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遍全國各地回收古代青瓷碎片,鄭州一「瓷醫」近30年修復青瓷360...

2020-12-17 中國網新聞中心

  河南商報記者張逸菲/文宋亞猛/圖

  「臨行尚作半日留,滿泛青瓷話離別。」隨著時光的流逝,曾經深入宋人生活的青瓷,如今在全世界範圍內極為罕見。完整青瓷瑰寶難尋,一些「發燒友」只好把目光轉向了青瓷碎片的修復,他們期待通過自己的努力,彌補時光的痕跡。

  在鄭州,正有這樣一位做瓷器活的人。近30年的「淘瓷」和修復之路,讓他放棄了中醫職業,踏遍祖國各地,只為多尋找一片古代的青瓷片,他想把修復青瓷的事業做到極致。

  鄭州文博城內有個專門做青瓷修復的人

  鄭州市經北六路文博城內,河南青瓷館被簇擁在繁茂的植物間,黑底金字的牌匾,敞亮的玻璃門,30平方米大小的空間,館內中後部用一件屏風隔開,館前南北兩側的展架上擺滿了修復好的、大大小小近百件青瓷,這是人稱「民間青瓷修復第一人」——馬新生的藏寶屋,館雖小,但沒人敢輕視。

  馬新生說,擺在展架上修復好的青瓷,只是一部分,「到目前為止,我修復的青瓷物件兒,已經超過360件了。」

  青瓷,指的是中國陶瓷燒制工藝的珍品,表面有青色釉,宋代汝窯、龍泉窯等都屬青瓷。馬新生告訴河南商報記者,他只修河南的青瓷,所以,河南青瓷館裡最多的,就是寶豐清涼寺汝窯和張公巷窯了。

  360餘件修復品,是什麼概念?他說,全世界有記錄、可查的汝窯完整器,不足百件存世,而且絕大部分在世界級的博物館裡,如北京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等。

  他跑遍全國各地回收瓷片,想做最專業的青瓷修復

  為何與修復瓷器結緣?

  馬新生說,二三十年前,自己經常到古玩城淘一些小玩意兒,也許是冥冥之中的吸引力,他對一堆破爛瓷片「著了魔」。也是在那個時候,馬新生動了把破瓷片粘在一起的念頭。

  看著一堆碎片,經過處理修補後,顯露出其特有的天青、豆青、卵青等色,重新呈現出大氣端莊、高雅素淨的模樣,這是馬新生的「興奮時刻」。

  馬新生本來是一名中醫,原本是在工作之餘,將修復青瓷當作愛好來做,漸漸地,隨著對青瓷修復著迷,他做了人生極其重要的決定——不做中醫,全國各地收集瓷片,他要做民間最專業的青瓷修復。

  馬新生說,十幾年前,他開始去全國各地收集瓷片,不過,因為汝窯發源地在河南省,他到的最多的地方是鄭州的古玩城,「最多一次性收過幾十片,但前些年各種鑑寶節目開播,近些年,瓷片一片難求」。

  據了解,馬新生修復青瓷的材料,就是常見的石膏。現有的瓷片拼不出完整的古青瓷,他會根據已有主體部分的青瓷,將殘缺的地方用石膏填補上。填補後的青瓷,白色與青色相間,歷經千年激蕩的顏色和氣質,綻放出一種殘缺孤傲的美。

  近30年的錘鍊,讓馬新生練就了一副火眼金睛,「哪怕是碎裂的瓷片,它的氣和韻我都能感受到,好東西經過千年歲月的洗禮,那種感覺就在那兒。」

  十幾年前,他用20餘萬買車錢,買了幾片碎瓷片

  幾十年的「淘瓷」路上,有著各種看似奇奇怪怪的經歷。

  馬新生說,十幾年前,他帶著20多萬元去往買車的路上,朋友一個電話告訴他,發現了一種方盤的瓷片,他二話不說,帶著錢就趕往方盤瓷片所在地。

  「後來,我用這20多萬元的買車錢,買了方盤的瓷片。」馬新生笑道,「去買瓷片當天的晚上,都沒睡好覺,方盤太難得了。」

  在馬新生20多年的修復路上,還有一段傳奇經歷。「2012年,我修復了一個青瓷碗的下半截,但是我找遍了手邊所有的瓷片,上半截始終找不到。」奇蹟發生在2015年,有一天,馬新生照例去逛鄭州古玩市場,「淘瓷」的過程中,他發現了一個青瓷碗的上半截碎片。

