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14日,法國的國慶節,在巴黎香榭麗舍大街觀禮臺眾多的政要嘉賓之中,首次出現三個華人身影——何福基、陳勝武、吳武華,他們是作為法國華人華僑代表和總統私人顧問被邀請來觀看閱兵式的。而與此同時,接受檢閱的隊伍裡,也有中國人的身影——鄒琭、胡亮、馬凱,外籍兵團是他們共有的名字。
有幸參加閱兵
三人中最大的已34歲
駐地在奧朗日的法國外籍軍團第一坦克團被選中參加今年在巴黎香榭麗舍大街上的閱兵儀式,這個團隊中的鄒琭、馬凱和胡亮也隨部隊一起來到巴黎,接受法國總統和其他嘉賓的檢閱。
鄒琭是山東人,25歲,2003年底來法國,2004年4月份加入外籍兵團;胡亮也是山東人,34歲,2001年10月來法國,2005年3月當兵;馬凱則是遼寧人,24歲,2004年7月來法國,2007年10月入伍。
胡亮已經當了3年零4個月的兵,但這是他首次參加國慶遊行。胡亮說:「我感覺挺自豪的,一個中國人能站在法國正規部隊裡,走在香榭麗舍大街這樣一條有名的大街上,是人生的一個經歷。」
馬凱則表示:「很幸運,因為有的戰友當兵6年半了,也沒參加過。」馬凱是剛到部隊還不到一年的新兵,的確夠幸運。
鄒琭已經是4年零3個月的老兵了,居然參加過三次閱兵,「在法國的中國人有幾十萬,能夠參加閱兵的才幾個,而像我這樣參加了三次閱兵的就更少了,確實挺為自己驕傲的。」
學業未成選擇當兵
當兵5年就可以居留法國
鄒琭和胡亮都是以留學生的身份來到法國,最後又都是因為在學業上沒有進展,所以選擇了到外籍兵團當兵。馬凱是比較特殊的,因為他母親1999年就來到法國,已經獲得法國籍,他並不需要為自己的身份發愁,「有朋友在裡面當兵,聽說不錯,也有工資,而且我在中國當過三年兵,所以想試試。」
用五年時間換一個合法身份,外籍軍團最大的吸引力莫過於此。據胡亮介紹,「外籍軍團裡最多的是馬達加斯加人,其次是羅馬尼亞人,然後就是中國人。兩年前最多的時候一個800人的團裡大概有六十多個中國人,現在大概四五十人,主要是為了解決居留問題。」
雖然說可以在五年之後拿到居留,可是安全問題還是很讓他們擔心。「法國一般不參與什麼戰爭,像伊拉克戰爭等都不參與。不過,一些任務還是很危險的,比如不久前去查德的一個部隊,坦克上都是槍眼。」胡亮坦白地說。
法國閱兵比中國差很多
沒有專門訓練態度不認真
雖然今年參加法國的閱兵式讓他們都很驕傲,可是說起法國閱兵式和中國的有什麼不同時,他們都認為法國人對待閱兵的態度不認真。「和中國比起來差距太大了。法國就是在衣服上很講究,很好看。法國人閱兵,不是像中國那樣搞專門訓練,我們的部隊只在駐地訓練了幾次,隨後提前兩個星期來到巴黎排練了四五次,最後就到香榭麗舍大街上去走。我們的訓練連10天都不到,法國不是很注重這個。」胡亮感觸頗深。
生活有規律但很枯燥
長官說什麼都要聽
軍旅生活很有規律,同時也很枯燥,說起這個三個人都很無奈。「早上一般5點半至6點起床,打掃衛生,8點開始集合,做訓練,之後開始工作,擦坦克,檢查儀器等。部隊有周末和節假日,我們放假就來巴黎。」外籍兵團士兵每個月都拿法國最低標準工資,大概1000歐元左右(1歐元約合人民幣10.65元),儘管平時吃住都在部隊,但是因為他們每個周末都要往巴黎跑,把錢都花在了交通和吃飯上,所以「很難攢下錢來」。
馬凱還回憶了他當新兵時的感受——「第一年肯定累,新兵什麼都幹,老兵就比較輕巧。」胡亮也記得自己的新兵生涯,「剛進去的時候,挺苦的。長官對你說什麼都要聽,一級一級地派任務,就是幹活。三年以上,就是班長了,帶領新兵幹就行了。」
幹滿5年後都不想再幹
退役後想開店做自己的事
在接受採訪時,胡亮表示:「在部隊學到了很多東西,首先法語學會了。」鄒琭說:「既然已經進來這麼久了,再後悔也沒有意思。既來之,則安之吧。已經選了這條路就要一直走下去。」
對於幹滿五年後怎麼辦,胡亮和鄒琭態度非常堅決。胡亮斬釘截鐵地說:「肯定不當了,退役後來巴黎看看幹點自己的事。準備開個店,或者是退伍軍人有優先權的菸草店,或者開個飯店。」鄒琭則說:「反正繼續幹是不可能的,肯定要出來做自己的事情。」 鍾新
法國外籍兵團
法國外籍軍團是世界上唯一公開招募外籍人士的常備僱傭兵部隊。它是1831年由法王路易菲利普為補充兵員不足、適應海外殖民需要成立的。
法國外籍兵團最富有傳奇色彩的戰鬥是1863年4月30日在墨西哥戰場。當日,一支由62名士兵和3名軍官組成的巡邏小隊在Danjou上尉的帶領下巡邏時,受到了將近3個營的墨西哥步兵和騎兵的進攻,並被圍困在卡梅倫莊園。Danjou上尉戰鬥開始後不久就受了致命傷,但他的部下仍與墨西哥軍隊展開了激烈戰鬥。最後,僅剩3名戰士,墨西哥方面要求他們投降,但他們堅持墨西哥軍隊必須保證他們持著戰旗,護送陣亡的Danjou上尉的遺體返回駐地。面對這樣的情況,墨西哥指揮官慨嘆到:「他們不是人類,是魔鬼」,出於尊敬同意了他們的條件。直到今天,「卡梅倫日」依然是法國外籍兵團的重要慶典。