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葉片變黃變紅,可能是水稻赤斑黑沫蟬危害,引起減產10%-30%

2021-01-09 雲眾地農服

近期江西永豐縣一晚田雜交稻野香優莉絲上發生了赤斑黑沫蟬,該蟲在江西屬於稀少害蟲,不常見。以往的報導中,貴州、四川、安徽等地也有發生,多發生在丘陵山區。一般受害後葉片先變黃,慢慢變紅,重發田塊遠看稻葉變紅,若在水稻抽穗揚花期功能葉受害,會引起水稻減產10%-30%。赤斑黑沫蟬除危害水稻外,也會危害玉米、高粱等作物。

一、水稻赤斑黑沫蟬發生特點

1、危害症狀

主要以成蟲為害水稻,刺吸稻葉汁液。受害葉片開始出現零星的赤斑小點,隨後在葉緣、主脈間形成稜形斑,葉尖失水枯黃、變紅,逐漸延伸為葉片發黃(葉綠素被破壞),而後全葉變紅乾枯。危害加重的稻田一片枯焦,似火燒。孕穗前受害,則抽穗困難;孕穗後受害致穗形短小秕粒多。

水稻生產上如何診斷?建議田間留意觀察成蟲(即水稻赤斑黑沫蟬)及上部葉片為害狀變化(受害後5天左右葉片發黃,7天變紅色)。

水稻赤斑黑沫蟬若蟲

形態特徵:水稻赤斑黑沫蟬,全身烏黑翅平展,翅基白斑有兩個,翅端紅斑很鮮豔,一個紅斑是雄性,兩個紅斑是雌蟬,若蟲先白後變黑,四周包著泡沫團。

2、發生特點

水稻赤斑黑沫蟬一般一年只發生一代,以卵在田埂3-10釐米土縫處越冬。5月孵化若蟲,6月羽化成蟲,6月中下旬至7月為害最盛。

若蟲喜歡棲息在根系汁液較多的植物上,取食根的汁液。若蟲能排出體液分泌成泡沫,以此進行自我保護,故有「泡泡蟲」俗稱。

成蟲多在陰天、清晨或傍晚吸食植株上部葉片及花汁液,一般以稻田四周的水稻受害嚴重。成蟲彈跳力強,受驚後會跳躍,給防治帶來一定的困難。

二、防治措施

在田間發現有白色泡沫時或成蟲發生盛期(6-7月份),可選用高氯·毒死蜱、敵敵畏、水胺硫磷等具有蒸燻效果藥配上呋蟲胺類或其他飛蝨長效藥,應加有機矽等助劑。根據赤斑黑沫蟬早晚取食為害的特點,應在早晚時段打藥,尤其是傍晚打藥更佳,同時要同一片稻田統一施藥。除用藥外,應注意保護蜻蜓、蜘蛛等天敵,剷除田埂及田邊的雜草。

