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裝備5.8mm95系列槍械,有20餘年歷史了,與蘇俄5.45mm、北約5.56mm形成了全球三大著名的小口徑槍械,三大口徑中,中方居其一,可謂有自己的特色。
其中,95式步槍和短突擊步槍(卡賓槍)裝備30發彈匣,有效射程400米,95式班用機槍,則採用75發彈鼓供彈,有效射程600米,也能使用95式步槍的30發彈匣。
由於95式班用機槍未採用當下流行的彈鏈供彈,而採用了全球許多軍隊已經捨棄的彈鼓供彈,顯然軍方考慮到了班用機槍的便攜性,以及步兵班已普遍裝備30發彈匣供彈的步槍以後,實際上對於班用機槍的依賴性已經下降了,將95式班用機槍設計成彈鼓供彈也是未嘗不可的。
在軍隊實際使用過程中,95式班用機槍射手,更願意攜帶30發步槍彈匣,而不是75發彈鼓,原因是彈鼓不僅重量死沉,而且裝填子彈麻煩,故障率也比彈匣高。
此外,95式班用機槍手,在攜帶兩隻彈鼓行軍,特別是跑步時,顯得非常不方便,彈鼓會不停地啪啪啪敲打腰間或是屁股,視兩隻彈鼓的掛載高低不同程度而言,真的讓95式班用機槍手非常難受,這兩個玩意掛在身上就是不舒服。
因此,95式班用機槍手,在行軍或軍演時,攜帶的是30發彈匣,而不是75發彈鼓,平常彈鼓基本上被槍手捨棄了,當然,75發彈鼓按軍方規定,仍然是95式班用機槍的標配。
但是制度是死的,人卻是活的,對於95式班用機槍手來說,75發彈鼓使用時,確實不方便,不如30發步槍彈匣,用起來稱心如意。
因此,不乏有95式班用機槍射手,平常使用時採用的就是30發步槍彈匣,在軍事類刊物、或是網絡圖片上,經常能看到軍方在演習時,95式班用機槍上頂著的是那隻30發步槍彈匣,而不是標配的75發彈鼓。
一般人很難從外觀上區別95式步槍和95式班用機槍,兩者75發彈鼓和30發彈匣是通用的,如果將95式步槍換上75發彈鼓,不仔細辨認的話,就以為是95式班用機槍;同樣將95式班用機槍裝上30發彈匣,就認為是95式步槍。
95式步槍和95式班用機槍,兩者實際上是同一把槍械,只不過95式班用機槍採用的是重槍管,且在槍管前方下端裝有可收攏的兩腳架。
而95式步槍是不裝兩腳架的,但是為了提高射擊穩定性,是可以裝兩腳架的,但容易和95式班用機槍混淆,就不再裝兩腳架了。
軍方代表有一年,去澳大利亞參加射擊比賽,95式班用機槍被拒絕以機槍的身份參賽,原因澳大利亞等國的軍事規範,使用彈鏈的才算機槍,此後,參與機槍射擊比賽時,就用裝上兩腳架的88式5.8mm通用機槍當班用機槍參賽了。
軍方在參與國外步槍比賽中,就使用了槍管加厚,取掉了兩腳架的95式班用機槍,裝上30發步槍彈參賽,由於95式班用機槍射擊穩定性和精度可靠性更好,參賽成績自然要比原先95式步槍要強,那年的比賽中,我軍方代表用95式班用機槍作為95式步槍射擊,取得了包攬前三名的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