  「當時看到後,心裡犯嘀咕,覺得有點熟悉。」馬新生說,當他捧著這幾片碎片,回家找到3年前的青瓷碗下半截,將碎片與青瓷碗下半截對接後,嚴絲合縫,「我激動得快哭了,這簡直是奇蹟!」

  曾有人閒逛到文博城,來青瓷館一探究竟,因為並不了解青瓷,指著一堆碎片問馬新生,「你這些破爛碎片能值兩百塊錢嗎?」這讓馬新生哭笑不得。

  但他也理解。事實上,汝窯等青瓷實屬小眾,但了解其價值、抱著虔誠之心膜拜青瓷器具的人,確實有。

  馬新生告訴河南商報記者,有全國各地的青瓷「發燒友」慕名來到河南青瓷館,「只有他們懂這些青瓷的珍貴,畢竟,平常人們只能在博物館,隔著展櫃遠距離賞玩。」而讓更多人能夠有機會近距離欣賞到青瓷,或許也正是他開門設館的初衷。

相關焦點

  • 鄭州一中醫成功「跨界」,成「民間青瓷修復第一人」!五米外能辨...
    近三十年的「淘瓷」和修復之路,讓他放棄了中醫的職業,踏遍祖國各地,只為多尋找一片古代的青瓷片,他想把修復青瓷的事業,做到極致。 因為這份對傳統藝術品的執著,坊間稱他不愧「民間青瓷修復第一人」。
  • 青瓷中國
    儒學的厚重平和與青瓷文化內涵的高度契合,使得青瓷成為了華夏文明的重要物質載體。  一、早期青瓷的發展  早期瓷器以浙江地區為主要產地,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夏商瓷器起源到秦漢陶瓷風格的統一;二是成熟青瓷的產生至唐代制瓷業的普及。
  • 傳承青瓷文化 共創美好生活 2020年上虞越窯青瓷文化主題活動啟幕
    南方網訊 12月10日,以「傳承青瓷文化 共創美好生活」為主旨的2020年上虞越窯青瓷文化主題活動在紹興上虞曹娥江畔啟動。2020年上虞越窯青瓷文化主題活動發布會現場據了解,今年的越窯青瓷文化主題活動包括第二屆全國越窯青瓷研發暨陶瓷創意大獎賽、堅守與創新—越窯新顏迎新展、越窯青瓷鑑寶專場活動、「走進千年古窯,尋夢瓷器起源」對話活動、第二屆全國越窯青瓷研發暨陶瓷創意大獎賽頒獎典禮,以及越窯柴燒龍窯開窯儀式等,呈現一場時間與空間對話、文化與藝術交融的精神盛宴
  • 陶瓷大師陳石玄根:一家三代見證龍泉青瓷變遷史
    如果說,研製青瓷大件作品和哥窯釉是陳石玄根在龍泉青瓷領域中的創新之舉的話,那麼,探密千年青瓷冰裂紋釉的製作工藝,重現古代冰裂紋青瓷珍品則可以看作為恢復龍泉青瓷失傳已久技藝的一次壯舉。  龍泉冰裂紋釉青瓷是南宋朝廷遷都臨安(現為杭州)後,窯廠專門為宮廷御用瓷所燒制,需要近百道工序,且要求極高,成品率又十分低,由於其製作工藝複雜,該技術已失傳一千多年,傳世作品十分罕見。
  • 第三屆世界青瓷大會浙江龍泉舉行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柳建松)以「天下龍泉·匠心開物」為主題的第三屆世界青瓷大會12月11日在浙江省龍泉市舉行。龍泉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陶瓷歷史文化名城,有著「青瓷之都」「寶劍之邦」之稱。龍泉青瓷始於三國兩晉,興於北宋,盛於南宋,歷經元明清,中興於當代。
  • 龍泉三寶,青瓷文化、寶劍文化、香菇文化聞名於世
