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56式輕機槍:我軍歷史上火力最猛的輕機槍

2020-12-16 國平視野

56式輕機槍,非常熟悉,打過非止一次,屬於100發彈鏈供彈的輕機槍,但有一隻圓盤似的彈藥鐵盒子,彈鏈是圈在一起存放裡面的。

因此,有許多不明就裡的人,就以為56式輕機槍採用彈鼓供彈,非軍迷不仔細的話,與此後服役我軍的81式和95式班用機槍的彈鼓非常相似的。

56式輕機槍,是我軍歷史上裝備時間最久的一挺輕機槍,迄今為止,仍然有軍隊在使用,原因就是此後取代56式輕機槍的81班用機槍,取代81式班用機槍的95式班用機槍,火力持續性能、有效射程等輕機槍的硬性指標,都大大遜於56式輕機槍,可謂一挺不如一挺,這在全世界軍界都是獨一味,讓軍迷感到莫名其妙。

此槍仿製蘇軍的RPD輕機槍,與仿製AK-47自動步槍的56式衝鋒鎗,仿製SKS半自動步槍的56式半自動步槍,儘管槍械零配件都不能通用,但都發射7.62X39mm1956年式步槍彈,而被命名為「56式槍族」。

56式槍族,也是我軍步兵裝備中最著名的槍械,參與了62年西部、69年北部、79年南部的軍事衝突,具備豐富的實戰經驗,是三把好槍,本文作者都打過無數次,包括54式手槍,都是當年我軍大規模裝備的制式槍械。

56式輕機槍,是裝備步兵連的火力壓制武器,基本上每個班配備一挺,全槍長1.04米,空槍重7公斤,100發彈鏈鐵盒機匣下方供彈,與56式衝鋒鎗的30發彈匣不通用,火力持續性能比81/95式的75發彈鼓要強勁許多。

有可摺疊的兩腳架,有效射程1000m,不能打單發,只能打連發,扛在肩上行軍,一般男人都能承受,只是兩個彈盒掛在腰間的話,走起路來特別是跑步時,啪啪啪錘打身體,確實不方便也很心煩。

戰後發展的輕機槍,基本上都是不用更換槍管的,但卻普遍加重了槍管,對輕機槍的需求,事實上已經大大降低了,反正不需要長時間持續射擊,能自然冷卻就可以了,原因就是步兵裝備了30發彈匣供彈的自動步槍,單兵包括班組火力大大加強了,降低了對輕機槍的依賴性。

不似二戰時期,儘管有了一定數量的衝鋒鎗和半自動步槍,德軍甚至裝備了自動步槍,但步兵多數裝備的仍然是火力稀薄的5發手動步槍,由於單兵火力弱,步兵班對能更換槍管,採用20/30發彈匣供彈的輕機槍的依賴性就非常高。

況且,56式輕機槍發射的是7.62X39mm1956年式步槍彈,並非二戰時期的大裝藥量的步槍彈,而是中間威力步槍彈,也可稱為減裝藥步槍彈,彈丸發射時的膛壓,要大大低於二戰時發射全威力步槍彈的輕機槍,也是不用更換槍管的一個重要原因。

