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88式通用機槍,讓外國同類武器認輸!

2021-01-08 老特有話說

大家都知道,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更新,各國在軍事上的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都越來越大現代戰爭中,因此提高後勤效果,降低軍事成本是非常重要的環節,而解決這一環節的重點就在於軍事裝備的制式化與標準化。中國在現有的步槍與班用輕機槍的基礎上,為了實現步兵武器的標準化,經過無數次的論證實驗,最終設計生產了QJY88式通用機槍,並於2000年開始裝備部隊。

QJY88式通用機槍是中國5.8mm口徑槍械繫列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確保步兵威力的一種武器。1989年7月開始研製,經過方案論證、工程研製,通過了工廠鑑定試驗、國家靶場設計定型試驗以及熱區、風沙地區和寒區部隊試驗,於1999年7月批准設計定型。

5.8mm通用機槍配有白光瞄準鏡和微光瞄準鏡,以確保通用機槍遠距離的射擊精度和夜間作戰能力。該產品已完成設計定型,開始試製生產,將逐步裝備部隊,以代替過去沿用的老式重機槍。QJY88式通用機槍射擊精度高,後坐力小,可控性好,重量輕、機動性好,如在攜彈量相同的情況下,包括三腳架在內重量為11.8kg,比67-2式重機槍輕了13kg,比PKMS輕了10kg。

5.8mm通用機槍的主要戰術任務是殲滅1000m暴露的敵步兵,壓制敵火力點。必要時,也可對低空飛行的敵機、直升機和傘兵進行射擊。該槍彈箱容彈量大,可與槍身或槍架連接,保證機槍無論是在輕機槍狀態還是在重機槍狀態,均可隨戰士運動中射擊。

QJY88式通用機槍自動方式採用導氣式,採用槍機迴轉式閉鎖機構,供彈機構一改傳統雙程輸彈模式而採用單程後坐輸彈,機槍的輸彈由自動機後坐來完成。槍管壽命長,槍管與機匣的固定栓連接方式,使槍管與機匣的配合有一個較小的合理間隙,有利於槍管消振.。由槍身和三腳架兩大部分組成。槍身包括槍管組件、機匣組件、自動機組件、拉機柄組件、復進簧組件、槍託組件、小腳架組件、彈鏈組件、彈箱組件、附件組件。此外,每支槍均配有機械式壓彈器。機槍設計中,為減輕質量,採用高性能的工程塑料和高強度的鋁合金。為攜行方便,專門設計了攜行背具。可通過簡單的機構轉換,實現重機槍、輕機槍、高射機槍等不同狀態之間的射擊方式。

QJY88的口徑為5.8mm,為確保通用機槍的射擊威力,配用的5.8mm機槍彈是屬於重彈頭,與QBZ95槍族的5.8mm普通步槍彈並不相同。重機槍狀態在槍架上掛裝容彈量200發的彈箱,方便及時地轉移陣地,輕機槍狀態是在槍身下方掛裝帶200發彈鏈的彈箱,可跟隨步兵班,提供猛烈的火力支援。

小口徑機槍無法壓制中遠距離上的目標,大口徑機槍不能隨時隨地地伴隨步兵戰鬥,尤其是輕步兵。而中口徑機槍在射程和穿透能力上都大大優於小口徑機槍,因此在90年代中期開始,許多國家都開始流行把7.62mm通用機槍作為班用機槍,下放到班組中使用。值得注意的是,5.8mm口徑的QJY88正好是中口徑機槍重量過大和小口徑機槍射程不足之間的妥協,67-2式的重量很大,把QJY88式改作為班用機槍,將能大大增強班組的火力。

在實戰中,QJY88式的性能屬於重機槍,其作戰任務是消滅敵方步兵,提供火力支援。現在我軍卻直接將其編入普通步兵班組中,可想而知,班組的戰力和火力會有多恐怖。外軍在遇到中國這些步兵班組時,面對88式機槍的火力直射,會有多痛苦。

