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俄軍新服役的AK-12和AK-15依然在炒AK系列的冷飯,但RPK-16的設計足以證明卡拉什尼科夫集團的誠意。這款被戲稱為新款大盤雞,或者俄式大菠蘿的新式輕機槍,會有什麼樣的看點呢?
在參與競標過程中,卡拉什尼科夫集團就已經想好,要為俄軍特種部隊成員定製一款「暴風級」壓制武器,即採用5.45毫米口徑的輕機槍,這就是RPK-16的由來。
它基本上繼承了AK-12的外觀,但是卻擁有一根更重,更厚的精鍛槍管,和一個彈容量95發的大彈鼓,絕對的近戰利器。
RPK-16空槍重量4.5千克,長度:槍託展開時900毫米,槍託收縮時840毫米,槍託摺疊時650毫米。它的理論射速700發每分鐘,除了一個標配的95發大菠蘿彈鼓,還有35發和30彈匣供射手選用。
外觀上繼續保持AK-12和AK-15的偏西式風格,頂部兩段皮卡丁尼導軌,被中間的固定基座分開,機匣蓋可像美式M4卡賓槍那樣向上翻折,或抽去軸銷直接取下進行分解。內部機構依然是AK系列經典的活塞長行程自動原理,以及槍機迴轉閉鎖方式。
在準星座上有氣體調節環,射手可用彈頭插入進行調整,以適應不同海拔和不同環境。
你可以說俄國人吃老本,躺在槍神卡拉什尼科夫的功勞簿上不肯努力創新,但俄軍SSO特種部隊在敘利亞的血戰證明,在真槍實彈的考驗下,可靠性才是第一位的,什麼花裡胡哨的創新,都不如一支能夠隨時發射子彈的AKM自動步槍來的實在。
所以,AK-12,AK-15以及RPK-16,就是在這種實戰背景下出現的產物,首先是可靠性,其次才是戰術拓展性,最後才是人機功效。就像坦克追求火力,機動性和防護一樣,優秀的輕武器必須平衡三者的關係。
RPK-16研製成功後,第一時間就被送往在敘利亞廢墟中浴血奮戰的SSO特種部隊試用,獲得了一致好評,這就已經很說明問題了。有趣的是,在新型步槍的競標第一階段,俄軍第一個就把無託式競標方案砍掉了。在俄軍眼中,無託式還是裝備在別人的軍隊中比較有趣。
RPK-16剛出現時,曾有質疑聲音,如此碩大的彈鼓難道不妨礙士兵操作武器嗎?但現在已經是2020年了,況且這是面向特種部隊的產品,在這些玩槍的高手眼中,根本就不算事,
敘利亞的實戰證明,RPK-16的95發大菠蘿彈鼓,讓特種部隊隊員們找到了當年蘇聯紅軍手持波波莎,在史達林格勒的樓房廢墟間痛揍德軍的感覺。他們的順口溜是:一個彈鼓一棟樓。
裝滿彈藥,在外圍支援下,直接衝進去挨個房間不停的突突,根本不給對手開槍的機會。所謂的突擊步槍,不就是幹這種事情嘛。
與AK-12突擊步槍不同,RPK-16可以快速更換槍管,這也是首款能夠進行此操作的AK系列輕武器,看來,俄羅斯不僅學會了給AK裝導軌,還接受了更多西方在輕武器方面的實戰經驗。
在敘利亞的實戰測試結束後,有聲音建議乾脆用RPK-16取代現役所有的突擊步槍,反正二者彈匣,彈鼓都能通用,但RPK-16的火力卻是突擊步槍難以匹敵的,而且二者造價相差不大,除了槍管,其餘大部分零部件都通用,更換起來也方便省事,何必要把錢浪費在雞肋一樣的AK-12上呢?
據說該建議已獲得軍方部分高層的認可,不排除RPK-16未來在俄軍中大量普及的可能性。
至於重量因素也確實存在,畢竟空槍已達到9斤,再加上彈鼓,兩腳架,光學瞄具,重量估計能達到12斤以上。但現代軍隊普遍都實現了摩託化和機械化,步兵依靠步行前往戰場的機會不多,乘車情況下,這些額外增加的份量也就不算什麼大問題了,所以,RPK-16還是很有希望得到普及的。此外,RPK-16輕機槍還有一款20寸長槍管型號,單發精度相當不錯,試想一下,一個擁有長槍管,配95發大彈鼓的半自動狙擊步槍的感覺,是不是特別的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