56式輕機槍,是我軍裝備時間最長、裝備量最大、且火力最猛的輕機槍,在軍中的口碑遠超此後取代它的81式以及95式班用機槍。

相關焦點

  • 關於56式輕機槍:這可能是我軍歷史上火力最猛的輕機槍
    56型輕機槍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它已經使用了不止一次。這是一挺輕機槍,帶有100枚子彈鏈。有一個金屬彈藥盒(如磁碟)與彈藥鏈一起存放。
  • 世界最輕的88式通用機槍,為什麼僅十幾年就被我軍迅速作廢?
    88式5.8毫米通用機槍號稱是世界最輕的通用機槍,在輕機槍狀態下的全重則為7.6公斤。88式通用機槍只服役了十幾年時間,在2016年便宣告停產,主要原因是性能平庸,威力過小,高不成低不就,地位尷尬。作為一款新型通用機槍,88式通用機槍卻並不受歡迎,資料顯示,88式通用機槍在1996年定型,1997年開始裝備部隊,至今已經定型20多年,但總產量卻很低,還不到20000挺,所以才有人會認為它「迅速退出了歷史舞臺」。作為對比,當年我軍自行研製的第一代通用機槍—67式機槍,僅在70年代就生產了3萬多挺。目前88式通用機槍仍然在部隊中服役,儘管並沒有「迅速退出歷史舞臺」。
  • 神秘的國產7.62毫米雙管輕機槍
    其中,對於數量眾多的捷克式輕機槍改造進行了大膽的論證和探索,重點對其槍管、內膛、彈匣等部位進行改造。為了獲取雙管自動槍械的實驗數據,填補國內雙管槍械的空白,進一步論證該類型槍械,設計師將兩架7.62毫米口徑的捷克式輕機槍「拼裝」在了一起,雙管輕機槍由此誕生。該槍的口徑為7.62毫米,空槍重量11.4公斤,每個彈匣容彈量30發,有效射程600米。
  • 班公湖畔的解放軍,人手一挺95式輕機槍?這是個美麗的誤會!
    95式輕機槍的 主要結構和95式步槍相同,都是無託結構,短活塞導氣式自動方式,機頭迴轉式閉鎖,可單、連發射擊,供彈具有30發彈匣或75發快裝彈鼓兩種。 95式班用機槍與95式自動步槍的主要區別,是安裝了1根重型槍管,其他基本上零部件通用,彈藥通用,後勤簡便,便於快速進行補給。
  • 這裡有侵華日軍的歪把子機槍,還有與之針鋒相對的捷克式輕機槍
    為了觀看比較典型的幾款二戰時的機槍展示,來到了圖中所示位於東莞大嶺山鎮,東江縱隊紀念館內。圖為館內展示的日本大正十一式輕機槍,在中國俗稱「歪把子」機槍,口徑6.5毫米,與三八大蓋步槍子彈通用,有效射程600米。
  • 「神秘」的輕武器:朝鮮人民軍73式輕機槍
    圖中這個頭頂誇張扇形彈匣的武器就是朝鮮人民軍制式輕機槍73式輕機槍(後續人民軍列裝了新一代的82式輕機槍,但外界極少能見其真容)訓練中的人民軍機槍手,可以看到73式輕機槍瞄具在左側,與經典的捷克ZB26、英國布倫式機槍相同,機槍表尺都已打開,應該在瞄準遠距離目標。 73式輕機槍設計定型於1973年,70年代後期開始裝備人民軍作戰部隊。
  • 日本版的捷克造——可以上刺刀的96式輕機槍
    上次寫了一篇關於捷克造的文章,今天就來說說日本版的捷克造——96式輕機槍,話不多說先上圖。由於大正十一年式機槍(也就是歪把子)在戰場上故障百出。獨特的漏鬥式彈倉使得在戰場上沙土等雜物極其容易進入槍內造成射擊時卡殼,為此日軍每個機槍手都配備了油壺在射擊前提前塗油。
  • 電影中ZB26輕機槍插56衝的彈匣,它的彈匣到底是直的還是彎的?
    抗日影視劇中經常出現的槍械裝備就是"ZB26機槍"了,這款明星機槍伴隨著中國軍隊很多年,尤其是在抗戰時期,在輕機槍裡面,是裝備最為廣泛的。比如在電視劇《亮劍》中,捷克式輕機槍是李雲龍最喜歡的武器之一。這款性能優異的輕機槍是在抗戰時期,中國軍隊使用最多一款輕機槍,性能優於日軍的歪把子輕機槍,是吊打日軍的神器。經常在對射中,佔據優勢,後來日軍不得不在ZB26輕機槍基礎上研製了96式和99式輕機槍,可見這款優異的輕機槍的名氣有多大。
  • 班公湖我軍人手一挺輕機槍,把機槍當步槍用:75發大彈鼓很過癮
    我們的輕武器配備與蘇聯一樣,就是槍族化,這是蘇聯輕武器體系最顯著的特點。比如,我們的56槍族,95式槍族等等。這次,我們從公開照片看,班公湖附近邊防戰士都已經是一水的95式輕機槍。
  • 我軍88式通用機槍,讓外國同類武器認輸!
    中國在現有的步槍與班用輕機槍的基礎上,為了實現步兵武器的標準化,經過無數次的論證實驗,最終設計生產了QJY88式通用機槍,並於2000年開始裝備部隊。QJY88式通用機槍是中國5.8mm口徑槍械繫列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確保步兵威力的一種武器。