相關焦點

  • 水稻葉片過早變黃乾枯也會嚴重影響水稻的產量,那是啥原因造成的
    在我們農村「水稻葉片過早變黃乾枯」很多人都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水稻葉片過早變黃乾枯」,說白了就是從水稻還沒開始抽穗至成熟期間根、莖、葉生長功能過早減退的一種現象;它使水稻光合作用提前減弱 ,可導致籽粒充實不良 , 癟谷過多,水稻產量大幅下降。
  • 病蟲害科普丨水稻負泥蟲的危害與防治
    一、分布與危害 水稻負泥蟲,屬鞘翅目葉甲科。又名稻葉甲,俗稱牛糞蟲、巴巴蟲、背糞蟲、豬屎蟲等。 多發生於新開荒的直播稻田和丘陵山區稻田,是水稻生長前期的主要害蟲之一,對我國水稻生產有一定影響,局部地區成災。如20世紀80年代曾在大別山區的中稻上每隔2~3年發生1次,可造成5%~10%減產,嚴重時達20%。21世紀以來,隨著東北稻區稻田面積迅速增加,稻負泥蟲已成為當地常見水稻害蟲。除水稻外,還危害粟、黍、大麥、小麥、玉米、蘆葦、茭白、梯牧草、李氏禾、鹼草及白茅屬、甜茅屬植物等。
  • 水稻鑽心蟲,抗性高、危害大,趕快收藏這份防治大全!
    水稻最常見的病蟲害是三蟲三病,其三蟲分別為鑽心蟲、稻縱卷葉螟、稻飛蝨;三病分別為紋枯病、稻瘟病、白葉枯病。水稻鑽心蟲,其實是一個統稱,在實際種植過程中,我們習慣把二化螟、三化螟,叫做鑽心蟲。鑽心蟲是威脅水稻高產穩產的一大難題,防治不科學會使水稻減產5%--10%,嚴重可減產30%左右。
  • 水稻葉片變成紅色像火燒一樣,這是水稻赤枯病,農民如何防治?
    2020年多雨洪澇災害多,部分水稻種植區體現有赤枯病產生,赤枯病是水稻上普遍的生理病害,在水稻抽穗後期產生較多,一般能夠 導致限產20%之上。水稻赤枯病病症水稻赤枯病一般從黃葉剛開始病發,新芽比較晚病發,一般 是黃葉出現黑斑,隨後慢慢變為赤褐色,最終發黃,伴隨著病況發展趨勢,上端葉子也剛開始病發,遠看像火烤一般。水稻赤枯病一般水稻抽穗較少,漲勢較弱,根處展現鮮紅色,有時會發黑,根系不比較發達,白根少。
  • 水稻田福壽螺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今天應一個朋友的要求,去幫忙看他移栽的水稻,說是問題比較嚴重。朋友是去年進入農業行業的,今年的小麥遇到好年份,基本按照指導的要求在管理,產量很不錯。到田邊上,看到幾十平方米沒有水稻秧苗,水溝這邊連續好幾個田塊都是這樣,田邊的麥稈上,中間水稻植株上都是紅色的卵塊,這是典型的福壽螺卵塊,不用懷疑。仔細查看有水有秧苗的地方,大量的福壽螺正在遊動。遇到有一個福壽螺正在啃食葉片,我們進行了認真的觀察,從啃食葉片、咬斷、吞食到葉片完整吃完,43分鐘。
  • 水稻三蟲三病,指的是哪些?該如何有效防治?
    潛葉蠅、負泥蟲、稻螟蛉,三種蟲害的危害方式不同、危害時期也有一定的差異、危害的程度也有一定的差異。但是,防治的方式大體相似。1.1潛葉蠅。潛葉蠅主要危害剛剛移栽、葉片角質層較薄的葉齡較小的秧苗。通常情況下,秧苗在5.5葉之後由於角質層厚度的增加、秧苗的抗逆性增強,潛葉蠅難以刺破葉肉進行產卵,就能自主抵抗潛葉蠅的威脅。但是,剛剛移栽的葉齡較小的秧苗,就容易遭受潛葉蠅的危害。
  • 水稻種植過程中的分櫱控制措施
    肥水原因:水稻在分櫱期間,肥水充足有利於分櫱的發生,偏施氮肥尤其會提升分櫱數量。成都推廣的水稻品種葉片數在18片左右,移栽時5-6葉,根據有效穗上林的基本規律,需要分櫱具備3片以上的葉片,實粒數在10粒以上,葉櫱同伸的公式(N-3)計算,在14片葉出現的分櫱穗子就很小,後面出現的就是無效分櫱了。
  • 影響水稻分櫱的主要因素,及提高分櫱的措施
    ,通過光合作用,合成乾物質,促進新生葉片及分櫱發生,在養分不足的情況下,分櫱發生就會放緩,相對減少。圖例:缺水也會導致分櫱減少4、病蟲害稻薊馬:稻薊馬危害後,水稻葉片失綠,光合作用變慢,合成乾物質減速分櫱早發生;鉀肥的施用也是底追比6:4,在曬田前後追施一次鉀肥,鉀肥成本偏高,過早施用存在流失的可能。
  • 水稻葉片發紅,葉尖三釐米已經徹底紅了,是病嗎?
    水稻的葉片發紅,葉尖三釐米左右已經徹底紅了,基本上可以確定是有病句侵染造成的水稻「紅尖子」。至於說是什麼病害引起的,那就比較多了,稻瘟病、細菌性褐斑病以及胡麻斑病等病害都可以造成水稻「紅尖子」的發生。東北地區水稻出現「紅尖子」與南方水稻出現「紅尖子」有一定的差異,畢竟東北地區與南方地區的氣候條件有著很大的差異,比如說日平均溫度、降雨等氣候條件。所以,東北地區的水稻出現「紅尖子」與南方有一定的不同之處,下邊我就來談談東北地區水稻出現的「紅尖子」。首先可能是氣象災害引起的病菌入侵造成的「紅尖子」。
  • 每一位農民,都希望水稻苗期健康,那麼水稻秧苗期有什麼問題?如何...
