準,如果算上小費,以平均每月25場球計,收入才能達到4000元-5000元。這是留住球童,保持球童人群穩定性,也就是保證球友良好服務的重要內容。
  • 泰國給小費的正確方式,不要盲從,這樣做才正確
    泰國雖然離我們國家很近,但文化習俗存在很大差異,就比如給消費的問題,在我們國家是沒有給消費的習慣,但是泰國就完全不同,他們這裡無論住酒店搬行李,還是吃飯時被人進行的服務,都是要給小費的,而且小費的價格因服務不同,價格也是隨之變化的,但是不會太高,完全是在大家承受範圍之內。
  • baksheesh「小費;津貼;給小費」的運用及起源
    Word of the Day : January 9, 2021baksheesh小費;津貼;給小費noun BAK-sheeshDefinition: payment (such as a tip or bribe) to
  • 德國付小費的學問
    ,一定額外給快遞員支付2歐小費。對比薩這種相對廉價的食物來說,算是比較高的小費了,那麼在德國,小費的支付情況到底如何?對於服務業的從業人員來說,小費是他們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春光明媚,外出遊玩,如何掌握消費尺度,讓自己和服務生都有一個好心情?從法律角度來說,在德國支付小費並不是義務。
  • 美國三害;英制單位、小費及華氏度
    (相對於世界文明的中心亞非歐大陸,美國就是一個大洲級島嶼,因此有島國心態)去過美國的人都會對美國三害:英制單位、小費及華氏度深有感受。一,美國自外於世界,使用英制單位。(世界上使用英制單位的國家)a,美國源自英國的北美十三州殖民地,因此美國使用源自英國的度量衡單位制。
  • 在泰國海關入境到底需不需要備「小費」?
    梅先生:我聽他的過去辦理,但是那邊給的費用就是要我支付2300的籤證費用,我就不想支付額外的那些費用。我在常規通道與快速通道之間跑了起碼四五次。在最後我提交了所有資料,他還是要交那個費用,但是由2300變成了2200。梅先生認為,超出2000泰銖的費用屬於不合理收費,堅持拒絕繳納,這也招致了泰方工作人員的不滿。梅先生:在最後他們就屬於是那種態度極其惡劣。
  • 去越南旅遊要注意!請對當地口岸官員索要「小費」大膽說:不!
    很多中國人已經挖好了陷阱等著我們同胞過去,所以一方面我們要找正規的有資質的旅行社,另一方面價格也很重要,那些低價團明擺著就是要騙你的,我們就不要自投羅網了。第二,我國領事館特別提出一點,當我們入境越南的時候,任何人千萬不要再給越南海關人小費了,長久以來我們是有這樣一個認識的,越南也好泰國也好,很多我們周邊這些東南亞國家,當我們中國人過去旅遊的時候,他們的海關人員會有各種各樣的刁難手段,其核心目的就是為了跟你要小費。
  • 英國人不給小費原來是這原因!有個神奇國家千萬不能給
    如今出國旅遊越來越容易,在不同國家旅遊時,基本都會遇到一個疑問:在餐廳或者打車時,小費到底應該留多少? 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文化習慣,而關於小費的規定並沒有明文規定,因此對遊客來說很難弄明白。義大利Skyscanner網站日前發布了一個實用指南,以幫助人們了解不同國家的小費習慣。
  • 小費怎麼給給多少?聽聽禮儀專家怎麼說
    給小費隨著文化和國家的不同而不同。在外吃飯或美發,買單時發現不知道要給多少小費,應該是天下最尷尬的事了。某網站請教禮儀專家,整理小費終極禮儀指南。給小費隨著文化和國家的不同而不同。在多明尼加共和國,你不需要給度假村的僱員小費,因為每天下班時他們都會被搜查。在墨西哥,每個人都盼望能得到消費。而在大溪地島(Tahiti),小費則是一種侮辱。如果在印度旅行,要儲備好零錢隨時給行李員、的士司機及其他人付小費。但是,在日本的話,還是打住,因為小費被認為是粗魯的表現。在加拿大,小費也不那麼簡單明了。當有人只是按個按鈕讓機器洗車時,需要付小費嗎?