  • 中國維和部隊遠徵異域,手裡端的還是81式輕機槍
    近日一張中國維和部隊的照片吸引了軍迷們的關注,照片中合影的兩位維和戰士分別手持95式步槍和81式輕機槍。按照常理來說,如今國內的部隊已經全部換裝了95槍族,95突擊步槍理應和95班用機槍一起出現,為什麼左側的戰士卻端的是81式輕機槍呢?
  • 班用機槍上戰場,需要準備多少子彈?從56式班用輕機槍說起
    很多軍迷好奇,班用機槍上戰場,到底需要準備多少子彈?其實這得看分什麼機槍了,機槍很多種,每個國家的彈藥配置也不同,以56式班用輕機槍為例,由兩名機槍手組成機槍戰鬥小組,正手負責操控機槍,副手負責背負彈藥。
  • 捷克輕機槍,原來研發如此不易
    性能出眾的捷克式輕機槍我國先後外購及仿製了120000多挺,成為抗戰期間中國軍隊的主力輕機槍,甚至連日本軍隊也將繳獲的捷克式輕機槍重新裝備部隊。 1920年,捷克槍械設計師哈力克在布拉格軍械廠設計了一款新式輕機槍,這就是後來著名的ZB-26型7.92毫米輕機槍。
  • 「直彈匣」or「彎彈匣」,捷克式輕機槍彈匣,怎樣才算合理?
    ,更何況是極度熱衷於研究軍事、歷史的愛好者。他們能從槍械的型號上,就能看出來這部劇究竟用不用心。 而我們今天主要探討一下,捷克式輕機槍的彈匣問題。 在抗戰劇中,捷克式輕機槍其實是最常用到的一個道具,也是抗戰年代我軍最常用的輕武器之一,捷克式輕機槍其實只是俗稱,正確的叫法應該是ZB26式輕機槍,是上世紀20年代捷克兵工廠設計製造
  • 捷克式輕機槍:與日軍歪把子、九六式和九九式輕機槍的淵源
    二戰時期,日軍裝備了三把輕機槍,也即大正十一年式(俗稱「歪把子」以槍託為了便於貼腮瞄準而向右彎曲而得名)、九六式和九九式,這三把侵華日軍使用的輕機槍,與抗戰軍隊裝備的捷克式輕機槍,正式名稱ZB-26輕機槍頗有淵源。
  • 德式輕機槍的起點,一戰德軍伯格曼MG15機槍
    在1900年,伯格曼公司申請了一種機槍專利,其閉鎖原理類似白朗寧1917的升降閉鎖塊式,而非馬克沁的肘節式。這種閉鎖結構比較簡單,因此整槍的重量比馬克沁要輕和短。到1902年,這批被稱之為伯格曼02的水冷式套筒機槍問世。再後來,MG02經過改型之後進化為了MG10,射速500發/分。但不管是02還是10,德軍都沒採用。
  • 答疑向,ZB26輕機槍在當年算什麼水準?
    而一個看完了八佰的兄弟跑來問我,抗日戰爭時期,我軍裝備的ZB26到底在當年算是個什麼水準的輕機槍。所以單獨開篇和大家聊聊這個首先得說,這部電影的道具還是用心的,因為我在海報上看到他們的ZB26採用的就是標準的7.92x57mm直排20發彈匣,這個細節不錯。因為在國內其他戰爭片中,用的都是7.62x39那種彎彈匣,而這批彎彈匣版本是戰後咱們改的。
  • 「直彈匣」or「彎彈匣」,捷克式輕機槍彈匣,究竟怎樣才算合理?
    可能也是民眾對於那段難忘歷史的記憶,抗戰劇近年來屢見不鮮,但糟糕的服化道具等問題,卻始終為人所詬病,需要明白的是,隨著我國文化教育的普及,如今人們的知識儲備,可不是隨便一個場景就能糊弄的,更何況是極度熱衷於研究軍事、歷史的愛好者。他們能從槍械的型號上,就能看出來這部劇究竟用不用心。
  • 全球最輕重機槍:一個人扛著打滿場,我軍新一代高精度機槍來了
    《中國軍網》不久前刊登了一組照片,報導陸軍某基地的女高級工程師黃雪鷹的事跡,其中有兩張照片顯示黃雪鷹正在指導戰友使用一款前所未見的新型機槍。這款機槍很有可能是我國正在研製的新型超輕型12.7毫米重機槍。據悉,該槍可使用兩腳架輕便設計,一名戰士就能扛著打滿場,全槍總重很有可能只有20公斤,是目前世界上最輕的12.7毫米重機槍。
  • 二戰日本陸軍武器一覽——衝鋒鎗、輕機槍
    為了能夠順利地把槍彈從彈夾上一發一發地撥進彈膛,必須在彈膛旁邊的輸彈線路上,擁有不少於5發 6.5mm步槍彈底緣直徑之和的一段距離,為此,能夠盛裝6個彈夾的槍彈的裝彈機,只能偏置於槍身軸線的一側(裝彈機的外沿至槍身軸線的橫向尺寸約不小於100mm)。輕機槍在一線步兵班、組中是使用最頻繁、使用強度也是最高的武器。機槍人機工程的好壞優劣,直接關係到其戰鬥效能的發揮以及戰場生存能力的強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