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的葉片發紅,葉尖三釐米左右已經徹底紅了,基本上可以確定是有病句侵染造成的水稻「紅尖子」。至於說是什麼病害引起的,那就比較多了,稻瘟病、細菌性褐斑病以及胡麻斑病等病害都可以造成水稻「紅尖子」的發生。
東北地區水稻出現「紅尖子」與南方水稻出現「紅尖子」有一定的差異,畢竟東北地區與南方地區的氣候條件有著很大的差異,比如說日平均溫度、降雨等氣候條件。所以,東北地區的水稻出現「紅尖子」與南方有一定的不同之處,下邊我就來談談東北地區水稻出現的「紅尖子」。
首先可能是氣象災害引起的病菌入侵造成的「紅尖子」。東北地區的水稻出現大量的「紅尖子」,一般是在水稻進入拔節期前後的階段,此時水稻的株高逐漸的增加、葉片的數量也即將完全分化、水稻的分櫱也達到了最高峰,葉片之間相互摩擦而出現一些傷口是不可避免的。一旦出現大風、大霧、大雨等氣象災害條件,就會造成葉片傷口的大量增加,這時候稻瘟病、胡麻斑病、細菌性褐斑病等病菌或者孢子就會從葉尖頂部的傷口侵入,導致水稻的葉尖變色呈黃紅色的狀態。如果發生面積較大,遠看的話整片地的葉尖都是紅色的。我記著2010年黑龍江農墾建三江的水稻就是這樣的情況,在水稻拔節期出現集中性的降水、大風,之後又出現大霧的情況,結果建三江大部分的稻田都表現出明顯的「紅尖子」,最終造成穗頸瘟的大面積發生。所以,在出現較為明顯的大面積「紅尖子」表現時,建議積極地進行病害防治。
其次是有可能是缺素症造成的水稻「紅尖子」。在水稻的種植過程中,由於養分供給不足而出現一定的缺素症是比較常見的,最常見的就是缺氮造成的葉片顏色退綠、生長緩慢、分櫱不足的情況。但是,有可能也會出現一些由於其他元素缺乏而造成的其他「效果」。比如說水稻種植的過程中缺鉀或者缺鋅,就有可能造成水稻「紅尖子」的情況發生。鉀供應不足,會導致上部葉片的光合強度不足、葉綠體數量減少的情況;而缺鋅呢?則會造成上部葉片的泛黃、生長遲緩的情況。所以,水稻缺鉀或者缺鋅就有可能在實際的種植情況中表現出「紅尖子」的情況。還有的朋友說能不能是矽肥供應不足造成,對於這一點我覺著不太可能,畢竟土壤中的矽元素是相當豐富的,基本不可能出現缺矽的可能。
所以,對於水稻出現「紅尖子」的情況,建議大家最好重視一下。根據最近的氣候條件以及種植過程中的管理措施來分析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水稻「紅尖子」。如果是因為病菌、孢子的侵染而造成的「紅尖子」,就需要及時的進行藥劑防治,避免後期病害發生率增加而對產量和品質造成的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