  • 英國旅行小貼士
    英國當地所有車輛都是沿馬路左側行駛。英國人遵守紀律,即便是幾個人上車,他們也會自覺地排隊上車,加塞是一種令人不齒的行為。 4.在英國旅遊消費必須要給小費嗎?
  • (一網精華)在荷蘭用餐要付小費嗎?習慣是怎樣的?
    小費,服務費,荷蘭語叫做Fooi。日前有消息報導,說一些餐飲業的僱主,在每天結帳的時候,把營業額的餘款部分(實際是小費部分)私自取走;有時,把小費算入薪金計算。這引起了僱員的不滿。    一位奈梅根(Nijmegen)Radboud大學勞工法高級講師Femke Laagland的意見講得頗為清楚:法例中的規定非常清楚,顧客給的小費絕對不能算入工資裡面,僱主對小費沒有幹預的權利,小費的分配是僱員彼此之間的約定。   因此,上述報紙披露的情況只是很個別的。
  • 英國留學:新生入學之衣食住行小貼士!
    進入五月份,同學們都拿到了英國大學的offer,即將準備啟程自己的留學之旅了。大部分同學應該是第一次遠赴英國,在外留學,很多事情都要靠自己解決了,尤其是平時日常生活,很考驗自身的獨立能力。另外國外時常有折扣,折扣力度一般也蠻大,都是直接打折,不是像國內買幾增幾的模式,所以買衣服還是比較划算,建議不要帶太多衣服,來英國再買(畢竟行李也帶不下啊)。雖然可能不能像某寶一樣選擇多樣高性價比。5、想要從國內寄東西或者是寄回國的話,有很多快遞可以選擇,具體的有點複雜,可以到了學校問問學姐學長都用些啥。
  • 球童小費該不該定價?
    關於高爾夫球場上最可愛的人--球童,我們曾寫過多篇文章--關於球童的種種心酸,球童身邊的種種趣事,球童職業少為人知的感人事跡等,本期,我們從球童職業本身出發,「小」費「大」說……優秀的球童不止步於撿球和遞杆不少球童給我們留言叫苦「小費要漲
  • 百年佛緣丨小費是歡喜錢
    為了改變香港人的成見,每逢搭計程車,我都在車資以外,附上豐厚的小費,給他們歡喜,讓他們發財。  有一次,我在香港紅磡體育館演講時,對聽眾們說:「出家人就是財神爺,能帶給眾生物質與精神、世出世間的財富。」臺下一片掌聲雷動。經過多年的努力,香港人現在很喜歡出家人,尤其喜歡聽聞佛法,因為聞法會改變觀念,好的觀念就能獲得財富。
  • 心付け(小費)
    雖然在日本小費制度完全不存在,但在傳統的旅館和高級日本料理店等地方,相當於對服務人員以及廚師表示感謝的意思而給一定的現金。これを心付こころづけという。這個叫小費。在文具店等地方,有用來裝感謝費的小信封出售,用這樣的小信封裝上小費,給員工已成為習慣,沒有不裝入信封直接給現金的。また、お祭まつりやめでたい行事ぎょうじの際さいなどに、お手伝てつだいや運転手うんてんしゅなどに心付けを與えることもある。これは普通ふつう祝儀しゅうぎ袋ぶくろに入れて渡される。
  • 超狂男客賞服務生2000美元小費 到手只剩500:小費有上限
    ▲男顧客在帳單上寫下要給2000美元的小費。(圖/取自Redhookseafood、KHOU11) 記者王佩翊/編譯 美國的小費文化算是當地服務生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許多客人出手大方常常一給就是上百美金,日前德州就有一名餐廳的女服務生因服務良好,打動用餐的男客人,讓這名男客人當場在帳單上寫下要給2000美元的小費。
  • 國外打的也要給小費?而且還不少!旅遊打車英語了解一下!
    但是本著安全至上的原則,還是要儘量的避開一下坑。比如說London比較常見的minicab,儘量不要打,你以為是的士,其實可能司機都並沒有駕照。那我們來看看靠譜的方式吧~入門版-上車前如果你不太相信路上打得的士,或者怕自己無法分辨是不是黑的士,可以讓酒店員工幫你訂車。或者在街上找正規的運營車輛。再或者用軟體訂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