    龍泉青瓷始於三國兩晉,盛於宋元,以「清澈如秋空、寧靜似深海」的哥、弟窯瓷器享譽海內外,其中「哥窯」與著名的官、汝、定、鈞並稱宋代五大名窯。2006年龍泉寶劍鍛制技藝、龍泉青瓷燒制技藝雙雙成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2009年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成為迄今為止全球唯一入選「人類非遺」的陶瓷類項目。
  • 青瓷鑑寶、開窯儀式、創意大獎賽……上虞推動青瓷文化「飛入尋常...
    12月10日,以「傳承青瓷文化 共創美好生活」為主旨的2020年上虞越窯青瓷文化主題活動在紹興上虞曹娥江畔正式拉開序幕。據了解,今年的越窯青瓷文化主題活動包括第二屆全國越窯青瓷研發暨陶瓷創意大獎賽、堅守與創新—越窯新顏迎新展、越窯青瓷鑑寶專場活動、「走進千年古窯,尋夢瓷器起源」對話活動、第二屆全國越窯青瓷研發暨陶瓷創意大獎賽頒獎典禮,以及越窯柴燒龍窯開窯儀式等,將為廣大市民呈現一場時間與空間對話、文化與藝術交融的精神盛宴。
  • 「龍泉青瓷展示角」落戶韓國首爾 講述青瓷故事
    海外首家「龍泉青瓷展示角」12月8日在韓國首爾中國文化中心落成啟動,展出45位龍泉青瓷藝術大師精心創作的龍泉窯青瓷精品,全面展示千年龍泉青瓷的厚重之美。龍泉今年啟動海外「龍泉青瓷展示角」推廣計劃,以青瓷為媒,編織一張體現傳統文化內涵與薪火相傳技藝和諧相融的文化網絡。首爾中國文化中心「龍泉青瓷展示角」成為推廣落地的第一站,將通過互動展覽、文旅交流、學術對話等方式,凝聚文化共識,促進民心相通,增進文旅貿易。
  • 一把青瓷茶壺
    為感謝族弟招呼照顧,叔衡公特意買了一把上等青瓷茶壺送給曾祖父,感謝之情盡在壺上刻的「病解相如」四字上。1916年,曾祖父在省立一師畢業,時已二十五歲。為照顧他年近古稀、身體每況愈下的父親,辭別革命回家成婚後,曾祖父就在鄉間辦私塾教書。1925年5月,高祖父病逝。叔衡公特地從長沙趕回草衝悼念族叔,與我曾祖父久別重逢,悲傷至極。
  • 文化印記 | 和陶瓷專家一道踏訪古窯遺址感悟歷久彌新的青瓷之美
    瓷器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發明之一
  • 青瓷系統中的精品:秘色窯欣賞!
    越窯,是中國古代南方青瓷窯,窯所在地主要在今浙江省上虞、餘姚、慈谿、寧波等地,因這一帶古屬越州
  • 五代北宋龍泉青瓷香爐鑑賞與研究(下)
    考察古代陶瓷成型工藝,你就可以發現我國古代大量陶瓷作品並非是手工拉坯,而是採用不同的成型工藝來製作瓷坯。大型器皿一般用盤泥條成型工藝;碗、盤、盞等用模具拓壓印坯成型;小件器皿或複雜造型用陶範成型。宋元時期龍泉青瓷陶瓷常用的成型工藝,根據其功能可分為拓坯和模印兩種。拓坯,就是用陶範拓坯成型的一種工藝。陶範,一般為陶質,先做成陽模,再用泥從模中翻出,然後入窯燒結。
  • 專注傳統青瓷手作 熹谷文化全面助力青瓷文化傳承
    專注傳統青瓷手作 熹谷文化全面助力青瓷文化傳承 2020/10/07 19:07 來源: 瀏覽:1815
  • 何志隆的柴燒傳奇——翡翠青瓷的誕生