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授權

相關焦點

  • 世界最輕的88式通用機槍,為什麼僅十幾年就被我軍迅速作廢?
    88式5.8毫米通用機槍號稱是世界最輕的通用機槍,在輕機槍狀態下的全重則為7.6公斤。88式通用機槍只服役了十幾年時間,在2016年便宣告停產,主要原因是性能平庸,威力過小,高不成低不就,地位尷尬。作為一款新型通用機槍,88式通用機槍卻並不受歡迎,資料顯示,88式通用機槍在1996年定型,1997年開始裝備部隊,至今已經定型20多年,但總產量卻很低,還不到20000挺,所以才有人會認為它「迅速退出了歷史舞臺」。作為對比,當年我軍自行研製的第一代通用機槍—67式機槍,僅在70年代就生產了3萬多挺。目前88式通用機槍仍然在部隊中服役,儘管並沒有「迅速退出歷史舞臺」。
  • 關於56式輕機槍:我軍歷史上火力最猛的輕機槍
    因此,有許多不明就裡的人,就以為56式輕機槍採用彈鼓供彈,非軍迷不仔細的話,與此後服役我軍的81式和95式班用機槍的彈鼓非常相似的。56式輕機槍,是我軍歷史上裝備時間最久的一挺輕機槍,迄今為止,仍然有軍隊在使用,原因就是此後取代56式輕機槍的81班用機槍,取代81式班用機槍的95式班用機槍,火力持續性能、有效射程等輕機槍的硬性指標,都大大遜於56式輕機槍,可謂一挺不如一挺,這在全世界軍界都是獨一味,讓軍迷感到莫名其妙。
  • 時隔20年,7.62毫米槍彈回歸 很快就可以看到新一代中口徑通用機槍
    這是時隔20年之後,7.62毫米槍彈再次回歸國產輕武器譜系。也意味著我們或許很快就可以看到國產新一代7.62毫米通用機槍、精確射手步槍甚至新一代中口徑大威力步槍。 新世紀國產81式步槍槍族、67-2型通用機槍、85式狙擊步槍陸續退出現役。7.62毫米槍彈正式退出國產輕武器譜系。
  • 班公湖畔的解放軍,人手一挺95式輕機槍?這是個美麗的誤會!
    95式輕機槍的 主要結構和95式步槍相同,都是無託結構,短活塞導氣式自動方式,機頭迴轉式閉鎖,可單、連發射擊,供彈具有30發彈匣或75發快裝彈鼓兩種。 95式班用機槍與95式自動步槍的主要區別,是安裝了1根重型槍管,其他基本上零部件通用,彈藥通用,後勤簡便,便於快速進行補給。
  • 關於56式輕機槍:這可能是我軍歷史上火力最猛的輕機槍
    56型輕機槍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它已經使用了不止一次。這是一挺輕機槍,帶有100枚子彈鏈。有一個金屬彈藥盒(如磁碟)與彈藥鏈一起存放。
  • 中國維和部隊遠徵異域,手裡端的還是81式輕機槍
    近日一張中國維和部隊的照片吸引了軍迷們的關注,照片中合影的兩位維和戰士分別手持95式步槍和81式輕機槍。按照常理來說,如今國內的部隊已經全部換裝了95槍族,95突擊步槍理應和95班用機槍一起出現,為什麼左側的戰士卻端的是81式輕機槍呢?
  • 88式狙擊步槍終於可以退出一線:繼任者單價26萬
    針對以上情況,我軍軍工人員對於仿製的79/85式狙擊槍並沒有配置專用的狙擊彈,使用的是53式機槍彈,所以在精度上與原版也無法相比較。在之後由於小口徑正盛,我軍採用小口徑95式步槍,替換了我軍之前的主力步槍81式以及81-1式步槍,狙擊槍也自然緊跟了小口徑的步伐。不久後,我軍新式狙擊步槍問世了,它就是88式狙擊步槍。
  • 班公湖畔,解放軍人手一挺機槍?其實,這兩種槍械更適合他們
    國際比賽上,我軍選手曾使用拆掉兩腳架的95式班用機槍 實際上,在高寒山地環境中,和95-1式班用機槍一樣使用機槍彈的88式狙擊步槍,也許是更好的選擇。雖然很多軍迷對88式狙擊步槍的看法不一,但是,如果將其作為一隻班用精確射手步槍來使用,還是不錯的。畢竟其配有專屬狙擊鏡,且瞄準基線遠低於95式槍族,在射程和精度方面也比95-1式班用機槍要好。所以,對於猛士裝甲車上的戰士來說,筆者認為,88狙更實用。
  • 國產新一代12.7毫米口徑重機槍曝光,中美歐競相研發火力支援武器
    89式重機槍是一個創舉,但是還存在一些不足,通用機槍的問題更是存在多年我軍現役主力火力支援武器是國產QJZ89式(簡稱89式)12.7毫米口徑重機槍,該機槍是中國輕武器的一個創舉,是目前世界現役最輕的12.7毫米口徑重機槍。我軍連級步兵單位已經大量列裝該型機槍,該機槍同時也是我國第一種以平射為主要要求設計的重型機槍。
  • 中國陸軍191式精準步槍亮相,88狙後繼型號到底有什麼能耐
