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總結了漢譯英十大翻譯技巧,今天來總結英譯漢十大翻譯技巧,內容依然來自韓剛老師。
1.高屋建瓴「攬全局」
主要是指翻譯首先要分清英文主從句,一般先處理插入成分或從句,之後再處理主句。處理英文細節時要高屋建瓴,宏觀把握,不拘泥於一字一詞。行文需要注意中文特有的節奏感,不能拖沓冗長,要按照中文來龍去脈,由遠及近的敘事原則組織行文。
2.行文提倡「四、六、八」
主要是指英譯中行文務求簡潔、流暢、自然,而簡潔的最佳辦法就是採用四字句、六字句或者八字句。增強行文張力也是如此,採用四、六、八字句構成同義重複,這是中文的一大特點,如:口若懸河、劍拔弩張之勢、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3.中文「形散神不散」
主要是指中文重意合,不像英文那樣通過介詞和連詞串聯成句,中文的邏輯散落在字裡行間。在具體行文時遵循「以意群為成句單位」的原則,意群間除非確有必要,否則不用特別指明邏輯關係。
4.「九九歸一」是王道
主要是指英文中代詞和其他替換同義詞使用較為頻繁,在英漢翻譯時務必將英文中的代詞所指對象明確化,同時將同義替換詞或詞組譯為統一的漢語表達,保持前後一致。
5.描述修飾「去形象」
主要是指英文喜歡在名詞前添加合理的形容詞以提升語言張力和可讀性,在譯為中文時如果難以應對則可大膽去掉,特別是形容詞是大家已知或常識性信息的情況下更是如此。英中切換時形象詞一般要去形象化。
6.「的」「被」頭上一把刀
主要是指英譯漢時「的」字使用切忌過於頻繁,否則會導致譯文拖沓,歐化現象嚴重,可考慮使用中文「四、六字句」提升譯文語言張力;「被」字句在中文行文時一定要慎用,英文被動句較多,中文較少,英譯漢時儘可能少用甚至不用。
7「of」前後有講究
主要是指「of」前屬於英文的形象詞或概括詞,後面跟的則是實意、具體詞,一旦翻譯行文受阻,可考慮重點處理實意詞,「of」前的詞可以略去不譯。
8. 數字收尾「準順快」
主要是指相對於漢譯英的「數字先行」原則,英譯漢時儘可能把數字放在句末,這樣可以避免句子來回顛倒,特別是在考試中這一技巧最能體現其價值,保證行文準、順、快。
9. 動詞處理「隱詞法」
主要是指在具體語境下,有了主語和賓語,你完全可以推測添加適當的動詞,如同本人寫作一般,如「改革開放……了人們的生活水平」,選擇動詞肯定是「提高、改善」之類的詞,英文也是這樣,如「The heavysnow disrupted flights and road traffic.」此處「disrupt」譯為影響就很合適,而查詞典時很難查到這樣的概念直接對等。牢記:用寫作的角度去翻譯。
10. 具體適當「宏觀化」
主要是指英中翻譯時要注意「具體轉宏觀「的翻譯原則,在中文裡屬於大家已知細節的部分完全可以忽略掉,英文細節描述往往在中文裡都是高度概括表達,所以,英譯漢時不必糾纏於英文的思維方式和行文特點,而應跳脫出來,進行宏觀化處理。如:50% of the population are now living in cities and towns,中文應宏觀處理為:城鎮化率達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