    華嚴宗的海雲法師是國內知名的青瓷鑑賞家,看到何志隆的作品夾帶古老的青瓷血脈,研判應是失傳了1,500年的灰釉青瓷,有人還專程到大陸博物館尋找出土的漢陶來做比對,證實了海雲法師的說法。這對他是何等大的肯定與鼓舞,從此全力投入自然落灰釉青瓷的燒製。
  • 《青瓷》經典語錄
    即黑冰之後,青瓷可以說是王志文老師的又一經典塑造。這部由張國立和王志文首度合作的作品,用冷峻的寫實筆法對官商之間偽善的關係進行辛辣的展現,是迄今為止中國電視屏幕上少有的。青瓷經典語錄《青瓷》算是一部比較冷門的劇集,網上資源又極度稀缺,但兩位老戲骨用樸實、自然的語言詮釋了一句句經典。
  • 青瓷和宋徽宗
    宋徽宗 摹唐張萱《搗練圖》 倫敦大威德基金會藏宋汝窯盞託 青瓷是消極,退淡,冷遁的。 他們是鍊金術士,把道教的精神,物質的至美和統治者的理想煉在一起。而青瓷在面前了,你還是覺得遠,它從哪裡來呢,可能是人跡罕至,飛塵不到的地方。 青瓷帶著一種佛像上的表情,入了他們的色空觀。唐三彩,元青花,明琺瑯,一時才俊,但是只有青瓷能得到文人的垂青。可能是因為這一幫人身體孱弱,他們一向只在虛無和衝淡中感到自在。他們不喜歡鮮明的熱辣的形象。
  • 海外首個龍泉青瓷展示角在韓國首爾啟幕!
    龍泉青瓷展示角12月8日,海外首家「龍泉青瓷展示角」在韓國首爾中國文化中心落成啟動,通過45位龍泉青瓷藝術大師精心創作的龍泉窯青瓷精品,全面展示千年龍泉青瓷的厚重之美,打響希望以此次「龍泉青瓷展示角」為紐帶,進一步擴大中韓兩國傳統文化等多領域交流合作,搭建中國與世界各地陶瓷互鑑交流的寬廣平臺,使之成為展示各國陶瓷文化的又一重要窗口。
  • 【青瓷寶劍節】第九屆中國龍泉青瓷•龍泉寶劍文化旅遊節開幕
    共享劍瓷文化 暢遊綠水青山 市委書記蔡曉春致歡迎辭,市委副書記、市長季柏林主持開幕式,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鐘鳴、市政協主席邵戌汛、市委副書記蔣世懿等出席開幕式。 黃志平在開幕式上致辭,他代表中共麗水市委、麗水市人民政府對文化旅遊節的開幕表示熱烈的祝賀。他說,「處州十縣好龍泉」,龍泉是著名的中國青瓷之都、寶劍之邦。「麗水三寶」中龍泉就有「兩寶」,龍泉青瓷、龍泉寶劍是麗水文化最為璀璨的明珠。
  • 巾幗雲創客④|5月16日,新生代青瓷女藝人帶你去感受「火與土」的...
    人間五月,陽光明媚雨稍停,風正暖,草木蔥蘢夏天正徐徐走來,龍窯之火也緩緩燃起不滅窯火將繼續傳承下去2020年我們終於迎來了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於2009年9月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是迄今為止全球第一也是唯一入選的陶瓷類項目。張有鋼 攝張有鋼 攝龍泉市從2017年開始,策劃組織開展以「不滅窯火」為主題的龍泉青瓷傳統龍窯燒制活動,包括迎聖火、點火和開窯前的傳統祭窯儀式,吸引了各地遊客前來感受龍窯燒瓷技藝的魅力。
  • 翡翠青瓷的奧秘
    翡翠青瓷的誕生不在於攫取世俗的好奇眼光也不在於建構虛擬的時空而專注於與您邂逅的當下的悸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