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近日檢視4間連鎖超市的42款貨品的價格標示,發現有超市近9成貨品同時標示「刪除價」和真實售價,但用線刪去的價格,不一定是消費者所理解的「原價」,做法有故意營造減價效果,誤導消費者之嫌,除有機會觸犯《商品說明條例》,亦會損害消費者獲取正確訊息,行使知情選擇的權利。
消委會於今年4月至7月,每天在4家連鎖超市(包括「AEON」、「Market Place by Jasons」、「百佳」及「惠康」)位於柴灣、鰂魚湧、天后、香港仔、黃埔、何文田、九龍灣及將軍澳的16間分店,實地檢視42款較受歡迎貨品的價格標示。
調查發現,在價錢牌上一併展示真實售價及刪除價的促銷做法十分普遍。涵蓋的42款貨品中,最高比率是「惠康」及「Market Place by Jasons」,分別有37款及38款以此方式提示價格優惠,比例約9成,「百佳」在23款貨品作出價格比較標示,「AEON」則有20款。
4家連鎖超市在有關貨品的價錢牌上列出兩個價格,作出價格比較:
1. 真實售價
2. 以刪除線劃去的「零售價Retail Price」
(「百佳」),或以刪除線劃去的「標準價」(「Market
Place by Jasons」及「惠康」),或以刪除線劃去而沒有文字說明定義的較高價格(「AEON」」)
調查顯示4家連鎖超市均沒有根據《商品說明(不良營商手法)(修訂)條例執法指引》(下稱《執法指引》)清楚說明刪除價的定義,有機會令消費者解讀為貨品的「原價」,繼而令消費者以為貨品是從原價減至真實售價。
一般消費者會理解標示的「刪除價」為貨品的「原價」,但調查反映逾7成半(32款)減價貨品在過去30日內,從未以「刪除價」發售。
消委會指出,根據《商品說明(不良營商手法)(修訂)條例執法指引》,「原價」必須是商戶早前曾應用於同樣產品的價格,若「原價」只曾於一段不合理的短時間內應用,則該價格不應被視為「原價」。但4間超市均未有清楚說明刪除價定義,或令消費者誤以為是貨品的「原價」。
在連續30日觀察中,消委會發現「Market Place by Jasons」及「惠康」分別有32款及31款產品,不曾以刪除價作為貨品售價,如3支裝刀嘜純正粟米油,刪除價曾標為135.9元,但貨品售價則表示69.9元至72.9元,刪除價比售價高出約1倍;而6包裝維他奶豆奶的刪除價為28.7元,但4月售價一直是18.5元,兩者相差6成。至於各超市的網上售價,與其實體店的定價策略不一,消委會呼籲市民要小心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