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百裡不同風,千裡不同俗。出國以後,相信大家也體會到了國外千姿百態的風情,其中也有不少與國內迥異的習慣,比如說國外的小費(tips)文化,很多同學剛到英國不知道該不該給小費?如果給的話,又該給多少。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小費文化的起源。
雖然小費文化如今在美國相當盛行,但它起源還是在英國,發展起來也不過300多年。在18世紀的英國倫敦,當時的酒館的吧檯或餐桌上都會擺著一隻碗,上面寫著「To insure prompt service」(保證服務迅速)。
進入酒吧的客人只需要放少量的零錢到碗裡,就會得到更周到的服務。久而久之,這種為感謝服務員的服務而支付的小額報酬就形成了後來的小費(tips)。
時至今日,如果去到英國一些小型的餐館、酒吧等場所,依然能夠看到收銀臺處有類似的擺放(tip jar)。
不過這種初衷在如今已經變質,許多服務員獲得的小費反而會受到層層的剋扣。商務大臣薩吉德·賈維德還曾經針對此事進行過調查,衛報也進行了報導。
經過調查發現許多餐館、酒店和酒吧的老闆都對小費的有所剋扣,其中不乏一些知名的連鎖餐廳。比如留學生經常光顧的Pizza Express、Giraffe等,會扣下小費的10%作為「行政費」。還有一些老闆甚至要求服務人員上繳收到大部分小費,理由是要分給後廚人員。
針對這些問題,薩基德·賈維德曾經發起了一項關於結束不公平小費制度、提高小費流向透明度的新計劃。其中就包括「禁止或限制僱主剋扣服務人員所得服務費」、「顧客可自由選擇是否支付小費」等內容。計劃很不錯,但它還處於紙面上,並沒有真正落實下來。
當然這種雖然小費制度如今備受詬病,但是它還是有很多好的方面。要知道,許多餐廳的服務員都是勤工儉學的學生,小費對於他們也是一種另類的資助。
就如陳可辛導演的《中國合伙人》中演繹的一樣,鄧超飾演的孟曉峻在餐館打工時,老闆對他很不好,但是客人卻可以藉此變相的幫助他。
如今英國的小費文化已然不再盛行,但還是有部分人會給小費,他們給的金額一般是多少呢?
之前《每日郵報》曾經做過一篇有趣的報導,揭示了英國人的小費習慣。
調查主要是由旅遊公司WeSwap進行的,他們選定了兩千名調查者,然後詢問了他們在不同國家願意給多少小費,而結論顯示英國人在國外旅遊時相比國內偏向於給更高的小費。
調查者會被問在不同國家的中等水準餐廳給的小費金額是多少,由於消費水平不同,所以不同餐廳的用餐費也有所區別。比如西班牙的中等餐廳的用餐費平均在32.37英鎊,美國的中等水準餐廳費平均在41.47英鎊,英國國內的中等水準餐廳用餐費平均在46英鎊。
結果顯示,在西班牙,人們會支付帳單的18.9%作為小費,即6.12英鎊;在美國,人們會支付帳單的21.7%作為小費,即9.01英鎊;而在英國國內,他們僅僅會支付帳單的11.1%作為小費,即5.10英鎊。
此外,調查還問到在國外遇到糟糕的服務的情況下,他們是否還願意給小費。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都表示會給小費,而平均金額也達到了5.39英鎊,佔餐費的16.65%,而這比他們在國內為滿意的服務支付的小費比例還要高出一半。
WeSwap還調查了人們對於小費最低限額的看法,結果顯示,約有46%的人認為低於5英鎊的小費會被認為是吝嗇的表現。約有五分之一的調查者認為5-6英鎊之間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不過這個調查取樣顯然是有一定問題,因為前提是調查者一定去過其他兩個國家,而能夠出國旅遊的家庭經濟條件相對肯定好一點,所以並不能代表英國小費的真實情況。
而調查中也揭示了另一點:美國嚴重的小費文化,很多調查者都表示有被開口要小費的經歷,更有甚者,還有嫌小費少追著要更多小費的。
其實這一點在諸多影視作品也可見端倪,比如電影《落水狗》的開頭,即使是一群銀行劫匪也不得不挨個給小費,即使是不想要給小費的Mr.Pink也不得不屈從於這種文化。
威爾史密斯的經典科幻系列電影《黑衣人3》裡更是調侃了不給小費的後果,K探員因為沒給小費,引發的蝴蝶效應更是差點毀滅地球,看來導演對不給小費的人怨念很深啊。
民以食為天,就先說大家最關心的吃吧。通常來說,英國大部分的餐館都會直接在你的帳單裡加上15%的服務費,你不需要再給小費。但是也有例外,有些餐館也會像在美國一樣,服務員給你的帳單上,總額一欄是空白的,這種就是讓你酌情給一下小費。一般只需要給餐費的10%就行了,當然也可以選擇不給,這不是強制的。
如果是去酒吧喝酒的話,大多時候是不需要給小費的,除非有一些特殊情況。通常如果你很滿意酒保的服務的話,你可以請他喝一杯飲料當作小費。
酒店住宿一般只需要給幫忙的門童或者是行李員一些小費表示感謝就行了,同樣只需要2磅左右,至於房間的清理人員或者其他員工就不用再給小費的。
最後,和盛行小費文化的美國不同,英國的小費都不是強制的,如果不想給的話也可以不給,不會出現像美國那種服務員追著要小費的情況。
就學姐的切身經歷來說,英國人現在已經很少會給小費,我在英國待了一年多,只見過兩次英國人給小費。一次是機場幫助推車和行李時,同行的一位老人給了2磅小費;另一次是和英國的native朋友去餐館,在門口酒吧等雞尾酒的時候,我那位朋友在上酒時也給了2鎊小費。
總的來說,現在英國只有那些自認old fashion genetleman的人還在堅持給小費,而年輕人基本都不會再給小費,所以大家不給小費也不會有什麼問題。
最後,作為光榮的社會主義接班人,47學姐堅決唾棄資本主義的惡習,我們的服務不需要小費同樣「To insure prompt service」(保證服務迅速)。
你知道英國紅色電話亭是怎麼來的嗎?
點擊下面文章即可了解
如果你還有任何想了解的英國資訊
記得掃碼或添加微信:
Blingbling_7/PaperChecker01
告訴學姐!
今後,讓你第一時間獲得
英國有趣、有料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