    通過小編實際的田間查看以後,分析出了水稻苗期發黃的主要症狀和對應的防治技術,希望以下內容對您有所幫助!一看:葉部病害水稻苗期葉部病害主要是苗期苗瘟導致發黃,苗瘟為種傳病害,上部變褐捲縮而死,三葉後葉片上才表現稻瘟病病斑。葉片出現橢圓或者不規則暗綠色、褐色斑點;導致秧苗發黃生長緩慢!
  • 俗稱打屁蟲、臭大姐的稻蝽不可小覷,可致水稻減產20%-30%
    稻蝽是水稻上常見的一種害蟲,學名叫蝽象,俗稱打屁蟲、臭大姐、放屁蟲。水稻田中常見的蝽象有稻黑蝽和稻綠蝽,其次為大稻緣蝽、斑須蝽、稻棘緣蝽等,多在南方稻區水稻抽穗揚花期至灌漿期危害,一般發生可致水稻減產20%-30%,嚴重的可造成減產50%-60%。
  • 水稻葉片為什麼會發紅?看到有病斑後就知道原因了
    水稻葉片出現發紅的情況,不少人會很擔心,因為不知道什麼原因導致的,特別是早稻種植區域,這種情況發生並不少,按照一般的情況,這是由於缺素導致的,當然其他原因可能也會出現,比如病蟲害、澇災等,不過,缺素是主要的原因,下面小幫手就圍繞缺素的情況,說說水稻葉片發紅的那些事。
  • 水稻螟蟲的危害及防治!
    做好水稻病蟲害防治對奪得水稻高產至關重要。稻螟蟲中危害最大的是二化螟和三化螟。二化螟和三化螟都是鑽蛀水稻莖稈。二化螟在南方水稻區一年發生3代以上,以老熟幼蟲在禾蔸、茭白遺株等處過冬。水稻分櫱期和孕穗期最易受害。一般在往年發生的稻草、田間雜草和小春麥稈上越冬,在適合的環境條件下孵化為害。
  • 水稻最上部3片葉才是產量關鍵,保葉就保它
    一切影響功能葉生長的因素,比如乾旱,高溫,營養引起的功能葉早衰、稻縱卷葉螟、稻飛蝨、二化螟等蟲害,細菌性條斑病、白葉枯病等都會導致水稻嚴重減產。1、防早衰葉片早衰是限制水稻高產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水稻生產中,延長生育後期功能葉的光合功能期,延緩葉片的衰老是水稻高產栽培技術中亟待解決的中心環節。
  • 水稻稻瘟病發生原因及綠色防控措施
    稻瘟稱真菌病害,俗稱火燒病,又稱稻熱病,是影響水稻產量的重要病害。在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生。通過多年水稻種植研究實踐證明,水稻在秧苗和本田植株、葉片、葉鞘、莖節、枝梗和稻粒上,均有不同程度的稻瘟病發生,對產量影響最大的是穗莖瘟,也稱(枝梗瘟),輕者減產30~50%,重者會造成絕收,由此可見,稻瘟病對產量影響十分嚴重。
  • HPPD抑制劑類除草劑在水稻上的開發和應用
    由於連續使用吡嘧磺隆、苄嘧磺隆等藥劑使原來發生較重的惡性雜草眼子菜以及異型莎草危害逐步減輕,而多年生的野慈姑、澤瀉、莎草科雜草及一年生的雨久花危害加重。黑龍江省稻田雨久花的出苗可從6月中旬一直持續到8月中旬,其中以6月下旬至7月中旬為發生盛期,並以此階段出苗的雨久花對水稻生長危害最大。
  • 【專欄】HPPD抑制劑類除草劑在水稻上的開發和應用
    由於連續使用吡嘧磺隆、苄嘧磺隆等藥劑使原來發生較重的惡性雜草眼子菜以及異型莎草危害逐步減輕,而多年生的野慈姑、澤瀉、莎草科雜草及一年生的雨久花危害加重。黑龍江省稻田雨久花的出苗可從6月中旬一直持續到8月中旬,其中以6月下旬至7月中旬為發生盛期,並以此階段出苗的雨久花對水稻生長危害最大。
  • 水稻病害螟蟲怎麼辦?水稻螟蟲的症狀和防治!
    進入9月份中旬,全國各地的中稻和晚稻也即將迎來秋收,但是單從水稻的生長現狀就能大致看出每家每戶的質量和產量,主要原因在於水稻螟蟲的防治上就能決定了水稻的產量。那如何才能有效防治水稻螟蟲提高水稻產量呢!一、水稻螟蟲發生規律各代螟卵盛孵期大致是:第一代5月上中旬,第二代7月上中旬至7月下旬,第三代8月上中旬。其發生危害,在雙季稻區第一代重於第二三代,單、雙季稻混栽區,第二三代重於第一代,單季稻為主的地區,第一二代重於第三代。三化螟一年4代,以幼蟲在禾蔸裡過冬。
  • 病蟲害科普丨稻小潛葉蠅的危害與防治
    一、分布與危害稻小潛葉蠅是潛葉危害水稻的稻毛眼水蠅類害蟲的通稱,又稱稻潛葉蠅,屬雙翅目水蠅科,世界各地已知至少有3種:稻葉毛眼水蠅、東方毛眼水蠅和小灰毛眼水蠅,我國僅有前兩種分布。國內曾報導在東北和華北稻區危害水稻的稻小潛葉蠅,又稱稻潛葉水蠅、稻小潛蠅、螳螂蠅、稻小水蠅、麥葉毛眼水蠅、大麥水蠅、麥水蠅,經20世紀80年代範慈德、羅肖南和黃邦侃等人鑑定,實際上包括了危害水稻和麥類的稻葉毛眼水蠅和危害麥類、青稞的麥鞘毛眼水蠅,而真正的(小灰毛眼水蠅)分布於美洲、歐洲及亞洲的日本,我國未見分布。近年文獻中,誤把稻小潛葉蠅學名當作的現象仍較常見,需引起注意。
  • 水稻稻縱卷葉螟如何計算蟲齡?防治要點是什麼,有哪些注意事項?
    水稻稻縱卷葉螟是水稻上的主要害蟲之一,具有遷飛性,在幼蟲三齡前的食量小,對水稻的危害不大,抗藥性小,用藥後易防治;幼蟲到了4-5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