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就對翻譯很感興趣,最近在備考catti考試,也閱讀了一些參考資料,所以準備做一個簡單的總結,幫助大家更好地進行英漢互譯。
一、中英文的三大差異:
中文善於用短句,且用逗號隔開;英文善於用長句,不用標點。
中文善於用動詞,屬於動態性語言;英文善於用名詞,屬於靜態性語言。
中文是意合語言,句與句之間的連詞比較少;英文是形合語言,句與句之間的連詞較多。
二、漢譯英十大翻譯技巧(以下內容來自韓剛老師)
1.中文結構「三步走」
主要是指涉及政府外宣類題材的句子結構劃分技巧。所謂三步走,具體是指:中文長句中,第一步給出理念、指導原則或方針;第二步是具體闡述在這種方針原則的指導下做了什麼或者要做什麼,第三步給出結果或者要實現的目標。在具體行文時,可以按照每一步信息的多少進行切句或者靈活整合。
2.「孰輕孰重」要分明
主要是指中英句子結構差異:中文結構「前輕後重」,即中文結構事實、背景在前,表態、判斷、結論在後;英文恰恰相反,是「前重後輕」。「表態判斷為主,事實背景為從」,在翻譯時要有這樣一個主從句框架搭建原則。
3.結構搭建「三劍客」
注意用as,with,ing(as+句子,主句+ing,主句+with/with+主句)。
「as+句子」引出事實背景部分表示原因,後面添加主句。
「主句+ing」是指通過「主句,doingsth.」來補充主句主語動作造成的結果。
「with+主句「是指通過」with+「引出事實背景,後面添加主句。
4. 同義重複「並譯」行
中文具有前後呼應、信息重疊的特點,英譯時必須壓縮合併減譯,提取核心意思,力求簡潔流暢,如:前僕後繼、驕傲與自豪等。中文還有一個典型特點,即雙動詞現象,如:調整和優化,加強和完善。這兩個詞在具體上下文中往往屬於同義動詞,直接取同義翻譯即可。
5. 千變萬化增張力
同義詞替換多多益善,頻繁調整詞性,增加譯文的可讀性。
6. 具體、概括「不相容」
「舍宏觀概括、取微觀具體」。中文裡往往會在具體信息後添加概括信息,如:以人為本的理念,先到先得的原則。在翻譯時直接翻譯具體內容即可。
7.副詞去留「有分寸」
中文外宣材料中動詞前多數情況下都有副詞構成四字句增強氣勢,是中文行文習慣使然,中譯英時除非確有必要,否則可酌情去掉這些副詞。同樣,有時在英文行文時需要添加適當副詞來加強語感。
8. 動詞處理「巧隱藏」
中文裡動詞使用要多於英文,而英文裡介詞使用頻率極高,妙用英文介詞來隱藏漢語中的動詞是重要技巧之一。如:共同努力建設一個和平與繁榮的世界,譯文: work together for a peaceful and prosperous world,中文裡「建設」一詞英文中無需翻譯,利用介詞「for」進行隱藏。
同時,在處理中譯英時,如果動詞難以駕馭,不妨將該動詞刪除,自己重新組織中文,添加自己熟悉的動詞,從寫作的高度進行翻譯。
中文很多動詞後所跟核心名詞也是抽象名詞,本身具有動詞性質,如推動……的升級,推動一詞可以不必譯出,直接譯為upgrade sth.即可。
9.具象轉譯「避抽象」
中文裡很多表達比較抽象,在行文時儘可能進行具象化處理,不要拐彎抹角,有話直說。如:解決了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直接譯為「make medical care more affordable and accessible」。如:解決了人們吃水難的問題「,譯為」make drinking water available/accessible to the people「或者」provide access to drinking water for the people「。用英文靈活表達,化抽象為具體。
10. 圖片立體「在形容"
漢英翻譯時必須學會在名詞前添加形象達意的形容詞,因為英文是一種非常看重形象詞使用的語言,是一種更加立體的語言。中文則講究正式統一,不求花哨張揚。儘可能學會將中文裡一些靜態動詞(「是「」有「等)轉化為英文的一些具有修飾性質的動詞。如:四川省有大量的珍惜動植物物種,可以生動地譯為」Sichuan enjoys/boasts numerous…「或者」Sichuan ishome to a wide array of rare sprcies of fauna and flora「。(fauna and flora:動物與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