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軍正在逐步列裝的RPK-16班用機槍,延續了卡拉什尼科夫槍族化設計,本文為俄羅斯「Warbook」網站發表的一篇關於俄軍班用機槍發展的文章,本人翻譯給大家分享。
一款成熟的武器設計定型之後,無法經受長久的時間考驗,槍械製造商必須研製新的型號,才能滿足新時代的作戰需求。但是,可以通過改進現有型號來滿足新的需求。卡拉什尼科夫設計已經有70多年的歷史了,這些年來,以其活塞長行程自動方式為基礎的步槍、機槍一直沒有停止過改進的步伐。最新的AK-12步槍在2012年首次亮相後,四年之後,出現了最新型的班用機槍RPK-16,它將取代現役的RPK-74,並可能佔據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最初,蘇軍裝備的捷格加廖夫RPD班用機槍,是一款結構精巧、外形緊湊、彈鏈供彈的輕機槍,發射7.62×39mm中間威力彈藥。儘管它具有出色的性能,但蘇聯還是決定在1961年開始用RPK-47取而代之。
這次換裝最大程度地統一了蘇軍步兵班內的輕武器型號,與大量配發、充當標準步槍的AKM突擊步槍保持統一,RPK-47機槍(左)成為一種重要的班組支援火力。從結構上看,RPK-47比AKM的槍管更長、更重,槍託和機械瞄準具有所有改進,使用40發加長彈匣或75發彈鼓供彈。在零件通用性方面,RPK-47比RPD(右)的優勢更為明顯。
當蘇軍開始裝備5.45×39mm口徑的AK-74步槍時,RPK-74機槍(如圖)自然應運而生,並成為蘇軍標準的班用機槍。由於彈藥口徑減小,因此採用了45發彈匣和75發彈鼓供彈。隨著AK-100系列的誕生,又出現了5.56×45mm口徑的RPK-201機槍,以及7.62×39mm口徑的RPK-203機槍。
RPK-16以AK-12為基礎,變化並不大,採用活塞長行程自動方式,機頭迴轉閉鎖。不過,槍管固定方式完全不同,用戶可以根據需要在野外條件下,無需使用其他工具進行更換。儘管並不能滿足快速更換的需求,但能夠選擇兩種長度的槍管:580mm和415mm。
配備短槍管之後,可以讓RPK-16更適合城市作戰。RPK-16配備了開放形槍口裝置(如圖),並可以根據需要安裝消音器。目前,RPK-16隻有5.45×39mm口徑,使用新型穿甲彈之後,可以穿透三級防護標準的防彈背心。考慮到外貿的需要,未來可能會推出5.56×45mm、7.62×39mm的改進型。
同時,RPK-16的機械瞄準具相對於RPK-74進行了改進,準星座改到導氣箍上方,可調風偏的照門從機匣前方,改到了機匣蓋上方,同時將照門樣式從缺口式改為覘孔式。保險杆上增加了一個突起,便於用右手食指進行快速操作。
歷代RPK班用機槍的槍託外形有傳承性,從RPK-74M開始,開始採用摺疊形,更加便於攜帶。RPK-16的槍託不僅可以摺疊,還能夠調整長度,符合人體工程學設計(由於RPK-16與AK-12採用相同的AR槍託結構,因此可以方便更換成市場上的AR槍託)。小握把變得更加貼合手型,附件盒就在小握把內部,可以存放保養槍械的配件。
燕尾槽安裝座已經成為歷史,RPK-16機匣蓋上採用了國際通用的皮卡汀尼導軌,讓您可以快速將任何瞄準鏡安裝到這支機槍上。同時能夠根據需要,利用護木上的通用接口安裝戰術燈、雷射指示器等附件。這與RPK-74需要通過機匣左側的側置鏡座,才能安裝瞄準鏡相比,有了巨大的進步。
RPK-16的機匣鋼板厚度為1.5mm,即便是AK-100系列,機匣鋼板厚度也只有1mm。機匣蓋前後都有剛性固定結構,防止發生鬆動的情況。從保險杆的標誌可以看出,RPK-16與AK-12並不一樣。RPK-16可以使用AK-74標準的30發彈匣,同時可以使用RPK-74的45發加長彈匣,如果還嫌火力持續性不夠的話,設計師還準備了一個彈容量達到96發的彈鼓。
能夠與RPK-16做比較的同類槍械,就是廣泛使用的FN米尼米機槍和M27 IAR。當然,RPK-16在可靠性方面勝過它們。另一方面,米尼米是「真正的」機槍,採用彈鏈供彈,可以快速更換的重型槍管,能夠安裝在三腳架或通用安裝座上進行射擊。
從這個角度看,M27 IAR與RPK-16(短管型)更加接近。實際上,M27 IAR就是德國黑克勒-科赫HK416的一個改進型,美軍表示要取代「班組自動武器」,就是M249,而它也是米尼米的改進型。結果呢,美國海軍陸戰隊開始普遍裝備M27 IAR,不僅取代了M249,還將M4A1卡賓槍也取代了。
美軍對M27的抱怨就是標準的30發彈匣無法保證火力持續性,當然,RPK-16也有這個問題,不過俄羅斯設計師給出了他們的答案——96發彈鼓,但這類供彈具體積龐大,且可靠性不佳。俄羅斯美國都研發了各自的60發四排彈匣:6L31和MAG5-60(如圖),但都沒有實際列裝。
值得一提的是,蘇聯小口徑通用機槍的研製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但性能並沒有達到可以接受的水平。米尼米在此方面做得確實很出色,而且可以使用標準步槍彈匣供彈,儘管建議只是在緊急情況下才能使用這個功能,因為會影響到可靠性。在20世紀後半葉,基於標準步槍研製班用機槍的努力通常沒有取得任何成果:美國M14、M16都沒有成功,英國的L86班用機槍真是令人作嘔,義大利AS 70/90隻是實驗型號。
因此,只有RPK系列班用機槍才能夠滿足當時蘇聯大規模裝備的需要,同時又能夠達到步兵班槍械通用化的標準。儘管在當時,蘇聯向許多國家都提供了武器,RPK似乎並沒有受到應有的關注。比如在非洲,「過時」的RPD反而被認為是性能更加出色。
顯而易見,RPK-16的主要創新就是可以更換槍管,而且配備了皮卡汀尼導軌等通用接口,可以根據需要安裝各種附件。但很多人都忽略了後面的一點,因為可以購買到改裝配件,為老式的AKM安裝功能相同的護木。當然,卡拉什尼科夫集團對傳統設計的深度改進,以滿足當前作戰需求的努力值得稱讚,另一方面,與AK-12相比,RPK-16在某些方面甚至出現了倒退。
2018年2月,塔斯社曾經報導過俄羅斯聯邦國防部籤署了班用機槍的採購合同。前面提到過,彈匣供彈方式,會嚴重限制RPK-16的火力持續性,儘管96發彈鼓看起來容量大而且使用方便,但是,如果它的可靠性很不錯,為何俄軍禁止AK-12使用這種彈鼓?
實際上,安裝短槍管的RPK-16機槍與AK-12步槍相比,除了能夠使用大容量彈鼓之外,其根本區別就是更重的,可以更換的槍管。當作為班用機槍裝備的M27 IAR成為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標準步槍之後,發生在USMC身上的故事很可能在俄軍身上重演一次。很難說卡拉什尼科夫集團是否能夠解決這種「家族內訌」的情況,看來只有時間才能解決這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