    實際上,早在我軍1956年研發「三個56」槍族的時候,我軍還曾從生產出來的部分56式半自動步槍中挑揀出一些精度較好的單品,試驗性地改裝過「狙擊步槍」,不過這都是好幾十年前的舊事了。
  • 這裡有侵華日軍的歪把子機槍,還有與之針鋒相對的捷克式輕機槍
    為了觀看比較典型的幾款二戰時的機槍展示,來到了圖中所示位於東莞大嶺山鎮,東江縱隊紀念館內。圖為館內展示的日本大正十一式輕機槍,在中國俗稱「歪把子」機槍,口徑6.5毫米,與三八大蓋步槍子彈通用,有效射程600米。
  • 95式班用機槍:75式彈鼓使用不便,機槍手更願意用30發彈匣
    其中,95式步槍和短突擊步槍(卡賓槍)裝備30發彈匣,有效射程400米,95式班用機槍,則採用75發彈鼓供彈,有效射程600米,也能使用95式步槍的30發彈匣。
  • 全球最輕重機槍:一個人扛著打滿場,我軍新一代高精度機槍來了
    該機槍可能是接替我軍89式重機槍的下一代超輕型大口徑機槍,重量相較於89式更輕,同時擁有相同的精度和射速。該機槍列裝給我軍營連以後,將徹底改變當代步兵作戰的模式,為我軍步兵營連級火力提供更好地保障。據公開資料介紹,該槍由兵器工業第208研究所研製,目前已經很接近研製成功的定型階段。我軍這款新型重機槍的特點可以用兩個字來形容,一個是「輕」,一個是「穩」。
  • 外國網友評選「最強10大單兵武器」,德械最強,美械最多,日械落榜
    針對這些武器的性能、作用,外國網友評選出了最強的10款單兵武器,這10款單兵武器分別是STG-44突擊步槍、MG-34與MG-42通用機槍、M1918/BAR自動步槍、"布倫"式輕機槍、"湯姆遜"衝鋒鎗、"斯登"衝鋒鎗、"波波沙"衝鋒鎗、M1911"柯爾特"手槍、"李·恩菲爾德"步槍以及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
  • 神秘的國產7.62毫米雙管輕機槍
    其中,對於數量眾多的捷克式輕機槍改造進行了大膽的論證和探索,重點對其槍管、內膛、彈匣等部位進行改造。為了獲取雙管自動槍械的實驗數據,填補國內雙管槍械的空白,進一步論證該類型槍械,設計師將兩架7.62毫米口徑的捷克式輕機槍「拼裝」在了一起,雙管輕機槍由此誕生。該槍的口徑為7.62毫米,空槍重量11.4公斤,每個彈匣容彈量30發,有效射程600米。
  • 26式:一把栓動狙擊步槍,將取代88式狙擊步槍
    26式是專門研發的狙擊步槍,還研發了與之相配套的專職狙擊步槍子彈,不再是原先粗製濫造的53式7.62×54mm機槍子彈,發射7.62×51mm北約口徑狙擊彈,每枚單價就高達50元人民幣左右。
  • 「直彈匣」or「彎彈匣」,捷克式輕機槍彈匣,怎樣才算合理?
    在抗戰劇中,捷克式輕機槍其實是最常用到的一個道具,也是抗戰年代我軍最常用的輕武器之一,捷克式輕機槍其實只是俗稱,正確的叫法應該是ZB26式輕機槍,是上世紀20年代捷克兵工廠設計製造
  • 「直彈匣」or「彎彈匣」,捷克式輕機槍彈匣,究竟怎樣才算合理?
    在抗戰劇中,捷克式輕機槍其實是最常用到的一個道具,也是抗戰年代我軍最常用的輕武器之一,捷克式輕機槍其實只是俗稱,正確的叫法應該是ZB26式輕機槍,是上世紀20年代捷克兵工廠設計製造,在最初設計之初,是有好幾種設計樣式的,並且早期的輕機槍也帶有部分重機槍的特性,直到1923年定型測試以後,才形成了我們見到的捷克式輕機槍的主要樣式。
  • 抗戰初期我軍急需兩萬挺機槍,英美皆冷眼旁觀,捷克總統:送全套機槍...
    前線部隊作戰的基本需求是步槍,輕機槍和重機槍。1937年10月。當時的國民黨軍政部制定了《增購械彈計劃》,分析出當時中國維持抗戰最急需的外國軍火是兩萬挺輕機槍,4500挺重機槍與11億發槍彈。而當時中國賴以建立德系部隊的中德易貨協定,卻發不上力。抗戰爆發時,德國自身正在全力擴軍,準備吞噬整個歐洲,因此絕對不可能將現成的機槍與槍彈授與中國。
  • 「神秘」的輕武器:朝鮮人民軍73式輕機槍
    由於和外界交流窗口很少,朝鮮人民軍一直帶著神秘色彩,這也包括他們使用的武器裝備,往往只能從朝鮮官方媒體報導中偶爾覽得它們的蹤影朝鮮人民軍訓練的照片。圖中這個頭頂誇張扇形彈匣的武器就是朝鮮人民軍制式輕機槍73式輕機槍(後續人民軍列裝了新一代的82式輕機槍,但外界極少能見其真容)訓練中的人民軍機槍手,可以看到73式輕機槍瞄具在左側,與經典的捷克ZB26、英國布倫式機槍相同,機槍表尺都已打開,應該在瞄準遠距離目標。 73式輕機槍設計定型於1973年,70年代後期開始裝備人民軍作戰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